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金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成矿,往往蕴育了大量的成矿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相似类比法、找矿模型法、成矿构造解析法、数学分析法等)就可以筛选出有利的成矿靶区,判断矿化带的规模、形态、产状,指示矿体所在的部位、埋深和剥蚀程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伟  王锡华 《矿产与地质》2010,24(4):314-317
抚顺浑南地区成矿条件有利,找矿信息较多,但以往相应的地质科研工作投入甚少。作者以该区找矿勘查资料为依据,着重阐述了成矿地质背景,并系统分析了该区成矿地质条件、矿体地质特征以及分布规律,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德化—尤溪地区是福建省重要的金矿成矿区。通过综合成矿信息提取、筛选出与金矿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成矿信息标志 ,应用信息量计算法、特征分析法 ,优选出金矿找矿靶区 10处 ,其中 A类 2处 ,B类 2处和 C类 6处。在优选出的找矿靶区内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蒙特卡洛法模拟概率分布曲线 ,分别估算出该区金矿潜在资源量分别为 91.3t和 96 .7t  相似文献   

4.
胡彬  陈建平  安文通 《江苏地质》2016,40(3):486-492
分析了内蒙古额济纳旗红石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地质条件,总结了研究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在深部的变化规律,建立了该区域的找矿地质模型,利用Surpac软件对区内地层、断裂构造、岩体、已知矿体、物化探异常等成矿预测因子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采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法对三维实体模型进行空间分割,并依据建立的找矿地质模型,给每一个立方体单元块赋相应属性值,建立数字找矿模型;进而对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9个预测变量进行三维成矿有利条件分析与提取,采用三维信息法计算并统计各预测变量所包含的信息量,确定成矿有利组合的空间部位,并结合研究区内实际地质情况、已有见矿工程分布等因素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最后采用体积估计法计算得到3处找矿靶区的总资源量为4.67 t。  相似文献   

5.
应用GIS技术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是目前找矿的趋势。以霍山县东溪金矿及外围1∶10 000大比例尺地区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空间位置统计结果和矿区成矿特征,利用GIS平台提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元地质找矿信息,建立矿区找矿预测模型。选择符合条件的独立预测因子作为证据图层,以5m×5m为网格单元,分析各证据图层与矿体空间分布关系。运用证据权法对矿区及外围进行成矿预测,通过图形方式直观表达成矿高概率的空间分布,对圈定的找矿靶区进行综合评述。研究区找矿靶区内地质、物探、化探找矿信息良好,各靶区内均有较好的金矿化信息。  相似文献   

6.
镇旬盆地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总结了镇旬盆地金鸡岭复式向斜南北两带金矿的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分析复式向斜南北两翼的成矿条件,认为运用北带的成矿规律、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可以指导在南带及其他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7.
金矿遥感找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振举  盛吉虎 《河南地质》1996,14(2):132-138
根据金矿成矿特点及控矿因素分析,通过成矿信息与遥感信息两者内的联系分析,探讨了遥感综合信息找矿模式的方法,及找矿模式尺度,适用范围和注意的问题,并以秦岭地区金矿为例尝试性地建立了遥感综合找金模式。  相似文献   

8.
航空磁测、地面磁测、电法及能谱测量等地球物理方法可以为猫岭金矿矿产预测提供可靠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对成矿地质环境分析、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建立及含金蚀变带的深部变化等进行科学地推断。  相似文献   

9.
蚌埠隆起区金矿控矿条件及找矿信息标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蚌埠隆起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第四系覆盖严重,基岩露头零星,运用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可以指导本区地质找矿工作.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和重砂等资料,通过信息之间关联和转换规律的研究,确定地质体在三维空间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成矿信息特征,建立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开展成矿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系统总结老岭成矿带北部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产预测模型。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了包括地层、断裂、地球物理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和矿化信息等5个证据因子,采用MRAS软件中的证据权重法对研究区进行分析,圈定了3处Ⅰ级找矿靶区,2处Ⅱ级找矿靶区。研究结果表明老岭成矿带北部地区已知矿床(点)绝大部分都落于找矿靶区内,显示了良好的预测效果,该结果指明了老岭成矿带北部今后的找矿方向,为新一轮的找矿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方周 《陕西地质》2001,19(2):48-57
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条件、矿带矿体产出特征、矿石质量及类型,热液活动和围岩蚀变情况的分析研究,总结出该区的矿产分布规律,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指出了今后找矿的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12.
何家国 《安徽地质》2015,(2):107-110
通过对安徽省石台县铜铃坡铜矿所处地质背景及矿化、蚀变特征的研究,结合化探异常的分析,认为目前发现的铜铃坡铜矿体不足以引起该化探异常。异常特征指示矿体剥蚀浅,该区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同时指出了进一步找矿的三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比了蒙库、阿巴宫、加尔巴斯岛等典型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蒙库铁矿为火山沉积受变质改造成因、阿巴宫铁矿为矿浆贯入成因、加尔巴斯岛铁矿属接触交代型.结合成矿地质背景、航磁异常特征对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岗讲—白容铜铝矿系斑岩型矿床,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东段,矿区的含矿斑岩体显示多期次复式岩体特征,铜钼矿化与钾硅化蚀变关系密切.断裂构造对含矿岩体具明显破坏作用,对矿床的剥蚀程度也有明显的影响,研究认为岗讲矿区的剥蚀程度比白容矿区更浅,其“环状”矿体中心的流纹—英安斑岩之下尚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成矿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为成矿预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借助于GIS所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利用掌握的地质资料,依据目前及传统的成矿预测方法,推演地质模型,从而可以达到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目的,可为地质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青海省乌兰县托莫尔日特金矿区韧-脆性剪切带变形特征、成矿物质与热液来源及运移条件分析,提出了该区构造控矿演化的四阶段模式。该模式认为,早期的韧性剪切变形导致了成矿物质的由深部向浅部、由韧性剪切带外部向韧性剪切带内部的活化迁移,成矿热液在韧性剪切带上部(即韧脆性转换带附近)得以大量聚集。韧性变形后期温压条件降低,韧性变形转化为脆性变形,地表大气降水沿贯通性较强的脆性破裂带大量下渗,到达韧-脆性转换带附近,与该处积聚的成矿热液充分混合,热液性质发生改变,在相对张性或较薄弱的构造有利部位大量沉淀。由于断裂带的周期性活动,成矿物质得到多次沉淀而不断富集,最终形成金矿体。矿体形成后的构造隆升及剥蚀作用,使韧-脆性剪切带出露地表,金矿床也随之出露到近地表处。因此在矿区石英脉型金矿体的下部,可能会存在糜棱岩型金矿体,但品位可能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芳畈-青山口矿带是产出在鄂北中深变质岩区的一条铜、铅、重晶石矿带.文章依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的统计分析和硫、氧同位素测定结果,讨论了矿带内矿床的矿质来源、水源、热源等3个矿床成因问题,认为矿带内不同地段不同矿种的矿床属"三源"不同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蒋其胜 《安徽地质》2006,16(2):101-104
依据大量的矿床(点)地质勘查成果以及航磁、重力等异常资料,结合本区层控热液叠加改造型金硫矿床成矿模式,分别对铜官山铜金矿田主要金、硫、铜矿床深部资源潜力进行预测分析,为该区指明了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西澳大利亚州铁矿分布规律及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澳大利亚州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皮尔巴拉和南部的伊尔岗两个太古宙克拉通。皮尔巴拉克拉通BIF型铁矿在汤姆普赖斯山、恰那和布鲁克曼的矿石矿物组合为假象赤铁矿一微板状赤铁矿,马拉曼巴的为赤铁矿一针铁矿,CID型铁矿在罗布河和杨迪矿石类型主要为褐铁矿;伊尔岗克拉通BIF型铁矿在库里阿诺的矿石矿物组合为针铁矿一假象赤铁,比温和曼迪尕的为磁铁矿±假象赤铁矿和针铁矿±赤铁矿。BIF型铁矿为浅生一变质成矿,而CID型铁矿则是先前形成的BIF经侵蚀、搬运、沉积和埋藏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20.
201和361矿床的地质特征和富铀矿床形成条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田港 《铀矿地质》1989,5(2):66-71
区分出3种基本类型富矿:富矿类型、富矿床和富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中的201和361矿床均属于富铀矿床。它们形成于非带有利的条件,如丰富的来自花岗岩和可能部分来自深部的铀源;深断裂;良好的半封闭储矿构造;稳定的构造和热液对流系统以及充分的氧化还原。业已查明,持续保持■矿物沉淀而伴生的脉石矿物不沉淀或少沉淀是形成富铀矿的基本机制。实验表明,二氧化碳从UO_2~(2 )-CO_2-H_2S—SiO_4~(4-)体系中逸出,有利于沥青铀矿与SiO_2分开沉淀.其原理是二氧化碳从体系中逸出引起pH的增高,从而提高了SiO_2的溶解度,阻止其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