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贝类养殖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其中CO2的贡献率达60%,贝类养殖具有碳沉积作用。依据农业部渔业局编制的《中国渔业统计年签》,以2001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产量计算贝类捕获和养殖的碳沉积能力,并评估其碳沉积潜力;计算牡蛎、蛤、扇贝与贻贝4种贝壳单位面积的碳沉积能力并与森林、珊瑚礁的碳沉积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表明中国近10年贝类总产量稳定在1100万t以上,并有增加的趋势,其中海水养殖贝类约占87.34%。贝类养殖和捕获总产量的碳沉积和海水养殖产量的碳沉积量分别为58.57、51.15万t/a,碳沉积能力分别相当于122.28、106.78万ha的造林,可分别减少大气CO2增加量的0.0125%、0.0109%。牡蛎、蛤、扇贝与贻贝的单位面积碳沉积速率分别为1.573、0.388、0.301、1.039t碳/(ha·a);牡蛎和贻贝高于森林的碳沉积能力0.479t碳/(ha·a);但低于珊瑚礁的碳沉积能力1.8t碳/(ha·a)。中国贝类淡、海水养殖产量可分别创造约268.4万元/a、12 711.2万元/a的碳权商机。  相似文献   

2.
“大菱鲆引进驯化和养殖”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永强  翁幼竹  杨尧  陈岚 《台湾海峡》2001,20(3):356-362
为增加福建省的养殖新品种,作者于1997年和1999年先后两批从山东省威海市引进全长3-5cm的大菱鲆鱼,在室内池进行驯养试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大菱鲆生长快,11月龄的大菱鲆体重最小为350g,最大达1250克,平均为797克;大菱鲆在室内养殖可在安全渡夏,试验还发现,‘紫萁”可作为大菱鲆的促长剂,另外,全长6-10厘米, 重10-30克的大菱鲆鱼,经5个月海水网箱养殖,平均体重可达400克左右,这些结果可为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和海水网箱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提高海水养殖产量预测精度, 考虑多因素对海水养殖产量的影响, 文章基于变权组合预测模型, 充分结合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预测模型、GM(1, N)预测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等传统统计预测模型的优点, 构建出一种基于灰色多元变权组合预测模型, 并对山东省海水养殖总产量和分类产量进行了预测。实证结果显示, 基于灰色多元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对山东省海水养殖产量的预测精度高达99.13%, 预测精度显著优于LSTM神经网络等各单项模型, 并能综合于LSTM神经网络、GM(1, N)预测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的优点, 弥补各单项模型的不足, 提高预测精度和可靠性。根据预测结果, 到2025年山东省海水养殖产量仍将保持良好发展, 海水养殖产量将达到579.28×105t, 平均增长速度为3.11%, 而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以及海参海水养殖产量将分别达到6.27×105、26.27×105、445.83×105、68.65×105和9.5×105t。  相似文献   

4.
于2003年3—10月,通过在太湖中设置15个封闭性实验围隔,构建出5种生态型中华绒螯蟹养殖模式,即放养中华绒螯蟹(规格6·25±0·36g/ind) 螺蛳 水草分别为:3000ind/ha 0kg/ha 3000kg/ha(Ⅰ)、3000ind/ha 2250kg/ha 3000kg/ha(Ⅱ)、4500ind/ha 2250kg/ha 6000kg/ha(Ⅲ)、4500ind/ha 3375kg/ha 6000kg/ha(Ⅳ)、6750ind/ha 3375kg/ha 6000kg/ha(Ⅴ),比较分析其养殖效果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生物学效果综合指数依次为Ⅳ>Ⅴ>Ⅲ>Ⅱ>Ⅰ,其中Ⅳ、Ⅴ、Ⅲ显著高于Ⅱ、Ⅰ(P<0·05)。各养殖模式的水温、pH值、CODCr含量和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与湖区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养殖模式的DO和Ⅲ、Ⅳ的SD、水色、电导率、TSS、N、P、浮游植物密度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等理化和生物环境指标均显著优于湖区(P<0·05);N、P平衡分析表明,在全部采收养殖体系内水草的情况下,各养殖模式均能从水体中净输出N、P,其中Ⅲ、Ⅳ的净输出效率最高。相关分析显示,养殖体系内的水质环境状况随着水草和螺蛳数量的增加而得到显著改善。因此,增栽水草、放养螺蛳、适中的中华绒螯蟹放养量和适宜的管理措施是维持中华绒螯蟹养殖生态系统环境效益和养殖效益良好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太湖渔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强南通市海水养殖污染控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20余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水养殖发展更为迅猛,海水养殖面积从1990年的3.67万hm2发展到2002年的6.67万hm2,产量也由1990年的1.75万t增加到2002年的14.64万t。目前,海水养殖已成为全市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沿海地区农业(渔业)结构性调整的重要手段。然而南通市在海水养殖发展进程中也经历了不少挫折,如1993年全国中国对虾疾病流行,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以上,南通市的中国对虾养殖当年也几乎绝收,至今海水对虾养殖也未能恢复,不管哪种对虾都未能形成海水规模化养殖。近几年,南通市沿…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长岛碳汇渔业的发展和国家公园的建设,文章首次核算长岛海域养殖贝藻类的碳汇数据,综合评估长岛海水养殖的碳汇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长岛海水养殖具有一定的碳汇能力,2016—2020年长岛海域养殖贝藻类的平均碳汇量为2.94万t,其中贝类尤其是扇贝的碳汇量显著高于藻类;养殖结构和养殖产量是长岛海水养殖碳汇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养殖产量又受养殖规模、环境、方式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未来长岛发展碳汇渔业应进一步优化海水养殖结构、建立海水养殖碳汇核算体系以及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渤海湾近十年来渔业碳汇能力,本研究汇总了渤海湾地区2010-2020年海水养殖的品种和产量。通过建立不同养殖品种固碳能力评估体系,计算了不同养殖品种对渔业碳汇的贡献和渤海湾近十年海水养殖固碳总量。结果表明,2010-2020年渤海湾海水养殖以池塘养殖为主要养殖模式,年固碳量从2010年的5.79万吨增至2020年的11.04万吨,十年内共计固碳96.0万吨,平均碳转化比为12.5%,其中山东省贡献超过65%。该探索对建立“渔业碳汇”计算的指标体系、科学发展碳汇渔业、提升海洋碳汇生态价值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高位池养殖凡纳滨对虾中,分别采用150×104尾/ha、135×104尾/ha、135×104尾/ha、120×104尾/ha、113×104尾/ha、105×104尾/ha、90×104尾/ha的放养密度。经过120d的的饲养,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水中亚硝酸氮、氨氮的含量也相应增加;产量虽有所提高,但对虾生长缓慢。波吉卵囊藻可降低水中亚硝酸氮、氨氮的含量,增加溶解氧;养殖后期,保持1.5m的水深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与日照县海带育苗场协作,今年在石臼所利用海水池塘进行罗非鱼海水养殖试验中获得高产。在4.3亩试验水面中,经105天养殖,共收获罗非鱼7008.6斤,平均亩产罗非鱼1629.9斤。其中1号池平均亩产1865.5斤,商品鱼平均尾重0.56斤,最大尾重1.25斤。养殖期间共投喂商品饵料7023.6斤,平均饵料系数为1.11,是目前国内海水养殖罗非鱼单产最高水平。罗非鱼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盐性广、群体产量高、耐低氧、肉味鲜美等优点,是海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乌塘鳢网箱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根据1995~1996年对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sinensisLacépède)的试养实践和调查研究,发现网箱养殖中华乌塘鳢一般养殖周期多在4~6个月,鱼苗成活率达80%以上,商品鱼平均体重在150g左右,饵料系数约为4.6(鲜活饵料),投入产出比约1∶2.5。与传统的池塘养殖方法相比具有便于管理、水质不易恶化、病害较少、饵料利用充分、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现就网箱养殖中华乌塘鳢技术总结如下。1 养殖方法1.1 海域环境钦州湾七十二经和龙门港水域是传统的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区域,海水水质良好,水深浪静,避风条件好。海水比重常年…  相似文献   

11.
香鱼工厂化养殖及其耗氧率和窒息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 0 0年 2~ 3月放养 1 63 3 5尾香鱼 (Plecoglossusaltivelis)种苗 ,在水泥池内进行工厂化养殖研究 .结果表明 ,养殖存活率 85%,总产量 2 4t,平均单产 1 0kg/m2 ,饵料系数 1 .7.养殖主要病害为肠炎和烂鳃病 .体重 2 4.5~ 3 2 .5g ,个体平均耗氧率为(0 .2 98~ 0 .3 86)× 1 0 -3(m/m)h-1.窒息点 1 .95mg/dm3左右 .  相似文献   

12.
三沙湾盐田港养殖海域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氮和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2年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3年2月(冬季)、5月(春季)共4个航次对三沙湾盐田港养殖海域表层沉积物组成成分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调查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对沉积物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沉积物中有机氮(TN)、总磷(TP)和有机碳(OC)含量差异显著(P0.05),TN和TP含量4季变化范围分别是0.15~1.39 g/kg和0.11~1.08 g/kg,平均值分别为(0.89±0.36)g/kg和(0.56±0.26)g/kg。OC含量在1.00~14.71 g/kg之间,平均值为(8.26±3.78)g/kg。各站位沉积物中TN污染指数4季变化范围为0.25~2.53,4季超标率分别为67%、81%、80%和90%;各站位TP污染指数4季变化范围为0.18~2.63,4个季节超标率分别为35%、80%、40%和51%;各季节OC含量均未超标;OC/N原子比全年变化范围在8.4~10.3之间,平均值为8.9±0.6。较弱的水流交换条件和海水养殖,特别是海水网箱养殖,是造成沉积物污染的主要原因,开展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模式是促进盐田港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纪灵 《海洋科学》1997,21(2):72-73
山东省文登市邱家水产集团总公司综合养殖公司采用了地温加热新技术。具体作法是:在海边沙滩挖井,深4~6m,自然海水经沙滩井过滤和1级地温升温后通过深埋的输水管道,引入大型深井中。在这个过程中,既利用地热将海水温度进一步提高,得到2级升温,同时又起到保温作用,经1995年1~3月测定,1级升温后海水温度平均达9.7℃,2级升温后水温平均达11.8℃,能满足越冬养殖需用。但从1995年1月初起,利用地热海水的养殖池,出现了大批鱼、贝类死亡现象,本文就死亡原因作初步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1 死亡情况介绍养殖种类有:牙鲆、真鲷、鲈鱼、黑鱼君、牡蛎…  相似文献   

14.
海水养殖对浮游生物群落和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以来 ,由于人口的大量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基础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 ,进一步促进了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水域污染问题。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沿海养殖区赤潮频繁发生 ,对虾、扇贝等病害严重。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我国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1海水养殖现状1.1养殖类型近年来 ,我国海水养殖在养殖方式上有了新的突破。首先 ,由过去的单一种类养殖转变为多种类间养、轮养、混养 ,增加了复养指数 ,提高了水体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海水养殖的污染物排放问题是局部海域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之一,其中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产生的污染负荷量最大。本文利用污染系数和养殖产量对2003—2018年16 a以来广东省海水养殖中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2003—2018年广东省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的污染物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网箱养殖排放N、P和COD的年均增长量分别为366.0 t、61.2 t和585.1 t,增长率均为6.6%,池塘养殖排放N、P和COD的年均增长量分别为90.5 t、9.1 t和636.1 t,增长率分别为14.2%,12.2%和13.1%。不同养殖模式、养殖种类和养殖区域的海水养殖排放的N、P和COD总量不同,网箱养殖高于池塘养殖;鱼类高于虾蟹类;粤西高于粤东和珠三角。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排放的N、P和COD分别占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的1.3%、3.7%和0.7%,是近岸海域海洋环境污染不可忽略的因素。因此,分析海水养殖排污变化趋势及地域特点,可为近海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黄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飞速发展。作为重要的海水养殖以及海洋捕捞区域,黄海海洋生态系统为全国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本研究首次采用海洋供给服务评估方法研究黄海区域养殖生产和捕捞生产的物质量及价值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0—2015年,黄海区域海水养殖物质量和价值量持续上升,2015年养殖物质量(883.1万t)比1990年(103.6万t)上升了752.4%,价值量则从130.1亿元上升至1 834.4亿元。与此同时,海洋捕捞物质量和价值量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00年达到顶峰(530.7万t,2 772.3亿元)后均有所下降。海水养殖价值量百分比组成变化十分显著,由最初的贝类和虾蟹类为主变为贝类(45.8%)和其他类(32.8%)为主。海洋捕捞价值量中其他类和头足类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2015年增至24.9%,仅次于鱼类的捕捞价值量。黄海区域渔业利用变化情况与全球气候改变、近岸水域环境受污染严重以及各类养殖技术快速发展等密不可分。本研究期望通过海洋供给服务评估分析为黄海区域渔业资源利用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13-2017年我国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其他类产品海水养殖规模及产量的分析为基础,有别于现有文献关于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创新性地使用比较优势模型并测算专业化系数,分析我国海水养殖结构特点,明确10个沿海省市的优势海水养殖产品及其养殖专业化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出我国海水养殖结构的优化方向。文章结果表明:(1)我国五类海水养殖产品的产量均呈上升趋势,且贝类的产量始终最高;海水养殖总面积有所下降,其中贝类产品的养殖面积虽逐年减少,但始终位于第一。(2)山东、福建、广东三省的海水养殖总产量、养殖规模和单产均位于全国10个沿海省市的前列。(3)10个沿海省市分别拥有自己的优势海水养殖产品,但只有海南充分发挥优势实现专业化生产。对此,我国应继续优化海水养殖产品布局,促进各省市对自身比较优势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从而推动全国海水养殖产业的高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沿海健康养殖带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海水养殖业养殖规模盲目扩大,种质衰退、病害肆虐、滥用药物、养殖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的状况,提出在山东沿海构建健康养殖带的发展战略。介绍了健康养殖和健康养殖带的概念,分析了山东省海水养殖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健康养殖带的必要性和优势条件。提出了山东省沿海健康养殖带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和目标,论述了山东省沿海的区域发展布局以及建设健康养殖带需要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漳浦县佛昙湾垦区对“鱼-虾-贝”多营养层次养殖的海水池塘水体进行采样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养殖过程中,各池塘水温变动范围为17.8~25.5℃;盐度变动范围为33.1~35.2,偏高且较为稳定;pH值变动范围为7.94~9.46,先下降后趋稳;溶解氧变动范围为7.46~10.43 mg/L,水体溶解氧充足;化学需氧量变动范围为0.57~4.57 mg/L,总体呈上升趋势。无机氮含量变动范围为0.03~0.18 mg/L,均处于低值;活性磷酸盐含量变动范围为0.009~0.208 mg/L,在养殖后期剧增;氮磷比变动范围为0.68~17.22,呈先升后剧降趋势。养殖水体营养状况从初期的贫营养状态演变为后期的氮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系统梳理了海洋牧场的概念以及国内外海洋牧场的发展概况,并详细分析了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的发展现状。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将推动山东省继藻、贝、虾、鱼、参五次海水养殖浪潮之后的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