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苏北闵桥玄武岩储油的地质模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陶硅元  杨祝良 《地球科学》1998,23(3):272-276
位于金湖凹陷西南部的闵桥是苏北高产油区之一,该区以深埋于1400 ̄1600m之下的阜宁组(Ef1-Ef2^1)玄武岩(58 ̄60Ma)为储油层,其上阜宁组二段上部(Ef2^2-Ef2^3)为主油层。与储油相关的玄瑛岩中孔洞缝组合取决于岩相和相带中的不同部位,主要的储油岩相构造类型为:(1)玄武岩古风化壳;(2)岩流单元上部带;(3)淬碎角砾岩。深埋玄武岩为一基座直径约6.5km的盾火山,现采油区位  相似文献   

2.
位于金湖凹陷西南部的闵桥是苏北高产油区之一,该区以深埋于1400~1600m之下的阜宁组(Ef1—Ef12)玄武岩(58~60Ma)为储油层,其上阜宁组二段上部(Ef22—Ef32)为生油层.与储油密切相关的玄武岩中孔洞缝组合取决于岩相和相带中的不同部位,主要的储油岩相构造类型为:(1)玄武岩古风化壳;(2)岩流单元上部带;(3)淬碎角砾岩.深埋玄武岩为一基座直径约6.5km的盾火山,现采油区位于这一盾火山西南近火口带.推断火口位置在油区NE1.5~2km范围内,盾火山其余3/4面积可作为扩大油田的靶区  相似文献   

3.
为深化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储层孔隙及含油性认识,通过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微纳米CT及激光共聚焦实验技术,对芦草沟组微纳米孔隙类型、成因及含油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纳米级孔隙按照成因分为无机矿物晶间孔和有机质生烃孔两大类.微纳米孔隙中重质组分附着于颗粒表面或充填于纳米级小孔中,轻质组分主要赋存于...  相似文献   

4.
目前尚未有划分陆相断陷盆地页岩岩相组合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方法,不同页岩岩相组合的基本特征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在页岩油井取心井段岩心精细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岩石薄片观察和X射线-全岩矿物衍射分析明确取心段页岩的基本岩石和岩相类型,通过主要矿物成分及主微量元素测试分析,提取济阳坳陷古近系页岩沉积古环境信息;依据四古环境(古气候、古物源、古盐度、古水深)基本特征,按照沉积环境相似性以及内部结构均一性等原则对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页岩层系进行岩相组合划分,建立了基于沉积环境主控的页岩岩相组合分级划分方案,并结合储层和有机地化分析测试明确了主要岩相组合的储集性和含油性特征.结果表明:(1)东营凹陷沙四上页岩是典型的富碳酸盐页岩(碳酸盐质页岩)和混积型页岩,纹层特征显著,孔隙类型多样,层理缝和构造缝较发育,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中等-低,埋藏深、压力系数高.(2)依据沉积构造部位、古环境,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页岩可划分为8类岩相组合,在盆地中心以发育基质型碳酸盐质页岩岩相组合为主、块状白云岩夹层型页岩岩相组合为辅,在北部陡斜坡带主要发育砂岩夹层型页岩岩相组合,在南部缓斜坡带主要发育块状白云岩夹层型以及纹层...  相似文献   

5.
含油岩石的荧光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杰  高殿福 《矿物岩石》1998,18(3):106-111
在紫外光照射下,很多有机物质和部分无机物质能够发出不同颜色和亮度的荧光。本文研究了含油岩芯中岩石矿物的荧光特征,指出采用氯仿(或乙烷)试剂浸泡岩样是区别岩石矿物荧光的有效方法。本文着重对含油岩芯中有机质组成以及有机组分与荧光颜色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依据含油岩芯的荧光颜色可以进行油气水层的荧光解释。  相似文献   

6.
综合Ys1井的钻井、录井、测井、岩心岩屑鉴定、储层分析等资料,分析探讨了该井峨眉山玄武岩岩石学特征及储层特征。研究表明:Ys1井中揭示的峨眉山玄武岩类型以火山熔岩为主、火山碎屑熔岩和火山碎屑岩次之,少量的玄武玢岩,玄武岩厚258 m;岩性组合表明火山岩相主要发育溢流相,也见喷溢相、爆发相及次火山岩相,纵向上构成14个岩相,归并为3个喷发旋回;火山岩储层具中高孔低渗性,储集空间按成因分为火山岩原生孔缝(气孔、残余气孔、原生收缩缝隙)和次生孔缝(晶内溶蚀孔、基质溶蚀孔、次生矿物溶孔、微溶孔、杏仁体溶孔、构造裂隙、残余构造裂隙、风化淋滤孔缝)两类;该套储层经历了火山冷凝作用、火山热液作用、表生作用、埋藏作用等多个成岩阶段,总体上表现为各个成岩阶段流体的进入使原生孔—洞—缝充填储集空间减少;由此认为火山岩储层主控因素为岩性、岩相、次生溶蚀-充填作用。Ys1井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地腹,油气显示良好,初步展现了四川盆地西部峨眉山玄武岩储层勘探新领域,拓展了峨眉山玄武岩在四川盆地西部地腹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沉积、成岩和储集性三者结合起来研究,建立了泥云坪压实沉积成岩相区、含膏云坪岩溶孔洞沉积成岩相区,膏泥云坪浅凹压 实交代充填沉积成岩相区等 三种沉积成岩类型,分析了各相区的沉积构造特征,成岩特征,储集性能,指出了含膏云坪岩溶孔沉和只成岩相带是天然气富集的最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8.
乌尔逊凹陷沉积成岩体系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尔逊凹陷地处海拉尔盆地中央,是一个面积较大、勘探程度较高的箕式凹陷。其主要储集层为基岩风化壳、下白垩统的铜钵庙组、南屯组及大磨拐河组。已在其中的两个弧形构造带20余口井获商业油气流。受西缘主断裂控制,该凹陷内形成了4类构造体系,同时也控制形成了西陡东缓的古地形。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的各类沉积相以不完整的环带状展布,由此划分出7类构造岩相带,即乌西断阶扇三角洲构造岩相带、乌中深洼湖相构造岩相带,吞-巴中央隆起三角洲构造岩相带、乌东斜坡辫状三角洲构造岩相带、苏仁诺尔弧形断隆近岩水下扇-浊积扇构造岩相带、黄旗庙鼻状隆起扇三角洲构造岩相带、巴彦塔拉弧形断垒冲积扇构造岩相带。分析了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的储层特征,并确定5种成岩相,即压实成岩相、碳酸岩交代及胶结成岩相、溶蚀溶解成岩相、自生矿物充填成岩相、硅质沉淀成岩相等。成岩相的差异导致各构造岩相带内的油气藏类型和含油规模的不同。溶蚀溶解成岩相孔渗性最好,苏仁格尔、巴彦塔拉构造岩相带以这种成岩相为主,并已发现一定规模的油气储量。而吞-巴、黄旗庙构造岩相带则是下一步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阿北安山岩油藏岩相特征及裂缝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依据阿北安山岩油藏的系统取心资料、地层倾角测井等特殊测井资料,在系统观察描述岩心和综合分析有关的动、静态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火山岩体观察描述,开展了该油藏岩性特征、安山岩体基本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岩相包括亚、微相的划分及各岩相含油性研究;着重探讨了裂缝类型、成因、与含油性的关系及分布发育规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裂缝及岩相对储集层及产层的影响,指出裂缝尤其次生缝为阿北安山岩油藏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露头详细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等技术,对大河沿地区塔尔朗组细粒沉积岩矿物成分、沉积构造、岩性岩相类型及沉积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尔朗组细粒沉积岩矿物成分以石英和方解石为主,含少量长石及黏土矿物;沉积构造类型包括较强水动力下的粒序层理、小型交错层理、脉状层理以及静水环境下的纹层状构造;以颜色、矿物成分、沉积构造等因素为依据将细粒沉积岩划分为5种岩相,包括灰黑色薄层状混合细粒岩相、深黑色页状黏土岩相、灰黑色纹层状混合细粒岩相、灰色薄层状粉砂岩相、灰白色页状灰岩相;岩石类型包括碳酸盐岩类、细粒长英沉积岩类、细粒混合沉积岩类3种岩石类型。塔尔朗组细粒沉积岩沉积期温暖湿润,整体上属于还原的半咸水-咸水湖盆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营城组中基性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储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松辽盆地北部安达-汪家屯地区钻井大量揭示营城组中基性火山岩,并在其中获得了工业气流。TAS图解可划分出8种岩性,储层研究中归纳为6大类岩石类型,逾80%的有效储层分布于玄武岩和粗面岩之中。总结了4类11种储集空间类型及其特征,原生储集空间类型由喷发方式和喷发环境决定、其分布受火山岩岩相控制,次生储集空间发育程度受充填作用、溶解作用、风化淋滤作用和构造作用等影响。熔岩冷凝单元由单个或多个岩流单元组成、储层发育于其顶部和上部,每个冷凝单元构成相对独立的储层单元。火山岩旋回和期次顶部、近火山口和近源相带、靠近断裂等位置是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玄武岩具有延伸范围广(10~22km)、储层厚度小(7~39m)等特点,储层勘探应优先寻找位于火山岩旋回和期次顶部的储层单元;粗面岩延伸范围小(3.1~6.3km)、储层厚度大(100~200m),储层勘探应以寻找具备有利烃源和盖层条件的储集岩体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史家湾地区长6油层组层序-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描述、岩石薄片鏊定和古生物、物源区和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史家湾地区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确定长6油层组属于河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可划分为1个长期、3个中期和10个短期旋回层序.以古盐度的定量计算和盐度分区为依据,进一步确定了史家湾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期的古湖岸线位置.在此基础上,以物源区和沉积相、层序分析成果为基础,选取中期旋回层序的上升和下降相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史家湾地区长6油层组各时期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各时期古地理面貌和砂体展布格局主要受湖平面升、降和物源区方向控制.最有利储层发育的水上一水下分流河道主要出现在各中期旋回的湖侵相域,砂体的延伸方向与东北部的主物源方向相平行,此研究成果对史家湾地区长6油藏的后续勘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对岩心详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时研究区杨大城子油层沉积物的结构、构造、颜色、组合韵律、垂向序列、电性响应、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杨大城子油层总体上是-套河流相沉积。作为油气储集层的砂体主要是点坝砂体。  相似文献   

14.
Coexisting primary minerals and hydrous alteration minerals in basalt lavas of the Upper Permian Broughton Formation of the Sydney Basin are indicative of the involvement of a hydrothermal fluid phase during low‐grade metamorphism. Variation and zonation of alteration phases in vesicles and vugs indicate that the alteration minerals developed in response to several episodes of precipitation, with early CO2‐rich fluids producing assemblages rich in calcite and chlorite‐smectite while later CO2‐poor fluids precipitated Ca‐zeolites, prehnite and pumpellyite. Vesicular parts of flows typically show much higher contents of alteration minerals than more massive parts of the same flow, but no systematic increase in either the style or intensity of alteration with increasing depth in the lava pile is evident. The presence of Ca‐zeolites, prehnite, pumpellyite and rare epidote suggests uppermost zeolite facies to lowermost prehnite‐pumpellyite facies metamorphism. Stability relationships of the metamorphic phases based o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measured parameters for modern geothermal systems, indicate a peak metamorphic temperature of ~200–230°C while the extant stratigraphy indicates that the maximum depth of burial was ~ 1200 m. Alteration developed in response to circulation of hot, aqueous fluids generated by thermal convection cells associated with the Permian lavas and/or a large buried intrusion.  相似文献   

15.
东海陆架盆地古近-新近系高分辨率层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海陆架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新生代海上含油气盆地,其中堆积了巨厚的古近-新近系含油层系。作者通过对录井资料的分析,在古近-新近系含油层系中大致识别出6大沉积体系、12种沉积相和13种沉积亚相。在此基础上,本文借助相序、相组合、相分异、沉积物体积划分以及地层叠置样式的综合分析,对该含油层系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其中识别出了59~64个短期旋回、21~29个中期旋回和7~11个长期旋回。最后,将文中所划分的高分辨率层序与前人的地震层序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扬子西缘昭觉—美姑一带存在多处峨眉山玄武岩组古火山机构,为研究其火山喷发旋回与方式提供了良好窗口。古火山机构的岩石类型主要由巨厚玄武岩以及少量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熔岩组成,且均具火山颈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洼地相堆积构造特征。系统的地质剖面研究表明,峨眉山玄武岩组存在3次快速喷发亚旋回及25个火山韵律,亚旋回之间不存在火山间歇期。其中,第一亚旋回和第三亚旋回的喷发方式均以爆发相与溢流相为主,而第二亚旋回则以溢流相为主。峨眉山玄武岩组古火山机构的系统厘定和研究,揭示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火山喷发方式和旋回韵律特征,为研究与峨眉山玄武岩组相关的成矿成藏作用提供了重要地层资料。  相似文献   

17.
吐拉盆地侏罗系油砂和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忠芳  徐辉  曾凡刚 《现代地质》2001,15(3):297-301
吐拉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侏罗系沉积盆地 ,中生代时 ,与柴达木盆地连为一体。吐拉盆地J3油砂和沥青在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上与J1-2 泥岩极为相近 ,表明这些沥青和油气是由J1-2 泥岩中干酪根热降解而成。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柴达木西北缘侏罗系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镜下成岩特征分析,哈得逊地区石炭系含油气储集层,可划分为六种成岩岩相。其中,薄砂层由致密混合型胶结相和非致密混合型胶结相组成;东河砂岩由溶蚀相、原生孔隙相、溶蚀-原生孔隙相和碳酸盐胶结相组成。其储集性能也随成岩相的不同而变化,椐物性分析评价,溶蚀相为Ⅰ1类特好储集层,原生孔隙相和溶蚀-原生孔隙相为Ⅰ2 类好储集层,非致密混合型胶结相与碳酸盐胶结相中的非致密型为Ⅱ类中等储集层,致密混合型胶结相和碳酸盐胶结相中的致密型为Ⅲ类较差储集层。在此基础上,依据相应的测井参数模式,对全区八口井进行了分析研究,除了获得各成岩岩相及储层类型在纵横方向上的展布特征外,应用溶蚀相的展布、成因及油气运移机理等特点,对新含油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