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Surfer自动控制技术在气象资料自动成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rfer软件具有较完美的数据处理和显示功能,文中介绍了Surfer的主要功能、Active自动化技术及其与VB应用程序的接口,并利用该接口技术将VB的强大软件开发能力和Surfer强大的绘图功能相结合,给出了实现该接口技术的关键代码以及绘制成果图件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张加春 《气象科技》2009,37(1):119-121
利用C^++ Builder语言编写雨量计数软件,每计数一次数字信号即为0.1mm,同时存入数据库,实现对翻斗式遥测雨量器的雨量自动采集,并在Web中生成当日实时雨量的曲线图像,直观显示当天雨量、雨强等降水信息。该项技术现已在泉州气象网(www.qzqxw.com)上成功体现。  相似文献   

3.
VB与Surfer联合编程实现自动绘制气象要素图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VB与Surfer联合编程的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证明这种技术在开发具有绘图功能的气象业务系统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自动站与人工站雨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雨量分级的方法,把近几年降雨资料进行分级统计,找出误差的主要区域和引起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气象局与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省水利厅合作,完成了气象水文共享雨量站点“一张网”,建立了统一、实时同步、高效访问的共享数据库,实现了部门双方雨量资料显示“一张网”,并开发了统一的应用终端,基本实现了“一网、一库、一图、一终端”的目标。其中“湖北气象水文雨量一张图分析系统”和“长江流域气象水文雨量资料一张图分析系统”在湖北省气象局和省水利厅、省气象局和长江委之间正式投入使用,对提高局地强对流天气预警精度,更加有效地捕捉和精准防范“坨子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一代天气雷达在防灾减灾领域,特别是雨量估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准确有效的应用本地区雷达的雨量估测数据,本文基于.NET2.0平台,实现了雷达估测的雨量数据,和自动站雨量数据的对比软件平台研究.并给出了估测范围与对比结果的数据误差分析.结果表明,估测范围的选择对雷达估测雨量的结果,及其与自动站雨量的对比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一代天气雷达在防灾减灾领域,特别是雨量估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准确有效的应用本地区雷达的雨量估测数据,本文基于.NE12.0平台,实现了雷达估测的雨量数据,和自动站雨量数据的对比软件平台研究。并给出了估测范围与对比结果的数据误差分析。结果表明,估测范围的选择对雷达估测雨量的结果,及其与自动站雨量的对比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芳 《贵州气象》2006,30(4):40-42
自动与人工2种雨量观测由于技术体制不同所获得的雨量数据存在差异。从理论和实践2个方面对2种观测方式的数据误差存在原因和2种方式体制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日常工作中正确的操作和维护方法,从而减少误差,保证2种观测方式所取得的观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帆 《广西气象》2002,23(2):58-60
介绍利用VB6.0语言编程研制开发并已经投入业务使用的广西区域重要天气要素图自动填图系统,分别介绍了系统基本功能、编程技术要点和推广应用前景。该系统的业务使用,彻底结束了广西区气象台手工填图的历史,促进了业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湖北省内黄石等11个国家气象站2005—2007年自动观测、人工观测同期分钟雨量数据,分别逐年滑动提取5、10、15、20、30、45、60、90、120、150、180 min这11个短历时的最大雨量值及开始时间。从时间偏差、雨量偏差、设定时间偏差范围三方面分析两种观测下的短历时雨量差异,并利用分析结果建立了自动观测、人工观测短历时雨量关系方程。结果表明:(1)从自动观测、人工观测分钟数据中提取短历时雨量时,对降水过程判断基本一致,选取同一降水过程,各降水历时70%以上样本数据的开始时间偏差基本在0~10 min。(2)各历时自动观测、人工观测短历时雨量提取结果比较吻合,两者雨量偏差范围在±10%以内的情况占样本总数的68.6%,且自动较人工观测短历时雨量偏大的情况居多,占样本总数的60.9%。(3)设定时间偏差范围为0~5 min,自动观测、人工观测短历时雨量提取结果非常吻合。将时间偏差缩小到0~2 min,吻合度进一步提高。(4)分别建立了11个降水历时自动观测、人工观测短历时雨量关系方程,两套数据相关系数达到0.92以上,自动观测、人工观测短历时雨量变化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11.
利用易语言调用surfer8.0绘图软件,设计实现临汾市17个县(市)气象站雨量等值图形化功能。该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临汾市雨量等值图的图形化显示、输出和保存等工作。绘制的雨量等值线图结果直观、快捷、方便、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拟脚本的气象自动绘图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朱文剑  唐文苑 《气象科技》2015,43(4):627-633
气象自动绘图系统(MEPAS)是一款紧贴我国业务数据环境,以MICAPS和GRIB1/GRIB2数据为主要输入源来实现自动化绘图的业务系统。MEPAS集成了多种物理量和对流参数的计算算法,在中尺度分析方面独具特色。MEPAS主要通过编写XML配置文件来模拟脚本,以命令行的方式运行,它学习简单,使用方便,运行稳定,出图高效,可用于业务系统的建设,也可用于气象科研,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MEPAS通过模拟脚本实现自动绘图的技术可以被MICPAS借鉴或吸收,以填补MICAPS脚本交互的技术空白。  相似文献   

13.
根据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采集器的显示板的工作原理及维修实际经验,介绍了维修显示板的基本方法及主要芯片的性能,并对典型故障进行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根据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采集器的显示板的工作原理及维修实际经验,介绍了维修显示板的基本方法及主要芯片的性能,并对典型故障进行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
将地面观测的降水划分为10~25、25~50、50~100mm/h3个量级区间,利用2010年5-10月天气雷达组网小时降水量产品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中国家级台站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量资料,采用3倍标准差法,按上述3个等级逐月分别确立了两类设备降水观测差值的阈值参数,进而建立了天气雷达与地面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结果的一致性实时校验技术.采用该技术进一步对2011年5-10月国家级台站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降水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自动站降水数据正确率可达85%以上,可以有效进行自动站观测降水实时检验.  相似文献   

16.
自记与自动观测降雨量的差异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4—2007年同时使用雨量计(自记)与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的54站其中1年的平行观测日降雨量资料,通过对比差值、相关系数分析两者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双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自记观测比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的日降雨量平均偏小0.12 mm,标准差为0.93 mm。虹吸式雨量计自记观测比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的日降雨量平均偏小0.39 mm,标准差为1.5 mm。自动观测降雨量对雨日有一定的影响,两者存在一定的系统偏差。双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虹吸式雨量计与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观测日降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和0.994,虹吸式雨量计、双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自记观测与人工观测降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5。  相似文献   

17.
岳艳霞  陈静  李宝莉  阎访 《气象科技》2013,41(4):653-65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趋于精细化。通过对电视气象节目中图表要求的分析,介绍了在Windows环境下通过VB编程对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ActiveX的方式调用Matlab、Photoshop等绘图软件二次处理加工,实现气象图表快速生成的思路和方法。利用不同软件的优势和接口技术混合编程可以提升高质量气象图表绘制的自动化程度,使大量气象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快速可视化,并通过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满足公众需求。  相似文献   

18.
自动与人工观测降雨量的差异及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全国627个基准、基本站2005年自动与人工雨量业务观测资料, 分析了业务上自动与人工观测的降雨量的差异以及引起差异的原因, 并分析了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降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的日降雨量平均偏高0.12 mm, 标准差为0.70 mm, 相对偏高1.42%。627个站中, 80%的站自动与人工观测的年降雨量差值在5%以内; 近4%的站年降雨量差值在10%以上。年降雨量相对差值较大的站, 其年降雨量均较小。空间采样差、20:00 (北京时) 定时观测中人工与自动观测时间的不一致以及其他突发事件均会导致自动与人工测量的日降雨量的差异, 甚至显著差异。由于观测仪器不同引起的降雨测量系统误差差别, 导致自动与人工观测降雨量的系统偏差。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日降雨量呈线性相关, 相关系数为0.99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