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文生  刘海燕  芮婷 《地下水》2022,(1):42-44,48
以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西缘盐池地区白垩系浅层地下水含水层为目的层,在综合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取样、试验分析,系统整理地下水水化学数据,对该区域白垩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盐池白垩系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2-·Cl-、SO42-型,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总体分布规律是分水岭东部溶解...  相似文献   

2.
石小虎  苏沛兰 《地下水》2020,(1):5-8,23
为探明太原市清徐县西边山洪积扇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采用统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清徐县西边山洪积扇地区12个地下水水样点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取样点的水化学评价指标中,总硬度和NO3-含量浓度较高,其平均值属于Ⅴ类水极限值,SO42-含量和TDS含量浓度较低,其平均值属于Ⅱ类和Ⅲ类水质;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时表明研究区58. 4%的地下水属于Ⅱ类和Ⅲ类水质,可以直接使用,41. 6%的地下水属于Ⅳ类和Ⅴ类水质,需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使用;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成因研究时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HCO3·SO4-Na·Mg·Ca类型,属于碳酸盐富集区,研究区内碳酸盐矿物溶解作用是控制地下水主要离子组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尺度、有限样品的地下水污染调查中,密度控制可以计算区域总样品数量,但取样点布设应综合考虑地质环境、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差异性。目前,样点布设主要依赖技术人员经验,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如何科学布设取样点是需要解决的一个科学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文章基于实际工作创建了“区域预分配、单元再优选”的解决方法。在区域上,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量化分配模型,以背景控制因素和潜在污染因素建立分配因子组合,运用指数标度量化定性因子、标度函数计算定量因子,通过矩阵运算获取每个分配单元的样品预分配数量;在单元内,按照分段控制、条件优选的方法提高取样点针对性和代表性。利用构建的分配方法,以拉萨河流域地下水水质调查为案例进行了取样点布设分配应用,确定了各单元样品分配数量。结果表明:考虑背景控制和潜在污染的层次分析模型及量化计算平衡了拉萨河流域不同分配单元对样品的实际需求,解决了城关区面积小样品需求多、当雄县面积大样品需求少等问题;分段控制、条件优选的方法明确了分配单元内取样点选择依据。本方法的构建为地下水污染调查取样点布设提供了必要的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4.
北京潮白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水化学的分层分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北京潮白河冲洪积扇第四系地下水系统水化学分布特征,依据地层结构及水文地质条件,于2008年枯水期采集浅、中、深层水样293组,用于水化学分析。利用数理统计法计算了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铁、氟、硝酸盐、亚硝酸盐、氯化物、重碳酸根、硫酸根等10种组分上、中、下游不同含水层的算术均值和均方差。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除了NO3–外,其余9种组分的算术均值均呈现由上游到中下游增大的趋势,均方差则中游较上游和下游大;整个冲洪积扇地下水均属偏碱性水,水化学类型多样,由上游的HCO3-Ca·Mg型逐渐过渡到中下游的HCO3-Ca·Na·Mg型和HCO3·SO4-Na·Ca·Mg型;随着往下游径流,地下水的化学类型趋于复杂多样,Cl–、矿化度和硬度等组分浓度升高。TDS、硬度、Cl–、NO3–和电导率均与取样深度呈反相关关系,pH值则与深度成正相关。水化学结果显示冲洪积扇地下水具有良好的分层分带特征,上游地区水质均一性高,是单一含水层结构,上下贯通,水动力条件好的反映,而中下游水动力条件较差,含水层分层明显。从测试组分的浓度分布范围和数值来看,均表现出浅层水样中层水样深层水样。地下水质量表现为上游好于中游,中游好于下游,分带特征明显。组分含量较高的样点和超标点绝大多数为浅层水样,这一点反映了中下游地区较强的人为输入和多源补给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选取武清北水源地所在Ⅳ级构造单元——武清凹陷为研究区,共布设地下水取样点95个。以第一含水组地下水中氟为研究对象,在水文地质调查及取样分析测试基础上,运用水化学图解、统计分析、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分析武清凹陷浅层地下水中F-含量空间分布特征、演化特点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F-质量浓度总体较高,分布趋势为以WN—ES为轴线浓度最高,向两侧浓度逐渐降低;高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较复杂,总体具有弱碱性、高钠、低钙的特征;高氟水形成主要受控于该地区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萤石溶解作用、方解石—白云石沉淀作用和F-解吸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6)
成都市2009-2014年期间在所辖11个市县红层丘陵区布设专门红层水井,以期查明红层地下水水质状况。通过对184口红层水井进行回访调查,在成都市红层区内不同地貌、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不同地下水类型区、不同化学分区及可能受污染区域取样64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红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型水为主,其次包括重碳酸硫酸型水、重碳酸氯化物型水以及硫酸型水、硫酸重碳酸型水。按照《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GB 5749-85)评价,红层区农村给水水质在很大程度上达到水质二级标准以上,占总数的81.2%,三级和超三级分别占总数的7.8%和11.0%。在三级水质中,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而在超三级的水质中,超标元素主要为硫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其次为铁、锰。  相似文献   

7.
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双柳煤矿主采煤层主要充水水源水化学一般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各含水层的特征离子。采用piper三线图、离子含量柱状图,分析研究煤系地层砂岩水、太灰水、奥灰峰峰组、奥灰上马家沟组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并利用piper三线图对本区各含水层水质类型进行初步分区,为矿井技术人员快速准确判别涌水水源类型提供了有效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某傍河研究区的地下水化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常见地表污染源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开展了某傍河区域的研究。在对傍河研究区开展野外调查、钻探取样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上,从水化学角度对研究区地下水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研究区内污染河水与地下水并没有明显的水力联系,深、浅含水层水力联系微弱;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以溶滤作用为主,并存在阳离子交换作用,易受到地表污染源及人为活动的影响;深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受到大区域水文地质环境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5)
为研究内陆平原区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演变及其分带性,通过野外钻探取得51~112 m不同深度的6层粘土样并在钻孔内90 m深度处取得的水样,采用批式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深度粘土对地下水中常规离子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线性吸附规律,总体上表现为离子浓度越高,粘土对其吸附作用越强;(2)粘土对地下水中各常规离子存在阻滞作用,其阻滞强度表现为与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含量基本一致,同时粘土的阻滞作用反过来控制地下水中常规水化学组分含量;(3)粘土减弱了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导致不同深度水质、水位的差异,粘土对常规离子的阻滞作用控制内陆平原中层承压水水化学成分的垂向分带性。可见,粘土对内陆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其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与演变有一定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华北低山丘陵地带是华北平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研究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把握其水质影响因素对平原区水质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位于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潴龙河流域作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下水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区域水质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方解石和石膏的溶解是造成地下水以HCO_3—Ca和HCO_3·SO_4—Ca型为主的主要原因;与上游自然条件下地下水对比,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如村庄化粪池等点源污染和农田面源污染是造成地下水中Cl~-、NO~-_3以及Ca~(2+)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由于低山丘陵区含水层渗透性较强,因此必须加强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点源污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11.
华北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华北平原地域广阔,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地下水位埋深、包气带和含水层岩性差异性大等特点,基于大量钻孔和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厘定了包气带岩性和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对脆弱性评价影响,进而建立适宜华北平原的DRITC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华北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评价中,根据华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划分4评价分区,剖分2 km×2 km单元34 253个,采用地下水位埋深、净补给量、包气带岩性、含水层累积厚度和渗透系数5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求得地下水脆弱性综合指数及脆弱性分布图。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山前冲洪积扇和古黄河冲洪积平原的现代黄河影响带地下水脆弱性高或较高。野外采样7 472组地下水有机污染测试分析结果佐证,脆弱性高或较高区有机污染检出项数多,其他地区较少,由此验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格尔木山前平原区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格尔木山前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结合多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对格尔木河冲洪积平原区的多年水位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该地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格尔木山前平原区3个不同区域由于赋存条件及开发利用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动态类型分异显著.研究区地下水整体流向与地形起伏相一致,自南向北径流,区域上流场形态变化不大.冲洪积扇中上部地下水多年动态处于平衡状态,近年来由于开采力度加大,地下水位呈急速下降趋势,地下水动态类型为水文-径流型;冲洪积扇下部地下水位以区域性下降为主,地下水动态类型主要为蒸发型;冲洪积扇西翼水源地附近由于地下水调蓄能力较强,地下水位总体呈稳定并局部有上升趋势,地下水动态类型为水文-人类活动型.  相似文献   

13.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潜水易污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预防基地地下水的污染,保护水资源,依据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地下水污染调查、野外包气带原位污水垂直入渗、水平运移试验等基础资料,选取潜水位埋深(D)、降雨入渗补给量(R)、含水层岩性(A)、土壤类型(S)、地形坡度(T)、包气带介质(I)和含水层渗透系数(C)7个指标,运用DRASTIC指标叠加法,建立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潜水易污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潜水进行了易污性评。依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潜水区划分为易污性高、中、低3个区,并针对3个区提出了相应的防污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冀东铁矿田赋存在太古界单塔子群白庙子组中,资源量(332+333)为25亿 t,平均品位〉30%,是我国重要的铁矿基地。矿区位于滦河冲洪积扇中上部,矿体上覆第四系砂砾卵石含水层富水性强,水量丰富,属于大水矿床,矿床疏干排水困难,疏干排水将破坏地下水环境。本文在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多层含水层系统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并建立了刻画多层含水层系统的数值仿真模拟模型,基于预留隔水顶板井下充填法采矿,预测矿山开采地下水流场演变,评价了矿山开采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环境保护措施,对今后矿山开发过程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环保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京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北京实际情况,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灾害风险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对北京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了分区评价。评价认为:北京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顶部。  相似文献   

16.
Improved knowledge of processes determining groundwater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precondition for the solution of various ecological and water management problems. In areas with highly fluctuating groundwater levels, time-limited access, local pollution sources or temporary interactions betwee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a temporary groundwater sampling technique could be of advantage. Furthermore, depth-specific sampling is of high value for investigating groundwater pollution related to seepage or surface water infiltration. A stainless steel core probe has been developed to obtain groundwater samples and to measure the hydraulic head distribution at various defined depths. The sampling technique is applicable only for non-volatile water constituents. An advantage of the core probe is that it can be driven into soil or sediments using ordinary low cost percussion equipment. The probe enables hydraulic head measurements and water sampling over vertical intervals of 0.3 m. Results from field experiments using the stainless steel core probe were in good correspondence with results from groundwater sampling at nearby observation wells. In the upper layer of the aquifer, the intrinsic spatial change in concentrations of sulphate, chloride and other water constituents is a function of distance between observation points and groundwater surface. Results indicate strong effects of a fluctuating groundwater level on groundwater quality at certain depths.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大规模综合机械化采煤氮污染来源及影响程度,选取宁东煤炭基地侏罗纪煤田鸳鸯湖矿区的梅花井井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取样分析,对梅花井井田地下水三氮污染分布、物源、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宁东煤炭基地鸳鸯湖矿区梅花井井田三氮NH4+、NO3-、NO2-含量范围分别为0.06~0.12mg/L、4.67~234mg/L、0.01~2.01mg/L,与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水质限值对比,NO2-达到重度或极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潜水含水层;NO3-污染级别为中度、轻度污染,超标样点占调查样点的75%,垂向上已延伸到承压含水层。水平空间上无论矿权范围还是矿权外,污染样点均有存在。(2)部分水样中NO3-毫克当量百分数超过25%,对水化学类型产生影响。(3)煤矿区NO3-、NO2-的污染首先与丰富的物源有关,还受煤矿开采扰动、地形地貌条件、垂向补给径流、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风积沙大型机械化煤矿开采区地下水氮污染的防治提供了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Groundwater is inherently susceptible to contamination from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nd remediation is very difficult and expensive. Prevention of contamination is hence critical in effective groundwater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assess aquifer vulnerability at the Russeifa solid waste landfill. This disposal site is placed at the most important aquifer in Jordan, which is known as Amman-Wadi Sir (B2/A7). The daily-generated leachate within the landfill is about 160 m3/day and there is no system for collecting and treating this leachate. Therefore, the leachate infiltrates to groundwater and degrades the quality of the groundwater. The area is strongly vulnerable to pollution due to the presence of intensive agricultural activity, the solid waste disposal site and industries. Increasing groundwater demand makes the protection of the aquifer from pollution crucial. Physical and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ake the aquifer susceptible to pollution. The vulnerability of groundwater to contamination in the study area was quantified using the DRASTIC model. The DRASTIC model uses the following seven parameters: depth to water, recharge, aquifer media, soil media, topography, impact on vadose zone an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The water level data were measured in the observation wells within the disposal site. The recharge is derived based on precipitation, land use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The aquifer media was obtained from a geological map of the area. The topography is obtained from the Natural Resources Authority of Jordan, 1:50,000 scale topographic map. The impact on the vadose zone is defined by the soil permeability and depth to water.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was obtained from the field pumping tests. The calculated DRASTIC index number indicates a moderate pollution potential for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19.
我国造纸业废水中的污染因子危及地下水水质安全,通过对野外实地勘察和地下水取样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各地下水取样点的水质均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用B·M舍斯塔科夫公式计算浸没过程,洪水时期地下水水位升高,研究区废水不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