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孙果清 《地图》2004,(1):48-51
《兴庆宫图》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离宫——兴庆宫的宫院地图,刻于石碑上。图碑高70厘米,宽62厘米。据考证此图系北宁波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吕大防命刘景阳、吕大临、张佑绘制,现存陕西省碑林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孙果清 《地图》2004,(4):74-75
中国国家图书馆现今珍藏着惟一的一份《鲁国之图》早期拓本地图。该图系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刻石。图碑曾佚失多年,1985年在湖北省阳新县一中学发现,但已毁坏严重,不仅圈碑裂断,图上所绘画内容也无法看清了。可见现存这幅拓本地图已成为《鲁国之图》的孤本。图碑高217厘米,宽112厘米。  相似文献   

3.
齐阳  曾荣桂 《地图》2003,(6):62-63
在国家测绘档案资料馆里,珍藏着一幅《京杭运河全图》。这幅图长798厘米,高19.8厘米,图上未注明绘制年代和作者。有关学者根据图上的内容、绘制风格及所用纸张考证鉴定,该图系清朝河道官员于光绪初年实地绘制,是清河道官员进呈的运河形势图,属原绘真品。《京杭运河全图》是采用西晋地理学家裴秀所提出的“制图六体”法则(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绘制的。该图详细地绘出了北起北京通州南至杭州绍兴府的古今中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的  相似文献   

4.
孙果清 《地图》2009,(1):134-135
1973年6月,法国国家图书馆东方部在整理资料时,发现了一幅带有“甲午仲夏(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山阴王泮识”字样的中国大地图。该图纵横180厘米×190厘米,绢底彩绘,颜色相当鲜艳。现已被列为该图书馆第一号地图收藏品。  相似文献   

5.
孙果清 《地图》2003,(3):38-39
1973年12月与《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一起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该图是一幅用黑、红、青三色绘在帛上的军用地图。纵78厘米、横98厘米。方位上南下北。比例尺约在1:8万-1:10万间。图中山脉惫向用黑色单线表示,河流用青色表示,道路用红色虚线画出,圈上军队番号和驻地、防区界线、指挥城堡等,均用红色表示。图中绘出了三支军队:周都尉军、徐都尉  相似文献   

6.
孙果清 《地图》2006,(4):112-112,F0003
杨子器跋《舆地图》,是明代全国舆图的代表作,原图绘于明正德七至八年(1512 ̄1513年),已失。目前能见到的是明嘉靖五年(1526年)的重绘本。地图纵横165厘米×180厘米,绢底彩绘,现存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博物馆,因年代久远,颜色已不是十分清楚了。1983年,此图被摹绘了三幅,分别藏于  相似文献   

7.
孙果清 《地图》2003,(2):70-71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亦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地形图》。1973年12月于湖南省长沙东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原图上本无图名,由于地图内容包含山川、道路、城镇等地理要素,故取名“地形图”。考古学家根据墓葬中一件木牍上的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已朔戊辰”定该墓为汉文帝初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下葬,因此该图绘制时间当在此之前。它是绘在帛上的一幅边长为96厘米的正方形地图。方位上南下  相似文献   

8.
平江图     
孙果清 《地图》2005,(2):66-67
《平江图》是一幅宋代平江府(今苏州市)碑刻城市地图。图碑高277厘米,宽142厘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碑刻地图.现珍藏于江苏省苏州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孙果清 《地图》2004,(6):90-91
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地图集应该是西晋裴秀的《禹贡工域图》十八篇,这十八篇地图可以说是世界上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一部以历代政区沿革为主的历史地图集。可惜图已失传。而今现存最早的莫过于宋代的《历代地理指掌图》。  相似文献   

10.
初步分析了竖版《中国地势图》与竖版《世界地势图》的适配关系,介绍了竖版图与横版图各自的特点,并从国民教育性、中国版图的相似性、表示内容的异同性、地图比例尺的规整性、表现风格的统一协调性等方面,说明了两图对称使用能构成最佳适配效果,达到了地图作品的视觉美,对加强我国南海地区的主权宣示、进一步丰富地图科普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兴庆宫图》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离宫——兴庆宫的宫院地图,刻于石碑上。图碑高70厘米,宽62厘米。据考证此图系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吕大防命刘景阳、吕大临、张佑绘制。现存陕西省碑林博物馆。 在一些文献中,屡屡提及吕大防之《长安图》,而吕大防《兴庆宫图》就鲜为人知了。其实这两幅图有着密切关  相似文献   

12.
白鹤群 《地图》2004,(4):82-83
我收藏的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版的《鉴史辑要图说》,是一册较为详尽介绍中国历史沿革的图册。该书共有14幅地图,均为彩色:书为16开本,地图为对页8开;封面、封底为布面烫印。书中14幅地图分别为唐虞夏商图、周朝列国图、战国七雄图、秦三十六郡图、汉代图、三国图、南北朝及隋图、唐代图、五代图、北宋及辽图、南宋及金图、元代图、明代图、大清国图。  相似文献   

13.
张遂喜 《地图》2004,(3):78-78
去年4月的一个午后我在巩义市新华路新华书店购得《巩义市游览图》和《巩义市标准政区图》出来,乘大巴参观完康百万庄园,径直奔向杜甫陵园。也许是远离闹市的缘故.陵园偌大门厅显得十分冷清.购了价格不菲的门票.入园后方  相似文献   

14.
封面古地图说明京杭运河全图《京杭运河全图》,高19.8厘米。长798厘米,折叠装(宽约10厘米),纸底彩绘。图上虽未注出图名、绘制年代及作者姓名,但据其内容、纸张及绘制凤格,经考证,该地图约绘制于清光绪初年该图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绘图法绘制,详细而完整地...  相似文献   

15.
甄国宪 《地图》1992,(4):37-38
我国清末著名学者杨守敬集舆地学之大成,曾编绘刊行《历代舆地图》共三十四册。这是一部巨大的历史地图集,时代始于春秋,止于明代。我国各代史书中《地理志》中的地名基本上都标注在图中。成为我国地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杨守敬还有一部同样重要的地图作品——《水经注图》,直至今日仍无同类地图作品能替代,是专家、学者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地图集之一。杨氏《水经注图》目前已十分罕见,根据  相似文献   

16.
最早的墓域平面图:1978年在河北省平山县出土的中山国中山王觉墓中的《兆域图》,是镌刻在一块长94厘米、宽48厘米、厚约1厘米铜版上的墓域建筑规划平面图。其埋葬时间在公元前310年左右。由此推  相似文献   

17.
孙果清 《地图》2003,(5):58-61
197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发现东汉晚期大型墓葬一座。墓室各壁均有壁画,画面总面积约百余平方米,共有彩画46组、57幅,其中有地图5幅。主要内容表现墓主人的身份、仕途经历及庄园财产等。此外还有祥瑞网、历史人物和仙人神兽图像等。《宁城图》和《繁阳城图》是壁画中的两幅汉代城市地图。  相似文献   

18.
孙果清 《地图》2009,(3):134-135
《福建舆图》又称《福建全省道里总图》,最早属于清内阁大库旧藏,后拨存京师图书馆(北平图书馆前身),现存国家图书馆。全图纵横750厘米×750厘米,总面积达56平方米。地图部分纵横均为695厘米,绢底彩绘,呈正方形。  相似文献   

19.
赵东旭  席会东 《地图》2021,(4):138-141
1452年利奥多世界地图是美国地理学会图书馆馆藏中年代最久远的世界地图,被视为"中世纪西半球世界地图的典范",其创作时间可以追溯至1452年.该图将中世纪的世界图景绘于一张羊皮卷上,原始尺寸宽60厘米,高73厘米,现存之图左上角和左下角部分内容略有残破.地图的右下角注明地图的绘制者和绘制年代.该图的作者为十五世纪的威尼...  相似文献   

20.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为明建文帝四年(1402)朝鲜人根据中国的《声教广被图》和《混一疆理图》,画于丝织物上的地图。在这幅图中,不仅阿拉伯半岛画得相对准确,也画出了大体的非洲。《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为明建文帝四年(1402)朝鲜人画于丝织物上的地图,长一百五十厘米、宽一百六十三厘米,原藏日本京都西本愿寺,后归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1910年,京都大学教授小川琢治摹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