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洛塔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特征及其水文地质结构类型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在简述洛塔地区自然地理、岩溶及水文地质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区内表层岩溶带的水文地质特征及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结构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提出了查明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结构是研究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子系统调蓄能力的关键所在的观点。根据表层岩溶带的水动力条件类型、含水空间结构类型、碳酸盐岩类型及第四系土层覆盖情况,将区内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结构划分为12个具体类型。并对各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结构类型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调蓄能力及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条件等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4.
5.
为查明武汉地区表层岩溶带发育特征,利用大量工程钻孔资料及水文地质试验成果,对武汉地区表层岩溶带进行了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地区表层岩溶带平均厚度为11~16 m,每米深度平均线岩溶率为3.93%~10.52%,最大为5.83%~17.25%,岩溶中等—强发育,带下岩溶微弱发育;带内约1/2的溶洞高度小于1.8 m,平均洞高1.50~2.18 m,具有规模较小、数量多的特点;2/3的溶洞全充填,无充填和半充填溶洞约占1/3,充填物主要来源于上部覆盖层。表层岩溶带内岩体和土同存,作为建筑物地基均一性差;渗透系数平均为0.04~6.60 m·d-1,总体具弱—中等渗透性;岩土工程施工等级较高且跨度较大。 相似文献
6.
湖南洛塔干河猪场表层岩溶泉BP人工神经网络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湖南洛塔地区干河猪场表层岩溶泉日降水— 日平均流量长期观测资料训练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该泉的径流预测模型。通过模型训练输出结果中降水量对径流量的贡献率,分析了表层岩溶带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结果表明,降水对泉流量的显著影响时间为6天,当天和前一天的降水对当天的流量影响最大;干河猪场表层岩溶带可调蓄26. 1%的岩溶水资源;干河猪场泉的全部流量可作为可采资源量,平均流量5. 8 L /s,可满足目前的引水需求;通过改善土壤和植被覆盖条件可提高其调蓄能力。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西山岩溶水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岩溶含水系统的水化学特征能够反映地下水补径排关系、含水介质特征及水岩相互作用等.本文通过分析太原市西山岩溶含水系统地下水中TDS、Sr2+、HCO-3、SO2-4的分布特征、相互关系及指示意义,得出以下结论:从补给区到径流排泄区,TDS随着径流途径、径流时间及循环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Sr2+、Mg2+、Ca2+浓度沿着地下水径流方向具有同步增加的趋势,但Sr-Mg的变化斜率小于Sr-Ca,这主要是碳酸盐岩中白云石与方解石含量及溶解度不同造成,CaO与MgO比值越大,相对溶解度越大.沿地下水径流方向,水化学类型由HCO3型过渡为HCO3·SO4型、SO4·HCO3型、SO4型,SO2-4离子浓度逐步增加,总体来看,Ca2+、Mg2+离子总含量与HCO-3、SO2-4离子总含量达到平衡,说明在西山岩溶区,水中离子的主要来源除碳酸盐外,硫酸盐的溶解也是一个重要途径,且受煤系地层及煤矿开采活动的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方表层岩溶带及其对岩溶水的调蓄功能 总被引:27,自引:18,他引:27
表层岩溶带是地表强烈岩溶化过程的产物,为表层碳酸盐岩各种岩溶个体形态和微形态组合构成的不规则带状的岩溶带,在我国南方岩溶区广泛分布。表层岩溶带对岩溶水的调蓄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增加入渗补给量;二是延缓降雨后雨水在岩溶水系统停留的时间,并形成了表层岩溶泉。表层岩溶带对岩溶水的调蓄功能大小主要与表层岩溶带的结构、岩层产状、地表覆盖情况和降雨性质有关。石漠化环境与森林环境的表层岩溶带对岩溶水的调蓄功能差异很大。石漠化地区,表层岩溶带泉的出流时间短,动态非常不稳定;表层岩溶带对岩溶管道泉调蓄能力弱,泉水动态与降雨动态一致。森林环境表层岩溶泉则多为常流泉,水文动态比较稳定。表层岩溶带形成的表层岩溶泉为开采深部岩溶水困难的峰丛山区的居民饮水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但只有恢复了岩溶石山区森林生态,才能实现表层岩溶泉应有的供水功能。 相似文献
9.
万华岩表层岩溶带岩溶动力系统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万华岩地区碳酸盐岩中普遍发育的非碳酸盐岩夹层,以及“土层+裂隙层”表层岩溶带双层结构对岩溶动力系统和水循环具有显著影响:非碳酸盐岩地段的地下水因其矿化度较低,CO2 含量较高,而具有较强的侵蚀、溶蚀能力,导致岩溶动力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传输非常活跃,一个岩溶泉年溶蚀量(以CaCO3计)达2795.4kg;由于非碳酸盐岩夹层的普遍存在,不仅阻碍地下水向深循环,而且还有利于土壤、植被的发育。土壤、植被与地表岩溶裂隙网络对区内岩溶地下水还具有较好的调蓄作用,以致使区内有众多的小泉点在地表出露。 相似文献
10.
表层岩溶带调蓄系数定量计算--以湘西洛塔赵家湾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湖南洛塔赵家湾表层岩溶系统为例,综合利用水位、降雨量、蒸发量及泉流量等长观资料,分别对不同降雨特征下的表层岩溶带调蓄系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对影响表层岩溶带调蓄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丰水期赵家湾表层岩溶带调蓄系数为0 14~0 2 8,明显小于枯水期调蓄系数0 44 ;但丰水期久旱后表层岩溶带的调蓄能力接近于枯水期;在丰水期,场雨和连续降雨时的调蓄能力比间歇降雨时的小近1倍。实例计算表明:赵家湾表层岩溶带具有一定的调蓄能力,其地下迳流滞后于降雨至少3d ,调蓄系数确实可以用来定量评价表层岩溶带的调蓄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介绍了在山东招远北截金矿上进行的磁(△T)及甚低频(VLF)电磁场测量,分析了碎裂蚀变岩金矿带上磁场强度降低和甚低频电磁场强度增大的特征,并以此特征为判据,对金矿外围未知地段的构造作了推断解释,提出了可供钻探验证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3.
湘东北大洞-万古地区金矿构造成矿定位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大洞—万古金矿区的成矿作用受到区域构造成矿的控制,即受到黄金洞—平江韧性剪切带的构造作用的控制;另一方面,矿区的二级构造已经成为燕山中晚期金矿的定位构造,即矿区北北西向断裂大部分是控矿、容矿构造。湘东北的陆内活化至少经历了陆内挤压和陆内拉张2个演化阶段,冷家溪群是金的矿源层,大洞—万古金矿区的构造成矿作用是主要成矿作用,金矿化是剪切带长期活动的结果。剪切带具有水平剪切和垂向推覆两种滑动作用,这就决定了金矿体在走向上和倾向上具有透镜体分布的特点。从万古金矿、鲁源洞金矿、大洞金矿矿脉在走向和倾向的产出形态可以看出,富矿体都产出在构造张性扩容空间内。 相似文献
14.
15.
湖南大坊金银矿氧化带特征及工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大坊金银矿位于耒阳—临武南北向构造带中段,控矿层位为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和下统梓门桥组白云岩。矿体受北西和北东向组扭裂面的控制,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内外接触带。氧化带的有用组分为金和银,已圈定矿体7个,其平均品位Au 2.68 g/t,Ag26.20g/t。金的粒度以中—细粒为主,氰化浸出率在91%以上,银经槽浸回收率仅20-30%。鉴于金浸出率高,矿体埋藏浅。开采技术条件简单,交通方便等特点,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17.
湖南保靖县白岩洞地下河流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白岩洞地下河系统工程主要是解决保靖县城供水水源问题。本文通过三个时段的大量野外实测数据,分析了白岩洞地下河流域内岩溶泉、地表水体和地下河水的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该流域内岩溶泉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一类是与深循环有关、沿区域断层带分布,其水文、水化学动态相对稳定,水化学变化受深源CO2 浓度控制; 另一类为岩溶表层带泉,受地表环境、降雨量影响大,水化学动态变化较大。而地下河及其支流水的水化学变化特征介于表层带岩溶泉和地表水之间,其三个时段的变化规律跟表层带泉相似,主要水化学指标枯季( 12月) > 雨季1(次年4月)> 雨季2(次年7月) ,说明明显受降雨的稀释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8.
甘孜-理塘断裂带是重要的金铜多金属成矿带,沿断裂发育有晚三叠世曲嘎寺组中基性火山岩系及其有成因联系的铁质基性超基性浅成侵人体,构成典型的蛇绿岩建造,并为金的矿源层;金成矿主要在燕山-喜山期,与碰撞造山作用密切相关,形成了蛇绿岩(混杂岩)建造中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该带已发现嘎拉、错阿、生康、雄龙西、阿加隆洼等大中型金矿床,196处金异常,其中74个异常为Au,As,Sb,(Hg)组合异常,展现出巨大的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