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深海大洋面积广阔,远离大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国际海域事务的讨论,试图获得话语权。我国也意识到深海大洋必将成为未来世界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文章从大洋数据类型、数据特点及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大洋数据管理与共享现状,结合国际海洋数据共享情况,分析了国内大洋数据管理与共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于珏 《海洋科学》1982,6(4):62-63
近年来,东欧部分国家(东德、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苏联等)进行了某种程度和范围的海洋学调查。其中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要数“卡姆契亚”国际实验计划。 “卡姆契亚”计划本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科学界长达十年的协作计划——“世界大洋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国际大洋中脊计划是国际地学领域的重要科学计划之一,由国际大洋中脊协会(InterRidge)提出,旨在协调世界各国科学家对大洋中脊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国际大洋中脊协会创办之初,洋中脊研究主要在少数国家单独进行。第一个十年科学计划(1994—2003)的实施不仅促进了西南印度洋脊考察研究、推进了洋中脊全球取样,更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使该协会发展成为完整的联合团体。第二个十年科学规划(2004—2013)仍以促进学科间交流、通过各个国家的  相似文献   

4.
郭旭 《海洋信息》1997,(12):19-20,25
今年4月8日~11日,在美国克罗拉多州布尔德市举行了一次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中的数据信息系统(IGBP-DIS)/世界数据中心(WDC)的专题讨论会,商讨全球环境数据管理方面的问题。有三个工作组作了工作汇报。大约55名数据管理方面的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者有IGBP核心计划的代表、世界各数据中心的负责人及代表。专题讨论会的宗旨是要建立起科学的数据管理合作关系,以便更好地分享、获取IGBP中的信息。会议还特  相似文献   

5.
    
序1992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与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I-APSO)联合在巴黎举行了“海平面测量与质量控制”专题技术讨论会。会议是根据1990年在美国迈阿密召开的“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GLOSS)会上专家们的建议举行...  相似文献   

6.
评述了2003年10月27-30日在北京召开的“大洋中脊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要介绍了国际大洋中脊协会(InterRidge)的机构组成、任务和工作进展.以及今后大洋中脊地质研究的发展趋势。这次会议后,中国已成为InterRidge计划的参与成员国(Associate Members)以此为契机,尽快启动中国InterRidge计划,结合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以及大洋专项和其他深海调查研究工,有望实现我国在大洋中脊及相关研究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深海研究领域的整体调查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7.
全球大洋中脊研究十年科学规划(2004-20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大洋中脊协会(InterRidge)是由多个成员国于1992年成立的国际合作项目。它的宗旨是协调世界各国对大洋中脊的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包括航次的调配、人员的培训等。这个宗旨在今后十年仍将是国际大洋中脊协会的核心。目前主要成员国(Principal Members)为  相似文献   

8.
崔茂常 《海洋科学》1995,19(5):15-18
70年代初,全球气候问题开始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而且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海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性。因此,海气相互作用对气候形成及演变作用的研究获得了巨大发展。如,70年代末美国开始的“赤道东太平洋环流研究”(EPOCS:1978年至今)、“太平洋赤道动力学”(PEQUAD)、“热带热量”(Tropi-calHeat)、“第一次全球大气实验”(FGGE)以及现在还在进行的国际计划“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TOGA;1985~1994)、“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OCE:1990~2000)和世界各国或…  相似文献   

9.
屠强 《海洋世界》2008,(8):58-61
1997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将“海洋——人类的共同遗产”作为“国际海洋年”的主题的建议,要求各国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年的活动,并将7月18日定为“世界海洋日”。  相似文献   

10.
1957年12月31日到1958年2月17日,苏联和中国联合在中国东部海区进行了渔业调查。在调查中利用“大洋-50”型采泥器所采集的现代沉积物标本转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学组处理。由于时间的限制,同时考虑到这些标本分析的结果只是用作阐明与渔业有关的问题,故从1958年4月1日到14日采用了以斯笃克公式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由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China)主办的第9届国际古海洋学大会(ICP9),2007年9月3—7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成功召开(图1)。来自31个国家或地区近500名古海洋学家齐聚一堂,交流、展示全球大洋基础研究成果,探讨未来海洋环境、资源研究前景。大会为期5天,以“从透视过去看未来海洋”为主题,分成“速度和时间:海洋变化机制的时间约束”、“海陆相互作用与季风”、“大洋之间的交换”、“海洋化学变动的生物响应”以及“全新世———研究未来的起点”等5个专题。会议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每…  相似文献   

12.
1994年6月27日至7月1日,第五届国际藻类学术大会在青岛召开。 大会期间,4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藻类学家,参加了大会报告、学术交流、座谈讨论等活动。中科院院士、国际著名藻类学家曾呈奎教授的“中国海藻栽培及其展望”和美国、法国有关专家的4篇大会报告,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国际藻类学研究趋势:①应用藻类学在迅速发展;②藻类系统学和进化等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世界大洋底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其所含的锰、钴、镍、稀土等矿产是陆地含量的数十倍乃至数百倍或更高,因此是未来矿产资源的接替区。本文介绍了世界大洋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及深海稀土等资源现状、分布及潜力,分析总结了21世纪以来国际海底区金属矿产勘查合同现状,并介绍了俄罗斯、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中国等国家在其专属经济区内进行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开采实验的情况。由于世界大洋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其勘查开发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国际海底勘探合同不断增加,商业开发提上日程,但国际海底区的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仍面临技术、规章、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具有世界一流海洋科学调查和深海设备试验水平的“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 2 0 0 3年 4月 9日离开青岛 ,前往太平洋 ,将在国际海域执行为期八个多月的大洋资源勘查任务。“大洋一号”此次的主要使命是在国际海底区域进行以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等资源为重点的勘察和深海技术开发实验工作。1 999年 3月 ,我国通过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批准 ,获得了太平洋上 7 5万平方千米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矿区 ,这一矿区在当前预期的回采率条件下 ,可满足年产3 0 0万吨多金属结核、开采 2 0年的资源需求。执行本次勘查任务的首…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我国大洋钻探船的设计和建造,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保障我国对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利用,文章概述世界主要大洋钻探船的基本情况,分析我国建造大洋钻探船的必要性和经验基础,并提出我国大洋钻探船的功能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的大洋钻探船主要包括美国"格罗玛·挑战者"号、"乔迪斯·决心"号和日本"地球"号;从开发利用深海矿产资源和深度参与国际海底事务的角度,我国对大洋钻探船的需求迫在眉睫,且我国已在深水勘察船和钻井船等的设计和建造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我国大洋钻探船的功能设计主要包括船型、总体布置、推进和定位方式、钻探和岩芯采集系统以及船载实验室等方面,应参考其他相关和类似船舶,结合我国深海大洋勘探和开发利用的具体任务需求综合设计。  相似文献   

16.
经国务院和财政部批准,我国从今年起参加国际大洋钻探计划。一大批专家学者正积极努力,争取中国海域深海钻探“零”的突破。如何以此为起点,促进中国地学事业的飞速发展,是日前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与地质分会举办的“中国大洋钻探学术目标讨论会”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17.
信息之窗     
“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信息系统”通过验收 2001年9月7日,“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信息系统”课题通过了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信息系统”是中国大洋协会“九五”课题(DY95-05-07)。国家海  相似文献   

18.
动态·信息     
凯旋“大洋一号”船完成南海综合海试任务11月16日上午10时,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完成第18航次大洋科学考察任务暨南海综合海试任务后胜利返回青岛,受到了热烈欢迎。“大洋一号”船此次任务分两个航段,历时189天,航行26000多海里。期间,于8月5日完成DY115-18航次大洋科考  相似文献   

19.
由我国汪品先院士等提出的南海大洋钻探(ODP)建议“东亚季风历史在南海的记录及其全球气候影响”(ODP第484号),在1997年全球学术排行中名列第一,将作为ODP第184航次于今年春天在南海实施。计划2月16日(农历大年初一)从澳大利亚的Frema...  相似文献   

20.
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小的大洋。水手们通常称之为“北极海”。希特勒入侵苏联后,苏联加入反法西斯盟国一方,英国首相丘吉尔宣布将给苏联以支持和援助。由于各种原因,主要物资只能通过北极航线运往苏联。北极航线起点在冰岛,终点为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