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业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全国1980-2016年相关数据,对农业产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农业产出增长的实现途径和水利设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农业发展与水利设施建设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农田水利与直接生产要素农药化肥、资本、劳动力、土地之间存在影响作用,进而对农业发展产生间接的影响;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限制了农业发展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为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应促进水利管理制度改革和加大水利基建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2.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对保证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及预防洪涝灾害发展重要作用,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保证水土生态环境稳定,本文对我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必要性进行分析,针对我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整个水文站网不完善及布局不合理、水文监测能力薄弱和水文业务系统功能单一、技术落后及维护不到位等实际问题,提出从加强水文监测站点建设、促进水文监测能力的提高和强化水资源管理及水土保持建设,促进水文服务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推动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监控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促进水文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保证水利相关工作的不断协调与完善,推动国家及社会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海良 《地下水》2019,(1):158-159,228
本文基于综合指数法详细分析辽宁省各区域城市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状况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协调发展状况利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分析,结果可看出:辽宁省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标在0. 605 8~0. 768 1范围,该区域整体协调水平不高。从远期看,应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应加快对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水资源供需矛盾紧张的区域加快实施外流域调水设施、促进节水设施的推广并提升污水的回收利用。以期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建设水生态文明提供一定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5,(3)
水资源的保护与监督管理,是水利相关部门必须肩负的责任。采用理论分析,结合辽宁省水资源保护与监督管理的实际,对水资源及其配置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建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重视海水及回收水利用;同时提出了严格的监督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1,(5)
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通过加强水土保持等相关工作,有效避免水土资源流失的现象发生,全面加强水土资源的保护工作。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结合陕西志丹水土保持现状进行研究讨论,并就加强志丹县水土保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及重要性进行阐述,提出通过加强水土保持等相关工作,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对做好县域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9,(6)
信息化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水利工程管理及效益的发挥有着极大影响,灌区水利设施现代化建设与信息化管理涉及到的范围较广且影响较大,通过对灌区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加强信息化措施,监理信息化数据系统,加强人才培养、管理与维护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措施,提升我国灌区水利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5,(5)
水利设施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通过水利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提升能源、农业、科技等多领域发展水平。水利设计作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首要步骤,其相应质量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而言有着重要影响。而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挑战下,数据整合也开始与水利设计进行融合、改进。通过调研分析,指出当下水利设计数据整合所存在数据质量低,标准不一,利用率不高,历史数据缺失等问题,提出数据的构成和相应水利设计信息整合流程,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借鉴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21,(5)
第八师石河子市(以下简称师市)地处新疆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玛纳斯河流域内,形成了石河子、莫索湾、下野地、安集海、金沟河和宁家河六个灌区,已经成为水土开发程度较高、水土资源利用较充分的区域之一。本文总结第八师石河子市"十三五"水利发展取得各方面的成绩,分析第八师石河子市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短板、问题,探讨了"十四五"时期水利发展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9.
高翔  董欣 《辽宁地质》2014,(5):33-33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辽宁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现场会上了解到,今年,辽宁将稳步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是将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加以复垦,在治理改善矿山环境基础上,与县(市)区的工矿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用地相挂钩,使废弃建设用地得到盘活和合理调整利用,在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既提供了建设用地发展空间,又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刘伦华 《江西地质》1994,8(3):219-224
本文在介绍赣州市规划区水土资源的概况、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规划区的地壳、地基及河岸稳定性问题,城区浸没与河道泥沙淤积问题,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及水土污染问题,旨在为赣州市规划区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环境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松  王好  姜淑坤  李青山 《地下水》2009,31(6):85-86,169
通过柳河水文站1958年至2007年的水文资料,对一统河的水资源状况以及开发、利用、分析,有利于科学合理开发一统河水资源并对一统河的水资源提出科学的保护措施:兴建水利设施,建设污水厂,提高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2.
我国独特的地理水文环境导致其水土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区域生态发展与平衡。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对治理水土流失、优化水土资源结构和扩大区域旅游及提高经济产值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现状、主要价值及作用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应坚持建设原则,统筹规划、有序建设;做好资金与资源整合,打造品牌及提升服务,做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采取合理化设计突出主题,以实现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合理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日前,莱芜市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水利与渔业局、畜牧兽医局四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加强设施农用地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范设旋农用地办理流程,并进一步压减办理审核时限。《意见》要求切实加强设施农用地审核管理,严格按照上级界定的设施农用地类型及附属设施用地规模标准,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积极引导设施农用地合理选址,明确设施农用地管理方式。《意见》进一步规范了设施农用地办理流程。经营者先到当地国土部门审核用地选址,确定选址合理后拟定设施建设方案、与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用地协议、填写农业设施建设申请审批表,报镇(街道)审查;审查同意后,  相似文献   

14.
岳敏 《地下水》2020,(1):190-191
基于大数据研究背景,针对水利行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水利行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的方法,通过调研分析提出要构建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搭建档案信息网络平台,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及建议。可进一步提高水利档案资源管理水平,发挥水利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和拓宽水利档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潍坊市寒亭区在组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过程中,在确保新增耕地率、提高耕地质量的同时,把水利设施建设放在首位。针对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土壤结构,不同的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修建了符合项目区特色、有针对性的水利设施,使农作物经受住了冬春大旱考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大学是进入教育部“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云集了一大批从事地下水资源勘察、评价与合理利用规划,以及地下水开采井位勘定、成井施工等方面的专家。几十年来他们为我国的水土资源调查、水利工程建设、公路铁路选线勘察、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了重...  相似文献   

17.
王安霞  王培森 《地下水》2013,(3):133-135
宜川县水资源总量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属贫水区域。对县域水资源利用进行调研分析,分析表明在水资源利用中存在水利设施不足、供水保证能力差、污染和浪费严重、配置不合理等。提出从合理开发水资源、提高水利工程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依法保护和优化配置水资源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保护水资源措施,提高现有水利工程利用效率,优化配置水资源,发展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  相似文献   

18.
张涛 《河南地质》2010,(7):9-10
铁路、高速公路、水利设施、管线等线性项目的建设,直接带动了沿线地方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伴随着因征地拆迁而引发农民与政府间的利益冲突,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上访申诉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9.
8月份,辽宁省凤城市遭受了入汛以来6次强降雨,雨情之猛、范围之大、受灾之重为近三十年罕见。持续强降雨过程引发了山洪暴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大部分乡镇(区)发生了通讯和电力中断、交通和水利设施损毁、农田淹没、房屋倒塌等重大灾情。全市21个乡镇(区)全部受灾,  相似文献   

20.
对沧州市现状水资源极其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沧州市水资源情况,提出加快引江引黄为骨干的新水系水网建设,进一步加大海水淡化、污水再生回用力度,科学利用当地苦咸水,搞好水土资源挖掘和强化水利工程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