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月31日,当修武县县长童永久同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签订协议,中共修武县县委书记魏丰收接过"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牌匾后,修武县已正式成为全国第19个、河南省第3个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 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河南省修武县,近年来在强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立足可持续发展,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狠抓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面藐焕然一新:低洼涝地稻田成方,盐碱地里鱼肥荷香,荒石滩上梁压技头,废弃地里林茂粮羊;音日的荒功秀岭,而今苍松与翠拍并茂,青山与绿水相映,到处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幸梦相处、经挤和社会协薪郭发展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
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地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对于形成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应用焦作北部山前地带的遥感影像与数字高程模型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指数模型对研究区1995年、2006年和201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实验结果表明,1995年、2006年和2016年焦作北部山前地带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分别为较不安全、临界安全和较安全,整体生态安全状况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生态立县”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自2000年提出“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以来,坚持“长、中、短”相结合,坚持“强县”与“富民”相结合,把“治山、治水、治污”与“治穷”紧密联系起来,为走出一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把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发展生态经济、致富新宾人民紧密联系起来,做大生态农业,做强生态工业,做优生态旅游,做美生态城市,做深生态文化,全面推进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对生态文明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预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回顾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自提出以来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归纳和总结;重点以政府管理实践中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为例,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强调,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张建龙 《今日国土》2008,(10):21-21
既然选择了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就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不断推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通向未来的发展探索中,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建设生态文明中被赋予重大使命。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一是林业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在实现生态良好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智慧城市建设又为生态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基础,综合已有园区服务设施,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研究对象,研究建设园区标准化服务平台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郑州市惠济区委、区政府坚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土地,将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把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实施,让生态带动经济,经济促进生态,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最佳结合点,最终达到人的生活品位提高,人居环境改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具体工作中,惠济区委、区政府着力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开拓创新,确立生态经济强区发展目标惠济区是郑州市辖的六个行政区…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针对我国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物质生产功能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林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的实际情况,新世纪上半叶,我国将把"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杭州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要大力促进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民营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其长期经营战略,不仅可以为宏观循环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也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杭州是民营经济大市,民营企业是杭州经济发展的主体,政府如何帮助民营企业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推动杭州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就是要搞好循环经济。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和地方共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建立起一个"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的新型发展模式,推动中小城市(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栏发表的关于循环经济建设的三篇文章,分别来自于三个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河南省修武县、山东省沾化县,期望能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是破解社会发展问题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大农田、大湿地、大森林、大湖泊、大草原、大界江、大冰雪等特点,围绕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对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根本需求,论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奉化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目的在于探讨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人类活动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方法与土地利用强度的评价方法获得奉化市每一个用地图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用地强度值,在此基础上对奉化市用地图斑类型进行分类,形成8组不同地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量与土地利用强度变量,并分别对每组地类中的两种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居民与工矿地类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其他地类呈现线性正相关的关系,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发挥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在实际发展中要协调好居民与工矿地类建设与生态发展的关系,从而趋利避害,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王雷鸣)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问题,该文提出了将具有空间分析优势的GIS技术与具有定量分析特色的生态足迹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江西省可持续发展评价。文章利用1990年、2000年、2008年3个时期的统计数据与空间信息数据,分别从全区域与其子区域两个层次,计算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赤字(盈余)。分析表明,江西省在3个时期均出现了生态赤字,且持续增大,全流域的可持续性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在各子区域中,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差的区域有新余市、萍乡市;较好的区域有赣州市、上饶市。空间分布方面,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与东部,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中部与东北部。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可以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因此,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GIS技术等方法,分析兰州新区2010—2018年生态用地时空演变及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兰州新区生态用地时空变化显著,其驱动因素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南昌市建设用地适宜性扩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持续吞噬优质土地资源,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本文以移动窗口法获取建设用地源地,选取经济和社会因子构建阻力体系,生成MCR面,通过自然断点分级法获取适宜性分区,通过ArcGIS中的Hydrology扩展模块获得适宜扩展路径、生态隔离带和生态关键点,为未来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方向和生态建设提供借鉴。结果表明:①南昌市70%的区域属于允许建设区,对于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应当重点保护,兼顾经济-生态共同发展;②利用Hydrology扩展模块对南昌市MCR面进行进行特征提取,发现主城区北部和西部较适宜建设用地扩张;③生态关键点对于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未来规划中应重点保护,限制开发。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情报》2014,(12):F0003-F0003
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施秉云县云台山景区。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主大门疫在以白云岩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的施秉云台山景区。  相似文献   

19.
深山存碧水,海阔水连天。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连江县,近几年来从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战略规划出发,紧抓生态环境建设不松手,在"林"水"二字上大做文章,不仅在农业经济转型征程中迈出了可观的步伐,同时也实现了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和谐共进的科学发展。 5月22日-23日,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小城市生态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是自然生态系统脆弱区,容易陷入经济发展缓慢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困境。因此,如何协调干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课题。本研究以哈密地区这一典型干旱区生态经济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3s为技术支撑,研究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景观格局变化和土地转移矩阵演变机理,进而评价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的影响,总结干旱区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分析影响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的因素,探讨哈密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