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会理—东川坳拉槽对铜多金属成矿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论述会理—东川坳拉槽的地质构造特征和主要铜矿床类型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坳拉槽火山活动、生长断裂、次级局限盆地、富铜地幔及坳拉槽构造演化阶段与坳拉槽沿走向地壳类型变化是控制铜多金属成矿的主要构造因素。  相似文献   

2.
黄陵地区新元古代侵入杂岩可为研究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提供关键信息。依据岩石组合及分布特征,可将黄陵杂岩划分为黄陵庙岩套、三斗坪岩套、大老岭岩套和晓峰岩套四个单元。本文以黄陵杂岩的围岩崆岭杂岩中花岗片麻岩、黄陵庙黑云母花岗岩和三斗坪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的野外地质和岩石学研究基础上,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崆岭杂岩花岗片麻岩原岩年龄为1978±13 Ma,且记录了2.5 Ga的构造-热事件。黄陵庙黑云母花岗岩和三斗坪闪长岩分别形成于815±9 Ma和813±6 Ma,与黄陵庙岩套和三斗坪岩套的侵位时限基本一致。综合分析本次研究结果与前人资料,认为黄陵杂岩主要形成于863~794 Ma,为新元古代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通过综述区域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资料,认为黄陵杂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提出扬子板块北缘在新元古代早期经历了长期的俯冲-增生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邹平火山岩盆地不同岩石类型岩石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认为火山活动总的趋势是由弱到强,爆发指数为38—68—92;火山岩3个亚组SI值均〈40,表明母岩浆可能是由幔源岩浆经分异演化或同化而形成的;侵入岩口介于2.39~4.99,属钙碱性一碱性岩系;DI为65.15~88.98,岩浆分异演化程度相对较高;A/NKC为0.96~1.02,岩石为弱过铝质。该区岩浆岩属壳幔型中性岩一壳幔型和铝质地壳过渡区中酸性岩一酸性岩的岩浆岩区。铜多金属对构造一岩浆事件的响应可描述为:长期继承性活动的区域性构造和振荡性的岩浆侵入活动,致使富碱质岩浆热液与已结晶的二长质岩石在地球化学界面发生交代蚀变,并进行了物质交换。  相似文献   

4.
阿拉善地区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阿拉善西部地区分布有一些眼球状片麻岩和条带状片麻岩,以往将它们作为阿拉善群的地层对待。本文研究表明它们是受到变形改造的正片麻岩。通过锆石LA-ICPMSU-Pb分析,4个样品分别获得了913±7Ma、921±7Ma、926±15Ma和904±7Ma的年龄结果。新元古代早期变形花岗岩的发现表明,阿拉善地区经历了新元古代早期(格林威尔期)造山作用的强烈改造,它们可能与祁连地块等相似,应属于不同于华北克拉通的独立的变质地块。  相似文献   

5.
南岭燕山期构造-岩浆热事件与锡田锡钨成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燕山期发生的与岩石圈减薄和构造转折有关的壳幔相互作用,引起了地球深部能量和物质向浅部的大规模传输,造成了南岭中生代构造-岩浆热事件,从而为成矿作用提供了必需的热、流体、挥发组分和成矿元素,形成了巨量金属堆积的独特地质背景。处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北缘的锡田锡钨成矿区即是在此热事件作用下,形成了云英岩型、似伟晶岩壳型、夕卡岩型、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锡、钨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
四川会理—小关河地区位于扬子陆块西缘呈南北向延伸的川滇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的中段、EW向会理—东川坳拉槽的西端。区域上,前震旦纪成矿作用受东西向会理—东川坳拉槽控制,震旦纪以后的成矿作用受南北向攀西裂谷构造制约。由于研究区位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区内地层  相似文献   

7.
兴蒙造山带是中国一条重要的成矿带.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以及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在该区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钼矿床,但是钼矿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还不是很清楚.对该区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地质图分析以及钼矿的研究得知:(1)研究区印支期和燕山期是两个独立的造山旋回,印支期造山在220~200Ma左右结束,以区域上发育一套碱...  相似文献   

8.
秦祁昆造山带重要成矿事件与构造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叠加作用的秦祁昆造山带,在中国显生宙大陆壳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构造演化复杂,成矿作用多样,古生代及中、新生代为重要成矿时期,并伴有元古宙的重要成矿事件。通过秦祁昆造山带成矿事件的研究,将成矿事件与所处的构造位置紧密联系,发现重要成矿事件均对应特殊的构造响应。其中,西昆仑古元古代塔什库尔干磁铁矿,是一个重要的成"铁"事件;阿尔金与东昆仑构造带交汇的祁漫塔格矿集区是一个重要的构造结,新发现的重要矿产是构造转换、多期次构造作用的产物;祁连山北邻龙首山中产出的金川巨型岩浆铜镍矿床,是元古宙大规模幔源物质上涌的岩浆事件;马元铅锌矿是比较典型的MVT型矿床类型,与秦岭的构造演化历程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华北中—新元古代的岩浆作用与多期裂谷事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明国  胡波  彭澎  赵太平 《地学前缘》2014,21(1):100-119
经历了古元古代晚期的变质事件(吕梁运动或称中条运动)之后,华北开始进入地台演化阶段,即从此时起开始了裂谷系的发育与演化。裂谷系可大致分为南、北两个在地表没有完全连接的裂陷槽和北缘、东缘各一个裂谷带。在华北南部的裂陷槽称为熊耳裂陷槽。熊耳群双峰式火山岩最古老的岩浆年龄约为1 800~1 780Ma,向上的中—新元古代地层有汝阳群、洛峪群等。华北北部的裂陷槽称为燕辽裂陷槽,主要由长城系、蓟县系和青白口系组成。中—新元古代(1.8~5.4Ga)的岩浆作用可以分为4期:(1)火山岩分布在长城系的团山子组和大红峪组,锆石U-Pb年龄在1 680~1 620 Ma,是晚于熊耳群的火山岩;(2)非造山侵入岩(斜长岩-奥长环斑花岗岩-斑状花岗岩)的同位素年龄在约1 700~1 670Ma;(3)在原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的斑脱岩以及侵入下马岭组的基性岩席中,得到1 380~1 320Ma的锆石和斜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在东缘裂谷的沉积岩中也有1 400Ma和1 300~1 000Ma的碎屑锆石;(4)在华北以及朝鲜的中—新元古代地层中,已经识别出约900Ma的基性岩墙。此外,对华北北缘的白云鄂博群、狼山—渣尔泰群和化德群的研究,证实在华北北缘的裂谷系与燕辽裂陷槽具有相同的层序与沉积历史。其中在渣尔泰群中识别出约820 Ma的火山岩。盆地分析表明,华北克拉通与相邻大陆分离时间对应于大红峪组—高于庄组沉积时间,结束后开始蓟县系沉积,为1 600Ma或为古—中元古代接替时间,也大致对应于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华北克拉通自古元古代末至新元古代,经历了多期裂谷事件,但是期间没有块体拼合的构造事件的记录,这对于理解华北中—新元古代的演化历史以及对于理解该时期全球的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山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肃北山为主,探讨了新、甘、蒙北山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主要规律与特征。认为该地区受印支期-燕山期滨西太平洋构造活动影响较大,成矿作用强烈而广泛,为一重要的成矿期。针对本区铜多金属矿勘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晓文  李泽琴  王奖臻 《地质论评》2019,65(Z1):225-226
正氢、氧(H、O)同位素在地质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成矿流体的来源与演化方面的研究(郑永飞等,2000, Deng J et al., 2009),其同位素值可用于直接与自然界水组成范围进行比较,由此指示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流体的混合特征(徐九华等,2011)。四川拉拉IOCG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矿区地层主要包括:下元古界河口群(Pt_1hk)、会理群通安组(Pt_1t)、上三叠统白果湾组(T_3b,图1)。  相似文献   

12.
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是基于全国129个典型矿床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勘查项目实践验证基础上总结而形成的一种特别适合生产找矿第一线使用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以成矿作用内因(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外因(地质作用类型)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主要内容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四川会理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历多期构造事件叠加,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铁铜矿床。近年来,在拉拉铜矿的深部及外围已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和进展。本文以会理拉拉铜矿为典型实例及深部找矿预测成果示范,阐述该方法在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得出了如下认识:早期成矿地质体为赋矿火山岩(河口群钠长岩类),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主要为基(中)性火山岩与沉积岩的界面及可能的喷溢口;热液叠加期成矿地质体推测为深部隐伏岩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主要为褶皱、断裂和裂隙。在总结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基础上,建立了拉拉铜矿勘查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通过与地质和物探方法相结合,圈定红泥坡南部为找矿靶区,经钻探验证,发现厚大矿体,打开了区域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3.
采用LA-ICP-MS方法,首次对四川西部新元古界苏雄组层型剖面底部豆状熔结凝灰岩进行了锆石U-Th-Pb同位素测定,获得了两组谐和度极高的年龄数据:805.9±4.4 Ma(N=11,MSWD=0.58)和849.4±6.2 Ma(N=6,MSWD=0.34)。其中,805.9±4.4 Ma代表凝灰岩沉积年龄,与前人报道的苏雄组流纹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03±12 Ma)高度一致,进一步约束了苏雄组底部火山喷发的起始年代。构造岩浆热事件分析表明,805.9±4.4Ma代表了华南扬子古大陆800 Ma左右的火山喷发事件;而849.4±6.2 Ma则与Rodinia超大陆初始裂解(~850Ma)的同裂谷岩浆活动相对应。  相似文献   

14.
四川会理芭蕉箐地区位于上扬子成矿省西南缘,康滇地轴中段东部,是我国少有的元古宙铀矿区,其中1841铀矿点是本区最主要的铀矿点,区内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较低。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芭蕉箐地区1841铀矿点矿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铀矿化产出于构造与岩脉接触的构造蚀变带中,与断层和中基性岩浆岩脉关系密切;含矿岩系为中元古代的浅变质沉积岩及中基性岩脉,强烈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铀矿物以团块状、脉状、网脉状的沥青铀矿、次生铀矿的形式产出于岩石碎裂带中;研究区岩石的U、Th含量明显高于其本底值,为铀矿化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铀源;研究区普遍发育的退变质作用与后期的碱交代促进了铀的富集。铀矿化具有明显的构造-热液叠加改造的特征,属于热液成因铀矿。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拉拉铜矿区钠长岩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变质变形与铜矿的形成。伴随前寒纪的构造运动,拉拉地区经历了NWW向的剪切变形,使钠长岩产生碎裂-糜棱岩化作用,形成碎裂结构、碎斑结构,显微眼球构造、压力影、云母鱼等。这些结构构造的形成使岩石孔隙度增加,起到扩容作用。由沿近东西向主断裂侵位的辉绿辉长岩体提供的含矿流体及区域变质中产生的变质热液沿钠长岩的碎裂-糜棱构造充填交代,在其产生多种蚀变的同时,铜、钼、钴硫化物沉淀成矿,形成钠长岩型浸染状铜矿石或脉状-网脉状铜矿石。在金云母化较强地段,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片岩型铜矿石。因而总体上,拉拉铜矿属动力变质热液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6.
老挝-越南长山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构造成矿域东南段,发育大量古特提斯旋回岩浆岩和铜-金-铁-锡等多金属矿床,是研究东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本文系统梳理了长山成矿带的成岩成矿时代、矿床组合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揭示了长山成矿带古特提斯时期的岩浆岩时空格架,构建了晚石炭—中二叠世(317~264 Ma)哀牢山-马江洋的俯冲、中二叠—晚三叠世(263~235 Ma)华南地体与印支地体的碰撞以及晚三叠世(234~202 Ma)碰撞后伸展等构造演化过程。初步建立了长山成矿带各阶段的成矿模式,包括俯冲期斑岩-矽卡岩型Fe-Cu-Au和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Ag成矿(305~279 Ma)、碰撞期斑岩-矽卡岩型Sn和矽卡岩型Fe-Au成矿(249~236 Ma)、伸展期热液脉型Au矿化(212~204 Ma)。受限于晚三叠世晚期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研究资料的缺乏,碰撞后伸展阶段的成矿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四川大岩子铂-钯矿床(点)热液成矿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岩子铂-钯矿区的岩石有白云岩、辉石岩脉、辉绿岩脉,矿体赋存在构造蚀变破碎带中,以外接触带的白云岩一侧为主,次为内接触带的辉石岩,矿石类型有矿化白云岩和矿化辉石岩两种类型。通过对含矿白云岩、含矿辉石岩、断层泥及辉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大岩子矿床先后经历超基性岩浆的侵入,即形成辉石岩脉;基性岩浆的侵入,即形成辉绿岩脉;富含Pt、Pd的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即形成以Pt、Pd为丰、富含As、Cu、Sb、Ag、Cd的热液矿床,其中Pt、Pd的富集成矿主要与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1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is ore depositHuili Lala IOCG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and the centre area ofwest-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It is an important Fe-Cu-Mo-Au-REE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southwest China.This deposit has also been considered as a typical iron oxide-copper-gold(IOCG)deposit(Li et al.,2012),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会理县拉拉铜矿田处于川滇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的构造环境,成矿作用受会理-东川裂陷槽构造-岩浆演化控制。矿体产于古元古界河口群富钠质的细碧-角斑岩系中。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集中分布在-1‰~4‰之间,均接近0,具塔式分布特征,表明硫主要来自火山喷发作用。矿床与火山喷流沉积型矿床的流体类型相似,其包裹体基本为早期石英硫化物中的Ⅰ型包裹体及后期方解石、石英硫化物中的Ⅱ和Ⅲ型包裹体,Ⅰ型包裹体反映为火山喷发沉积期的主成矿阶段;而Ⅱ型和部分Ⅲ型包裹体反映了晚期流体混溶现象,显示矿床经历了后期改造。根据同位素测年数据,将矿床的成矿过程大致分为火山喷流作用(1600~1800 Ma)、变质变形作用(1000~1100 Ma)和热液叠加改造作用(770~900 Ma)3个阶段。初步认为拉拉铜矿田矿床成因类型属海相火山岩型铜矿床,但河口群不同的火山喷发旋回具有不同的矿化样式。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拉拉铜矿床有用伴生组分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拉拉铜矿床位于康滇地轴西南缘,赋矿围岩是古元古界河口组变质火山岩,矿床为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层控型铜矿床[1]。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显微镜鉴定、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矿石组构、成分及主要有用伴生元素钼、钴、金、稀土、铂族元素等的赋存状态,有用伴生元素以独立矿物存在为主,类质同象为次。研究中发现了铂族矿物(铋碲镍钯矿、碲钯镍矿),得出矿床综合利用价值巨大的结论,并对进一步综合利用提出了建议。根据矿床野外产出及矿石组构特征,将成矿过程划分为火山喷发沉积成矿期、变质热液成矿期及表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