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地震观测无人值守台站信息智能化观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保证地震观测台站的正常运行,解决当前台站动行观测系统存在的抗干扰性不高、观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不一致,资源利用不足及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利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一套集设备管理、地震观测无人值守台站信息采集、信息通讯、信息管理与应用为一体的地震观测无人值守台站信息智能化观测系统。考虑到地震观测台站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分析台站运行状态观测系统应具备的功能;为了实现实时监测、及时抢修以及远程操控,采用具有双通道可切换的12 V稳压直流电源和UPS作为观测系统供电设备,采用有线、无线双线路备份的方式集成网络通信系统,并实现人机交互设计;在此基础上,重点设计包括用户管理、值班工作管理、台站设备管理、台站运行状态观测、故障预警以及故障派单及抢修等系统软件部分,完成系统设计。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系统能够在网络中断时继续保持信息传输连续率,工作效率较高,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没有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2.
海洋半球台网计划(OHP)与海底地震观测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基于海洋半球台网计划(OHP),由日本建立的OHP地震台网、OHP数据中心,日本研制的海底地震观测系统,由ODP(大洋深钻计划)Leg191布设的海底钻孔宽频带地震观测站的总体进展.也阐述了近年来我国自行研发的海底地震观测系统的现状,并提出在我国沿海大陆架海域筹建海底钻孔式长期地震观测站的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地震观测台站建设的实践基础上,提供一套完整而易于操作的防雷设计和运行解决方法来保护地震观测系统,使通信线路、设备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减轻雷击、电网波动对台站地震观测设备的损害,设计一套与市电物理隔离的供电系统,采用蓄电池组定时交替充放电的方式进行工作。该系统经过运行和改进后,对台站地震观测设备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基于无线公网的云服务观测模式,并应用于地震观测系统。实际应用表明,该观测模式具有运行成本低、便于在无人值守台站或野外安装布设、便于各观测点的实时监控及数据共享的优点,可以与现有的地震观测系统对接,是对现有地震观测系统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6.
十五、全球地震观测技术的改进数字技术能有效地改善地震观测。改善观测包括3个主要方面的内容:①实施国际地震观测期(ISON)计划;②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的应用;③台站、台阵和台网的自动化操作。数字地震仪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地震观测水平,但与之配合的软件尚嫌不...  相似文献   

7.
利用CWQL检测JOPENS5.2系统仪器参数正确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锡林浩特地震台为例,利用CWQL软件调取JOPENS5.2系统台站实时数据与对应台站参数,计算台基噪声水平,检测该系统仪器参数正确性。分析认为,CWQL软件可用于日常地震观测系统数据质量检测,实现实时自动运用概率密度函数方法处理地震观测数据,得到各地震台站各分向PSD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及RMS值,从而判断JOPESN5.2系统仪器参数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CZ-1型标定信号发生器是根据国家根据国家地震局“遥测地震台网观测技术规范”和对地震观测台站的要求而研制的。它可以在地震观测现场用于对地震诸放大记录系统标定测试,也可用于实验室对放大器,滤波器等进行测试和维修,与其它常规信号发生器相比,更能满足地震局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流动地震观测背景噪声的台基响应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规模流动地震台阵技术发展为高分辨率深部结构成像提供了重要基础,背景噪声是影响流动地震观测质量的关键因素. 为掌握流动地震观测噪声规律,发展流动地震观测降噪技术, 编制流动地震观测技术规范, 我们开展了针对不同台基流动地震观测背景噪声的观测实验与分析. 其中,山西省临汾市五个地点架设了共22个对比观测台站, 进行了超过一年半的连续观测. 通过计算不同频段范围内背景噪声记录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 研究了不同场地条件和环境噪声下流动地震观测台站的噪声特征及其台基响应,分析了不同台基处理方式对噪声的抑制效果. 结果表明:(1)高频人为噪声和长周期自然噪声是影响流动地震观测质量的主要噪声, 可以通过增加台基深度和改善台基处理方式等方法降低其影响; (2)增加台基深度能有效地降低长周期噪声和高频噪声, 2 m深坑能使高人为噪声台站各分量的高频频段和长周期频段分别降低5 dB和10 dB; (3)由于其不稳定性, 沙子台基的水平分量在长周期频段一般要高于摆墩台基5 dB, 流动地震观测中推荐使用摆墩台基; (4) 台站位置、台站内部温度和空气流动都是影响台站噪声的重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场地条件和噪声环境下的台基处理建议和适合国情的移动地震台阵台站建设参考方案, 有助于流动地震观测野外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辽宁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中的台网布局、台站基本参数、观测动态范围以及整个台网的监测能力、台网中心的功能等方面的介绍,阐述了整个辽宁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总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
"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完成以后,区域数字地震观测台网的台站数量有较大增加,观测系统更加先进,为充分发挥台网的监测功能,加强台网的运行维护管理和提高台网运行率是关键.本文介绍了江西省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在运行维护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是为了监测微弱地震信号的一种观测系统,它由一系列便携式宽频带拾震器和记录器组成,已经成为开展高分辨率地震观测的重要手段。固定台站的地震观测已经发展了多年,形成了许多成熟的技术规范,而流动地震观测由于观测区域不同,在西昌地区仪器可能要放置在高寒、炎热、干燥、潮湿、风扰等恶劣的环境中,文章综合考虑台址选择、台站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获取高质量观测数据,提高仪器稳定性和数据连续率,提出流动台站建设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地震观测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全球地震观测系统和观测的发展概况,微震台网在技术上正向数字化,高灵敏度,地传输的方向发展,在“九五”期间,我国地震观测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呈现出中央和地方,地震专业系统与非专业系统联合建设,共同发展的趋势,并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社会各方面对地震台网(台站)的要求比以往明显提高;数字化成为地震台网(台站)发展的潮流;地震台网与计算机网络建设相结合;对数字化地震台网的认识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4.
地震观测台站背景噪声水平是影响台网地震监测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南京市属台站的噪声水平和背景噪声功率谱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发现2017年与2018年因受较多因素干扰,背景噪声水平整体高于2016年,结合仪器故障、溧水观音寺施工及六合台体应变施工等事件,探讨了如何及时发现观测环境的变化及仪器故障对台基噪声数据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台站背景噪声的变化,对了解台站数据记录质量、监控台站观测环境以及地震观测系统健康状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地震观测网络的不断完善,地震监测台站逐步覆盖全国.地震监测卫星通信系统为不具备地面通信条件的偏远山区及部分需要备份线路的台站提供卫星线路.着重研究该系统如何在保证传输可靠性和通信质量的前提下,使用SCPC回传体制根据业务需求高效合理地使用有限的带宽资源.  相似文献   

16.
利用Android平台,采用PHP语言开发天津流动测震台网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对流动设备、人员、台站、库存信息的管理,通过手持终端程序完成流动台架设所需的台站定位、方位确定、台站信息上传等工作。利用该系统解决了流动观测设备管理不规范、流动台站信息传输不及时等问题,切实提高了流动测震台网的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了地震观测中实际发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CZ-1型标定信号发生器是根据国家地震局“遥测地震台网观测技术规范“和对地震观测台站的要求而研制的。它可以在地震观测现场用于对地震计和放大记录系统标定测试,也可用于实验室对放大器、滤波器等进行测试和维修,与其它常规信号发生器相比,更能满足地震局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红山地震台数字化观测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向国家台网中心的实时波形传输,数字信号分配器在数字化地震观测系统中的应用实现了数采输出的信号分道,分别输出到卫星、台站的实时监控前台机和备份前台机及数采监控仪。避免了实时监控机因硬件和软件故障所造成的台站资料断记和卫星传输中断,在全国数字化台站中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太原国家数字地震基本台站观测系统、技术系统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太原国家数字地震基本台对地震事件的检测能力,指出,由于该台装备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地震观测设备及处理系统,采用了五星传输方式,对增强山西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常规台站地震观测用钟的状况是:一方面新产品不断涌现、待销;另一方面却是台站用钟告急,急待更新换代。一些省局台站管理部门,花了不少钱,选购了一些新产品,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产品性能、质量上的问题,台站用钟就成为一个日益突出、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了。但对地震观测来说,时钟又恰恰是唯一直接涉及观测内在质量的至关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