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1984年国家地震局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国立宇宙科学院签署的纪要和双方1988年3月关于在地震学领域开展合作研究的延长协议,国家地震局加入长周期台网的计划(GEOSCOPE),于今年在我局付诸实施。从1988年10月14日起,法国专家卡尔克兹维斯基,普罗沃斯特·默郎德、科尼格、弗阿西尔,先后来疆并赴乌什安装地震仪器和有关设备,在国  相似文献   

2.
1991年9月30日是苏联杰出的科学家、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奥·尤·施密特诞辰100周年(1891—1991)。对于老一代学者而言,施密特的名字与战前的北极研究、“切柳斯金”号的光辉历史、第一批“北极”台站息息相关。地球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们都会铭记他在库尔斯克地磁异常方面的工作,以及他作为苏联科学院副院长(1939—1942年)、北极研究所所长(1930—1932年)、北方海上航路总局局长(1932—  相似文献   

3.
《地震学问题》是一本论文选集,于1985年由苏联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91页,32开本。书内收集了苏联著名地震学家、科学院通讯院士里兹尼钦科在地震学各方面所作的基础研究的主要论著,有些论文是首次发表。里兹尼钦科的最大贡献是发展了地震勘探法、地震活动性定量分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地震学家б·б·伽里清曾经讲过:“可以把每个地震比着一盏灯,它燃着的时间很短,但照亮着地球的内部,从而使我们能够观察到那里发生了什么…….”很早就有人推测,当地震波通过一个即将发生大震的震源区时,由于应变在该处的积累,其波速会有所变化,后来被许多地震学家的观测所证实.所以,从已发生过的天然地震(或人工地震〕的波速比来研究和预报今后可能发生的地震,引起了地震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1992年5月3日是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弗·尼·斯特拉霍夫教授60诞辰。他对发展现代地球物理学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势场转换理论方面和在解重力测量和磁力测量的正演和反演问题方面所取得的基础性成果,以及他创造的解位势理论反演问题的有效数字法,从根本上改变了解释地球物理资料的认识基础和通用方法。他对解决提得不适当的数学地球物理问题的普通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  相似文献   

6.
横波分裂技术进行地震预测在冰岛取得成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罗伯特·盖勒在1997年发表文章否定在现阶段能够实现地震预报以来,国际地震学界对能否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报进行了热烈的争论。总体上说,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地震学家中,对地震预报持悲观态度的占主流。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仍有一些地震学家在地震预测、预报领域...  相似文献   

7.
分类目录     
一、与我国地学领域的国际交往活动及反映(43)二、国际和各国地震科研工作的规划、会议及活动·····················……(J3)三、国际性地学会议及有关国际交往活动(43)四、地震及灾害、海啸、海洋地震、天文与地震、火山活动·········……(4组)五、地震学理论·····················……(刁4)地震预报理论、方法及震例……(4J)地震前兆现象··················……(J4)地震地质、地震成因和震源机制 、、、、户11、/l门产/(45)九、地震观测、数据处理和仪器研制(45)…  相似文献   

8.
经国家地震局批准,由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组织召开的中苏双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于6月9—11日在哈尔滨召开。以苏联中央建筑结构科学研究所(TSNIISK)所长尼·尼·斯克拉达涅夫为首的苏联地震工程代表团一行7人参加了会议。中方参加的有来自国内各地研究机构和大学的20多位地震工程专家。会议交流了双方近年来在地震工程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在这一领域最新进展情况。工程力学所与苏方还探讨了今后在地震工程研究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美国地震学会根据学会章程第12条和1975年年度选举细则设立了学会奖章。这个奖章表彰在地震学或地震工程学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1983年第八次奖章授予杰克·奥利弗(JackOliver)。  相似文献   

10.
第三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12月3—8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会议与地震记录信息开发利用研讨会同期进行。50余名专业委员、专家及部分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许绍燮代表上届专业委员会总结了工作。与会同志就本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十分热烈的讨论。大家希望在未来4年中,应当在我国大力推进数字地震学研究,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大力推进地震预报的研究;充分发挥地震学科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基础作用,应促进地震学的一些基础工作如地震定位、地震动力学参数的测  相似文献   

11.
里兹尼钦科生于1911年,卒于1981年。他是苏联著名的地震学家,在地震领域里有重大贡献的学者,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数理学博士,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地震模拟实验室主任,《苏联科学院汇报、地球物理丛刊》杂志主编。里兹尼钦科出生于地质学者之家。1935年基辅矿山地质学院毕业。1938年起开始在理论地球物理所工作,在甘布尔采夫院士的指导下通过研究部的学习,取得了副博士和科学博士的学位。在不同时期领导过地震现象模拟研究室、地震勘探研究室、地震物理研究室、地震  相似文献   

12.
第 二 期《华南地震》杂志创刊10周年的回顾与展望………………··。……《华南地震》编辑部(1)岳阳地区地震活动性研究……………·、…………………………·、………………··梁 劳(3)上海地区构造应力场的光弹实验研究……………………,……………··颜玉定 何正檀(15)鲁07井水位对固体潮滞后的处理………………………张昭栋、耿杰、王昌文、张铸钢(23)用爆破地震研究湖南省深部构造与地震的关系…………………………黎品忠、刘北京(28)工程物探若干方法问题探讨……………………………………侯思聪、李文录、林顺道(33)水系展布方式…  相似文献   

13.
甘肃张掖无线遥测数字化地震台网1.前言法国天文宇宙中心斯特拉斯堡地球物理研究所黄侗波教授,H·哈斯雷(H·HASSLER)博士等人已潜心于定量地震学的研究多年。他们在法国的中、南部地区和太平洋社会群会群岛(法属)建立无线遥测地震台网,获取测震资料用于...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苏联地震站80周年和“普尔科沃”、“斯维尔德罗夫斯克”地震台75周年,苏联地震抗震建筑联合会和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于1981年11月10—13日在列宁格勒科学家之家联合举办了第一次纪念加里津报告会。加里津(1862—1916年)院士既是苏联地震学的奠基者,又是世界地震学奠基者之一。他的一生精力倾注在两个方面——建立经过周密规划的苏联地震台系统,研制能给出既有定性特性,又有定量特性的地震记录的地震仪器,从而最终解决地震学面临的一切问  相似文献   

15.
题 目 作者 期页·科技论文·太原盆地历史地震活动特征及未来地震形势估计··,…………………………………光春云 孙国学 卫(3)地震学界近期提出的地震预报理论和方法………………………………………………··,……卢振恒 二(9)来自震源的电磁16息……………………………………………………………………………赵学普 1(l)京津唐地电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郑熙铭 王国庆1(23)晋10l井水位短周期变化的原因—……………………………·毛春长 赵永顺 郭玉俊 李原洪1(29)夏具台井溶解气映震效能初析…·…  相似文献   

16.
1988年9月11—12日夜间,希腊西部发生了一次地震。这是一次弱震,但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地球物理学家和地震学家当中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原因就在于这次地震已由雅典大学的三位地球物理学家准确地做了预报。当然,反应是不一致的:有的羡慕,有的怀疑,也有的公开表示不相信……,而著名的比利时火山学家加龙·塔兹涅夫马上飞抵雅典,于是他搞清楚了这个问题的要害。主人向他当场介绍了仪器、图表和观测方  相似文献   

17.
杨欣  王海涛 《内陆地震》1993,7(1):81-88
以1991年6月6日和静5.2级地震为例,较为系统地分析研究了部分单台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的异常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利用单台地震资料进行跟踪式预报的实用化研究,可以为地震预报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系统总结人类在地震学方面的已有认识 ,并纪念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成立 1 0 0周年 ,IASPEI的教育委员会组织了全世界近 2 0 0名知名地震学家 ,编写了综合性的大型《国际地震和工程地震学手册》(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arthquake andEngineering Seismology)。手册的总编辑人是李宏钅监 (William H.K.L ee)、金森博雄 (HirooKaramori)和詹宁斯 (Paul C.Jennings)。该手册试图在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编写目的是 :总结已确认的观测事实 ;评述有关理论 ;概述实用的方法和技术 ;汇编基本…  相似文献   

19.
地震记录信息开发利用讨论会是第二届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确定的一项学术交流活动,原计划于1990年召开,后因要与第三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同时举行,故于1991年12月上旬在海口市召开。在讨论会上交流的论文共25篇,其中有11篇是中青年学者的论文。交流论文的内容涉及对地震记录信息的多方面开发利用,我们可把它们大体分为下列三个方面:(1)利用地震记录信息研究震源陈运泰系统地论述了地震矩张量及其反演;陈培善报告了根据地震记录研究地震能量、环境应力、地震效率以及地震能量在时间域和频率域随地  相似文献   

20.
为执行中苏地震科技合作议定书附件—震源物理与地震孕育过程合作研究项目,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地震学者索勃列夫(G.A.Sobolev),札尼阿洛夫(A.D Zaniaiov)、图列斯基(I.M.Turezki)、利科夫(V.I Likov)和叶普什泰因(A.M.Epshtein)等一行五人于1991年5月14日至5月17日来我省进行学术交流并到海城地震现场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