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2.
3.
9403号强热带风暴水汽通量非对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实测资料对9403号南海强热带风暴(简称TC,以下同)登陆前后的物理结构变化作了分析,对其水汽通量、动力学等特征量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TC的水汽通量分布不对称,辐合主要在边界层中,辐合最大值出现在TC登陆前南半圆边界层附近:风速分布不对称,气旋性切向风大值区位于TC东半圆;风速垂直切变随TC加强而减弱。强流入位于TC南半圆400hPa以下,流入大值区在850hPa附近;高层反气旋流出在150-100hPa层附近,流出主要位于TC北半圆。TC垂直运动分布不对称,上升最大值出现在南半网。TC整个生命期均具有暖心结构,300hPa附近增暖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5.
从天气形势、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特征对2005年第10号热带风暴“珊瑚”的移动路径和对深圳降水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的演变,对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尤其是路径的转向影响很大,副高的增强、减弱是热带气旋发生转向的重要条件;螺旋云带的变化通常能表明热带气旋未来的移动及其强度变化,眉状云带是热带气旋北上的重要特征云系;“珊瑚”在登陆前后西侧云系迅速减弱,以及登陆后加速北上,深圳没有转吹南风,是导致深圳没有出现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客观再分析CSFR资料、最佳路径(Best track)资料、KALPANA-1红外卫星云图和探空站资料等,对2010年5月30日~6月7日发生在阿拉伯海上的热带风暴"PHET"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热带风暴的移动路径,强度变化和大尺度环流形势,根据卫星云图的特征,将其演变过程划分为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消亡阶段。对成熟阶段风暴的水平和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垂直方向对流旺盛,各物理量在风暴中心周围分布不对称,"暖心"结构明显。 相似文献
7.
0421号热带风暴“海马(Haima)”于2004年9月13日12:00在浙江省温州市沿海登陆,登陆后迅速减弱为热带低压,20:00在浙江境内消失.本研究采用物理量诊断分析法,探讨该热带风暴登陆前后涡度场、湿焓场变化对其移向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热带风暴登陆后,涡度(ξ)明显减弱.涡度局地变化(ξ/t)值分布显示,风暴移动方向的后方,涡度减弱的趋势比前方涡度增大的趋势更剧烈;风暴有向其外围(ξ/t)正值中心(即涡度增幅最大)移动的趋势.该热带风暴登陆前、后,湿焓都增大,但登陆后湿焓增大趋势已大大减弱;风暴有向湿焓局地变化(E/t)正值中心移动的趋势,即向能量增强最大的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来自西北太平洋台风风暴潮与南海局地生成台风风暴潮不同,本研究在假设两种台风气象条件相同情况下,研究随台风而来外围海水所形成增水对南海沿岸的影响。以0814"黑格比"强台风风暴潮为基础,使用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设计对比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台风登陆时引起的增水最大,最大增水出现在台风路径右侧,其中在沿岸区域,外围海水形成增水约占总增水10%,且大约3 h后出现增水回震现象。同时,设计对比试验,研究来自西北太平洋台风风暴潮对台风路径、台风强度、台风移动速度和流入角等气象条件敏感性,并获得与前人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对0205号威马逊台风路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此台风路径对上海地区风暴增水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In the dynam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a caisson breakwater, most of current studies pay attention to th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isson breakwaters under a single periodical breaking wave excitation. And in the lifetime stability analysis of caisson breakwater, it is assumed that the caisson breakwater suffers storm wave excitation once annually in the design lifetime. However, the number of annual severe storm occurrence is a random variable. 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random waves are generated by the Wen Sheng-chang wave spectrum, and the histories of successive and long-term random wave forces are built up by using the improved Goda wave force model. It is assumed that the number of annual severe storm occurrence is in the Poisson distribution over the 50-year design lifetime, and the history of random wave excitation is generated for each storm by the wave spectrum. The response histories of the caisson breakwater to the random waves over 50-year design lifetime are calculated and taken as a set of samples. On the basis of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echnique, a large number of samples can be obtained, and the prob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safety of the breakwater during the complete design lifetime is obtained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samples. Finally, the procedure of prob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breakwater safety is illustrated by an example. 相似文献
14.
热带气旋前进方向两侧海滩风暴效应差异研究--以海滩对0307号台风"伊布都"的响应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0307号台风“伊布都”(Imbudo)袭击华南沿海前后,对相距约300km的高栏岛飞沙湾(位于气旋前进方向右侧)和水东港下大海(位于气旋前进方向左侧)的固定海滩剖面地形及滩面沉积物进行了对比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右侧海滩地形受台风暴浪冲击发生剧烈变化:后滨陆侧堆积,后滨向海侧及前滨滩面侵蚀(单宽侵蚀量达55m^3/m,平均海面(MSL)位置蚀退13m,岸线位置蚀退5m),以致剖面类型由滩肩式断面向沙坝式断面转变,表现出了海滩对台风做出快速响应;而左侧海滩剖面地形基本保持原状,虽也略呈侵蚀,但冲淤变化不大,表现为对台风做出迟缓响应。同时,从动力、滨海输沙、滩面沉积物变化和海岸地貌等方面对两侧海滩明显差异的风暴效应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0421号热带风暴"海马"登陆后的温带变性过程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0421号热带风暴“海马”于2004年9月13日12:00在浙江温州市沿海登陆后,迅速减弱为热低压,然后继续北移;并在中高纬高空槽后的冷平流和中低纬低层暖式切变南部的暖平流共同作用下,低压加深及冷、暖锋生,发展为斜压温带锋面气旋.采用相对辐散作为气旋发展的判据,能很好地体现整个变化过程,气旋的移向基本上沿着相对辐散中心长轴方向移动.通过对地面温度场水平结构分析后发现,该气旋经历了3个阶段:暖涡旋基本对称结构、半冷半热非对称结构、冷涡旋基本对称结构.对流层低层气旋中心上空为暖平流区,引导气旋移动,而对流层中层的冷平流中心区一直位于气旋移向的下侧,推动气旋移动. 相似文献
16.
9914号台风近海强度增强的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9914号台风近海强度增强原因的分析后认为:台风中心高层流出场增强,辐散加大及弱冷空气触击台风北侧,是9914号台风近海强度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2015年10月,利用便携式宽频带地震仪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上进行了9 d的冰震观测,在台站的震动信号中识别出大量与冰川动态特性相关的冰震。根据信号的频率等特征,可将其分为短周期冰震和长周期冰震。短周期冰震的持续时间大多在0.1 s以下,频谱集中在20~100 Hz之间,其数量可达每天6 600个,占所检测到冰震的绝大部分。长周期冰震持续时间可达几十秒至数小时,其地震波形频率集中在0.1~10 Hz,观测期间检测到296次长周期冰震。对比冰震发震时间和当地气温发现:气温下降,短周期冰震事件数量快速增加;气温升高,短周期冰震数量逐渐减少。短周期冰震的发震时间分布呈现出以1 d为周期变化的特征。利用麦克斯韦模型模拟的冰川在气温影响下的应力变化可以解释观测到的冰震日变性:当气温下降,冰川温度下降,冰体积收缩并产生应变,相应的拉张应力使得冰裂隙破裂而产生短周期冰震信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