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宝铃 《海洋科学》1996,20(1):34-34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杰出的动物学家、海洋生物学家斯卡拉他院士于1994年10月13日逝世,享年74岁。斯卡拉他一生做了大量的科学和组织工作。他是俄罗斯科学院普通生物学部成员、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科学中心的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成员;俄罗斯科学院普通生物学部的动物区系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问题的科学理事会(ScientificCouncil)的分类学、动物区系学(Faunistics)、系统发生学组主席;俄罗斯科学联合理事会(JointCouncil)环境保护科学理事…  相似文献   

2.
中苏海洋生物考察团在古丽亚诺娃教授(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张玺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领导之下于1957年在黄海潮间带进行了生态学调查,并在黄海沿岸带采集了大量的无脊椎动物标本,其中也有涟虫类。  相似文献   

3.
邱道立 《海洋与湖沼》1987,18(1):108-108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学会第五次学术年会于1986年9月20—25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来自全国各有关科研、教学等48个单位的110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由副理事长何恩典教授主持,副理事长施成熙教授致开幕词。 交通部三航局王稼穗工程师、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濮培民副研究员分别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危险区产生缘由的调查和分析论证”、“苏联湖泊水库情况简介”的报告。美国大湖和海洋研究中心主任A.M毕顿教授和章以本博士应邀在大会上介绍了美国密执安大学大湖和海洋研究中心,大气和海洋科学系及美国海洋基金会的研究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4.
海洋人物     
卡皮查(Андрей Нетрович Кацица[俄],Andrey Petrovich Kapicsa[英],1931.7.8~)苏联现代地理学家。1931年7月8日生于英国剑桥,是苏联著名的物理学家П.Л.卡皮查的儿子。1953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地理系,1965年获地理学博士学位。1953~1970年在莫斯科大学任教。1962年为苏共党员。历任莫斯科大学教授(1966)、莫斯科大学地理系主任(1966~1970)、苏联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主席团主席(1970)、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委员(1971)、现任苏联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太平洋地理研究所所长。卡皮查在海洋科学上的贡献是:自1956年以来,曾四次(即苏联第一、第四、第六、第九次)参加南极考察。此外,在1967~1969年期间,任苏联科学院东非地理考察队队长。  相似文献   

5.
青岛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教授、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袁业立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法箴研究员,近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管华诗教授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数项有重大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1957年中苏海洋生物考察队在黄海(包括渤海,以下同此)采到大量的无脊椎动物标本,其中多毛类环节动物由作者及B. B. 赫列勃维奇研究。1957年的标本主要采自潮间带(100个以上的采集点),部分是在青岛,烟台和天津塘沽的潮下带(53个站)采到的,其中一部分是定量取样,因此,对有些种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可以进行一些讨论。我们研究的标本除了上述所采的以外,还有1957一1958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黄海北部采集的标本(大约在140个站中都采到多毛类环节动物);和自1950年以来在黄海沿岸采到的标本(主要是在潮间带);以及1958 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苏联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莫基叶弗斯基等共同在青岛和大连潮间带所收集的标本。作者研究了上述大量标本,不仅初步阐明了黄海多毛类环节动物种的组成和地理分布,同时对生态学也进行了一些描述。 作者在此瑾向所有参加采集调查工作的同志致以衷心的谢意。黄海多毛类环节动物的研究工作是在苏联列宁格勒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进行的。沙蚕科是由B. B. 赫列勃维奇和吴宝玲鉴定,其他均由乌沙科夫和吴宝玲鉴定。黄海多毛类环节动物游走亚纲我们一共报告了种和亚种112个,其中12个是新种。种的描述见作者等发表的和尚待发表的论文。本文所报告的仅是多毛类环节动物在潮间带和潮下带分布的一般特征及简要叙述动物地理组成上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1999年6月22~23日美国Rutgers大学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学教授PeterA.Rona参观、访问了海洋地质研究所,并在本所学术厅作了题为:“现代海底热水成矿作用:新发现与新思维”的学术报告。Peter教授是现代海底热水成矿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曾...  相似文献   

8.
1987年8月18日下午,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举行隆重仪式,地质矿产部授予国际著名地质学家许靖华教授(Kenneth J.Hs(?))为海洋地质研究所名誉顾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矿部第四纪地质中心主任、海洋地质研究所技术顾问业治铮教授专程来青参加仪式,并代表地质矿产部向许靖华教授颁发名誉顾问证书.青岛市施稼声副市长和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何起祥所长分别致词,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9.
苏联科学院“勇士号”所进行的海洋调查工作是举世闻名的。为完成国际地球物理年的科学任务,这艘船航行了几千海里,最后一次航行是在太平洋。苏联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H.舍索也夫领导了这次调查工作。 他说:苏联科学家用“勇士号”进行了四次航行。最后—次是在太平洋的北部,历时160天,航  相似文献   

10.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原海洋地质研究室主任、第四纪地质学家刘敏厚同志因患肺癌,医治无效于1985年7月26日在青岛不幸逝世,终年55岁.刘敏厚是山东牟平县人,生于一九三零年.1953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同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1958年赴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攻读研究生,留苏期间获副博士学位.他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研究,先后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是我国第四纪地质研究方面造诣颇深的地质学家之一.1979年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后,致力于第四纪地质、海洋沉积和海岸带的调查研究,在他的具体实践和指导下,完成了“黄海晚第四纪沉积”专著和山东海岸带第二调查区图集、报告及资料汇编,为我所海洋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应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邀请,美国加州大学斯格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所长尼仁伯格教授偕夫人、周载华博士、贝达教授偕夫人于1979年9月17日至10月10日在海洋所讲学。尼仁伯格所长作了“遥感技术在海洋科学中的应用”和“深海钻探”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质学会期刊处、《地质学报》编辑部、《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编辑部等单位共同发起、召开的全国地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经验交流会于1991年9月9日至14日在青岛召开。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本次会议领导小组组长何世沅同志致开幕词。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鲁星同志、中国科协学会部期刊处副处长傅锡占同志莅临大会,并分别作了“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研究现况”和“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及管理”的报告。青岛市科委副主任毛肇滨同志、青岛市科协学会部部长恽燕南同志、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干风林同志到会讲了话。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何起祥、副所长刘守全同志出席了闭幕式,何所长并发表了热情的讲话。  相似文献   

13.
应陈则实所长的邀请,日本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寺本俊彦教授于6月29日至7月2日来一所作短期讲学.寺本教授是日本著名物理海洋学家,现任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研究室主任及国际海洋物理科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他在青期问,连续作了"潮汐及内波"、"深层环流及其模拟"、"黑潮的结构及其时空变化"、"海洋观测方法"四个内容丰富而系统的报告,并进行了学术讨论,基本上把日本近几年来在物理海洋学方面(包括寺本教授本人)研究的主要内容、最新成果以及近年内的打算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其中,传入黄、东海的潮波在太平洋区域的特征、潮波运动与地形效应、潮流与内  相似文献   

14.
简讯     
应国家海洋局的邀清,以英国海洋科学研究所所长劳顿博士为领队的英国海洋代表团一行6人于5月12日到达青岛访问。他们先后参观访问了海洋局一所、北海分局、科学院海洋所、山东海洋学院等在青海洋研究机构,并与我所科研人员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5.
1985年12月9日,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举行授衔仪式,地质矿产部授予荷籍著名沉积学家梁瑞仁教授(Prof.Swie-Djin NiO)为海洋地质研究所名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质矿产部石油海洋局副局长刘光鼎专程从北京来青参加授衔仪式,并代表地质矿产部向梁瑞仁教授颁发名誉研究员证书.青岛市施稼声副市长和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何起祥所长分别致词,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6.
1993年5月11日由国家海洋局海岛司主持的在天津召开了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研建的“风力发电——电渗析淡化苦咸水示范站”专家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海洋局、科学院、天津大学、风能开发中心、计量中心、淡化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24人。会议听取了海洋技术研究所“风力发电——电渗析淡化苦咸水示范站“课题组负责人的研建报告、设计与运行情况、经济效益分析等报告,及用户的使用报告。观看了小黑山岛风力发电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刘瑞玉为组长的中国科学院访苏海洋学考察组,根据中、苏两国科学院科技合作协定于1986年9月21日—10月6日访问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这是近27年来我国海洋学界第一个访苏考察组。考察组参观访问了苏联科学  相似文献   

18.
为了总结以往台湾海峡海洋科学研究成果,运用各学科知识综合地探讨台湾海峡的各种海洋现象及其规律,进一步开发利用台湾海峡,保护环境,使台湾海峡更好地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服务,在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下,福建海洋学会、福建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台湾海峡海洋科学讨论会,于1981年8月14—18日在厦门举行。大会收到86篇论文报告。来自全国27个单位的76名代表,围绕着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福建沿岸及其河口港湾的海洋科学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邱秉经副院长并就发挥优势,联合邻省,研究台湾海峡,发展海洋科学问题作了重要讲话;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黄文沣所长作了“泰国渔业考察观感”报告。  相似文献   

19.
周名江,男,1944年5月6日生,浙江宁波人,汉族,研究员。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物物理专业,同年被分配至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至今,其中1984-1986年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海洋生物学会普利茅斯研究所进行学习和研究,1991-1992年在德国海果兰生物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1995年7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多年从事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方面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以下几个方面:污染物如京二俪、锌、石油烃等在海洋藻类、摔游动物、国类、。鱼类中的回故和推出,特别是对海洋贝类体内金属硫蛋白诱导、结合和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20.
应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海洋生物学家吴宝铃教授邀请,澳大利亚悉尼博物馆高级研究员哈钦斯博士于七月一日至八月五日在我国讲学并进行了合作研究.哈钦斯博士此次来华除在广州南海分局、上海市自然博物馆和青岛海洋局一所等单位作了学术报告外,还与吴宝铃教授合作进行澳大利亚大堡礁多毛类与我国海南岛珊瑚礁多毛类的比较研究.并在青岛海区进行了海洋生态考察研究.她经常冒雨出海,多次潜入水下采集生物样品,对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哈钦斯博士在华期间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上海自然博物馆、青岛历史博物馆、青岛海产博物馆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还参观了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考察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