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河北行唐大枣品质与成土母岩类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从农业地质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成土母岩对行唐大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调查研究发现在行唐山区品质好、产量高的大枣主要分布在黑云斜长片麻岩区,其主要原因是黑云斜长片麻岩较其他类型风化层厚,裂隙发育,P、Sr、稀土元素等含量高,K含量高并以缓效态赋存在黑云母中易被植物吸收;从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分析表明,优质大枣分布区具有与P、Sr、Na和稀土元素总量的富集区吻合性最好,Ni、Cr含量低的特点,这也验证了行唐大枣优质产区分布和成土母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分布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浙江“安吉白茶”产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安吉白茶产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认为成土母岩、土壤元素组合等对茶叶的品质均具有深刻的影响。母岩(母质)类型不同,土壤类型、质地、pH值,尤其是土壤地球化学成分就会具有很大的差异,钾、硅、铝和酸性土壤有利于茶叶生长发育,钙、镁、钠和碱性土壤不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茶叶硒、锌含量高,其生化成分与土壤中钾、钼、锰、硫、磷的有效态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建议发展白茶基地应在安吉中部、东部低山丘陵区,选择以石英砂岩、岩屑砂岩风化残坡积物为母质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沾化冬枣产地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对冬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沾化冬枣产地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资料的系统整理,发现土壤中有益、有害元素的分布分配、迁移转化规律和赋存特征影响沾化冬枣的品质和食用安全性。对冬枣品质影响较大的元素有Mo、Cd、Co、Hg、S、N、Se等,其中Mo、Cd、Co、Hg、S含量过高时会降低冬枣果实的品质,尤以Hg、S、Cd影响最大,而N、Se可以提高冬枣的品质。结合基础研究成果,在土壤中增加Fe、K与水提取Se有效态含量或降低有效态B、Cu、P、N含量将有利于提高冬枣品质,该研究为冬枣统筹施肥和田间管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日照市生态地球化学环境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日照市绿茶产区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的系统分析,认为地形、地貌、土壤理化性质和元素含量等对茶叶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土壤元素全量与茶叶的相关性并不好,但其有效含量的丰缺情况对茶叶品质有较大影响,当土壤中速效N、SiO2含量较高时,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总灰分含量也会比较高,茶叶品质相对较好;当土壤pH值及Ca、Mg有效含量较高时,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总灰分、黄酮的含量反而会较低,从而降低茶叶的生化品质。该研究成果为日照绿茶产地规划与南茶北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东五莲县地质背景与浅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申 《物探与化探》2007,31(4):377-381
五莲县为山区县,主要发育棕壤土类和褐土土类,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受土壤母岩和母质的控制。笔者对土壤中元素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土壤的营养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区土壤中元素含量以高Fe、Mn、Cu.Zn,低Ca,S、B为特征,有益元素Se含量较高,土壤总体供肥能力较强,适宜特色农业和果品生产。  相似文献   

6.
选取广西北部湾地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7327件土壤样品,400件岩石样品,分析K_2O、Na_2O、CaO、MgO、SiO_2、Al_2O_3、TFe_2O_3和有机碳,探讨了土壤成土母岩、成土作用、土壤组成和土壤性质等对表层土壤Cu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Cu元素含量低于中国土壤背景值;风化作用对于Cu元素的次生富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强于成土母岩元素含量背景的影响。Pearson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组成和土壤性质等因素中,含Al矿物、含Fe矿物和有机碳(SOC)对土壤Cu的富集起到主导作用;pH和含Ca矿物起到次要作用,而含K矿物、含Na矿物和含Mg矿物的作用较弱,可以忽略不计,SiO_2则起反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业地质背景由基础地质背景(成土母岩)、土壤背景和农业地球化学背景 3 个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通过对五堡地区大枣、葡萄的特色农业地球化学背景研究,结果表明成土母岩是影响土壤微量元素的首要因素,其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和共生组合关系具明显的继承性,大枣、葡萄生长所必须的元素除从空气和水中获得 C、H、O 外,各种矿质营养元素主要通过根系直接从土壤及成土母岩中吸取.该区具大枣、葡萄名特优产品产出的最佳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含丰富的 Zn、Ca、Mg、K、P 等主要元素,毒性元素 Cd、Pb、Hg 含量极低,是无公害的天然绿色保健品产区,应在该区全面开展农业地质调查,为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硒是重要的生命元素之一,对普定县耕地土壤硒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当地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富硒土地资源。本文通过对研究区3613件表层土壤样品中全硒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发现硒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表现为明显富集于表层土,表层土壤硒含量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的特征为:紫色土>黄壤>石灰土>水稻土,而在不同成土母岩的土壤中表现为:岩浆岩>白云岩>碎屑岩>灰岩;土壤硒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岩,硒在土壤中的分布则受到土壤性质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为pH值、土壤有机质及土壤磷的含量;本文调查发现研究区富硒(0430 mg/kg)耕地面积为4574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7505%。  相似文献   

9.
贵州麻江蓝莓种植区基岩-土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启航 《地质与勘探》2020,56(6):1183-1191
本文对麻江蓝莓核心产区种植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选取与蓝莓生长关系密切的K、Ca、Na、Mg、Fe、Al、Mn、Mo、Co、V、Se、Cr、Cu、Zn十四种元素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土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受植物根系、外援施肥、自然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及母岩等多种因素影响。黏粒含量高的土壤剖面元素移动性较差,含量变化程度小。Se在垂直方向上的含量变化规律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其他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主要与母岩风化和淋溶作用等因素有关。基岩产状影响土壤元素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产状平缓的剖面各元素在下层累积较高,而基岩产状倾斜的剖面底层土壤元素随水流失,元素含量最高值大多都出现在次底层。剖面土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与自然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及母岩等因素有关,耕作层土壤元素主要受植物根系和外援施肥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华北克拉通北缘集宁地区空间上密切共生的片麻状石榴花岗岩和孔兹岩系富铝片麻岩的岩相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SHRIMP锆石U-Pb定年方面,在富铝片麻岩中获得了1910±10Ma和1839±13Ma变质锆石年龄,在片麻状石榴花岗岩中获得了1919±17Ma的变质重结晶锆石年龄。在石榴花岗岩的石榴石包裹体中识别出与富铝片麻岩相对应的进变质阶段(M1)和峰期阶段(M2)的矿物组合,由此确认富铝片麻岩的变质作用和导致石榴花岗岩形成的深熔作用是同一构造热事件的产物。通过对二者变质作用演化及特征变质矿物的对比,认为深熔作用主要发生在峰期后等温降压阶段(M3),石榴花岗岩中的石榴石为深熔作用过程中的残留矿物相或转熔矿物相,而石榴花岗岩则是混合有大量残留矿物相的熔体结晶的产物。对片麻状石榴花岗岩和富铝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片麻状石榴花岗岩既有一定的继承性,又有十分明显的变异性。变异性表现为:1)石榴花岗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分布极不均匀,微量元素含量普遍低于源岩(Cs、Rb、Th、U、Nb、Ta、Zr、Hf等);2)大离子亲石元素Cs和生热元素U、Th亏损明显,Sr相对富集;3)高场强元素Nb、Ta、P、Ti的明显亏损;4)铕异常变化大,存在铕富集型、铕平坦型和铕亏损型共存的稀土配分曲线的岩石,这是深熔成因石榴花岗岩最突出的表现,也可能是原地-半原地深熔花岗岩的主要地球化学标志。综合区域上的地质资料,认为深熔作用与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下基性岩浆底侵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土壤中的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一定变异性。在开展土壤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时,有必要进行单点采样的科学性分析。对于在1 km2的区域内,如何实现科学、有效和合理地采样来获得区域内土壤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在保定—沧州平原地区,选择36个县市,在每个县市的大片农田区以十字形方式采集9个单点样,通过不同的样品组合方式,来研究其结果之间的差别。结果显示:不同的混合方式,元素浓度含量的相对偏差大部分小于15%,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因此在1 km2区域的中心采集一个单点样,即可基本代表该区域内土壤元素的含量组成。  相似文献   

12.
土壤中的热传输是地-气能量交换的组成部分,而非均质土壤导温率/导热率的获得是研究土壤热传输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是至今仍未很好解决的问题.分析了一维热传导方程在非均质土壤条件下的适用形式,利用青藏高原那曲站实测土壤温度资料,计算了非均质土壤导温率,计算结果表明,土壤导温率有明显的随深度和季节的变化.利用考虑非均质土壤导温率参数的土壤温度数值模式,对那曲地区各层土壤温度的年变化进行了模拟试验,模拟结果显示,按冷季和暖季分别采用两组不同的土壤导温率,对土壤温度的年变化已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华北山区坡地土壤水分动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镇东台沟坡地径流实验小区上进行人工模拟降雨实验,探索降雨过程中体积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基质势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和前期土壤含水量较为稳定以及蒸发微弱等条件下,不同场次降雨过程中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时间与降雨强度之间呈现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同一场次降雨过程中,坡地内不同部位不同土壤层次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时间与土壤层次和土层部位相联系。降雨过程中体积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基质势的动态变化可划分为5个阶段。得出的坡地土壤水特征曲线表明了坡地砂质土壤在含水量较大时土壤吸力较小、含水量减小时土壤吸力迅速增大的水力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三江平原沼泽土微观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微观形态、微结构特征、粒度分析、土颗粒间的排列方式、孔隙大小分布、有机质含量以及矿物成分等方面对三江平原的两种沼泽土和北京翠湖湿地土进行了一系列微观结构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沼泽白土和翠湖湿地土与一般软土性质相似,但沼泽黑土含水率、液性指数、孔隙比、孔隙数量、孔径和孔隙体积远远大于沼泽白土和翠湖湿地土,有机质含量最大,特性明显突出.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对沼泽土特性的认识,可为沼泽地陷落体救助和沼泽湿地保护和合理开发等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块水泥土室内配合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外水泥土强度测定的试验方法,还未形成规范操作的情况下,该文主要从室内试验的角度,阐述了水 泥土试验的目的、试验设备、试样的制备以及试验的方法,从而确定出最佳的水泥掺入比,同时对水泥土与原状土的 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水泥土的强度增长机理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水及溶质在有大孔隙土壤中运移的研究(Ⅰ):田间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原状土和回填土渗透比较试验,揭示了大孔隙对水及溶质在土壤中运移的影响。通过回填土和原状土中含水率实验结果比较分析,指出回填土和原状土含水率的变化呈现不同分布特征。而对回填土和原状土中溶质浓度实验结果分析比较,发现回填土中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的速度显著低于原状土,回填土和原状土都有位置深的检测点先于其上面的检测点出现溴离子的现象,回填土中硝酸根离子的浓度远低于其在原状土相应深度的浓度。  相似文献   

17.
选择广泛分布于岩溶地区的黄壤,通过对室内三轴剪切试验,测定含水率和干密度交互作用对土壤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试验表明:(1)在相同干密度情况下,黄壤粘聚力c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相同土壤含水率水平下,粘聚力c随干密度增大而增大;黄壤内摩擦角φ在各干密度条件下均随着含水率增加呈明显减小的趋势,衰减速率基本一致;同一含水率水平下,内摩擦角φ随干密度变化不明显,土壤干密度为1.6g/cm3内摩擦角相对较大。(2)含水率和干密度的交互作用对黄壤粘聚力c有显著影响,粘聚力c在1.3~1.7g/cm3范围内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且每一个干密度都有一个特定含水率与之对应,在这样一个交互作用下粘聚力c达到最大。(3)含水率和干密度的交互作用对内摩擦角φ影响相对较小,同一干密度下,其φ值差异不大,随干密度的增大缓慢增大,相对而言,含水率对内摩擦角φ的影响更明显,黄壤内摩擦角φ随含水率的增大呈非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新时代背景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推动着岩土工程学科的繁荣和蓬勃发展。土动力学、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与环境岩土工程是未来土力学的重点研究方向,有必要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本文从土工动力测试技术、动本构关系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方面对土动力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释,然后从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非饱和土本构模型及黄土力学特性方面对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垃圾填埋处置和水土污染等环境岩土工程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土力学学科面临着极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一系列核心问题的解决,必将为全面提升岩土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湖南洞庭湖区土壤酸化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酸雨沉降引起的土壤酸化是当前全球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湖南洞庭湖地区是中国土壤酸化非常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土壤的酸化,Cd和Pb等有害元素的水溶态和交换态含量上升,特别是土壤在碱性至弱酸性范围内,Cd的生物活性急剧提高,给农作物安全生产带来了危害。土壤酸化还造成K、Na、Ca、Mg等盐基离子大量淋失,有益元素有效态含量也急剧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养分贫瘠,土壤质量下降。针对土壤酸化带来的种种影响,提出了建议:提高能源利用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缓冲能力;改进施肥结构;适量施用石灰、白云石粉,调整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介绍地基加固技术在上海地区的应用与发展,探讨了上海地区常用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基本 原理、适用土质范围和实际应用效果,提出一些可供实际工程设计、施工和检测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