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南沿海第四纪地层划分和海岸升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华南海岸升降问题,论家蜂起,有关第四纪海岸升降的次数、幅度、时间、原因诸问题,众说纷纭立论者多以华南海岸地貌特征为依据;第四纪地层虽偶有涉及,但较零星。笔者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华南沿海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作一探讨。 一、华南沿海第四纪地层划分 华南沿海第四纪地层岩性复杂、岩相多变,长期以来,未曾确定出全区第四纪地  相似文献   

2.
海平面上升对华南沿海工程设计波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代华南沿海海平面上升情况,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对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设计波要素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3年7月在华南沿海12个砂质海滩所取得的76个沉积物样品(其中次表层样品36个,不计入研究范围),就该区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展开论述。为了便于分析其沉积物粒度特征,我们把华南沿海12条海滩剖面根据岸滩形态和成因将华南砂质海岸划分为岬湾型砂质海岸、沙坝-渴湖型砂质海岸和夷直型砂质海岸三大类。阐述了不同类型海滩的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类型、分布以及粒度的沿程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弧形海岸形态规律的研究是岬湾沙质海岸稳定与演变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简要回顾螺线海岸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根据Silvester 1970、1974年及Hsu等1989年提出的螺线海岸平衡判定准则,计算了华南34个典型弧形海岸的平面形态要素,并对判定准则在华南弧形海岸中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华南弧形海岸遮蔽岸段发育有潮汐通道,湾内存在少量沿岸输沙等因素,致使判定准则并不能用于预测华南弧形海岸的稳定与侵蚀状况。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海岛及海域地质环境与灾害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口海岛及其邻近海域是华南沿海地质灾害类型较齐全的地区之一,主要有活动断裂、地震、地裂缝、软土、风沙、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等。珠江口海岸主要发育弱活动和微活动断裂,活动断裂和断块构造的运动和调整是产生地震活动的主要因素。海平面上升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恶化和未来50a内产生严重威胁的灾害。风沙作用和软土地基主要分布于珠江口海岛海岸带及近岸岛屿。本区的地质灾害以内动力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华南海岸带在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方面具有热带特色,其自然区划分为亚热带、热带与赤道带等3个自然带和5个自然地带。根据区域自然地理差异,进一步划分12个自然环境区。 1963年华南地学界对原广东省(含今广西沿海、海南岛和南海诸岛)作出了综合自然区划。笔者在该项成果并结合华南海岸带自然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写成本文。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华南海岸全新世高海滩岩中,又发现了海滩岩断代序列模式及其中蕴藏的重大科学信息。本文重点讨论高海滩岩与闽粤琼大震、大震构造与地震周期序列的关系,以及大震构造的定量标志。此外,继发现250年左右阶段的海岸升降年垂直活动速率后,又发现了50年左右阶段的年活动速率。  相似文献   

8.
华南砂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为探讨华南砂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学特征,对不同地理岸段不同地貌形态的8 个沙滩剖面于冬、夏季进行现场重复调查和室内分析工作.据此,通过对华南海岸带地质构造、地貌和现代海岸动力环境地域变化的分析,将华南沿海砂质海岸划分为岬湾岸、沙坝-潟湖岸和夷直岸三种基本海岸地貌类型,并且从滩面倾向、海岸动力环境影响、季节冲淤变化趋势和滩面沉积物粒径、坡度的动力响应等方面探讨砂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得出其受制于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地质构造背景和海平面变化为大尺度的砂质海岸地貌的发育奠定了基础,而全新世海侵海平面相对稳定后,海岸动力条件的塑造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浪潮作用指数是其中重要的影响指标.  相似文献   

9.
砂质海滩的形成与发育是联系地壳深部过程和地表过程的综合体现.本文根据中国沿岸砂质海滩分布状况调查结果,通过分析其分布规律与中国东部沿海中新生代构造地质分区不同海洋沉积环境的内在联系,探讨了砂质海滩区域性差异分布和堆积地貌的成因特点,从而为我国海岸资源利用的宏观配置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得出:(1)中国沿岸砂质海滩的形成与发育受中新生代地质构造带控制,尤其受新构造期地壳断块升降活动差异性的影响,呈现出区域性富集的格局.(2)中国砂质海滩基本形成在构造隆起带岬湾沿岸,并且富集在其中新构造期处于上升区的海岸,这主要在于其区域性海岸环境具有形成砂质沉积的物质基础.(3)构造隆起带滨海泥沙的输沙途径及其再分配形式复杂多样,从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砂质海滩堆积地貌类型.(4)根据海岸地貌和沉积成因模式,将中国沿岸砂质海滩划分为岬湾海岸叠置沙体沉积形式、滨外坝沙体连续沉积形式和浪控三角洲平原岸改造沉积形式等3种基本模型.(5)沿海晚第四世纪古夷平地貌面与现代海平面相对高程分布的分析表明,山丘岬湾岸型砂质海滩主要形成在新构造运动下沉区段或构造相对稳定区段,而台地岬湾岸型和泻湖一沙坝岸型形成在上升区段,浪控三角洲平原岸型则分布在断块盆地.  相似文献   

10.
地貌学作为现代自然科学分支之一在华南得到开展,作为研究华南地貌,培养地貌学人才,首功当推吴尚时教授。吴尚时(1904—1948)自法国学成归国(1934),历任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教授,开创了华南地貌学的研究。他首次揭示了华南海岸地貌、流水地貌、构造地貌和区域地貌的许多现象和规律,不愧为华南地貌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1.
江苏淤泥质海岸海岸线分形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晓华  查勇 《海洋科学》2002,26(9):70-73
结合国内外分形研究进展,系统探讨了江苏淤泥质海岸海岸线的分形机理问题,指出;江苏海岸的形成受到了构造和河流泥沙淤积的双重作用,而海岸线的走向则受到了构造,河流淤积,滩面物质组成与沿海黄海沿岸流的共同作用;另外,江苏海岸线分维的变化与海岸的淤积和侵蚀有着必然的联系;再者,江苏海岸物质组成具有分形性质,这是江苏海岸线具有分形性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华南滨海断裂带及其对台湾海峡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华南滨海断裂带是一条经历多期次活动的强活动断裂带,它控制着台湾海峡的地震活动和构造活动,也控制着台湾海峡的形成和演化。台湾海峡的滨海断裂带是华南滨海断裂带的一部分,是影响沿海海岸工程建设最大的一条强活动断裂带。简要分析了该断裂带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在地球物理剖面上的反映,以及它对台湾海峡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根据台湾海峡的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和深部构造应力分布特点,初步划分出该断裂带在未来100a内的6个潜在震源区,它们分别是A区(7~7.5级)、B区(5.25—6.5级)、C区(6.75—7级)、D区(5.5—6.5级)、E区(6.5~6.75级)和F区(5.5—6.5级)。  相似文献   

13.
红树林防浪效益定量计算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树要防浪效益定量计算是科学地营造和管理红树林海岸防护林的重要工程技术问题之一。文中评述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章家昌根据室内300组水槽试验成果建立的防波林消波系数公式是目前唯一可用的定量计算公式,并与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在红树林全部淹没的情况下,消波效果降低,实测消波系数仅为计算值的约60%。初步认为,在华南沿海营造红树林海岸防护林,复盖度大于0.4,宽度大于100m,scf ym dd gf  相似文献   

14.
辽东中部海岸地貌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达源 《海洋科学》1992,16(4):49-51
根据地貌结构分析和晚更新世海侵沉积层的变位特征,认为辽东中部沿海地貌属缓慢的构造沉降海岸。  相似文献   

15.
关于福建海岸升降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东濒台湾海峡,与祖国宝岛台湾省隔海相望,海岸线漫长曲折。前人对我省海岸升降做了很多工作。德国人李希霍芬1912年提出中国海岸以杭州湾为界,杭州湾以北是上升的,以南是下降的。林观得认为福建海岸是上升的。还有许多人认为华南海岸以上升为主,有升有降。作者经过多年的野外调查,结合前人的资料,认为我省海岸大致以福清龙江为界,龙江以北的福鼎—长乐海岸,以下降为主。龙江以南的福消—诏安海岸,以上升为主,但也发生过较大幅度的下降;局部地段则以下降为主。  相似文献   

16.
华南弧形砂质海岸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南弧形砂质海岸体系的沉积环境、动力及其泥沙供给等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华南弧形砂质海岸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域背景、陆架物质供应量、水动力条件、海平面变化等.其中,陆架供沙是弧形砂质海岸形成的主导因子,海面上升致使大量泥沙存在向岸运动的趋势;波浪则是叠加在这种趋势上促使泥沙向岸运动的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17.
华南沿海海滩状态和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华南沿海不同区域和不同形态海滩的地形和碎波参数计算分析,得出本区存在着4种平均海滩状态:(1)消散优势型海滩;(2)沿岸坝-槽型海滩;(3)沿岸坝沟或低潮阶地型海滩;(4)反射优势型海滩。华南海滩状态除有长期的侵蚀趋势外,存在明显的季节演变,它与波浪作用的变化关系密切;此外,人为建造的海岸工程也可引起海滩状态的变化,今后在其开发利用中必须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华南沿海不同区域和不同形态海滩的地形和碎波参数计算分析,得出本区存在着4种平均海滩状态:(1)消散优势型海滩;(2)沿岸坝-槽型海滩;(3)沿岸坝沟或低潮阶地型海滩;(4)反射优势型海滩。华南海滩状态除有长期的侵蚀趋势外,存在明显的季节演变,它与波浪作用的变化关系密切;此外,人为建造的海岸工程也可引起海滩状态的变化,今后在其开发利用中必须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虞志英 《海洋与湖沼》1983,14(6):600-600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岸河口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于1983年6月14—18日在广州召开。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中央和沿海各省市有关部门共52个单位的11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海岸河口学会理事长陈吉余教授主持,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邱秉经同志及广东省科委、科协领导同志也出席了会议。本届年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36篇,其中有涉及珠江口伶仃洋的水沙特征、发展趋势和改善措施,华南海岸和港湾特征、潮汐通道稳定性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论文共35篇。长江口、钱塘江、黄河等河口水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1605年历史地震的海岸沉积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岛铺前港湾地区1605年发生了华南历史记录的最强烈的地震,地震强度为M7.5,地震造成陆地沉陷成海。根据野外海岸地貌调查和海岸钻孔沉积物岩性特征与粒度、元素比值分析结果,对历史地震的海岸沉积记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4个钻孔位于铺前港湾西岸博度村附近的小型古海湾,昌德、演丰附近的野菠萝岛和道学附近的红树林区潮间带,钻孔沉积记录显示铺前港湾内湾沉陷幅度为2 m,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东寨港道学和野菠萝岛附近的钻孔岩心下部为泥状红土,属于成土的风化壳顶部,根据曲口半岛下山村附近的海岸调查,强海洋动力事件形成了高出现代高潮位3.0 m的高位海岸混杂沉积体,可能与1605年地震下沉引发的类似海啸的沉积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