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璐 《中国地名》2012,(9):57-58
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简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  相似文献   

2.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中国惟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它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奇迹。”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如是评价。单霁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鉴于大运河遗产的重要性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中国将对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和工作方案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论证,并在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3.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其部分段落始建于春秋时期,至隋炀帝时全线开凿贯通,经唐宋时期的发展,最终在元代形成现在的规模,明清两代又有不同规模的改造和整修。对于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动机,自古及今,见仁见智,多有争论,成为不解之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4.
据悉:现在,全世界正兴起中国大运河热,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闻风而来。面对此况,笔者曾自问,作为家居运河之滨的运河人,对京杭大运河知多少?很惭愧,知之很少。虽然,在位时共同写过一篇大运河的文章,也是非常肤浅的。夫妻俩退休后,在运河热的启迪下,近年来对京杭大运河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调查研究,扩大了视野,增加了知识。现将学习的收获,编写成世界名河“京杭大运河”见闻系列拙文,借《中国地名》“名山名水”专栏,与读者们交流,让我们共识母亲河──京杭大运河过去与现在的境况,共赏大运河壮丽画…  相似文献   

5.
王心源 《地理研究》2012,31(2):388-388
运河,顾名思义,就是人工开凿用以运输的河流。由于我国地形西高东低,使得主要河流大多是由西向东流向。为沟通这些水系,形成一个水路交通网,就必须开凿运河,以弥补东西向河流的不足。中国运河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的地方性运河的开凿,到秦、汉时期全国规模水运交通网的初步形成,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淮、河、海之间的运河网的形成,及至隋、唐、宋时期以洛阳、开封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最后到元、明、清时期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卓越精神。历史的积淀,于是乎形成了运河的文化———一种别样的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05,(2):44-45
据史料记载,新疆的坎儿井总长曾达到5000多公里,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列中国古代三项杰出工程,鉴于坎儿井是古代水利工程,也有人把新疆坎儿井与广西的灵渠、四川的都江堰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7.
灵渠,又名湘桂运河、兴安运河。由于是在秦朝开凿的,又叫秦凿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以世界上最早的运河、我国古代四大工程之一而著称。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已有2217年的历史,至今仍然发挥着功用。工程主体包括铧堤、南北渠、秦堤、陡门等,完整精巧,  相似文献   

8.
许多北京人虽熟知先民们开凿京杭大运河的壮举,但他们也许淡忘了一条由元代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修筑的运河:这条运河里南北向穿过北京城今天的闹市区,什刹海就是它的起点。正在进行地下施工的北京平安大街工地近日传来消息:大运河在北京城区的一个重要遗址──东不压桥已经发现。中国科学院院士、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记者说,东不压桥的发现,不但证实了大运河的一条关键河道,而且还将唤起人们重新认识北京古城的价值。“为什么说东不压桥对于北京城具有重大价值?就是因为它见证了一个伟大的工程。”侯仁之说:“元大都是以现在的…  相似文献   

9.
天路奇观     
王万里 《地理教学》2013,(21):2+65-F0002,F0003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被誉为“天路”。它北起西宁,南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中国20世纪四大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之一,也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青藏铁路包括两段,北段西宁-格尔木,1979年动工,1984年投入运营,长达814公里。南段格尔木-拉萨,2001年6月动工,2007年7月投入运营,长达1142公里。  相似文献   

10.
单军 《中国地名》2012,(2):61-61
伏尔加河又译为窝瓦河,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全长3690公里,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流入里海。伏尔加河在俄罗斯的国民经济中,在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俄罗斯人将伏尔加河称为"母亲河"。伏尔加河古代称"拉",中世纪人  相似文献   

11.
苏文 《中国地名》2014,(2):16-17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绸的国家。随着丝绸的产生和发展.刺绣也产生发展起来。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考古发现,距今六七千年以前,我国就开始饲养家蚕和织造丝绸了。在此后四五千年时间内,我国一直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织造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因而被古代世界各国称之为“丝同”。  相似文献   

12.
桑禹 《中国地名》2014,(2):20-2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绸的国家。随着丝绸的产生和发展,刺绣也产生发展起来。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考古发现.距今六七千年以前,我国就开始饲养家蚕和织造丝绸了。在此后四五千年时间内,我国一直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织造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因而被古代世界各国称之为“丝国”。  相似文献   

13.
海越 《中国地名》2014,(2):22-2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绸的国家。随着丝绸的产生和发展,刺绣也产生发展起来。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考古发现,距今六七千年以前,我国就开始饲养家蚕和织造丝绸了。在此后四五千年时间内,我国一直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织造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因而被古代世界各国称之为“丝国”。  相似文献   

14.
南锦 《中国地名》2014,(2):18-19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绸的国家。随着丝绸的产生和发展,刺绣也产生发展起来。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考古发现,距今六七千年以前,我国就开始饲养家蚕和织造丝绸了。在此后四五千年时间内,我国一直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织造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因而被古代世界各国称之为“丝国”。汉代起,中国开辟的三条(南道、中道、北道)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国输送了大量的丝绸制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名》2012,(6):40-41
中华第一迷宫中国最大的崖居华夏最迷人的景观古崖居,位于延庆县西部约20公里处的张山营镇东门营村北的峡谷中。是由一支不见史志记载的古代先民在陡峭的岩壁上开凿的,我国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是华北地区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被称之为"中华第一迷宫"。1984年,延庆县文物管理所前任所长程金龙在走访北山周围的村子时,第一次听老人们提起"洞沟"。在村民的带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2006,(9):44-44
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达5072米;世界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多年冻土带;世界铁路最高点唐古拉车站,位于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垭口;世界最高的铁路冻土隧道,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海拔4767米、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世界上最长的以桥代路的高原冻土铁路大桥,全长11.7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桥;世界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海拔4704米的安多铺架基地。  相似文献   

17.
京杭大运河的完全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理论和现实背景出发, 提出对京杭大运河价值的初步认识: 京杭大运河具有四大基本价值: (1) 作为文化 遗产的价值, 起到彰显民族身份和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 (2) 作为区域城乡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保障, 具有输水、航运 和灌溉等现实功能的价值; (3) 作为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价值, 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性格局; (4) 运河还具有 作为潜在的休闲通道的价值, 是国民身心再生和教育的战略性资源。强调只有用完全的价值观充分认识运河廊道, 并处理好现实的功能需要与这些价值间的相互关系, 才能保护和利用好运河遗产及其相关资源, 使之在当代发挥 应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建设遗产廊道的方式、结合南水北调和东部生态安全格局及中国南北生态休闲廊 道的建设, 将保护与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国家战略。当务之急是: (1) 应用“反规划”理念进行运河的整体保护规划; (2) 展开资源摸底, 全面掌握大运河遗产廊道资源情况; (3) 制定整体性的管理和发展战略; (4) 以申报世界遗产南 水北调工程为契机, 建立大运河区域间协作机制。任何单一的价值观(如从单一的输水功能考虑) 和单一的工程措 施, 都将给中国大地上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和与之相联系的历史文化、生态及社会经济系统带来不可挽回的遗憾。  相似文献   

18.
于茜 《中国地名》2012,(5):26-27
惊奇: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惊誉:世界上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惊赞: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城西安,陕西省省会所在地,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中国众多古都之首。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  相似文献   

19.
张健 《中国地名》2012,(2):56-56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为中国五大名山之一,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最高峰连天峰1512米,面积450平方公里,东西绵延60多公里。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南依颍水,北邻黄河。嵩山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一、建国前的中国教学地图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地图的国家之一,远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地图。但是中国教学地图册的起步较晚。建国前中国教学地图册的发展时期主要是指清末和民国时期,包括八年抗日战争时期。在这动荡不安、战乱连连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教学地图册的发展也处于一个很艰难的境地。1903年(清光绪29年)出版了由邹代钧主编的《中外舆地全图》,此地图集是作为"大学堂审定中等课本",由1806年成立的"武汉舆地学会"出版的,它是中国公开出版的最早的一本(教学)地图集。和世界上第一本教学地图集——1658年编制的《世界图解》相比,晚了24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