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准同生成岩作用、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强度、成岩环境演化等方面探讨了成岩作用与海平面升降、层序地层学的关系。研究指出,准同生期成岩作用反映海平面升降、层序界面的形成最敏感;成岩作用的类型及其成岩强度反映了海平面升降幅度、层序边界的类型:体系域的演化控制了成岩环境的演化,不同的体系域其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组合不同。成岩作用研究在白云岩地层中对层序边界及其类型的识别、体系域的划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准同生成岩作用是当今碳酸盐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由于它客观地记录了沉积物沉积之后、埋藏以前的演化历程,因此可以敏感地反映海平面升降变化过程,以帮助识别地层层序和层序界面、本文从准同生成岩序列、成岩作用类型两个方面对陆架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及Ⅰ、Ⅱ型层序界面的成岩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根据海平面升降而对海洋碳酸盐岩沉积划分的不同沉积体系域,和其准同生成岩作用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可以通过不同体系域所发育的成岩作用类型体现出来。文章以塔里木盆地轮南古隆起下中奥陶统碳酸盐岩为例,把准同生成岩作用放在层序地层学格架范畴内来研究,总结了不同体系域内发育的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认为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方解石胶结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有方解石胶结作用和大气淡水溶蚀作用等。在层序地层格架下进行成岩作用对比的结果表明,高位期以及海侵期下伏的前期高位期沉积,是有利的成岩作用改造层位,并在物性统计数据中得到了证明,为有利储集体的评价、预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现今岩性地层等隐蔽油气藏的勘探需要高精度和可预测性的成岩作用研究,通过深入探讨层序地层格架内层序边界和不同体系域对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演化的控制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可为油气储层的区域评价和预测提供新的思路。目前关于陆相湖盆碎屑岩层序地层对成岩作用控制的研究还较少。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分别就层序界面和不同体系域对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成岩矿物、成岩演化序列等的控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探讨了成岩层序地层学学科的概念起源及其发展历程、主要研究内容、流程、应用前景和尚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自身方法理论完善、实验分析测试技术、学科交叉渗透3方面展望了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蒸发岩地层层序与微相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性地提出了用于层序界面识别的微相方法,可用于本区碳酸盐岩-蒸发岩地层层界面识别的主要微相方法有:微相类型的突然变化、特殊微相类型、特殊显微樗及准层的堆叠方式等。层序旋回中的海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微相构成。由于构造沉降及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周期性,使各种微相类型在垂向序列上呈规律性重复叠置,从而在空间上构成有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沙河子组优质储层的成因,综合砂岩薄片鉴定结果和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和泥岩微量元素等测试的数据,在沙河子组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讨论层序地层格架内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沙河子组可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14个体系域;层序格架内成岩特征差异包括层序界面和层序单元两个部分,层序界面对胶结和溶蚀作用控制较强,界面上压实强度高、胶结物更发育,界面下溶蚀作用普遍;层序演化过程中不同体系域内主要成岩事件对水体盐度、介质环境变化的响应,使低位体系域以方解石胶结和绿泥石环边胶结为主,湖扩展体系域发育强烈的长石溶蚀和伊利石胶结,高位体系域以机械压实、硅质胶结为主,湖退体系域则以长石、火山岩岩屑溶蚀和高岭石胶结为特征。层序格架内不同部位沉积环境差异影响堆积其间沉积物特征,决定了其成岩作用物质基础和初始孔隙度;体系域内水体性质周期性演化,在层序不同部位形成差异性的早期成岩,造成各体系域孔隙演化路径差异,使湖退体系域和湖扩展体系域成为油气聚集时最有利的储集体。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蒸发岩地层层序与微相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性地提出了用于层序界面识别的微相方法。可用于本区碳酸盐岩—蒸发岩地层层序界面识别的主要微相方法有:微相类型的突然变化、特殊微相类型、特殊显微标志及准层序的堆叠方式等。层序旋回中的海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微相构成。由于构造沉降及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周期性,使各种微相类型在垂向序列上呈规律性重复叠置,从而在空间上构成有规律的生储盖组合。本区与烃源层有关的微相主要形成于海进期和高水位早期,与盖层有关的微相主要形成于低水位期,与储集层有关的微相则主要与低水位期对先成沉积层的成岩改造有关。各种微相类型在纵向上的叠置组合与侧向上的相变可与构造作用相配合,构成有利的油气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8.
山东沾化凹陷沙河街组湖泊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留奇  韩文涛 《地质学报》1996,70(3):282-290
沾化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沉积地层可分成两个层序。在古构造、古地形、古气候、古物源供给及古海侵等因素控制下,层序内部发育了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及高水位体系域。笔者建立了该地区沙河街组综合层序地层剖面,并针对体系域、准层序组及准层序界面的识别、湖泊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讨论了控制湖平面升降的各种因素。文中表明了湖泊层序地层研究与海相层序地层研究之间的差异之处。湖泊层序地层研究必须基于构造演化、古地磁、古气候变迁、地质录井、地震及测井资料、古生物资料及全球海平面升降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层序地层演化与整个盆地的发育和消亡以及沉积演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蒸发岩地层层序与微相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性地提出了用于层序界面识别的微相方法。可用于本区碳酸盐岩-蒸发岩地层层序界面识别的主要微相方法有:微相类型的突然变化、特殊微相类型、特殊显微标志及准层序的堆叠方式等。层序旋回中的海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微相构成。由于构造沉降及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周期性,使各种微相类型在垂向序列上呈规律性重复叠置,从而在空间上构成有规律的生储盖组合。本区与烃源层有关的微相主要形成于海进期和高水位早期,与盖层有关的微相主要形成于低水位期,与储集层有关的微相则主要与低水位期对先成沉积层的成岩改造有关。各种微相类型在纵向上的叠置组合与侧向上的相变可与构造作用相配合,构成有利的油气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10.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层序格架和储层质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层序地层格架与储层质量之间具有明显的关联,不同沉积体系域具有不同的岩性组合,经历了不同的成岩过程,造成了储层质量差异。本文综合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以歧口凹陷沙一段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了沙一段层序地层格架、成岩演化和储层质量之间的关系,指出沙一段可划分成三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发育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低位和高位体系域多发育三角洲和水下扇成因的砂砾岩,这些沉积砂砾岩目前处于成岩演化的中期。受原始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沉积体系的储层质量存在明显的不同。高位体系域多发育三角洲和重力流成因的、相对较粗的砂砾岩,加之埋深相对较浅,所以相对于低位体系域储层来说,具有较好的储层质量。最后,依据层序格架、沉积类型和成岩作用综合研究,指出歧北次凹沙一段储层的储集物性比歧南次凹好,沙一上层序的储层物性比沙一下层序和沙一中层序的好,从而评价预测了沙一段有利储层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1.
碎屑岩层序地层与成岩作用时空关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岩作用与层序地层学在沉积地质学内是两个分支学科.文章叙述了碎屑岩层序地层与成岩作用关系,指出层序、准层序界面、海(湖)侵和最大湖泛面附近,及在低位体系域、海(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等地层层序条件下,成岩作用包括成岩自生矿物的形成组合(如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黄铁矿、高岭石、海绿石、磁绿泥石)、假基质形成、机械粘土充填、粒间孔隙演变等均有明显差异.原因主要是由于层序地层控制成岩作用的类型与时空分布:①碎屑组分.包括沉积盆地内外碎屑组分类型与比例;②孔隙水化学条件;③有机质存在与作用;④特定地球化学条件下沉积物存在的时间;⑤古气候条件.层序地层与成岩作用时空关系模式,将层序地层界面、体系域与成岩作用、储层性质的演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扩大了预测砂岩储层能力,使储层预测更具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华北石炭二叠纪海平面变化对聚煤作用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层序地层研究,华北石炭二叠纪沉积建造形成于一个二级海平面变化周期内,其中包括4个三级和26个四级海平面变化旋回,而几次大的聚煤作用都发育在三级海平面下降至上升的转折时期,在层序地层格架中处于高位体系域的顶部。薄煤层的形成与四级海平面变化旋回相对应,发育于准层序的顶部。聚煤作用的发育受到海平面变化的控制,海平面变化提供了有机质堆积的潜在容纳空间,海平面升降周期的长短决定了聚煤作用持续发育的时间,周期性的海平面变化控制了聚煤作用的时空演化。   相似文献   

13.
安徽南部下扬子地区寒武系露头层序地层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露头层序地层研究表明,安徽下杨子地区寒武纪可识别出两个Ⅰ类层序及三个Ⅱ类层序,早寒武世的三个Ⅱ类层序由于同沉积断裂影响陆架边缘体系域不甚发育;中、晚寒武世的两个Ⅰ类层序由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及高水位体系域构成。由沉积体系域演化作出的海平面变化曲线不同于Vail的寒武纪全球海平面变化Ⅱ级旋回,表明了皖南下扬子海盆的海平面升降受扬子板块、华夏板块的影响远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14.
雪峰古陆边缘沅陵地区的上石炭统岩性特殊,以灰岩为主夹白云质灰岩、砾屑灰岩与砾岩、砂岩相互成层,交替出现,因此,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在这种类型沉积中表现明显,利于层序地层的研究。上石炭统为1个三级层序,底部以I型层序边界与震旦系留茶坡组硅质岩接触;顶部仍以I型层序边界与下二叠统黔阳组为邻。包括低水位体系域、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依据准层序的叠覆关系划分为两个准层序组,即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15.
塔中东部地区发育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相碳酸盐岩是油气产出的主力产区。为了揭示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其内部沉积微地貌特征对礁滩体储层的控制机理,本文通过对岩石学、沉积微相、古生物、测井相研究,建立了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可划分为11个四级层序和多个五级层序。研究区良三段—良二段以高位体系域垂向持续加积作用为主,是礁(丘)、滩组合镶边沉积的主要发育期,一个四级层序内可发育一个至多个礁滩体沉积微地貌旋回,礁型微地貌发育规模及厚度受海平面升降次级旋回和构造沉降控制。通过对良三段—良二段高位体系域成岩组构和成岩环境分析,认为受同生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大气成岩透镜体主要发育在高频层序向上变浅旋回的顶部和微地貌高处。同一层序内沉积微地貌隆起和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所控制的暴露作用,以及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淋滤作用是控制台缘礁滩体优质储层发育以及层位性和区域差异性的关键因素。集中揭示高频层序格架内微地貌特征及其对礁滩体储层的控制机理,有效指导了塔中东部地区奥陶系礁滩型油气藏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6.
皖南地区二叠纪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 ,根据皖南地区二叠系钻孔、测井和露头剖面等资料 ,详细研究了该区二叠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划分了沉积层序和沉积体系域 ,探讨了界面性质、层序类型及层序特征。本区二叠系可划分出 2个 级和 4个 级层序。2个 级层序的时限分别对应早二叠世和晚二叠世 ,这与中国南方二叠纪构造旋回盆地变更时限相一致。 4个 级层序分别对应于栖霞阶、茅口阶、龙潭阶和长兴阶。栖霞阶和龙潭阶为 类沉积层序 ,其层序底界为类型 界线不整合 ;茅口阶和长兴阶为 类层序 ,其底界为类型 界线不整合。区内低水位体系域不发育 ,沉积层序基本上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二叠纪存在四次三级海平面变化周期和二次二级海平面变化周期 ,后者可能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有关。早二叠世早期的海侵及晚期的海退可能代表大区域性的海平面升降。  相似文献   

17.
句容地区下奥陶统仑山组碳酸盐岩沉积主要由开阔台地和深水陆棚组成,仑山组层序1和层序2均由低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构成,反映两次海侵过程。根据δ13 C值、Sr/Ba值、1 000Sr/Ca值和V/Ni值反映的古盐度、古水深曲线,结合沉积环境变迁与体系域特征,绘制了仑山组海平面相对升降曲线。一级海平面相对升降曲线反映仑山组时期经历了一次海侵。二级海平面波动曲线显示海平面波动频繁,由两次海平面相对上升和一次海平面相对下降组成。仑山组样品碳、氧同位素组成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原始海洋的同位素组成:δ13 C值为-0.8‰~2.3‰,均值为0.45‰;δ18 O值为-14.4‰~-9.3‰,均值为-10.2‰,主要集中在-10.0‰~-9.0‰的范围内。利用δ13 C和δ18 O值计算得到的Z值全部大于120,反映仑山组碳酸盐岩在海相环境中形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岩心及薄片的观察,结合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资料分析,对哈拉哈塘地区东河砂岩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河砂岩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及交代作用。综合成岩作用的组合类型及其演化序列,认为本区东河砂岩主体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分别讨论了沉积相、埋藏作用和层序地层等对成岩作用的控制,研究区东河砂岩在低温背景下,长期浅埋且晚期短暂快速深埋,总体上压实程度中等;主要发育滨岸和浪控三角洲沉积体系,在高精度层序界面附近,相对海平面上升,可容纳空间增大,沉积物沉积速率相对较低,且停留时间长,在同生成岩和早成岩阶段容易形成广泛分布的碳酸盐胶结。  相似文献   

19.
层序地层中的混合沉积作用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要介绍了硅质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有关概念及混合沉积作用类型,分析了层序体系域中的混合沉积作用及其控制因素。总结认为,硅质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作用不仅发生在低水位体系域(LST),而且其它各体系域中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沉积现象,但混合沉积作用方式有差别:LST主要为源区混合,陆棚边缘体系域(SM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晚期以间断混合及相混合占优,海浸体系域(TST)早期以间断混合为主。综合研究显示,准层序一级的海平面变化型式差异可能是导致层序体系域混合沉积作用的主要因素,其中,LST、SMT、晚期HST的混合沉积作用分别与准层序一级海平面变化的幅度、速率、位置和持续时间有关,TST则受控于物源供给;先期地形、气候变化(含碳酸盐生产速率影响)或多或少对体系域的混合沉积作用有影响。此外,某些情况下层序体系域的混合沉积作用可能会受到局部构造活动影响,而层序组或超层序内层序体系域的混合沉积作用强弱及其旋回性变化可以提供脉动性区域构造活动信息。  相似文献   

20.
层序地层学在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序地层学在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孙永传,李蕙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笔者在南海大陆边缘莺-琼盆地成岩场和成岩模式研究中将层序地层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应用于第三系海陆过渡相和海相碎屑岩的成岩作用研究之中,其效果颇佳。众所周知,海平面升降不仅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