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前身星模型Ws15M⊙,采用程序WLYW89数值模拟了超新星瞬时爆发过程;数值结果表明,在不增大压强的前提下,适当调节坍缩和反弹阶段的压强梯度,超新星瞬时爆发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在有限的引力释放能量的情况下,压强梯度的调整增加了对流传能机制,可以缩短瞬时爆发所用的时间,提高爆发能量,使得瞬时强爆炸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2.
斑点图的重心与波前倾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斑点图重心与瞬时波前倾斜的关系,证明了斑点图重心位置与瞬时波前倾斜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无论光瞳孔径是否大于大气相干长度均是成立的.这一结论并未严格受限于近场近似条件,结论的一个重要推论是:用重心对准的位移叠加法对斑点图进行统计后所得到的传递函数就是大气望远镜综合系统的平均短曝光传递函数,该推论对于自适应光学和高分辨率图像重建技术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理解银盘的径向丰度梯度形成机制及冷气体演化,构建了银盘化学演化模型.模型中采用了与分子氢相关的恒星形成律,分开计算了分子氢和原子氢的质量面密度演化,并将模型预言和观测到的各物理量径向轮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预言对所采用的内落时标非常敏感,采用与分子氢相关的恒星形成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符合银盘基本的观测特征,尤其是能够自然地得到银盘的径向氧丰度梯度和冷气体的径向面密度轮廓.采用瞬时或非瞬时循环假设对冷气体的演化影响不大,在气体密度较低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测定瞬时天文大气折射值和建立本地实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文大气折射在空间大地测量中的新用途,并指出,为了满足这一新用途的高要求,必须有一种有效的方法,能直接测定瞬时大气折射值,建立与观测站周围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大气折射模型,再转换成中性大气折射延迟改正模型.文章简述了测定大气折射值必须满足的条件.阐述了云南天文台探讨出的利用低纬子午环的观测原理,在不同方向和不同天顶距直接测定瞬时大气折射值的一套方法,并给出了用实测数据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建立的按恒星光谱型分类的大气折射实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极移速度的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瞬时极的移动速度用自回归谱估计的Marple算法进行了周期分析,结果表明,瞬时极的移动速度可能存在着2386.天(6.5天)、1168.9天(3.2年)、321.3天、163.7天、130.1天及92.7天等6个周期,同时计算了极移的振幅和周期,发现极移的速度与极移的振幅正相关,与极移的周期负相关,并且发现厄尔尼诺现象都出现在地极移动周期较短的年份。  相似文献   

6.
根据测定天文大气折射的原理,以及建立电磁波折射延迟改正模型的需要,叙述了对瞬时天文纬度测定值的严格要求;分析了经典测量仪器和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所得的瞬时纬度测定值在这里不适用的原因;提出采用子午方向以外的各给定方位的时角测定值与计算值之差,解算瞬时纬度测定值的新方法,以避免大气折射修正值残差的影响;文章对观测数据的处理提出了特殊要求,并论述了所拟专用测量仪器对实施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低纬子午环绝对测定仪器瞬时方位差方法的改进(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导出低纬子午环测定一颗星过卯酉、子午圈的记录时刻与瞬时方位差关系式的基础上,结合仪器在卯酉圈测定星对天顶距的方法,提出了既可以绝对测定瞬时方位差,又可以绝对测定定误差ε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8.
在导出低纬子午环测定一颗星过卯酉、子午圈的记录时刻与瞬时方位差关系式的基础上,结合仪器在卯酉圈测定星对天顶距的方法[1],提出了既可以绝对测定瞬时方位差,又可以绝对测定定位误差ε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9.
日球层电流片的存在已被普遍接受。关于行星际日球层电流片的构形及其成因,即它是日冕高度上日球层电流片在行星际空间的简单延伸还是行星际动力学演化的结果,目前看法尚不一致.本文首先分析日球层电流片的瞬时形态(一个太阳自转周这样的时间尺度上)和平均形态(大于半年这样的时间尺度上),然后提出一个日球层磁合成模式,尝试解释瞬时和平均构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推导了在用卯酉—子午交替观测绝对测定的方位差和瞬时纬度值中,纬度近周日变化项影响的表达式。在方位差测定值中,有与这种变化幅度等量级的影响,而在瞬时纬度测定值中,其影响超过观测平均时刻的这种变化的量值,以致可以从这种观测本身测定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与传统子午环比较的形式,叙述了低纬子午环几种主要误差的测定方法,并估计了它们的精度。特别是仪器弯曲改正,在配备CCD探测器后,其测定精度可以达到±0.″001的量级。文章分析了获得精度达± 0.″01量级的瞬时方位角和瞬时纬度的可能性,还分析了在天球上单次绝对定位精度优于± 0.″02的前景,这是低纬子午环将具有的优势,也是应当充分发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天体自转因素导致的相对论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PPN框架中得到了太用系内自转因素产生的瞬时轨道根数改正的一阶封闭分析解.轨道半长径和偏心率不受长期效应的影响,只受周期效应的影响;轨道倾角、升交点经度、近星点角距,平近点角既受长期效应又受周期效应的影响.我们用两种引力理论分别计算了太阳自转对地内大行星及—些小行星轨道,行星自转对自然卫星轨道,地球自转对人造卫星轨道所产生的各相对论性效应.  相似文献   

13.
<正>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是一种来自太空任意方向的伽玛射线(ε_γ≈0.1~1 MeV)脉冲式辐射现象,暴后一般伴随有长时间的低频余辉辐射.为了对早期余辉乃至瞬时辐射进行多波段观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04年11月发射了专门用于伽玛暴研究的Swift卫星.该卫星工作以来,以其快速响应与精确定位的能力和多波段观测的手段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第1章将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了测定天球参考架零点位置的意义和途径,通过比较,认为小行星是最合适的观测对象,并且在分析了过去用小行星观测测定天球参考架零点位置的误差较大的原因后,提出了用低纬子午环高精度地测定小行星瞬时位置的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体文叙述了测定天球参考架零点位置的意义和途径,通过比较,认为小行星是最合适的观测对象,并且在分析了过去用小行星观测测定天球参考架零点位置的误差较大的原因后,提出了用低纬子午环高精度也测定小行星瞬时位置的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范瑜  冒蔚 《天文学报》1993,34(4):405-410
本文简述了大气等密度层倾斜对天体测量观测结果的影响,根据低纬子午环绝对测定瞬时大气折射的原理,提出了利用子午方向和卯酉方向交替观测,测定大气等密层倾斜的方法推导了解算倾斜量的公式,并对测定精度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17.
瞬时极坐标的确定,六十年来均依靠纬度变化的研究来进行.众所周知,利用纬度变化观测订定 x、y,当任意两台站经度差为90°时,对这一工作最为有利.近十年来天文测时工作有重大的进展,表现在照相天顶筒、超人差棱镜等高仪的出现,它们可以同时而且等精度地测定续度和时刻(经度);原子钟、石英钟以及附属的记录设备已能把任意两地  相似文献   

18.
尹君 《天文学报》2011,52(3):260-262
银河系、M31和M33是本星系群仅有的3个旋涡星系.M31和银河系有类似的质量、光度和形态,而M33的重子物质质量仅约为银河系的1/10.从理论上对它们进行细致的比较研究,非常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旋涡星系以及本星系群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本文以银河系化学演化模型为参照,通过建立非瞬时循环假设下的唯象内落模型,详细研究了这3个旋涡星系的恒星形成和化学演化历史.首先,我们把在银河系研究中十分成功的化学演化模型框架应用于M31盘的化学演化研究中,  相似文献   

19.
指向精度是大型射电望远镜天线具有挑战性的关键技术指标.在望远镜运行中,方位俯仰角的变化、重力以及日照等对副面撑杆的综合影响会引起望远镜的副面位姿改变从而引起指向误差的增加和天线效率的降低.基于天马65 m射电望远镜,使用位置传感器装置(PSD)法构建了副面位置偏移量测定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副面的3维位移数据,构建重力模型,将测试结果与射电法构建的现有副面模型进行对比,有较好的一致性.此外,该系统可以分析日照(引起撑腿局部温度效应)引起的副面位移情况,也可以监视风载和瞬时启停对副面位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初始扰动为抛物面形弹坑情况下的浅水波理论,对多环盆地形成的海啸模型进行了讨论,得出了计算环位置的公式.通过计算月球上三个多环盆地(东海、莫斯科海和南澄海)的环位置并与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可看出海啸模型仅适用于主环(第Ⅳ环)之内,该环也标志着挖掘盆地的边缘和液化区域的结束边界.此外,在假定液化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与初始扰动为冲击压情况下的浅水波理论得出的环位置公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利用初始扰动为抛物面形弹坑计算出的盆地达到目前状态所需的时间小,这个时间差可解释为从撞击开始到形成抛物面形瞬时弹坑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