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豫东豫南沿边区域为例,通过本省同邻省沿边乡镇环境条件的对比剖析和农村市场的个例分析,明确自身的优势,潜力所在及存在问题,使沿边经济快束这健康发展,提出了沿边乡镇农村市场的发展宏观战略。  相似文献   

2.
黄少辉  陈波  李方 《热带地理》2006,26(4):359-364
针对当前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存在的空泛性和操作性等问题做了分析,从"战略"的词义出发,对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了全新的诠释,并构建定位模型.以湖南省常德市为案例,通过对旅游背景、旅游资源特质以及旅游市场特征的阐述,采用国际通用的SWOT进行分析,提出了常德旅游发展战略的概念以及需要回答的旅游地性质定位、旅游产业定位、旅游市场定位、旅游产品定位、旅游形象定位和旅游城市定位等战略定位,为丰富和完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提供一种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东北沿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位运行,与该地区的自然禀赋和所享受的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优惠政策极不协调。从边缘的区位条件、特殊的地缘环境影响、地理环境对资本投资的障碍、产业结构的刚性制约、有限的经济腹地、劳动力日益减少与生态功能的限制等七个方面探讨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并尝试透过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一个案,探讨我国东北沿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云南边疆、民族,山区三位一体的农村区域特征,在已完成全省农村经济一级区划分的基础上,探讨农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时序战略,区域战略、地带战略及其相配套的若干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靖学青 《地理研究》1997,16(4):87-95
从区域开发的理论模式及其评价入手,结合沿边省区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国家沿边开放政策的实施,以新疆、云南、黑龙江三省区为例,提出了中近期中国主要沿边省区的外向性地域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6.
区域地缘关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区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与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区域之间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人流、信息流等的流动达到相互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选取位于珠江三角洲、海南国际旅游岛和北部湾三大经济区边缘地区的广东省徐闻县为研究对象,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初步分析,然后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徐闻县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关系最为密切,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关系居次,与北部湾经济区的关系最不密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徐闻县在空间上“东承、西连、北优、南进”的发展战略;在发展模式上联合海南省建立海峡经济新区、打造国际海峡城市、依托海洋资源构建海洋蓝色经济示范区、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热带农业和海洋旅游业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黄河中游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地区之一,本文对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区位、资源等优势条件和生态环境、科技文化等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潜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探讨了今后本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与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状况和区位条件,进行农村经济类型划分,按不同类型的农村经济特点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市竞争力发展战略初步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阎川  颜涛  林炳耀 《地理科学》2002,22(6):660-668
对城市竞争力战略的基本框架作了初步研究,并结合无锡市进行了实证分析。重在分析城市竞争优势,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试图从竞争力的角度出发,为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论区域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新中国伟大实践为源泉,以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三种主要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讨论。作者区别出极端和温和的不平衡方法,消极和积极的一体化方法;主张发展中国家抛弃不平衡和平衡发展方法,采取和实行政府积极干预的一体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开忠 《地理研究》1994,13(1):9-15
本文以新中国伟大实践为源泉,以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三种主要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讨论。作者区别出极端和温和的不平衡方法,消极和积极的一体化方法;主张发展中国家抛弃不平衡和平衡发展方法,采取和实行政府积极干预的一体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城市产业发展战略分析——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迁市作为江苏省的欠发达城市之一,其产业发展的效能发挥对江苏全省的产业整合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从宿迁市产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和发展效益出发、系统分析了欠发达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表明:欠发达城市的产业发展需要充分运用本地资源和必要的外部支持,实施产业精选与统筹、扶持与培育、升级与优化等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分析边境省区内蒙古人境客源市场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消费结构,得出结论为内蒙古人境旅游人数年际增长趋势缓慢,客流季节变化较明显;客源市场主体边境性和市场集中程度高;以边境商贸旅游为主的游客停留时间较短,整体旅游消费水平较低,旅游总创汇占全国比重较低。依据21世纪来华旅游者需求新变化,结合内蒙古的实际,从旅游市场定位、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开发空间布局、旅游产品组合、旅游形象、旅游促销等六大策略提出了内蒙古人境客源市场开发战略,以期促进内蒙古国际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邢铭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11,31(7):879-884
根据旅游业的特点和区域发展规律,针对传统的单一城市旅游发展战略模式,提出要从区域整体旅游战略出发,统筹制定面向区域的一体化旅游总体发展战略。从规划角度提出了旅游开发应当从“资源开发”、“市场拓展”和“体系优化”三个方面出发,制订有针对性的战略。以抚顺市为案例,探讨了上述三个战略任务的地方性安排,即抚顺市旅游业的“龙头带动”、“区域联动”和“均衡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5.
以长三角旅游区为例,对其一体化进程的形成演变、空间特征及空间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一体化是指为谋求要素资源、市场与产业系统在整体空间内重新配置,并获得更多比较利益、互补利益和选择利益而进行的整合过程,区域旅游一体化不仅有助于促进旅游要素合理集聚,发挥近邻效应、分工效应、结构效应和"场"效应,而且还有助于强化区域产业空间优势和优化功能结构。规划建设一体化旅游区,不仅需要大力加强要素、空间和产业竞争力的发展规划,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一体化主体、领域和机制,进而提升一体化旅游区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建立区域发展人体模型系统的构想,分析了建立模型的可行性和优势及由人体模型系统得出区域发展应遵循的几个原则,根据人体模型系统的模拟运行阐述了我国区域发展中所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与农村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信宝 《山地学报》2000,18(5):391-393
1 西部农村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当今世界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 :( 1 )自给自足型家庭农业。规模小 ,劳动生产率低 ,商品率低 ,适应性强 ,土地生产力高低不一 ;( 2 )兼业型家庭农业。与前者的区别是主要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 ;( 3)高效特色农业。规模中 -小 ,科技含量、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均高 ;( 4 )规模集约农业 ,规模特大 -中等 ,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高科技含量一般较高 ,土地生产力中 -高。西方发达国家主要采用规模集约农业模式 ,美、加、澳、新等国在处女地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 ,规模多为特大 -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香港居民本地旅游消费行为的调查与访谈发现,家庭群体是本地旅游市场的消费主力,因此,本地居民虽然在单次旅游消费上表现为中低水平,但旅游活动的频率次数、人数规模都相当可观,同样成为了旅游目的地消费群体的主力构成。同时,居民本地旅游活动表现出自助活动为主、意愿偏好明显等消费行为特征,由此对旅游产品开发、公共交通设施、市场宣传营销以及旅游发展的社会公平都提出了不同于外地游客的要求,目的地的旅游发展必须在上述方面进行针对性地组织安排,才能实现对本地旅游消费市场的开拓发展,从而促成目的地旅游发展经济性和公平性的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4-2020年云南省129个县级行政单元的人均GDP数据,使用传统与空间马尔可夫链相结合的统计方法,分析云南省区域经济趋同的时空演化。研究发现:(1)云南省经济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已形成低水平、中高水平和高水平3个趋同俱乐部;(2)云南县区经济发展水平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核心—边缘”特征,滇中城市群范围发育水平高、与边缘区域水平差异明显,环核心区域形成水平突变的塌陷带。同时,滇西和滇西南城镇发育程度不足,滇东北发展滞后;(3)空间因素在俱乐部趋同中发挥影响,邻域条件作用显著,加剧了滇中城市群与外围区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山东省王景河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的方式获取数据资料,分析农村发展中的环境现状,从村级和农户层面探讨农民生活生产行为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总结和归纳农村发展中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提出农村环境问题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和农村工业污染所形成的复合型污染;(2)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粗放、农户环保意识淡薄、城乡环境管理的二元化、土地产权设置不合理等造成了农村环境的恶化,同时农民由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也对农村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