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双阳煤田石溪矿区煤层的空间分布范围、厚度、结构、顶底板岩性及开采情况的研究,掌握了煤层、煤质的变化规律,针对矿山的开采情况提出了建议,对矿山建设和资源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敏吉 《吉林地质》2006,25(4):18-20,60
研究了煤层结构,构造,顶底板岩性变化,掌握煤层、煤质的变化规律,指出了煤矿区存在的问题和开采建议。对未来的矿山建设和资源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煤层结构,构造,顶底板岩性变化,掌握煤层、煤质的变化规律,指出了煤矿区存在的问题和开采建议。对未来的矿山建设和资源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ANSYS分析开采倾斜煤层引起的地表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倾斜煤层的开采特点,应用有限元基本原理,建立了倾斜煤层开采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开采倾斜煤层引起的岩体移动、地表沉陷及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总结出倾斜煤层开采时岩体移动的基本特征及地表沉陷的相关参数。利用ANSYS软件作出地表基准点的水平、下沉移动分布曲线、应力分布曲线以及计算模型的应力等值线图、水平移动等值线图和下沉等值线图。上述分布图直观地显示了顶板、煤层及底板的变形以及应力分布情况。阐明了倾斜煤层开采引起地表沉陷的变形机理。为矿区建筑物下倾斜煤层的开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尹继良 《山东地质》2010,(10):31-34
为充分合理开采利用煤炭资源,对鲁村井田周边孤立块段实施探查,查明煤层的赋存状况,确定其可采性。通过对矿井表外孤立块段过断层探查技术与应用实践,解决了矿井表外孤立块段的开采问题,查明了多个可采煤层,扩大了煤炭储量83.8万t,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  相似文献   

6.
矿山经过多年开采,地下形成采空区,造成地面沉降,开展绿色发展、生态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冀中邢东煤矿由于长期开采,造成不同程度地面塌陷,不适于人类长期居住和农业耕作,邢台市经研究决定在采煤塌陷区建设中央生态公园——邢台园博园. 基于此,通过收集分析研究区内的地震、电法等物探资料,确定煤矿煤层赋存形态、采空区范围及富水情况,指导地面进行生态公园选址;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矿山生态修复进度. 研究表明:在矿区开展地震、电法工作查明煤矿开采生产情况,对科学规划地面矿区生态修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利用遥感技术实时动态监测矿山生态修复进程,可为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数据基础,对治理前后生态环境变化对比分析及效果评价提供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8煤层赋存条件及控制程度、可开采区段的划分、区域构造特点、煤层及顶底板情况、煤层及煤质、经济可采储量、开采效益等内容,确定了煤层的可采性,同时客观地作出了开采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8.
煤层的很多参数,如煤层厚度变化、连续性、煤中硫分、灰分和痕量元素的含量以及煤层顶底板岩石开采技术条件和瓦斯含量等,是煤田勘探中评价煤矿床的重要因素,也是矿山设计和矿井开发中最关心的问题。若在煤田地质勘探期间,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这些参数和煤层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最有远景的可供开采地区及开采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这样,不但解决了地质勘探和矿井开发中的实际问题;而且也可指导勘探和开采,大大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北京西山侏罗纪煤田开采历史悠久 ,古代小窑开采造成地下浅部窑道纵横、多层采空重叠的状态。现代国营、乡镇及个体矿山开采并举 ,在深部不仅形成多层采空叠置状况 ,且煤层顶板大面积悬空长期不冒落的情况很常见。不同时代的多层次开采构成的立体采空区格局 ,孕育着大规模塌陷及相关灾害的恶果。正确分析采空区地质特征及其与相关地质灾害的关系是灾害预测、减灾防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贵州洞湾煤矿地质灾害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湾煤矿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城以西,含煤地层为龙潭组砂泥岩层,主采煤层为10、22、24、25、26五层,目前开采深度为175m,已形成大寨滑坡及五个塌陷区,通过分析计算,本区煤层的安全开采深度为3 363m。煤层开采会引起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为此提出了设置禁采区,拟建污水处理厂,综合利用煤矸石,建立地面移动变形观测站等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坚硬顶板薄煤层条带开采技术在杨庄煤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庄煤矿村庄下压煤具有典型的坚硬顶板薄煤层特点,具有控制地面沉降,保护地面设施的有利条件,在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对村庄下压煤选择了条带开采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村庄下大量压煤和村庄下不搬迁开采问题,为该村庄下压煤开采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邢台煤矿下组煤开采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及突水危险性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安全开采下组煤,详细分析了矿区奥灰水文地质条件,以研究煤层底板突水因素、突不机理为切入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下组煤开采之前奥灰突水的危险性进行了预测,即可分为3个区(安全区、可能突水区、突水区),同时提出下组煤先期开采的范围为-210m水平以上范围。  相似文献   

13.
晋煤集团赵庄矿3号煤层为高瓦斯煤层,瓦斯抽采难度大,存在煤与瓦斯突出的安全隐患,防治水方面还存在底板带压开采问题,严重制约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通过提出保护层开采方案,先期开采下伏8-1号薄煤层,释放3号煤层应力,增加煤层透气性,同时制定8-1号煤带压开采的防治水技术策略,最终实现了3号煤瓦斯安全疏放抽采,防治水工作顺利开展,对同时存在高瓦斯和承压水上采煤问题的类似矿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确定煤层顶板导水裂缝带高度可为顶板防治水、采掘工程布置、防水煤柱留设以及瓦斯抽采设计提供依据。采用井下仰孔注水测渗漏法,实测山西西山煤田镇城底矿8煤导水裂缝带高度为57.98 m,其中冒落带高度16.72 m,裂隙带高度41.26 m。依据实测结果并收集了8个矿综采一次采全高中硬覆岩下导水裂缝带高度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了适用于综采一次采全高中硬覆岩下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的经验公式,并与《煤矿安全规程》中相应经验公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公式适用性好,而《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公式应用于中厚煤层综采一次采全高开采条件预测,其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孤岛工作面煤层开采底板损伤问题,以河北葛泉煤矿11913孤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震方法分析其底板破坏深度;并通过数值模拟对首采、跳采及孤岛3种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围岩采动应力与底板破坏的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微震测试结果显示11913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微震事件主要发生在下巷,识别出工作面最大破坏深度20~25 m;基于COMSOL的11912首采、11914跳采及11913孤岛3个工作面数值模拟结果显示,11912首采与11914跳采条件下煤柱地应力集中状态变化不大,最大破坏深度小于11.56 m,仅发育至工作面底板的注浆改造层内部;而11913孤岛回采条件下,受到重复采动影响,工作面两侧煤柱应力集中状态骤增,最大破坏深度剧增至23 m,已发育至煤层底板的本溪组灰岩含水层。研究结果对于华北型煤田下组煤层开采底板破坏规律分析与不同类型工作面回采条件下底板水害防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注浆改造是华北型煤田下组煤开采的有效防治水技术之一。但是目前该项技术只能解决浅部上组煤问题,随着采深的增大,注浆改造煤层底板薄层灰岩含水层已不能满足安全开采条件。以东庞矿下组9号煤开采为例,分析了奥陶纪峰峰组岩溶含水层富水特征,研究了对奥陶系顶部进行注浆改造的可行性和相关技术问题,得出,对东庞矿奥灰上部进行注浆改造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合理的注浆改造厚度为40 m。试验性注浆结果表明,钻孔涌水平均堵水率达到74%,注浆效果良好,并提出了下一步防治水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邻水孔家山井田钻探施工中,由于施工区域煤层厚度不稳定,并且煤层主要以粉煤为主,前期技术准备不充分,造成煤层打丢打薄。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及采煤工具的选取和采煤工艺的摸索,引入Ф75 mm双管单动采煤管,并确定了一套简单易行的采煤工艺方法。应用表明,该钻具及工艺能够极大地提高煤样的采取率,防止煤层打薄打丢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以离石—军渡高速公路下伏康家沟煤矿采矿地质条件为原型,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对多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岩移动及地表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相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多煤层开采条件下,随着煤层累计采厚的增加,采空区"三带"覆岩下沉量和采空区地表沉降量、地表倾斜变形、地表水平位移及地表曲率变形都呈增大趋势,采空区上覆岩体更加破碎,地表变形更加强烈。研究成果可为高速公路下伏多煤层采空区的治理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韩城矿区桑树坪煤矿下组煤3105工作面开采实际情况为背景,采用现场声波测试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沿空留巷开采条件下煤层底板扰动破坏规律进行了研究。声波测试成果表明工作面底板扰动破坏深度为13.2~14.6 m,数值模拟成果显示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为13.0~14.5 m,两种方法结果较为一致。通过与正常开采条件下底板破坏深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无煤柱式的沿空留巷开采技术不会对底板破坏深度造成较大影响。研究成果为国内底板带压工作面采用沿空留巷技术开采过程中底板扰动破坏规律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In response to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coal mine gas disaster in China, a new method of reducing the danger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s and improving gas drainage and utilization in coal mines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main idea of this method is to mining thin sub-layer as self-protective coal seam to eliminate or reduce the danger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This method can be implemented by drills along seam and hydraulic jet when the mined seam with a relatively weak risk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s is soft or has a soft layer. This method was first applied in the Yian mine to verify its effectiveness. The results of application showed that mining thin sub-layer as self-protective coal seam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danger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and improve gas drainage and utilization. As this method needs less time and lower cost than conventional protective layer mining,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mining coal seam with the danger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