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河南省月和年降水量正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7~2008年(共52年)河南省48个气象站月、年降水量资料,利用标准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检验方法,对降水量的正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大多数气象站的月和年降水量不服从正态分布,但对降水量序列进行开平方或开立方处理后,降水量序列的正态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半数台站的年降水量原始序列服从正态分布。对各站偏态系数进行平均,可以发现,所有站月序列的偏态系数均为原序列的最大,立方根序列的偏态系数最小。原序列均为正偏,平方根序列以正偏为主,立方根序列则以负偏为主。所有站月原序列的峰度系数均为正数,平方根或立方根的峰度系数则正负相间。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年、月降水量的理论频数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陕西省年、月降水量频数进行了统计检验。检验结果表明:(1)年降水量遵从正态分布;(2)月降水量在做了立方根变换后,有83%的站月遵从正态分布;(3)月降水量中有58%的站遵从γ(Gamma)分布;(4)建议在估算月降水概率时,采用正态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3.
利用东江流域13个气象观测站1967—2011年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对流域内汛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非均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汛期各时段降水量无明显增加趋势,年际、年代际变化明显;降水量的时空间分布与其均方差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时段降水量的站间偏度系数和各站偏度系数均以正偏为主,峰度系数多为负值,且站间偏度和峰度系数皆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汛期各时段降水量均有88.9%的年份在空间上服从正态分布;汛期有95.6%的气象站降水量服从正态分布、前汛期和后汛期有93.9%的气象站降水量服从正态分布。未能通过正态性检验的年份和站点,多是由于偏度系数不能满足条件。  相似文献   

4.
区域极端降水事件阈值计算方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根据南京站195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2种传统的百分位法以及3种正态变换方法,探讨了确定区域极端降水事件阈值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由于降水量的实际概率分布是一种明显的偏态分布,而传统的百分位法是在假设降水量遵从均匀分布条件下进行的,计算结果的稳定性较差。正态变换的3种方法是在降水量实际概率分布下采用百分位法计算阈值的,结果稳定性较好。其中以方法4效果最佳。为消除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将研究时段按降水量变化的不同趋势分为几个气候阶段分别计算阈值。或者采用滑动气候阶段处理整个研究时段,并以各个滑动气候阶段阈值的平均值作为整个研究时段的阈值。  相似文献   

5.
新会气候资料的正态分布检验及正态化处理   总被引:16,自引:15,他引:1  
赵佩红 《广东气象》2007,29(1):27-28
利用偏度、峰度检验法,检验新会近50年温度及降雨量资料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并对没有通过检验的序列进行正态化处理.结果表明,新会温度资料正态性较好,而降雨量资料正态性差;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序列经过立方根或四次方根、双曲正切转换等正态化处理后能通过正态分布检验.  相似文献   

6.
在对降水资料的分析过程中,要求资料的时间序列呈正态分布。利用兰州地区的兰州、皋兰、榆中和永登4个站点1960~2009年的降水量资料,采用"偏度—峰度系数+W检验"方法,基于SPSS软件,对兰州地区的年、季和月降水量正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地区4个气象站的年降水量均呈正态性分布;兰州、皋兰和永登3站的夏、秋2季降水量为正态性分布,而榆中站只有秋季降水量为正态性分布,且秋季降水量的正态性最好,冬季最差;大多数月降水量不服从正态分布,但对降水序列进行平方根处理后,其正态性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袁国波  李虹 《气象》2007,33(S1):64-66
气象要素是一种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往往具有某种特征。在气象统计预报中,常常假设气象要素是遵从正态分布的,严格来讲,事先都应当进行正态性检验。本文从随机变量及正态分布的概念入手,利用中心矩、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提供了一种正态性检检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包头市各月平均气温的分布进行了正态性检验。  相似文献   

8.
山区农业气候区划中年平均气温空间序列的正态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康锡言  高建华 《气象科技》2005,33(2):185-188192
选取河北省西部地区30个国家基本站30年年平均气温作为样本,通过对总体样本、分区样本的偏度系数、峰度系数的分析,研究了各站点组成的空间序列,年平均气温以及地理参数(海拔高度、经度、纬度)的正态性。研究发现:总体样本的年平均气温、海拔高度不遵从正态分布,而经度、纬度能较好的遵从正态分布;按照经纬度跨度不大于1.5,尽量多选取山区站;或既要多选山区站,又要使同一分区的站点具有相同的气候特点两种原则,对站点进行分区,能使分区样本的年平均气温和地理参数均遵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9.
陈长胜  王慧敏  慕秀香  汪秀清 《气象》2007,33(11):87-92
根据吉林省现行旬降水量等级划分标准和办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降水概率分布函数的客观划分办法。该方法引入Z指数变换,将偏态分布的旬降水量序列转换为近于正态分布的Z序列,通过对Z指数的划分反算而得实际降水量的划分结果。该方法既考虑其自身概率分布,又避免了复杂的分布函数参数计算。将该方法的客观标准与现行标准的划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前者结果稳定,随机性小,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对陕西省年、季、月降水量的概率分布统计检验结果表明:①我省年降水量序列具有正态分布特征,服从于正态分布。②我省季降水序列服从Г分布。③月降水量序列经过线性变化后都服从于Г分布。因而在进行年降水的概率分布统计时可应用正态分布。对季、月降水进行概率分布统计时可以应用Г分布。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9—2009年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60个县市站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和安庆市探空站逐日资料,研究了中低层不同风向配置下局地降水与大尺度降水场之间的关系,以3种不同预报对象及相应的预报因子分别采用神经网络和线性回归方法设计6种预报模型对观测资料进行逼近和优化,从而实现空间降尺度.分析对比6种预报模型46站逐日降水量的拟合和预报效果,结果表明:采取相同的预报对象及预报因子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拟合和预报效果上均好于线性回归模型,可见夏季降水场之间以非线性相关为主;神经网络模型预报结果同常用的Cressman插值预报相比,能很好地反映出降水的基本分布及局地特征;预报对象为单站降水序列的神经网络模型在以平原、河流为主要地形的区域预报效果较好,预报对象为REOF主成分的神经网络模型则在山地和丘陵地形区域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近49年贵州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利用近49年(1951-1999年)贵州省19个站和全国160个站月降水资料,采用模糊聚类分析,EOF分析,功率谱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降水气候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贵州降水具有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贵州夏季降水异常存在2.8年的显著周期,贵州夏季降水与长江、淮江流域夏季降水呈同位相,而与陕、甘、宁交界处的夏季和水呈反位相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60—2010年中国南方地区夏季旱涝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60—2010年中国南方地区51 a降水资料,进行Z指数变换,再利用降水距平场作REOF分区,并分别对各区域代表站点Z指数序列作线性趋势分析和M-K分析及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南方5个分区岳阳站、广州站、丽水站、信阳站和巢湖站5个典型站点的年际及年代际波动幅度都比较明显,但均呈由干变湿的趋势。且5个站点分别在1973、1993、1992、2002年和1979年发生突变,突变后UF一直呈上升趋势,总体均由干变湿5,个分区旱涝异常具有相对一致的性质。中国南方地区夏季降水具有多时间尺度振荡的特点,存在2—3 a和5—6 a的周期。  相似文献   

14.
利用广东省25个台站1980年至2012年4-9月份的降水量资料,采用小波分析、EOF和REOF方法对夏半年降水量的周期振荡、空间异常特征以及时间变化规律进行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夏半年降水总量存在显著的4a、7a和13a周期振荡,且4a周期振荡信号最强,为第一主周期,7a和13a分别为第二、第三主周期。其主要异常模态表现为一致偏少或一致偏多、沿海与内陆反向型。广东省夏半年降水量的异常敏感区域为粤西北区、粤西南区和粤东北区。三个区域近几年夏半年降水量均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中粤东北区降水量减少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近50a夏季极端强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甘肃省1960—2006年59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强降水阈值,统计出了夏季(6~8月)逐年逐站极端强降水量,并进行了时空特征诊断。结果表明:一致性异常分布是甘肃省夏季极端强降水量的最主要空间模态;夏季极端强降水量的异常空间分布可分为陇南型、陇中型、河西西部型、河西东部型及陇东型5个关键区;在5个关键区中,陇南区、陇中区近47a来夏季极端强降水量表现出减少趋势,河西东部区与陇东区表现出增加趋势,而河西西部区却经历了少-多-少的抛物线型变化;另外从周期分析来看,甘肃省夏季极端强降水量近47a来在大多数分区存在11~13a和6~8a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6.
近50 年华南地区极端强降水频次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华南地区110 个台站1961—2008 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法定义各站极端强降水事件的阈值,运用线性回归、M-K 突变检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等方法,对华南地区年极端强降水频次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年极端强降水频次在华南中部较大、广东沿海和广西西部内陆较小;华南极端强降水频次有3 个主要的空间异常模态,一致性异常特征是华南极端强降水频次分布的最主要空间模态,而东、西反向和南、北反向变化模态也是比较重要的异常模态。在时间分布上,华南的极端强降水事件主要发生在夏半年,夏半年极端强降水频次占全年总频次的83.7%;1960 年代和1980 年代极端强降水频次较少,从1980 年代中后期起,极端强降水频次有由少变多的趋势。华南区域各站极端强降水频次气候倾向率不一致,除中部呈减少趋势外,其余大部呈上升趋势,华南区域各站极端强降水频次的平均序列也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显著。华南极端强降水频次从区域变化特征上可分为6 个主要区域,分别具有不同的年际变化趋势,其中有3 个区域的代表站先后发生了显著增多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作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其降水变化特征对该地森林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结构变化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1979~2016年吉林省47个台站逐月降水资料,探究了长白山天池站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相关的环流异常,并与吉林省降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池夏季降水量以及年际变率高出吉林省其它站点一倍左右.此外,...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various root transformations (2/3, 7/12, 1/2, 5/12, 1/3, and 1/4) of daily precipitation amounts fitted with a truncated normal distribution model for 189 stations across Australi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l stations used in this study can be identified to have a specific root transformation resulting in a “good” fit with a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the minimum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 fitted with a normal distribution is 0.9925. The 5/12 power transformation leads to the “best” fit with a normal distribution in 47% of stations across Australia. This conclusion could extend the applications of many statistical testing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n daily precipita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冬季地温场变化特征及与夏季降水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利用我国141个测站1980-1997年间12月-2月3.2m深度地温资料和中国160个测站1951-1997年间6-8月降水资料,采用主成分、旋转主成分分析,对冬季地温的空间异常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与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旋转的前3个载荷向量场可以较好地反映中国冬季地温整体异常结构,即全区一致的高温或低温;东西相反的东高(低)西低(高)型;南北相反南高(低)北低(高)型。旋转后的前4个载荷向量场可较好地代表中国冬季地温的4个主要异常敏感区:北方区、淮河区、西北区和江南区。旋转主分量和代表站资料反映出90年代以来西北区、华南区冬季地温呈下降趋势,北方区、淮河区、江南区呈明显上升趋势。当北方冬季地温偏高时,有利于7月黄河以北大部分地方降水偏多;当淮河区冬季地温偏高时,有利于7月江淮流域降水偏多,而使黄河以北、长江以南降水偏少;当西北区冬季地温偏高时,有利于7月江淮流域降水偏少;当江南冬季地温偏高时,有利于7月四川-云南南部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