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丹霞     
莫西 《西部资源》2014,(3):74-75
正丹霞是地理学上很重要的名词,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北部丹霞山最为典型,故名。中国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一届旅游地貌学术议论会在丹霞山召开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旅游地貌组、中国旅游协会区域旅游专业委员会、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和丹霞山风景名胜区联合召开的第一届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1月25——29在广东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举行,来自全...  相似文献   

3.
<正>南岭山地作为华南地区的天然屏障,其地理学意义重大,水文上是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气候学上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分界线,地表形态上是两广丘陵和江南丘陵的分界线,行政领地上是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的地缘交界处,地貌类型上拥有典型的丹霞山和喀斯特地貌。同时,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足使其堪称具有世界意义的动植物资源宝库。也正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地位,该区域以"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入  相似文献   

4.
第一届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在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召开第一届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1月25~29日在广东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是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旅游地貌组、中国地理学会区域旅游委员会与丹霞山风景名胜委员会共同组织召开的。到会代...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广东韶关市丹霞山砂岩蜂窝状洞穴及白斑成因,对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景区内玉女拦江洞中采集的6个砂岩蜂窝状洞穴样品,以及在鸭麻岩地区采集的4个白斑样品,进行XRF和ICP-MS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及岩石薄片偏光显微镜鉴定。结果表明,发育蜂窝状洞穴的砂岩体与其基岩砂岩体的成分含量相近,岩体内部成分差异不是蜂窝状洞穴的成因。综合分析认为,丹霞山砂岩蜂窝状洞穴的产生是岩石的矿物组成及结构、洞穴所在的地形条件、气候因素和蜂窝状洞穴所形成的微气候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白斑的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发育白斑的砂岩在成岩过程中,红色基岩形成于氧化环境,而白斑形成于还原环境中,赤铁矿被还原形成白斑。  相似文献   

6.
潘月斌 《地理教学》2012,(21):F0002-F0002,F0003
天山山脉南麓新疆库车县城以北60公里左右的山区,这里的风蚀雅丹地貌完全可以和流水侵蚀的丹霞地貌争奇斗艳。庞大的红色山体群形成于中生代的白垩纪,经亿万年的风剥雨蚀,洪流冲刷,形成纵横交错、层叠有序的垅脊与沟槽,远看如诗如画、仙天琼阁;近瞧若人似物、如梦似幻、惟妙惟肖、神韵万端,令人有鬼斧神工、奇景天成之慨叹。山体呈红色,原海底的岩石由于造山运动而形成的直立单斜岩石组成了层层叠叠的构造足迹,分外壮观,与附近不同色彩的山体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天山神秘大峡谷、红山石林和国道两侧雅丹地貌是著名  相似文献   

7.
中国丹霞     
王龙 《地理教学》2010,(18):6-9
由中国地质学家起名,“像红色霞光一样美妙的地貌”一“中国丹霞”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项目是中国把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过程的福建泰宁、湖南蓖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包括龟峰)、浙江江郎山、贵州赤水6个丹霞地貌风景区“捆绑”申报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8.
红层盆地岩性差异对丹霞地貌发育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相红层盆地的岩性在横向上和纵向上都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导致发育的丹霞地貌形态迥异。本文以赣东北信江盆地、粤北丹霞盆地、陕北地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总结了红层盆地中常见的岩石及地貌类型,提出岩性在丹霞地貌坡面演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信江盆地中,龙虎山、龟峰等挺拔高耸的山峰主要发育在盆地南缘的河口组厚层砾岩中,而盆地中部贵溪、弋阳地区的近圆形山丘则产在塘边组大型交错层理风成砂岩中;与其类似,丹霞山的赤壁陡崖主要发育在丹霞组厚层砾岩夹风成砂岩中;相反,陕北地区波浪状地貌主要发育在洛河组风成砂岩中。利用河道-山坡综合地形演化(CHILD)地貌模拟软件,假设在同样的构造抬升和河流侵蚀作用下,分别模拟了细砂岩、细砾岩、中砾岩构成的山体坡面的演化过程。模拟结果显示,细砂岩山体易形成较为平缓的坡面,中砾岩易形成陡峻崖壁和巷谷,而介于二者之间的细砾岩则形成较为明显的沟壑系统。CHILD模拟结果与实地观测一致。因此,红层岩性差异在丹霞地貌演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是未来地貌定量模拟研究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热带地貌》评介地貌具明显的气候地带性。热带、亚热带的地貌,与我国其他气候带的地貌景观显著不同。《热带地貌》就是基于热带、亚热带地貌的特殊性创办的我国第一份地貌专业期刊。《热带地貌》创刊于1980年,是新中国80年代“科学的春天”萌生的地学优秀期刊之...  相似文献   

10.
丹霞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丹霞梧桐生态保护红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阳杰 《地理科学》2019,39(7):1166-1173
通过实地考察获取丹霞山核心区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的经纬度数据,利用ArcGIS10.5的空间分析模块,在分辨率为1 m的DEM数据上叠加,分析丹霞山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坡度、坡向的微地貌环境特征。实地调查表明(2017年12月底),在丹霞山已开发核心区丹霞梧桐数量不足千株,它们主要分布在海拔100~300 m、坡度大于30°的北西坡和南东坡、有垂直节理或水平层理发育、土壤相对比较贫瘠的崖壁地带。建议在目前丹霞山核心区已发现的怪面石、金龟朝圣、龙角山、锦石岩、双喜台、龙王泉-韶音亭6处丹霞梧桐分布集中的地带,划定丹霞山丹霞梧桐生态保护红线,以便进行重点监测、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丹霞山形象定位与市场推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霞山自开发以来的20多年中,游客明显以1996年为分界点,认为1996年以前游客徘徊不前的根本原因是旅游地形象危机,1996年后游客每年平均以近20%的速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丹霞山新景区的开发给景区注入新的形象并进行了有效的市场推广,丹霞山从而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对游客与员工的抽样调查,在分析丹霞山资源和市场的基础上,对旅游地的形象定位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丹霞山的实际提出了市场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岩石地貌是由特定地貌形体与特定岩性相结合而构成的地貌类型。我国岩石地貌类型众多,从岩浆岩形成的花岗岩地貌、玄武岩地貌到沉积岩形成的石灰岩地貌、砂岩地貌、页岩地貌等;从变质岩体形成的诸如泰山变质杂岩地貌,再到第四纪黄土堆积形成的黄土地貌等,在我国均有典型发育,特别是由沉积岩体形成的造型地貌已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1]。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发育历史悠久,在长期的构造运动和造岩作用下,岩性区域差异明显;多期造山活动的叠加,特别是喜马拉雅差异性升降运动的影响,不仅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地理学会、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韶关市旅游局、仁化县人民政府和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联合举办的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2月9—12日在“丹霞地貌”名称的策源地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召开。来自各省市、香港地区和各丹霞风景名胜区的学者、旅游经营和管理干部40多人,带着30多篇论文出席了会议。这是我国举行的第一次特殊地貌类型的旅游开发专门性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基于协调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目的,采用层次分析(AHP) 法定量分析了目前丹霞山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综合协调性及利益相关者各自评价指标的协调性水平。结果显示:① 丹霞山生态旅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呈不协调的发展状况;② 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旅游企业和地方政府自身评价指标发展水平不均衡;③ 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横向或斜向沟通与协调,特别是宏观和中观层的利益主体与微观操作层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为此,从主体关系协调和空间关系协调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丹霞山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的各利益相关者主体关系协调的全通道式沟通网络机制和空间关系协调发展机制。丹霞山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和实现机制有利于为其他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依据,并有利于进一步扩展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热带气候地貌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镇国  张伟强 《热带地理》2006,26(3):197-201
中国热带气候长期热湿,气候地貌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强烈风化和持续剥蚀夷平,缺乏地貌的世代演替,所谓"双重风化"和"双重夷平"的经典概念,未必切合中国热带的实际情况.中国热带第四纪气候波动不明显,但是这种波动在气候地貌上仍有反映.红土砾石台地代表中更新世冷湿(砾石堆积)转热干(红土化)的气候地貌.老红砂台地代表晚更新世至全新世热干(风积)转热湿(红土化、古土壤)的气候地貌.海岸贝壳堤反映中全新世风暴潮增强的气候波动.广东、海南的所谓"冰臼群"实乃河流地貌的瓯穴.中国热带末次冰期的冰川遗迹仅见于台湾岛中央山脉.  相似文献   

16.
以广东汕头礐石地区景区内各类花岗岩地貌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表调查和洞穴调查,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礐石地区花岗岩的地貌特征、成因及形成年代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礐石山由燕山晚期花岗岩构成,于中更新世晚期之前就受风化作用;礐石花岗岩石节理的性质和礐石地区高温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下产生的风化作用,是形成礐石花岗岩地貌的基本因素;礐石地区花岗岩山体主要分为石蛋山、峰林山、馒头山3种类型;洞穴可划分石核洞,崩塌洞穴,裂隙洞和龛4类。  相似文献   

17.
施秉喀斯特地貌世界遗产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施秉喀斯特演化环境、地貌类型及分布、地貌演化史、石灰岩与白云岩地貌差异等特征进行研究,试图提炼施秉喀斯特的世界遗产地貌价值。研究表明:施秉喀斯特具有热带―亚热带地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演化环境;展示了热带―亚热带地区独特而典型的白云岩峰丛峡谷喀斯特地貌景观,从分水岭至峡谷区呈现了峰林洼地―峰林谷地―峰丛谷地―峰丛峡谷喀斯特地貌逆向回春演替规律,是白云岩峡谷喀斯特地貌形态及地貌演化的模式地;记录了古生代以来3次较大的碰撞运动,即早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晚古生代的海西造山运动,及中、新生代以来的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燕山运动是本区最强烈的造山运动,产生了区内众多褶皱和断裂构造,奠定了施秉地区的地貌构造轮廓。喜马拉雅山运动,尤其是第二、三幕运动,全面塑造了施秉喀斯特峡谷地貌;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貌展现出与石灰岩封闭型地貌不同的以开放型地貌为主的特征,在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自然遗产中有重要地位,具备地貌世界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野外综合考察和岩石样品的室内分析资料,对浙江黄岩富山地区古崩塌地貌发育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自晚侏罗世以来经历了火山沉积和岩浆侵入阶段,形成花岗斑岩。新构造运动使本区发生间歇性抬升,岩石受构造应力和风化剥蚀的共同影响,形成多组垂直节理和水平节理。本区特定的地貌、岩性和节理裂隙以及丰富的降水和风化作用等条件,形成了一线天、陡崖壁、嶂谷、峡谷、巷谷、瀑布、巨石川、崩塌岩洞等古崩塌地貌。  相似文献   

19.
徐君亮  陈敬堂 《热带地理》1998,18(3):243-248
通过实地考察,概述广州番禺莲花山与粤北丹霞山地质地貌的异同,从丹霞地貌角度阐述这座古石矿场“人工无意夺天工”形成的陡崖,岩洞,石墙,石巷,岩湖,石柱,石门,石桥等人工丹霞奇观,并对这座以全国罕有古石矿场为主景的莲花山旅游区的进一步开发,提出了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地理学会,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韶关市旅游局、仁化县人民政府、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联合举办的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在韶关市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于1991年12月9日至12日在仁化县丹霞山召开。这是我田特殊地貌的第一次旅游开发的专门学术论讨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及香港等33个单位41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和著作29篇,甘谷、齐云山、赤水市永康方岩等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因故未能派代表参加,特向会议发来贺电。贺信等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