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编的话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立于1956年,今年是她的50岁生日,一个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地质科学研究机构在伴随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中进入了"知天命"的成熟岁月.作为她的院刊和窗口,《地球学报》主编、副主编率全体编委及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以最诚挚、最热烈的心情向她表达发自肺腑的祝贺,祝愿中国地质科学院明天更美好!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4月至6月,中国地质科学院的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层与古生物(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地球化学探测技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生态地球化学(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等6家建设期中的重点实验室分别参加了第三批国土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项目"中国地质碳汇潜力研究"2010年6月下达,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作为实施单位,严格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要求,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  相似文献   

4.
李锦轶 《地质论评》2005,51(1):45,54-45,5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于2004年11月26日上午,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召开座谈会,隆重纪念李春昱先生百年诞辰。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地质出版社、中国地质学会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李春昱先生的生前同事、学生和家属代表共计50多人出席。座谈会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耿元生研究员主持,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王洁、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张彦英、  相似文献   

5.
陈安泽 《地球学报》2016,37(5):535-561
笔者从中国地质科学院建立之始,就随着地质部陈列馆(即现中国地质博物馆)划归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而成为其创始研究人员,60年来从没离开过,因此见证了其全部历史。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过程中,以笔者为主,利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学科优势和挂靠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团体这个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的有利条件,将地球科学运用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服务中去,从而创立了一门地学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学科——旅游地学(Tourism Earth-science);在旅游地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的建议和一整套实施方案,经过艰辛努力,终于促使地质公园得以建立;地质遗迹是建立地质公园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地质资源,是旅游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都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的首创,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之一,其在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将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内容、发展过程、建设现状与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划分、评价准则、形成与分布规律、应用保护现状综述如下,以作为献给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礼物。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地质科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最早建立的少数几个科学研究院之一,也是我国地质专业齐全、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的地学科研机构,在国内外地学界久负盛名。六十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围绕围家经济建设、推动学科进步与走向国际地学舞台,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四光、黄汲清、  相似文献   

7.
《地质学报》2019,93(4):970
正丰成友,男,1971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和1998年分别于西安地质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2年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获博士学位,2009—2013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自1998年以来,先后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工作。曾任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第四届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贵重和有色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科学院所属的地质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质力学研究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岩溶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及院机关在对其2013年度承担的总计1022个科技项目进行所级选拔择优的基础上, 于2014年1月9—10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科技成果汇报交流暨十大科技进展评选会, 对推荐出的21项优秀科技成果进行汇报交流。来自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部门的42位院士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 经过认真、严谨的评审和投票, 评选出了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逐一进行了点评。获奖成果涉及学科领域包括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和技术方法, 代表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的最新、最高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岩溶》2010,29(2):190-190,195
2009年12月13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国桂林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岩溶地质馆贵宾厅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袁道先院士主持。  相似文献   

10.
《地球学报》2016,37(1):68-68
正据中国科学院12月7日消息,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揭晓。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高锐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锐,1950年生,1981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1981年起至今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导师(2000年起);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筹)主任。高锐长期从事地球物理与深部构造研究,主要运用深地震反射剖面研究青藏高原及其他大陆岩石圈结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地质科学院在地球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来,我院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根据地质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同各有关部门团结协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刻苦攻关,努力探索,开展了范围广泛的地质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在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溶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深部地质、地震地质、矿产综合利用、岩矿分析测试技术、地质科技情报的研究以及地质图书、地质博物、地质科学普及服务等工作方面,都取得了一批富有开创性的科技成果和工作成果,为我国地质事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为推动我国地质科学进步建树了历史性的功绩。  相似文献   

12.
正甲子沧桑,日月光华,中国地质科学院已经风雨兼程地走过了60年。这是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地质科技快速进步的60年,也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发展服务的60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历史长卷上,深深镌刻着历代地质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坚定足迹,闪耀着勇攀高峰、奋斗不息的思想精神,铭记着崇学尚理、科技报国的坚定信念,谱写着山高水  相似文献   

13.
《山东地质》2009,(10):79-79
2009年9月14日至19日,“中国区域地质志”编制项目组在山东省召开了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野外地质现场研讨会。该次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办,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承办。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岩溶》2004,23(1):82-82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4年1月8日下发的“关于公布国土资源部第一批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4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矿产资源研究所联合申报的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申报的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申报的大  相似文献   

15.
王小烈 《地球学报》2016,37(4):385-386
正甲子沧桑,日月光华,中国地质科学院已经风雨兼程地走过了60年。这是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地质科技快速进步的60年,也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发展服务的60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历史长卷上,深深镌刻着历代地质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坚定足迹,闪耀着勇攀高峰、奋斗不息的思想精神,铭记着崇学尚理、科技报国的卓越成就,谱写着山高水长、继往开来的绚丽华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科学院是地质矿产部的综合地质科学技术研究部门.建院(包括它的前身)二十九年来,在部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地质科技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地质科  相似文献   

17.
朱祥坤  李延河  陈文 《岩矿测试》2012,31(2):379-381
1历史沿革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矿产资源研究所共建而成,该实验室的前身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同位素地质实验室,成立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同位素地质实验室之一。1990年成为原地质矿产部同位素地质开放实验室,2003年改称为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8.
李锦轶 《地质通报》2004,23(12):12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于2004年11月26日上午召开座谈会,隆重纪念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李春昱院士的生前同事、学生和家属代表共计50多人出席。座谈会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耿元生研究员主持,地质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王洁、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张炎英、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学龙,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王鸿祯、肖序常、任纪舜和李廷栋,李春昱院士的家属代表廖复疆和李春昱院士…  相似文献   

19.
经国家友谊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并报请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推荐、国土资源部申报的德国美茵茨大学威那·穆勒教授(Werner E.G.Müller)荣获2011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这是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推荐的第11位获此殊荣的外国专家。近年来,Müller教授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合作开展了硅质海绵骨针矿化与仿生应用方面的合作研究,双方共同撰写发表国家SCI收录研究论文50多篇,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在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5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评选于2015年12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 评选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 中国地质科学院具体实施。经来自国土资源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多家单位的38位院士、专家和用户代表投票,“神狐及其邻近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等十项成果脱颖而出, 入选2015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本次评选的“地质科技十大进展”集中代表了2015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和地学研究的重要进展, 这些地质科技成果在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和基础地质问题、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推动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 发挥出科技支撑引领找矿突破、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对社会各界了解我国地质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对提高地质行业的社会认知度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