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atolls have abundant, varied and dependable marine resources and that atoll-dwellers' exploitation of marine fauna has remained essentially constant since prehistoric times. According to that line of argument, modern technology, in and of itself, has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populations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 countervailing view contends that the market economy and reliance upon money have disrupted egalitarian socioeconomic systems and threatened the long-standing ecological balance. Here I consider questions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economic viability on Anuta, a Polynesian outlier in Solomon Islands. Anuta, a volcanic island, has more abundant terrestrial resources than do atolls, and all indications are that it has been a hierarchically-organized chiefdom for well over a dozen generations. Nonetheless, it is a small, seemingly vulnerable community. In reality, productivity of land and sea have remained stable at least since the 1970s, in part because of conscious, purposeful decisions intended to preserve the island's natural resources. Thus, Anutans can be described as conservationists in the technical sense used by some authors. Yet on Anuta, as elsewhere, a combination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market exchange has begun to place a strain on the environment and raises questions for their system's long-term viability.  相似文献   

2.
Whilst the term sustainability has undergone considerable transformation from its original intended meaning, in the context of agriculture it is considered to have relevance to four aspects of the activity; the maintenance of production, financial returns,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This article's appraisal of market trends suggests that the key issue of substantially improved financial returns for Australian agriculturalists is at present unlikely for some enterprises. What is particularly discouraging is that downward trends have persisted, despite the many efficiency gains in agriculture. Further gains from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and trade liberalisation will be limited for many agricultural sectors. Whilst initiatives to reduce land degradation have achieved a high public profile, greater effectiveness can be achieved in this area. There is some scope for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agriculture, but the most achievable gains will probably be confined to those specific enterprises that can use geography to greatest advantage.  相似文献   

3.
Intensive suburbanization, especially in postsocialist countries, and a deficiency of fully public spaces result in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mixture of different types of spaces of public functions. Where there is a deficiency of completely public spaces, their role can be enhanced by those places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for a specified period of time and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places are provided and maintained not only by the public but also by the private sector.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iversity of places of public character and looks for criteria that organize this diversity. It introduces a new typology that corresponds mainly to the suburbs and combines five criteria of categorization: intended users, time limits as to access, prevailing form of control, intended functions, and visual characteristics. The typology draws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spaces not intended for all the public but for selected groups and that of spaces with time-limited access. Such semipublic plac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lifestyle of suburbanites and therefore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suburban social life.  相似文献   

4.
劳动市场中介对上海外来女性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如男性一样大量地流向经济发达城市寻求就业。在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中,劳动中介已广泛地存在于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上,影响着劳动者的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状况。因此,考察和明确城市劳动中介机构对外来女性劳动者就业的影响,无论对提高其劳动市场产出还是对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政策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描述上海劳动市场中介机构现状的基础上,利用2006年对外来人口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上海外来女性劳动者的劳动中介使用特征以及中介使用对其工资水平、工作条件等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来女性对本地中介机构的使用频率比较低,而且本地中介机构的使用会降低她们的劳动市场产出;原因可能在于正规就业服务的不足和大量不良劳动中介机构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黄金周"山地旅游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景宜 《山地学报》2002,20(5):531-535
山地旅游是“黄金周”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国9个重要山地旅游目的地的“黄金周”旅游业绩为基础,依据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的双指标组合,构建出一个能综合定量描述旅游市场竞争格局的动态模型,据此将旅游市场划分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四种类型,并指出市场竞争态的转移规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波动型、衰退型4种模式,以发展的观点对名山旅游市场的演变进行研究,确定市场地位,明确现在和未来各山地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劣势,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香港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与亲景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6年为界将2004-2009年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对比分析发现,香港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主要集聚在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分布于明星市场和金牛市场的很少.市场竞争态转移表现为幼童市场向瘦狗市场回落,金牛市场朝瘦狗市场退缩.市场竞争态呈现逐渐衰退的迹象.亲景度除韩国和澳门外,其余主要客源市场均属于亲景市场,在空间上变动相对平稳,在时间上均值降幅不大.将竞争态与亲景度进行联合分析,显示亲景度与市场占有率的相关性更大,据此可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聚为4类.  相似文献   

7.
对旅游流时空演变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旅游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本文采用K-Means聚类法对盐城麋鹿生态旅游区游客数进行时空聚类,分别从省内和国内(省际)两个尺度上讨论了麋鹿生态旅游区游客变化的阶段性和市场划分,结果表明,1998~2005年间省内旅游流和国内(省际)旅游流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并较好地划分出了四种不同的客源地类型。根据时空聚类中不同类别中心点的变化,详细论述了麋鹿生态旅游区省内和国内(省际)旅游流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揭示了不同类别之间旅游流整体变化特征,可为旅游规划、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旅游区的运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K-Means聚类法能够从不同尺度上揭示旅游流时空变化的详细信息,可作为旅游流时空分布与演化特征分析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新疆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提出旅游业市场竞争态模型,运用此模型可以定量分析、对比旅游市场的现实竞争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研究,确定本地区在旅游高超中的地位,明确现在和未来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劣势,为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应用这一模型,分析了新疆入境旅游的客源市场竞争态及省内各地区目的地市场竞争态。  相似文献   

9.
We respond to the comments by Douglas regarding our earlier paper by emphasizing that our automated method was intend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primary and auxiliary fault planes in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s and does not always produce reliable results for rupture velocity and rupture length.  相似文献   

10.
山西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目标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旅游市场营销目标选择方法的基础上,对原有竞争态模型进行扩展,分析山西省主体客源国的亲景度和市场发展指数,并基于两个指数的组合,建立旅游市场相对竞争态模型,将山西的主体客源国市场分为兴旺型、崛起型、成熟型和停滞型,并结合旅游市场绝对竞争格局,依据各类型市场的特征,确定山西省国际旅游市场的营销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以2001—2016年入境外国休闲旅游者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地理集中度、市场收敛性和市场竞争态3项指标再分析旅华外国客源市场的时空特征,结果发现:旅华外国客源市场集中度较高,近6成客源来自亚洲,且主要依赖于韩国、俄罗斯、美国和马来西亚等核心市场;市场多样性不足,远程洲际市场对中国旅游规模的增长贡献不大;韩国最具竞争优势,蒙古最具发展潜力,其他市场的竞争潜力相对较弱。最后,通过比较休闲旅游数据与总体旅游数据的结果,发现以往基于总体入境旅游数据的研究结论有偏差:在市场占有率上,日本、蒙古、菲律宾和印度被高估,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被低估;在市场贡献上,意大利、瑞士、荷兰和加拿大被高估,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美国被低估;在市场竞争地位上,蒙古、菲律宾和印度被高估,泰国被低估。  相似文献   

12.
汕头市旅游市场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才  彭华 《热带地理》2004,24(1):69-72
运用"市场分类研究法"和"产品-需求对应分析法",对不同的旅游吸引物所对应的旅游市场进行分类调研和分类处理,发现景点旅游者市场与城市过夜旅游者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认识这些差异,对于分析汕头旅游发展的主导旅游吸引,分析旅游需求趋势和需求预测,对于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的主动力模型和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制定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市场分割与中国城市出口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出口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城市出口活动强度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群表现最为优异。经济转型背景下地方政府采取的市场分割政策对中国城市出口差异有显著影响。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在企业微观层面使用Heckman选择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① 短期内,国内市场分割程度加剧导致企业因国内市场受限而替代性地进入国际市场以追求规模经济效益,从而通过增加出口企业数量提升城市出口表现;长期来看,市场分割限制了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专业化分工能力,降低了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从而损害城市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机制还受到企业所有制及地理区位的影响。② 市场分割对企业出口行为的扭曲程度依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的顺序递增。③ 在中国中部地区,改善省际交通条件有助于缓解国内市场分割对企业出口行为的扭曲作用,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查瑞波  伍世代  孙根年 《地理科学》2018,38(10):1661-1669
借鉴区域交通网络建构中的O-D(Origin-Destination)模型提出一个能够从3个维度揭示入境旅游目的地内外部市场变化过程的旅游O-D对接模型,以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市为案例,分析了两地入境旅游市场结构与规模的变化。通过内外部多指标对比研究,辨析入境旅游市场集中化与多样性的利弊,比较小型城市型入境旅游目的地的内外部市场结构变化差异。利用2005~2016年相关统计数据,构建了市场重要度-市场偏好和市场偏好-市场占有率2个组合矩阵,取2005和2006年的平均值与2015和2016年的平均值,对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市的入境市场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从旅游目的地内部客源结构来看,10 a间香港入境旅游市场集中度高并呈现进一步集中化趋势,而新加坡入境旅游市场多样性高且相对稳定,这与香港2003年开放内地“自由行”而内地入港旅游持续增长有关;从目的地外部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市场,出境游规模远超过印度尼西亚,导致香港旅游市场吨位指数也远大于新加坡。最后,结合已有研究进行文献对话讨论了市场集中化与多样化策略选择对不同规模入境旅游目的地的利弊,分析认为多样性的入境旅游市场策略有利于大型入境旅游目的地实现其全球政经战略需求等的目的。而对于小型城市入境目的地而言,集中性的入境旅游市场策略更有利于节约营销成本、获得稳定客源和实现入境旅游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5.
孙湘湘  周小亮 《地理科学》2020,40(2):182-189
基于超越对数函数对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份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进行测算,分析要素市场扭曲的空间格局和演化进程,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影响要素市场扭曲的因素。研究表明: 中国要素市场存在扭曲现象且总体呈现缓解趋势。从区域分布看,高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地区集中在西部地区,中等要素市场扭曲在中部地区,而低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分布在东部地区及东北地区。中国要素市场扭曲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Moran指数呈现波动减小趋势,要素市场扭曲邻近地区的集聚效果有所减弱。 对影响要素市场扭曲的因素分析发现,城镇化、财政分权、外商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要素市场扭曲;国有经济占比加剧要素市场扭曲。  相似文献   

16.
香港旅游的客源市场分析及其优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在香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为香港带来了非常庞大的经济效益。对其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进行研究,有利于其制定切实可行的客源市场开发战略。在分析大量香港旅游客源市场的相关数据资料基础上,着重对香港旅游主要客源市场中国内地、台湾地区、日本的客源类型、游客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访港目的、逗留时间等游客特征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各主要客源市场游客特征的异同及其原因进行简单的归纳。最后对香港客源市场未来的优化提出若干建议,包括继续拓展中国内地市场、加强对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多方位渗透国际旅游市场、注重商务旅行市场、做好“过境旅游”。  相似文献   

17.
苏州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运用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指标,定量分析1995—2004年苏州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和竞争态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并从时空角度探讨4类亲景度市场和4种市场竞争态的相关性,据此确定苏州国际旅游宜发展的4类市场:重点市场、主要市场、潜在市场和机会市场,并提出开拓苏州国际客源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市场份额和亲景度指标,定量分析2000—2006年(2003年除外)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市场份额和亲景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4种市场类型与4类亲景度市场的相关性,据此确定目前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适宜发展的4类模式:重点市场、主要市场、潜在市场和机会市场,为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和开拓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甘肃省入境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级行政区域市场潜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敏俊  赵曌  金凤君 《地理学报》2007,62(10):1063-1072
从产地-市场空间关系角度, 定量分析了我国地级行政区域的市场潜力及其空间格局, 揭示了市场通达性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联。我国市场潜力指数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逐级递减,形成了以沿海地区为中心、内陆地区为外围的中心- 外围格局, 而且差异在继续扩大。市场潜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在宏观尺度上呈现高度的空间关联, 市场潜力高的区域是经济总量集中分布的地区。这种关联印证了市场通达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市场潜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循环因果关系。这种循环累积效应使得沿海地区在未来发展中将继续处于优势地位, 并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进一步扩大。鉴于地区间经济联系对产地- 市场空间联系的重要性, 经济区位分析需将视野从本地市场扩展到地区间经济联系。西部地区发展与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受到距离和运输成本的限制, 应重视扩大内需, 改善其市场通达性,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52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园的差别,现有发展水平,类型及共空间分布态势,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不同类型提出了各自有别的发展战略和措施,并对我国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区位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