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分析了《联合国海洋公约》的内容,认为公约中有关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群岛国的规定,对南海岛屿和海域争议的加剧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叙述了南海周边国家执行海洋法概况,南海存在的岛屿和海域争议,以及近两来国际上提出有关解决南海岛屿和海域争议的各种方案。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第1、2款规定,岛屿可以与大陆一样拥有自己的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的12海里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由此,一个弹丸小岛就可以拥有超过其本身面积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海域和大陆架,岛屿所属国就享有这里海域中和大陆架上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及其他利益。沿海国家为了扩大其管辖范围,加紧了对一些有争议岛屿的舆论宣传和军事争夺,于是一些荒岛便成了“对峙”的热点。本文侧重介绍发生在红海、地中海和日本海的三起争夺岛屿的事件,以引起人们对海洋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经略海洋国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沿海国的国土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管辖范围扩大,国土资源开发管理的权利和任务加重。因此,沿海国纷纷调整本国国土及其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政策,重新规划安排国土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成为近十几年来的基本趋势。按《公约》的有关规定和我国的主张,划归我国的国家管辖海域总面积约为300万千米2,这是国家陆地国土的扩大和延伸。从广义上说,我国的“海洋国土”包括:(l)拥有完全主权的内水和领海,约38万千米2;(2)拥有海域管辖权和资源主权权利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约300万千米‘。《公约》…  相似文献   

4.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秉承《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建立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从国内法的角度确立了我国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根据《公约》和我国...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11,(4):32-33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岛屿制度规定,岛屿应是自然形成并能够维持人类居住或本身的经济生活,才能够获得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否则岛屿只能获得领海和毗连区。为此,少数国家费劲苦心将岛屿人工化,以求更大的海上利益。日本是个岛国,对岛屿的态度堪称极致。  相似文献   

6.
大陆与岛屿之间的高程传递是当前海洋测量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研究了利用GPS定位技术,结合我国现有陆地和海洋重力资料以及其它重力场信息,并运用国内外确定大地水准面的严密理论和算法来确定高精度的局部大地水准面,最终将我国高程基准从大陆传递到南海海域的岛屿上。  相似文献   

7.
国际海洋边界划定主要是指相向和(或)相邻沿海国之间进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边界划定。国际法并不要求国际海洋划界在所有海域必须遵循一个特定的划界方法,但是在划界技术上对任何沿海国的要求却是严格一致的。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生效之后,沿海国海洋管理重中之重的任务是对本国管辖海域海洋边界的划分。国家实践表明,一条位置准确,精确度高的海洋边界的划定不仅能够促进沿海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进展,而且还能够发展相互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海洋划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政治、法律制度和技术问题。每个沿海国划定一条海洋边界,  相似文献   

8.
从中日东海之争谈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日东海之争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域纠纷中颇具代表性,争议的焦点始终是主权归属及大陆架划分问题。从理论上讲,“自然延伸”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解决大陆架划分的最基本原则,“中间线”仅是日本单方面的主张。面对不容乐观的海洋国土现状,只有树立当代海洋观,充分利用国际法赋予的权利,才能有效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千米管理海域,18000千米漫长的大陆海岸线和6500多座500平方米以上的、星罗棋布的岛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自古就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传承了中华民族认识海洋、探索海洋和与海洋和谐发展的海洋精神。一首《大国海疆》唱响一曲中国海洋之歌,本作品的作者张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并于1996年得到我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依据《公约》规定,我国充分享受领海主权的海域由原来的38.8万千米’扩展到300万千米2,纵深距离亦由原来的12海里延伸到更远的外海域.同时,按照松约》的规定,我国还对广阔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行使主权和管辖权。如:维护海洋和平使用和海洋资源公平利用的权利;公海中的航行、飞越、捕鱼、科学研究、建造人工岛屿和铺设海底电缆等六项自由;船舶在各海区分别享有不同的航行权,军舰享有豁免等特殊权利;享有国际海底“区域”…  相似文献   

11.
了解和研究海洋国土,首先需要更多地了解国际法上领土的各个方面,而这点在我国海洋法学界尤其是海洋管理部门还较为薄弱。众所周知,领土的诸多问题直接涉及到国家的权益,如边界划定、海域和岛屿争议的解决等等问题。本期为第二讲《国际法上的领土》。  相似文献   

12.
一专属经济区制度是当前世界海洋权益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法律制度。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认的原则以及沿海国家有关专属经济区的立法实践,这项制度的基本内容为:沿海国在其领海以外邻接其领海的海域设立一种专属管辖区,称之为专属经济区(Exclusive Economic Zone),沿海国对经济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拥有主权权利,并对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拥有管辖权;专属经济区从其性质看,它既不是公海,也不是  相似文献   

13.
为系统梳理相关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历史和发展情况,推动我国进一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依法解决海洋争端,文章基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介绍群岛制度的谈判历史和发展趋势,并提出对我国群岛制度建设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对群岛问题的实质性讨论和群岛制度的初步形成始于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历经谈判和博弈,群岛国和群岛基线等内容被《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群岛国和非群岛国多通过国内立法行使和充实其群岛权利,推动群岛制度的发展,其中大洋群岛的权利是重要领域和趋势;我国应在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前提下加强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及其规则制定,在充分考量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国内立法,构建群岛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海域行政区域勘界中,岛屿归属和滩涂划分是海域勘界中矛盾的焦点,尤其是如何确定岛屿归属是能否搞好浙江海域行政区域勘界的关键。本文根据浙江实际,就解决海岛的归属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国际海底制度、大陆架外部界限制度以及海洋争端解决制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设立了管制这些相关制度的组织机构,即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以及对有关《公约》的解释或适用的任何争端具有管辖权的机构——国际海洋法法庭。这三个机构在协调各国与海洋有关的利益关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拥有广泛的权力,其主席、副主席、理事长、秘书长、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等职位由选举产生。获得其中的席位以批准《公约》并参加其活动为前提,而且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否则将丧失争夺机构领导权的机会,国家的主张和利益也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岛屿数量居全国之首,共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3061个,约占全国岛屿数量的40%。海岛数量众多和分布区域广泛的特殊性,使浙江省拥有6500公里的海岸线和3.09万平方公里的内海海域及1.15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并且港、渔、景、油、涂、海洋能等海洋资源富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海岛作为连接海洋和内陆的纽带,必将成为人类开发海洋的桥头堡和窗口,对建设海洋经济大省、拓展生存空间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7.
钱迈 《海洋学研究》2010,28(2):36-44
我国的《领海及毗连区法》第2条规定:"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我国的《海域使用管理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内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至海岸线的海域"。"两法"对"内水"的定义有水域和海域之分,因此容易引起解读上的分歧或执法上的模糊。分歧之一是,根据《海域使用管理法》,从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至海岸线部分,是否包括河口、海湾、滩涂等"内水";分歧之二是,根据《领海及毗连区法》,是否认定一部分"内水"即内海是由直线基线法所致。为什么"两法"对"内水"有水域和海域两种不同的定义?其一,"两法"针对的客体不同,《领海及毗连区法》针对的客体是国际或国外,该法的主体是国家主权;《海域使用管理法》针对的客体是国内海域,该法的主体是国内海域的使用管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称《公约》)规定"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水域构成国家‘内水’的一部分",那么另一部分"内水"就是正常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包括江、河、海湾等,它完全置于国家领土主权之下。其二,用专业术语上的海岸线替代《海域使用管理法》中的海岸线会出现矛盾。专业术语上同指水陆分界线的有海岸线和"干出线"两种。前者是涨潮时离岸最近的线,后者是退潮时离岸最远的线,依据《公约》规定:"测算领海宽度的正常基线是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即退潮时海水离岸最远的那条线",所以低潮线更加符合《公约》和《海域使用管理法》中海岸线的定义,怎样理解海岸线才不会出现矛盾呢?本文认为,完全意义上的海岸线是大潮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一条带状面,这个面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出露,且宽窄不等,陡缓不一。当解读了《公约》的有关条款后,就不难理解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至海岸线的水域中有盐度为0.05~30和30~36范围的"内水"存在,盐度范围为0.05~30的"内水"是指按正常基线法划定领海基线而出现的"内水",包括水域和海域;盐度范围为30~36的"内水"是指按正常基线与按直线基线法划定的领海基线之间出现的"内水",即内海。它们在法律层面上有主从之分,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18.
了解和研究海洋国土, 首先需要更多地了解国际法上领土的各个方面, 而这点在我国海洋法学界尤其是海洋管理部门还较为薄弱。众所周知,领土的诸多问题直接涉及到国家的权益, 如边界划定、海域和岛屿争议的解决等等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宣传和普及这方面的基本知识还是很重要的。从本期开始本刊就《国际法上的领土》这一专题开办讲座, 内容共分4讲, 将分4期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18000千米的大陆岸线、14000千米的岛屿岸线、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和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发挥自然优势,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借助《海洋开发与管理》杂志增刊,集中展示地方海洋管理部门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和成功经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29(10):24-28
(2012年9月)前言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本在1895年利用甲午战争窃取钓鱼岛是非法无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钓鱼岛回归中国。无论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