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龙旅游风景区位于浙中丘陵盆地和浙西中山丘陵的交接部金华山山地上,属龙门山脉。由东西向山脉主脊、南北向延伸的峰岭和深切的“V”河谷组成,山脉延展40多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倾斜,最高峰大盘山海拔1312米,最低点海拔50米,相对高度达千米以上。由于金华山的间隙性抬升和外营力的共同作用,自南坡山麓带至大盘山顶可分为四级相对平缓的地貌面。早已闻名全国的“双龙三洞”就位于第二级山间洼地中,海拔在400—600米之间。  相似文献   

2.
土门拉格(下称土门)地处藏北高原的北部,地貌轮廓以高寒低山、高寒丘陵与长条形盆地相同,山体与盆地的展布方向与区内构造线的走向大致相同,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区内海拔一般4850~5185米,相对高程一般50~80米。   相似文献   

3.
一、地质、地貌概况 宁波平原东北部临海,西北及西南部为四明山低山丘陵,海拔200—800米,东南部为沿海丘陵,海拔一般小于500米。 平原区为浙北堆积平原中的宁波湖沼堆积平原,河网密集,平均高程2—3米。全新世中期一片汪洋,  相似文献   

4.
对元谋人化石地层——元谋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谋盆地位于云南高原东北部金沙江畔,海拔1,080米左右,里面发育着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第四纪地层——元谋组。盆地东边是海拔2,500米的中等山地,由侏罗纪和白垩纪紫红色、黄绿色、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和泥岩构成,通常称为东山;它的西侧是由昆阳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地形图判读,航片、卫片验证、核对及前人资料分析和年代学方法,对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现代河谷之上存在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夷面。高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1700~ 2000m,完成于老第三纪末;低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1200~ 1500m,完成于上新世末;剥夷面分布高度海拔为800~ 1200m ,形成年代为3. 4~ 1. 8Ma B. P. 。高夷平面在地貌上表现为宽浅的坳谷洼地与低矮的缓丘相结合,呈现一派波状起伏的老年期地貌景观; 低夷平面多表现为高大的岩溶丘陵与大型洼地相组合的岩溶台面,洼地两侧多有水平溶洞发育;剥夷面可以岩溶盆地、山间盆地、岩溶台面、河谷盆地、岩溶洼地及河流宽谷等多种地貌形式存在,没有大范围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1979年在阿尔泰山勘察中发现数处泥炭丘,主要分布在哈拉斯湖口以东的喀拉库勒盆地及阿勒泰县城东北山地。 喀勒库勒盆地是由几个作北东延伸的小盆地组成,海拔2,100—2,200米,沿湖周围发育有泥炭丘构成的微地貌,在2—3公里范围内成群出现(照片1),多达200余个,泥炭丘高5—6米,直径可达15米,大部分保存完好,几乎全由泥炭组成,褐色或黑褐色,地表以下约1米深呈冻结状,含有少量苔藓植物,5—6米以下为冻土,是构成泥炭丘的核心。在盆地西部的泥炭丘多为单个存在(照片2),亦较稀少,其长轴与盆地方向一致,高度也变小,约2—4米。在盆地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较为普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系统性的研究总结,明确了不同高程下喀斯特地貌类型、发育特征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极高海拔地区(≥5 000 m)喀斯特地貌可分为隆起构造山原、内陆湖盆地、内陆湖洼、内陆山原、高山冰川深谷、山原基岩型,风化剥蚀作用较强,形成较多的残留峰丛、石柱、洼地等;高海拔区(3 500~5 000 m)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喀斯特高山深谷型、喀斯特中高山湖泊、高山冰川深谷、隆起构造山原、内陆湖盆地、内陆湖洼型,构造-溶蚀作用强,主要发育大型宏观的峰林、峰丛洼地、溶洞、漏斗等;中海拔区(1 000~3 500 m)喀斯特地貌可以分为喀斯特高山深谷型、喀斯特中高山湖泊、山原蚀余峰丘、山原峰丘湖泊、内陆湖洼、喀斯特海岸型,构造-侵蚀作用较强,风化剥蚀相对较弱,喀斯特形态得以基本保存,主要发育微小型峰丛洼地、溶孔、溶痕和溶隙等.  相似文献   

8.
贵州威宁草海CK17钻孔孢粉组合及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贵州西部威宁县地处乌蒙山区东北部,地势高亢,境内多为海拔2200米左右。仅有丘陵起伏,保存了较完好的高原面。县城西侧的丘间洼地中发育有贵州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淡水湖——草海(图1)。湖水面积最大时约45平方公里,一般水深两米,碧波万顷。草海附近为石炭、二叠、三叠纪地层。气候属于黔西北暖温带夏湿春干温凉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1.3℃,年降雨量达999.3毫米左右。植被属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高原山地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云南松林小区。  相似文献   

9.
青海鄂拉山地区第四纪古冰川遗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拉山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属昆仑山脉东段之布尔汉布达山的东延部分。山体呈北北西或北西向延伸,和主要大构造线的延展方向是一致的。这里,地形切割剧烈,地貌形态有高山、中高山、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地(盆地)平原(图1),海拔均在4,000—4,500米以上,最高峰5,230米,无常年积雪和现代冰川。  相似文献   

10.
湘西洛塔岩溶发育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正> 一、洛塔岩溶形态的基本特征与分布规律 洛塔地区碳酸盐岩岩溶山地属鄂黔溶洼—丘峰山地亚区,区内各种岩溶形态及其组合类型发育齐全。各种岩溶形态组成多种岩溶地貌类型,其中引人注目的岩溶景观,首先是耸立于低山丘陵中的洛塔盆地,其四周为悬崖绝壁;其次是盆地内岩溶台面层次清楚,并以和尚堡、五座亭、甘家台等台峰组成的亚不寺岩溶台面(标高900米至1163米)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水城位于贵州省西部大约北纬26°3′—27°与东经104—105°之间,南与盘县为邻,北临三岔河,西接云南宣威,地处乌蒙山东麓的北盘江上游的幡龙河河源岩溶盆地,地面海拔高度约1600—1700米。盆地周边为海拔2000米以上的岩溶丘陵环境,丘陵相对高度约在300—500米左右。目前河流切穿盆地流向东南,故盆地向东南展开,总地势也向东南缓缓倾斜,河流最后在蔗香汇入南盘江(图1).  相似文献   

12.
四川天全—芦山西部地带出露一套白垩纪灰质砾岩、岩溶较发育。据调查,砾岩岩溶发育与其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条件息息相关。现将砾岩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形成因素试作如下分析。 一、自然地理环镜 天全到芦山一带为一小盆地,处于四川省盆地的西缘、属低山丘陵向高山峡谷过渡地带,高程在800  相似文献   

13.
黔东地区,在地貌上属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为浅切割的岩溶化低山、中山地貌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梵净山主峰海拨2571米,为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高谷深,相对高差有时达600—800米,其它地区大部分为丘陵,海拔700—1000米。  相似文献   

14.
伦坡拉盆地位于藏北高原南部,海拔4000多米,是藏北新生代地层甚为发育的地区,第三系沉积厚达三千米以上,自下而上划分为:迪欧组、牛堡组、丁青组和伦坡拉组。自1967年以来,我们先后分析了采自伦坡拉盆地的伦坡拉构造两个剖面,丁青构造两个剖面,牛堡构造两个剖面,阿利开拍构造一个剖面,猪头山一个剖面,伦坡拉西拗陷一个剖面以及四口钻井的岩心样品近300块。  相似文献   

15.
野茶坝泥炭的性质及聚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茶坝泥炭产地位于湖北省利川县西北部的齐跃山东南侧,利川断陷盆地的一部分.从地貌部位看,泥炭产地为近北东走向的齐跃山(海拔约1800米)山前残丘间洼地(图1)。基底为三叠系嘉陵江统石灰岩,其上覆盖着第四系的堆积物(包括泥炭层),厚度般为4~5米。   相似文献   

16.
一这个矿区为我国南部大型铅锌矿产地之一,矿区处于一个盆地的北部。盆地周围为中、低山所环绕,中央为厚数米至数十米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构成的平坦地形。区内有1号河、2号河由北西往南注入3号河,经  相似文献   

17.
岩性及沉积环境的差异是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根据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及颜色等特征及其与沉积微相的关系,研究区马五5亚段可分为盆缘坪和台内盆地两个亚相及缘内(膏)云质洼地、缘内云坪、缘内灰坪、缘内云灰-灰云坪、盆地(膏)云质洼地、灰云-云灰质盆地及灰质盆地等微相。沉积微相平面上表现为,马五52时期,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抬升,中央古隆起带露出水面;北部地区发育缘内云坪-云质洼地、缘内灰云-云灰坪和灰质盆地;西部地区为缘内云坪-云质洼地、缘内灰云-云灰坪;中部地区为灰质盆地,间夹云灰盆地及盆内云质洼地;马五51时期,北部地区主要发育缘内云坪-云质洼地;西部地区为缘内云坪-云质洼地;中部地区为灰质盆地及盆内云质洼地。盆缘坪和台内盆地的低洼处有利于发生同生期后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对生成较大规模的泥粉晶白云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白银河砂金矿床位于内蒙地轴中段南缘,卓资盆地的北东边缘带。矿区四周群山环抱,海拔标高1300—2100米,相对比高100—300米,为浅度切割中山地形,植被和第四系覆盖甚微,冲沟发育。新构造运动造成以南北向为主的构造沟谷与近东西向基底构造踪迹,构成全区方格状水系,同时为砂金矿提供了良好的生成环境。  相似文献   

19.
藏南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青藏特提斯构造城南部,包括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微板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喜马拉雅微板块三个大地构造单元。经历了三个构造演化阶段:晚三叠世-侏罗纪为扩张洋盆地阶段;白垩纪为消减洋盆地阶段;早第三纪为碰撞敛合后残余海盆地阶段。该区是我国中-新生代海相地层发育最全、厚度最大的地区,三叠系-第三系总厚逾万米。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盆地叠加构成复合盆地,组成四个复合盆地带,并在其上发育了  相似文献   

20.
莱芜县位于鲁中山区中部,总面积为540平方公里,地貌为一构造断陷盆地。受区域地质构造控制,下古生界石灰岩地层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的低山丘陵,盆地东部、北部的边缘山区有零星出露,石灰岩区经历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受多种构造体系的干扰,断层、裂隙发育,水动力条件复杂,是我县找水工作重点。十几年来,我们运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