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介绍了地震波各向异性研究的发展历史和进展,着重叙述在地球各个圈层特别是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地震波各向异性,及其在地球动力学和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地震波各向异性为动力地球作用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它的科学潜力是巨大的、空前的,正逐步形成一个地震学的重要分支——各向异性地震学。  相似文献   

3.
4.
坦藏基岩地形对地震波动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5.
6.
深水区地震波传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层速度与Q值的经验公式和对射线参数进行泰勒展开的方法,以及二维有限差分声波波动方程波场数值模拟技术,为海上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资料采集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野外施工的观测系统设计及数据处理方案等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对于地震勘探的频率范围而言,煤层往往可视为薄层,而煤层厚度的预测是煤田勘探和开发时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一问题至今已有许多振幅统计方面的解决办法。在本文中,我们通过薄层的地震波响应,找出了薄层及其厚度在复数域中的预测方法。并得出结论,薄互层及薄层厚度的变化对地震波的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及瞬时频率都有直接影响,通过地震记录的复数道分析,可以预测煤层厚度的横向变化,并可以利用薄层及薄互层的地震波响应规律来反演煤层厚度。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从地震波的动力学观点出发,针对山东巨野煤田已知钻孔处煤及天然焦的反射波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对比,通过对有效振幅、频谱主频带、能量百分比等多种动力学参数的研究,总结出利用反射波动力学特征区分煤与天然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及其在岩体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岩体结构理论 ,软弱结构面对岩体变形与破坏具有优先控制作用 ,它与围岩在地震波传播性质 (波速与衰减特性 )上的差别 ,可以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 ,对它进行空间定位 ,进而研究岩体的内部结构特征。针对岩体结构研究的特点 ,本文提出将地震波走时成像方法与地震波衰减成像方法 (振幅与脉冲宽度 )集成到一个处理流程中 ,实现了岩体结构的综合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地震波场正演模拟中的有限单元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本文分析比较了在市区环境进行爆破的炸药允许用量,为了获得Spica采石场的爆破允许药量,我们以矿区附近的房屋建筑为参考标准使用三方向地震检波器,精确测量了若干地段的爆破振动参数,然后将测量记录又同世界上常用的几种标准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榴辉岩的高温高压弹性波速测量结果,并将其应用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地震资料的解释。由于榴辉岩具有高密度和高波速,它们和长英质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岩、麻粒岩、蛇纹石化橄榄岩的界面可以产生强反射。如果俯冲的陆壳物质以榴辉岩与围岩互层的形式在上地幔保留下来,就可能在造山带的上地幔产生地震反射。根据CCSD孔区地震剖面所建立的地壳成分模型表明:苏鲁超高压带地壳浅部的高速层可归因于夹在花岗质片麻岩、副片麻岩、角闪岩等岩石中的榴辉岩和超基性岩;中地壳主要由中酸性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和副片麻岩组成;下地壳以中基性麻粒岩为主。在该超高压变质带现今的深部地壳,榴辉岩含量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折返的超高压变质岩是以构造岩片的形式沿一系列剪切带逆冲并覆盖在正常的中下地壳之上,深部榴辉岩的缺乏可能与下地壳拆沉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