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外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推动尾矿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条件是加强尾矿资源调查评价。我国铁矿尾矿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规模庞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及  相似文献   

2.
平顶山市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平顶山市环境污染现状和原因分析,探讨了环境污染防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了平顶山市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粘土矿物对环境污染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粘土矿物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多以及极性强等特征,因而有较强的吸附性、离子交换性和膨胀性,对水体中各种类型的污染物质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并使土壤有一定的自净作用。粘土矿物的膨胀性及低导水率使它能作为有效的密封物质,在放射性废料的埋置过程中产生理想的封闭作用。另外由于粘土矿物成本低、再生容易,所以在环境污染的防治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尾矿资源状况我国现有2700多座矿山尾矿库,尾矿积存量约50亿吨。其中,铁矿尾矿26亿吨,有色金属尾矿21亿吨,金矿尾矿2.7亿吨,化工尾矿0.3亿吨。我国目前尾矿的综合利用率仅为8.3%左右。尾矿是宝贵的二次矿产资源,矿山尾矿的开发利用将是21世纪矿产综合利用范围最广、潜力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好的领域之一。二、尾矿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一)经济效益我国矿山尾矿主要矿物成分由硅酸盐、铝硅酸盐、碳酸盐矿物  相似文献   

5.
针对青海大浪滩盐湖地区钾盐浮选尾矿,研究了尾矿中钾盐的赋存形式,并探索了以稀释老卤为溶剂浸取尾矿中钾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钾主要以钾石盐矿的形式存在于尾矿中,该矿样属于典型的硫酸镁亚型矿质。同时,考察了不同稀释倍数的老卤的物理性质变化,得到了室温条件下该钾盐浮选尾矿最适宜的浸取条件,老卤/淡水的比例为1∶4,固/液比为3∶2,搅拌反应1 h。在优化条件下,得到了钾离子含量为3.93%的富钾卤水,此时K+浸取率达到86.9%,该卤水进一步蒸发结晶可得到软钾镁矾。本研究为低品位硫酸盐型钾矿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环境污染对东莞市地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东莞市32个镇区1995~2000年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状况的考察表明,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东莞市北部水乡,尤其是水乡下游各镇区的经济增长,妨碍了其优势的发挥和产业的升级.一个地域环境污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完全局限在该地域内,承受最大影响的往往是其下游地域和下风向地域.水乡上游保护区的发展实践表明,保护环境并不一定会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向日葵根分泌物对针铁矿吸附Cd2+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日葵根分泌物明显抑制针铁矿吸附Cd2+。随着pH的升高,针铁矿对Cd2+的吸附量升高,针铁矿对Cd2+的平衡吸附量pH在3~6时增长的幅度较大,pH>7后,对Cd2+的吸附量的增长趋于稳定。在溶液初始pH为3~8的范围内,向日葵根分泌物抑制针铁矿对Cd2+的吸附。针铁矿等温吸附Cd2+符合Langmu ir方程和Freund 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二级速率方程。根分泌物的存在明显抑制针铁矿对Cd2+的吸附强度和吸附速率。表明针铁矿对Cd2+的吸附是一个熵增的吸热反应;根分泌物的存在则降低了吸附反应的自发性。  相似文献   

8.
以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联立方程及情景模拟等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城市化、技术创新、环境污染的双向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我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比例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存在较强的耦合性;环境污染物排放与GDP、人力资本存量存在较强的关联;对于科技创新水平,中部、西部是与物质资本存量及GDP存在较强关联度,东部是与城市化率、产业结构有较强的关联。(2)联立方程表明,城市化与科技创新有双向反馈作用,科技创新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化提高2.07%,城市化提高1百分点,科技创新水平提高0.14%。西部省份城市化与科技创新出现非匹配,城市化对科技创新助推作用不明显。经济不发达区域物质资本存量对城市化的助推作用比经济发达区域作用更明显。特定区域的污染物而言,EKC曲线不一定成为必然。城市化率提高,环境污染物先增长后降低对特定污染物而言不一定存在,转折点高低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无必然联系。(3)情景分析的冲击模拟表明,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对东部、中部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对中部科技创新产出提升作用显著,对中部的城市化促进作用最明显。当前我国在技术创新同时更加关注绿色技术。针对区域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别化的城市化驱动路径。  相似文献   

9.
雨影区对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影响的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李森  刘贤万  孙武 《中国沙漠》2006,26(2):165-171
风洞系列实验证明,山体雨影区与垂直平板绕流后回流区的作用原理是一致的, 山体雨影区的宽度是山体高度的15 H。据实验结果分析,海南岛西部雨影区形成的原因是季风气流沿山脉迎风坡面爬升冷却,坡脚形成热低压,在背风面回流收敛形成暖高压,气流变性为焚风。海南岛中南部多道山脉的雨影区和中南半岛长山山脉雨影区叠加、交汇后,强化了海南岛西部的干热化并形成热带半干旱气候环境,始终影响着土地沙漠化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0.
地理学界在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道德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少。该文从具身认知的理论视角,依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3 703份大样本数据,探究区域环境污染对居民社会道德失范评价的影响效应,并运用倾向值匹配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区域环境污染会对居民的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失范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传媒道德失范无显著影响;区域环境污染影响居民社会道德失范评价实质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地理环境影响人类认知的一种具体表现。研究结果可为环境污染对社会道德的不良影响效应研究提供经验证据,在一定程度上印证我国当前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的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栅栏绕流减速效应风洞实验模拟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为研究阻沙栅栏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利用PIV技术对栅栏绕流的速度场进行了风洞实验模拟,并对其减速效应加以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疏透度对栅栏绕流的平均速度场分布影响比较明显,疏透度越小栅栏后的平均水平风速衰减得越快;栅栏绕流的垂直速度分量在栅栏顶部最大,并随疏透度的增大而减小,影响了栅栏周围沙粒的跃移传输及沉积特征;栅栏后的累计减速率可以用高斯峰值函数来拟合,随疏透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疏透度η=0.2时累计减速率最大,代表了栅栏减速的理论最佳疏透度。  相似文献   

12.
草原区植被对土壤风蚀影响的风洞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内蒙古乌兰察布荒漠草原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移动风洞模拟试验,开展荒漠草原植被对土壤风力侵蚀影响的定量化分析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植被盖度下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变化、不同植被盖度下的风沙流结构特征及植被盖度与风蚀输沙率的定量关系,从而为水土流失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研究表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着地表植被盖度的增加呈三次函数关系增加,拟合函数为Z0=ax3+bx2+cx+d;随着距地高度的增加,各层收集到的风蚀量呈不同程度降低,随着地表植被盖度的增加,各层输沙量也均降低;不同风速下植被盖度与风蚀输沙率之间呈幂函数相关。  相似文献   

13.
风蚀是一种重要的地貌过程和地质灾害,它影响海岸沙丘的增长,加速土地沙漠化并危害沿岸建筑。沙面湿度强烈影响沙粒的临界起动风速和沙面稳定性,因此,也是影响风蚀过程的一个重要因子。本项风洞实验使用华南热带湿润海岸的海滩沙,研究了表面湿度(1 mm 深)对海滩沙风蚀起动的影响,建立了一个新的预测热带湿润海滩湿沙起动摩阻风速的模型,该模型指明给定粒径下,湿沙的起动摩阻风速随ln100 M(M,重量湿度)线性增加。初步评价了7个预测湿沙起动摩阻风速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各模型的预测结果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在0.0124(M1.5)的湿度下,不同模型预测的湿沙起动摩阻风速比观测的干沙起动摩阻风速大了34%~195%。在湿度小于0.0062(0.5 M1.5)时,Chepil 和Saleh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数据很吻合;在湿度大于0.0062(0.5 M1.5)时,Belly的实验模型和实验数据更趋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直立阻沙栅栏流场特征的风洞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直立栅栏作用于地表深刻地影响了周围气流的流动特性,使原来流经地表的气流成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次生流”。根据PIV所测的非对数-线性风速廓线形态及风速廓线所表现的不同速度梯度,栅栏周围的流场可以划分为6个典型区域。随着栅栏疏透度的增加,流动的区域会随着下风向距离的增加逐渐合并,划分的区域越来越少。这些典型的区域分别表现了气流的不同运移行为及能量传输特征,对栅栏周围的风沙沉积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直立植被粗糙度和阻力分解的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直立植被覆盖的床面上,由于直立植被消耗风动量,裸露床面上的剪切力因之降低,从而抑制风蚀。在风洞中用圆柱形木棒模拟直立植被,研究了地表总阻力系数CD、直立植被阻力系数Cf和粗糙度z0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直立植被高度和密度对地表总阻力系数CD和粗糙度z0都有影响,但是程度不同。地表总剪切力分解为作用在直立植被上的剪切力和作用在裸露地表上的剪切力,表达式为τ=Fr/S+τs·S'/S。随着植被密度和高度增加,作用在植被上的剪切力增加,而作用在裸露地表上的剪切力减少。当侧影盖度Lc≥0.03时,τs可以忽略不计,用CD=2u*2/ uz2+CfLc计算植被阻力系数Cf。计算出的直立植被阻力系数Cf与1/√Lc之间成线性关系,而与AR无关。这与Marshall在风洞中通过直接测量粗糙元的阻力计算出的粗糙元阻力系数遵循类似的规律。地表总阻力系数CD与粗糙度z0之间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只要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用曲线拟合方法获得直立植被覆盖地表总阻力系数CD和粗糙度z0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可移动式环境风洞气动特性测试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建的可移动式环境风洞进行了流场测试,分析评价该风洞气动特性,期望对今后的风洞实验开展有所指导。本实验在室内进行,在空洞条件下,用皮托管测量不同风速下(7 m·s-1,12 m·s-1,16 m·s-1)实验段截面风速分布沿流向的变化,测试内容包括风洞实验段的气流稳定性、横向均匀性、紊流度、边界层厚度的分布规律,并与其他环境风洞相比较。结果显示,该风洞气流稳定性系数小于1%,横向不均匀度小于2.5%,紊流度在1%左右,底板边界层和侧壁边界层分别为15 cm和10 cm,表明该风洞使用效果良好,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7.
横向沙丘背风侧气流重附风洞模拟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二次流在沙丘形成和形态维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沙丘迎风坡气流加速和背风侧气流分离是最常见的二次流形式。沙丘背风侧的二次流,尤其是气流分离形成的分离涡和气流重附对沙丘背风坡的塑造、沙丘间距和排列模式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设计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迎风坡坡度的横向沙丘模型,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通过风洞实验模拟了沙丘背风侧的气流分离和重新附着。实验结果表明,当来流风速垂直于沙丘脊线时,沙丘背风侧的气流重附距离介于4\^8 H~10\^8 H之间(H为沙丘高度),最大重附距离出现在迎风坡坡度为15°的沙丘背风侧;沙丘迎风坡坡度是控制背风侧气流重附距离的主要因素,而自由风速对气流重附距离的控制作用较小。根据实验结果,还讨论了气流分离与重附对沙粒运移和沙丘形态维持的沉积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蒋红  佟鼎  黄宁 《中国沙漠》2011,30(3):626-631
 针对传统近地层风沙流的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以及风洞实验大多是基于理想条件(平坦床面、定常风速),而实际风沙运动通常发生在复杂环境下(如复杂地形、湍流结构风场等),沙漠最基本的地貌形态如沙丘、沙波纹等迎风面坡度对颗粒起动和输沙率影响很大。基于此,应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对坡面近地表风场进行测量,得到迎风坡及背风坡的风场特性,并且采用SIMPLE算法对坡面风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数值模拟及风洞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数值模型不仅能够有效地模拟风洞实验中坡面地表的风场特性,而且能够较为直观全面的展现迎风坡面、特别是背风坡面的风场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9.
扬沙和沙尘暴对导线电位影响的风洞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风洞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扬沙和沙尘暴过程中:①导线电位随风速及输沙量的增大,呈指数规律递增;②随沙粒粒径的增大,电位差随高度的变化具有上扬的趋势;③粒径愈大,电位差反而减小;④沙尘暴中导线电位高于扬沙天气;⑤伴雨状况下的沙尘暴较之非伴雨状况下具有较强的电位差;⑥导线材料相同时,导线直径越小,电位差愈大;⑦导线直径相同时.铝线较之铜线具有较强的电位差,且当裸铝线两端加电压2~4kV时,出现尘端放电现象。  相似文献   

20.
薛娴  张伟民  王涛 《地理学报》2000,55(3):375-383
为了解决威胁敦煌莫高窟安全的风蚀问题,将风洞实验与野外观测结合起来研究砾石覆盖对风蚀的抑制效应,发现①砾石的形状和高度在增加地表粗糙度、抑制风蚀危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②风蚀作用停止后的稳定床而有其特定的粒径配置和砾石覆盖度。根据实验和野外观测的结果,对莫高窟顶戈壁地区的砾石床面进行分析并制定了具体的防护措施。本研究适合我国广大西北干旱区的风蚀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