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宁镇扬山地丘陵地区土地面积133.9万公顷,农业资源丰富,是江苏省开发潜力很大的地区之一。本文从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阐述了它们的区域优势;探讨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议和对策,制定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总体规划;建立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治理试验区;发挥山丘地区资源优势,建立商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中原旅游区的范围,东起开封市,西到三门峡市,南到禹县,包括沿陇海铁路线的开封、郑州、洛阳、三门峡等市。总土地面积近3.7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2%,人口1338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7.6%。现就中原旅游区综合开发利用及分区建设的意见,提出粗浅看法,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鲁山县农业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生产潜力较大。从整体上分析,在伏牛山区,该县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县域内有大面积的山地和丘陵,又有一定数量的平原。本文从地域的特点出发,坚持综合开发利用和治理并重为前提,在正确分析认识农业资源优势和现存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根据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带有建设性的意见,指出创建一个良性生态循环、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的立体农业体系的途径,为同类型的县市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锡林郭勒盟褐煤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2年6月开始的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逐渐扩展到全国较大范围,继而引发了作为主要一次能源的煤炭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扬,造成了至今难以缓解的全国性能源紧张,引起了人们对我国能源资源和能源生产的高度重视。锡盟目前已探明储量的上百亿吨的煤田有4个,1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25个,全盟境内还分布有100多个含煤盆地,探明加预测煤炭资源量达1550.28亿吨。随着锡盟煤炭工业的发展及中国煤炭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锡林郭勒盟煤炭及深加工综合发展规划》的实施,境内煤炭资源的地质工作、分布情况及发展思路日益清晰,煤炭及深加工转换的发展战略和近…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在回顾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的基础上,以县市为研究单元,从土地资源利用的结构、投入、产出、生态、动态和潜力等6个方面,遴选出25个指标,组成区域土地利用分区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借助SPS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市土地利用程度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南北区域不平衡,经济发达的县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水平相对较高,并由南向北逐渐递减,梯度差异地域特征显著;参考综合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特点和区划单元空间位置的连续性,将江苏省划分为3个一级土地利用区域,即江南地区、江淮地区和淮北地区;并进一步划分为环太湖地区、宁镇山地丘陵地区、江淮沿江地区、江淮沿海地区、里下河平原地区、淮北沿海地区和沿黄河故道地区等7个二级土地利用区域。  相似文献   

8.
地处浙江西南部的庆元县,竹木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1.1%,有林地面积13.0万ha,县内采取综合开发利用的措施是:建设开发基地,成立营林公司,兴办林产工业,开发“名特优新稀”产品。由此充分发挥了林区优势,取得了甚高的经济效益。1991年县内林业产值1.8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3。  相似文献   

9.
湘中新化县丘陵区农业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化县位于资水中游,雪峰山北段东南侧。总面积3611平方公里(541万亩),占娄底地区总面积的44.6%。总人口106.42万,其中农业人口99.17万。 一、自然资源与条件的主要特征 (一) 地貌类型多样,以山丘为主,农业立地条件好,灰岩广为分布 地貌总体格局是西北高东南低,西北、西南山体连绵,中部、东部山丘起伏,盆地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农业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组建@胡雪琼$南京气象学院 @何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李秉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郑有飞$南京气象学院 @梁敏妍$广东省江门市气象局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区域发展差异综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采用综合差异测度方法,选取综合指标对江苏省的区域发展差异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了区域发展差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江苏省各县市的综命发展差异,并结合聚类分析法对该省的区域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达的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由南向北综合发展水平逐渐递减、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缓,区域发展梯度差异的地域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黄淮海平原沙区尚属起步阶段。通过对河南省延津县沙区基本条件的分析研究,结合黄淮海平原沙区发展两高一优及可持续农业的可行性,对延津县沙区发展农业产业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发展林果、畜牧和种植业等3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生产体系,以期对黄淮海平原沙区农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农业一体化及其对江苏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农业一体化是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现代农业主要经营和组织形式。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农业产前、产中、产后部门联合成经济共同体的运作机制,农业一体化的主要组织类型(完全一体化、合同制一体化、合作组织一体化)的特征,并从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城乡生产要素互补等方面探讨农业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最后针对江苏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已有实践,列举出发达国家农业一体化可供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苏沿江和沿海旅游业现状和问题的对比分析 ,论述对江苏沿海生态旅游资源重点开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对江苏沿海生态旅游资源规划的思路、客源市场选择、旅游特色项目和旅游业支持系统构建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15.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及其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选取14个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多元回归驱动力模型,对江苏省17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闲置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首要限制性因素,依据产出指标影响程度高于土地、资金的投入指标可知,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处于土地利用转换期;(2)苏南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省,研究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农业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典型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总结其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为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然后,分别从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机会和政府等角度对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提出了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4种发展模式,对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毛广雄  丁金宏  曹蕾 《地理科学》2009,29(5):627-633
根据紧凑城市的核心内涵,从经济紧凑度、城市用地及形态紧凑度、交通紧凑度和人口紧凑度等方面,构建城市紧凑度的综合测度模型。运用熵值法,对江苏省13中心城市紧凑度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各中心城市紧凑度总体水平不高,且空间差异明显,大致由南向北渐次减弱,根据差异可将江苏省中心城市紧凑度划分为紧凑、较紧凑和不紧凑三类。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紧凑度主要是制度调控力,市场拉动力、人口推动力和交通引导力共同驱动的结果,结合回归模型对主要驱动力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制度调控力,市场拉动力和人口推动力对江苏城市紧凑度影响显著,交通引导力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发展绿色食品的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是吉林省实施“生态省”建设工程的主导产业之一,本文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客观评价了吉林省发展绿色食品的产地环境条件,得出吉林省具有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显著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基于吉林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将全省分为东部山区、中部松辽平原区、西部松嫩平原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四种区域类型,并分别提出了其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宏观策略。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县域综合实力评价及区域分异特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以县级区域为研究单元,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GIS技术,对江苏各县域综合实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江苏沿江地区和徐连经济带的综合实力高于中部地区,呈现出分别由南、由北向中部递减的“凹”字型空间格局;2)城市市区的综合实力高于周围农村地区,呈现出由市区向农村逐步递减的“凸”字型空间格局;3)江苏沿江地区的综合实力随着各县、市距上海距离的变化及通达性的难易,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的圈层递减特征;4)经济水平、人口生活质量、社会结构水平的区域分异呈现出明显的空间不一致性,三者之间的协调性也表现为显著的由东南向西北逐步递减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由来已久,发展趋势令人堪忧,且严重影响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文章构建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各市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出5种区域差异类型,并比较分析各类型区域的发展特征,客观揭示了区域发展的梯度差异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诸多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