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CCOP第十次协调组工作会议于1994年3月8—10日在上海举行。地矿部国际司汪熊麟司长、项目官员欧阳钰及各有关协调员单位派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波浪观测及试验研究协调组是遵照交通部基建局的安排而成立的。该组于一九八六年八月三日至六日在青岛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与会的单位有交通部基建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及协调组成员单位:部属航务工程局、科研院、所和设计院、山东海洋学院、大连工学院、河海大学、天津大学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的代表共四十余人。这次会议重点讨论了不规则波的试验研究并商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3.
第四届发展中国家海岸港口工程国际会议第一号通知第一届发展中国家海岸港口工程国际会议(COPEDEC),于1983年3月在斯里兰卡科隆坡举行,并产生了常设秘书处,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来组织会议。第二届COPEDEC于1987年9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第三届CO...  相似文献   

4.
国际太平洋海洋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在美国召开国际太平洋海洋科学技术学会(PACON)第七届年会于1996年6月17至22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来自美国等17个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海洋科学家出席了会议,中国PACON分会的20位海洋科学家组...  相似文献   

5.
1999年10月14日至10月18日第四届亚洲海洋地质学国际会议在青岛黄海饭店召开,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南南合作基金会、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与开发协会、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研究所、IOC/WESTPAC和中国海洋湖沼协会、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以及青岛市科委组织承办,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137人,其中国外学者72人,他们分别来自韩国、日本、泰国、菲律宾、印度、印尼、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瑞士、英国和美国等15个国家;国内学者(包括香港、台湾在内)65人。中科院院士汪品先、泰蕴珊出席大会,青…  相似文献   

6.
第七届全国第四纪学术讨论会概述ABRIEFACCOUNTOFTHE7THNATIONALQUATERNARYSYMPOSIUM1997年11月2~6日以“人类与环境”为主题的第七届全国第四纪学术讨论会在北京西山饭店召开,会议由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和中...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历史意义HISTORICALSIGNIFICANCEOFUNITEDNATIONSCONVENTIONONTHELAWOFTHESEABECOMINGEFFECTIVE1982年4月30日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的第十一期会议...  相似文献   

8.
后记     
李乃胜 《海洋科学》1996,20(3):72-72
经中国科学院院基计字336号院长基金项目的资助和项目组的筹划组织,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了“青岛地区ODP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以ODP与中国地球科学的关系为主题,对ODP近年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中国ODP钻探的主要学术目标以及通过ODP钻探解决的重大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与会人员以青年学者为主,也有一些年长的专家教授。他们来自驻青岛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  相似文献   

9.
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第九次国际协调组会议(IOC/ITSU-IX),于1984年3月13~17日,在美国檀香山厦威夷大学的东西方中心召开。加拿大、智利、中国、危地拉、日本、新西兰、美国、苏联及香港等9个国家和地区共18名代表,以及日本、美国的30名观察员出席了会议。海委会及其有关组织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这是自1968年第一次协调组会议以来,中国首次派代表参加会议。 地震海啸是太平洋沿岸主要的自然灾害。随着沿海人口的增长、工业和港口设施的增多。海啸灾害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为了减少这种损失,美国于1948年在檀香山附近的地震观测站,组建了地震海啸波警报系统。1966年,海委会要求美国以上述系统的机构为基础,成立国际海啸情报中心(ITIC),与此同时,海委会设立了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国际协调组(英文缩写ITSU)。协调组届会每两年举行一次。目前,参加协调组的太平洋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10.
蔡浩然 《海洋科学》1985,9(2):58-58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200项中国工作组成立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2月14一18日在青岛召开,来自10个省市32个有关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7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会上,工作组  相似文献   

11.
山东海岸工程学会第六届和青岛市海岸工程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换届大会于2012年12月26日上午在青岛召开。山东省科协学会部葛玉芝副部长,青岛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胡辛等领导参加了会议,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交天津港湾工程院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青岛银海旅游集团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共12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珠江河口水体有机物与盐度和氮,磷营养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1987年2月至1988年2月的调查资料,讨论了珠江河口水域COD与盐度和N,P营养盐间的相互关系。线性回归的结果表明,纵断面Ⅲ的丰,枯水期COD与S和N,P间相关性很好,在99%置信水平上显著,横断面Ⅰ,Ⅱ区间,COD与S呈岁相关趋势,COD与N高度显著相关,COD与P相关性次之。  相似文献   

13.
地质矿产部海洋沉积开放研究实验室举行揭牌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THEUNVEILINGCEREMONYANDTHE1STMEETINGOFTHEACADEMICCOMMITTEEOFTHEOPENLABORATORYFORMARINESEDIM...  相似文献   

14.
主席先生、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在第四届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年会开幕之际,有机会在这里讲几句话,我感到十分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热烈欢迎所有参加这次年会的外国朋友和到会的中国代表,热烈祝贺第四届年会的开幕。我很高兴地注意到第四届PICES年会能在我国青岛举行,在这次会上将要回顾上一年度的科学工作和制定下一年度的PICES工作计划,此外PICES所属的专业委员会和工作组分别要召开工作会议并进行学术研讨会。NSFC派地球科学部副主任林海教授等参加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5.
苍树溪 《海洋与湖沼》1985,16(3):252-252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200号项目中国工作组成立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2月13—18日在青岛召开。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高等院校、地质部、交通部共32个单位的73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宣布由18人组成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200号项目中国工作组正式成立。 提交会议的论文计有40余篇,其内容涉及到我国晚更新世以来、历史时期以来和近百年来的海面  相似文献   

16.
CCOP资源评价与规划(REP)项目简介CCOP的资源管理工作组(WGRA)和油气资源管理(OGRM)项目的工作已经圆满结束了,其成果包括地质系列图、勘探层图集、(资源评价)软件,其次还有CCOP成员国之间、CCOP成员国与赞助国挪威之间的技术转让,...  相似文献   

17.
东海水体中POC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黄自强  傅天保 《台湾海峡》1997,16(2):145-152
本文研究1994年春、秋季东海陆架海区水体POC的分布特征。0和10m层的水平分布图呈现:近岸海区水体的POC含量最高,并片外海递减,黑潮区域是POC的低值区。在离岸远的深水海区受长江径流影响削弱,POC分布比较均匀。秋季POC等值线呈现与岸平行并片外海递减,这是受陆地径流、海区生物活动所控制。春季POC的分布呈现受水团推移的迹象,在PN线上的406-408-411站位附近海区出现POC高值区,与  相似文献   

18.
辽东湾海域海水DOC,POC及间隙水中的DOC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88年7月对辽东湾海水中的DOC,POC及间隙水中的DOC进行了调查,绘制制了该海域的DOC,POC及间隙水中的DOC分布图,初步得出该海域的DOC,POC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水中的DOC,POC及间隙水中的DOC远比远海和大洋高。  相似文献   

19.
由国家海洋局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ITSU)国际协调组第11届会议和国际风暴潮学术研讨会(ISSS),分别于1987月9月8日-12日和15日-17日在北京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业务大楼学术厅举行。参加两个会议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加拿大、法国、苏联、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朝鲜、新西兰、秘鲁、智利、菲律宾、印度、孟加拉、越南、中国及香港地区等协调组成员国的代表及观察员。  相似文献   

20.
为“第四纪海岸带演化(IGCP274项目)”作序O.VandePlassche等研究第四纪海岸带演化的IGCP274项目,开始于1988年9月22日的阿姆斯特丹会议,当时由来自70个国家的600余名专家构成了国家工作组。在1988—1993年期间,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