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略论安徽水资源基本特征与节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国土面积13.94万km2,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将全省划分为淮北、江准和江南三大地区。全省平均年雨量自北向南为800mm至1800mm。从人均、亩均水资源量而言,安徽是贫水省份,人均水资源量为1125m3,接近于世界公认缺水警戒线的下限(下限为人均1000m3,上限为2000m3)。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实现安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安徽水资源量、特点、可供水量、惜水节水、提高单位供水效率与效益等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作为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中国水安全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了解中国人均水资源组成情况及其发展势态非常必要。利用2000 - 2007 中国地表水和地下水数据对人均水资源量进行回归分析和状态空间模型预测,计算出人均水资源量在此段时间内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平均影响及其随着时间的平均变化。模拟地表水和地下水对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影响的动态,显示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增长率随时间具有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下降幅度逐渐减小。结果表明中国近年来的水资源管理总体具有成效。  相似文献   

3.
沈永平 《冰川冻土》2002,24(5):499-499
根据 20世纪 80年代初水利部对全国水资源进行的评价,我国的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 6.2×1012m3,除通过土壤水直接利用于天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外,可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2.8×1012m3.按 1997年人口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 2220m3,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增至 16×108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 176.0m3.按国际上一般承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 170 0m3为用水紧张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 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水资源匮乏的现象将更突出, 并将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重要因素。据预测, 至 2 0 30年, 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将由现在的2 2 2 0m3降到 176 0m3,接近国际一般承认的用水紧张的国家标准 (人均水资源量少于 170 0m3)。我国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分布的不均衡和水、土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见  初曰邦等 《水文》2001,21(6):54-56,37
青岛市人均水资源量只有342m^3,属严重缺水地区。从青岛市的水资源现状、地区分布规律以及开发潜力等方面,结合起来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水分析预测,对如何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解决供需矛盾、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浅谈我国城市水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亚莉  邵景力 《现代地质》2000,14(2):235-236
1 城市水资源的特点城市水资源是指一切可被城市利用的天然淡水资源和可再生利用水,它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城市供水的源泉。我国城市水资源的特点是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小,水资源严重短缺,开发利用强度大,因不合理使用水资源而产生的环境问题突出。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济南等26个城市的统计资料表明,城市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30%左右。全国现有的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为缺水城市,其中特别严重缺水的有110多个城市,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200×108元。因水资源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质评价及硝态氮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15,(6)
海河流域平原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6,少于以色列的人均水资源量。海河流域平原区的水污染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由于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生产活动要求地下水开采,形成大片漏斗区,引起地质灾害。随着生产活动的加剧,环境污染也向地下水蔓延,引起新的水危机。对此,本研究针对地下水,应用水质评价评估地下水污染的情况,并挑选典型污染物硝态氮,分析区域污染的时空情势,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看,海河流域平原区水质变化不大,污染严重,Ⅴ及以上站点占总站点的30%,Ⅳ、Ⅴ的站点数基本在70%左右。从空间序列看,邯郸、廊坊等市水质最差,多为Ⅳ和Ⅴ类水,重金属及硝、氮为主要污染物。通过地下水水质评价,为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左 《地下水》2011,33(5):181-182
西安市是我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发展所必须的人均1 700m3的临界值。本文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了西安市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其它水资源紧缺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聊城市地下水资源保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城市地处北方资源性重度缺水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8%,浅层地下水是西部区域的主要供水水源,由于长时期的超采形成了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区,保护地下水资源形势严峻。根据聊城市历年地下水位资料,分析了引黄灌区、井灌结合区、纯井灌区的地下水动态,地下水漏斗区成因及变化趋势,探讨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秦学林 《水文》1995,(4):40-45
用水文分析方法评价山间河谷盆地地下水资源秦学林(电力部东北电力设计院勘测公司)1前言在电力勘测工作中,水资源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环节,“以水定厂、以水定量”已成为火电厂选厂和规划容量的准则。因此,客观合理地评价电厂水源地可利用水资源量,是电力勘测工...  相似文献   

11.
黑河中游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水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黑河流域水资源产生于南部祁连山区,主要消耗于中游农业灌溉区。对黑河流域水文资料分析计算发现,流域出山水资源量多年变化比较稳定,最枯年和最丰年水资源量之比为 1:2,丰枯变化幅度与长江以南丰水河流相当。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2.31×108 m3/a,近10年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量稳定在34×108 m3/a以上,仅中游地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达120%左右。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人均水资源量紧缺线为 1000~1700 m3/a,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反复转化多次重复利用的特点,用这个指标无法全面评价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中亚五国水土资源开发及其安全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和区域农业灌溉发展,再加上低效率水资源管理等已导致中亚区域水土生态系统的退化.主要针对前苏联解体后到2007年的时段,对中亚五国水土资源开发情况及其对安全状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1988—2007年期间,哈萨克斯坦人口总数逐年减少,人均可更新水资源量和人均总取水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它中亚4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人均水资源量出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乌兹别克斯坦是最大取水用户国家,次为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是最大农业取水国,哈萨克斯坦是最大工业取水国,乌兹别克斯坦是最大生活取水国.到2005年,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淡水产量降到1989年的99%.在1992—2005年间,除了土库曼斯坦外其它中亚国家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同期,哈萨克斯坦的森林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有所扩大,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森林面积基本上保持不变,草地面积有所降低.乌兹别克斯坦是化肥施用和土壤盐渍化强度较严重的国家,土壤盐渍化面积占总灌溉面积从1994年50%扩大到2001年65.9%.  相似文献   

13.
朱远峰 《中国岩溶》1996,15(1):18-23
中国西南岩溶区人均年收入少于440元的贫困人口有2000万,其中有1000万人还缺乏足够的饮用水源,该地区贫困的自然原因是,降水年际分配不均,农作物生长期降水量少;岩溶发育,降水很快渗入地下深处,渗漏严重,建库条件差,作物耗水量大;森林植被减少,70%的水资源量为弃水;土层薄,耕地少且分散,水土流失快,旱涝灾害严重,治理贫困的总体思路应为:以岩溶小流域(系统)为单元,工程措施与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崔桂莲 《地下水》1998,20(1):3-4
我市是典型的半干旱地区,全市总水资源量为22.72亿m3/a,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9亿m3/a;地下水的天然资源量为20.83亿m3/a。由于地表水资源分布零散,不易聚集,很难为我们所利用,目前其利用量仅为0.41亿m‘/a;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为15.39亿m‘/a,目前实际年开采量为6.71亿m2,全市亩均占有的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30m3/亩·年(按耕地面积计算),人均占有的可利用水资源量为850m3/人·年,几乎是全国最低水平。总之,我们既要认识到我市的确是缺水地区,也要看到我市在水资源方面的优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管好水资源,用好…  相似文献   

15.
王成硕  许成敬 《地下水》2010,32(2):107-109
以开封市为例,研究水资源承载力。针对开封市水资源短缺,本文建立了新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资源承载力模型。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准确客观地反应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情况。结果表明:影响开封市承栽力的主要因素有人均水资源量等10个指标;开封市水资源承载力总体水体偏低。  相似文献   

16.
淮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为475 m~3,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100 m~3)的1/4,且地下水质量较差,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制约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以水循环理论为指导,利用多期地下水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影响因素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潜力。分析结果显示:淮河流域水循环过程主要受人工开采影响,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有效蒸发减弱;淮河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326.97亿m~3/a;流域地下水质量总体一般,平原区孔隙水中Ⅰ~Ⅲ类水占比不足30%,与历史数据对比,水质呈劣化趋势;流域浅层地下水开采潜力呈现南部大于北部、山区大于平原的特征。淮河流域内,江苏全域、安徽沿淮地区浅层地下水开采潜力较大;豫东、鲁西南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已超采,无开发利用潜力;其余地区浅层地下水盈余量较小。研究结果为区域地下水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提供了地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水资源量监测分析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金峰  章树安  戴宁  杨丹  丁瑶 《水文》2017,37(3):58-62
地下水水资源量是区域水资源分析评价的重要内容,掌握地下水水资源量及其变化是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工作基础。针对地下水补给量、排泄量和储存量变化等关键要素,对地下水水资源量监测分析有关的技术方法进行系统探讨。同时,结合我国地下水水资源量监测分析的现状,总结提炼已有的试点工作经验和应用成果,指出将来地下水水资源量监测分析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为进一步提高全国地下水水资源量的监测分析和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总水资源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计算总水资源量;2.根据计算的总水资源量进行优化规划和最优调度;3.加强实验研究,经过长期资料积累、提高总水资源量计算精度。而在总水资源量的计算中,只算出各年总水资源量的多年平均值,并且普遍地把它作为不变的常量,用来规划利用水资源。很少考虑甚至忽略了在不同开采条件下,总水资源量因开采水平不同是否有所变化的问题。而总水  相似文献   

19.
李东  张培德 《地下水》1996,18(1):18-20
黄河流域干旱缺水,黄河上中游的兰州至三门峡河段缺水尤为严重,60~70%的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20%左右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人均水资源量为320m~3,是全国平均量的1/8。因此,分析研究黄河流域城市供水水源现状情况和城市工业节水有其特殊的意义。1 城市供水水源现状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20.
驻马店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726 m3,水资源量不足,供水保证率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用水量、排污量迅速增长,由于目前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致使地表水供水工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部分城区存在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塌陷。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没能全部投入运行,污水处理率低,造成以部分河流污染为代表的水环境恶化,给区域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