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下水》2015,(6)
锦州市宝地·太阳广场建设项目位于锦州市城区古塔区境内,属于辽宁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对项目所在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影响,需用采取有效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完善防治体系,有效控制因项目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将项目建设对水土资源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工程能够安全地运行,并且能够绿化、美好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因工程建设所造成的占压、挖损、扰动的土地和植被,最大程度的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工程建设区和周边区域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任辉  刘兴旺  祁才吉  王淑丽  张必欣  王畅  李艳  王德利  屈云燕  栾俊霞  刘宬宇  王鹏昊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24-2024030024
近年来,我国煤系石墨研究工作在成因机制、控矿因素、鉴定指标、选矿加工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和新发现,勘查找矿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但在资源探获和开发利用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以致其资源战略保障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过度利用于低附加值领域而形成资源浪费等现象。笔者等通过成矿模式规律认识不深、演化机制研究不足、物化性质研究不清、保护性开发程度不足、选矿技术工艺落后和高端产品创新技术研发不够6个方面对我国煤系石墨开发利用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对我国煤系石墨产业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晓峰 《地下水》2019,(3):222-223
城市河道是城市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主要影响因素及区域内基层民众安居乐业的主要支撑。以锦州市河道基本概况为例,分析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项目实施现状,探究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从河道保护、资金投入增加、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进行对策措施分析。以期为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效率提升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4.
5.
《地下水》2021,(5)
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通过加强水土保持等相关工作,有效避免水土资源流失的现象发生,全面加强水土资源的保护工作。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结合陕西志丹水土保持现状进行研究讨论,并就加强志丹县水土保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及重要性进行阐述,提出通过加强水土保持等相关工作,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对做好县域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葫芦岛金地矿业有限公司膨润土矿40万t/a采矿工程属建设生产类项目,为新建采矿类工程。通过对该项目水土保持影响分析,此项目无制约性因素影响,选址可行,主体工程中的防护措施合理,减少了水土流失,但是仍然会造成水土流失,为此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方案开采,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达到项目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和谐相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达川是四川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之一,区内滑坡、崩塌及地面塌陷较为发育。通过达川区近5年的统计数据及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为当地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河北矾山地区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结果:(1)可耕种的土地面积的侵蚀破坏率平均为13.73%,许多地带的侵蚀率高达30%以上(2)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土壤水严重缺乏,位于盆地边缘斜坡区的许多村庄发生饮水困难,文中就造成水土大量流失的原因,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整治意见。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河北矾山地区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结果:(1)可耕种的土地面积的侵蚀破坏率平均为13.73%,许多地带的侵蚀率高达30%以上;(2)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土壤水严重缺乏,位于盆地边缘斜坡区的许多村庄发生饮水困难。文中就造成水土大量流失的原因,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整治意见。  相似文献   

10.
杨春 《广西地质》2010,(9):38-40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源泉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当今世界95%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矿产资源。由此可见,矿业经济的发展是决定广西"工业强省"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提高广西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11.
12.
余霜  李光 《中国岩溶》2014,33(3):338-346
喀斯特地区农户的石漠化治理行为对保障我国长江、珠江流域生态安全极为重要。为了深入了解农户石漠化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促进石漠化治理政策的落实和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发,本文选取了贵州省3个典型的石漠化县,晴隆县、关岭县、 黔西县为研究区,应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法对437位农户开展治理行为调查。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与ISM分析方法研究农户石漠化治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层次结构,实现对石漠化治理行为的剖析。分析结果显示:距最近乡集镇距离、是否自愿选择技术、接触信息次数、交流信息次数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石漠化面积是中层间接因素,家庭农业收入、是否有科研治理项目、专家走访次数是深层根源因素。因此,农户农业收入低、资金投入匮乏和石漠化治理相关技术缺乏是导致农户石漠化治理积极性不够的根本原因。建议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以推动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以降低石漠化治理的成本;完善石漠化治理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户石漠化治理技能。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6)
锦州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海岸带东起大凌河河口,西至青浦河,境内流域被大量开发,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水质质量日益下降。本文以锦州市大凌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该流域水质进行采样、测试、分析和评价,从评价结果看,大凌河流域上下游重金属元素无超标现象,符合Ⅰ类水标准,但中游地区水污染比较严重,属劣Ⅴ类水质,针对此现象应建立保护机制,制定保护对策,为大凌河流域水质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机制是提高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主要措施。以辽宁朝阳县羊山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对流域水土保持现状、生态补偿量计算和补偿措施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在生态补偿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主体、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客体、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原则、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方式等因素,通过动态资源存量分配,提高区域水土治理综合效益,达到治理效果,在治理末期使羊山沟小流域内林草面积可达2 531 hm~2,林草覆盖率提高至82.36%,降低土壤侵蚀模数2 000 t/km~2,初步改善区域水土流失现状。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伟大祖国的锦绣山川,无一不与五千年文化的结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而形成了以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和谐统一的观赏综合体。由于地表地质地理条件的差异性及人文景观对其差异性可利用程度的制约,影响了人文景观的发生、发展。从人文景观的古老文化宝库中寻找它的“地学因子”,是人文科学的发展日益综合化的趋势,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知识应用日益同步综合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商用和民用小型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公众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指出由于安装、运行场所为城市中心地区或居民住宅区,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考虑技术方案的优先问题,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考虑应优先于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若小型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把一次能源转换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和余热的排放地点转移到城市内的建筑物和住宅区,有关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的使用还存在资源制约的问题。因此,应规范在城市中心地区和居民住宅区设置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  相似文献   

17.
凹凸棒石吸附性能应用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凹凸棒石是链层状硅酸盐, 具有3-8?×6-3?孔道、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但是由于凹凸棒石孔道直径小于大多数分子及水合离子的直径, 除少数简单分子和离子外, 多数分子和离子都不能进入凹凸棒石孔道, 而且凹凸棒石选择性吸附水分子, 因而在多数情况下, 凹凸棒石对吸附质的吸附不是内表面吸附, 而是外表面吸附。并且外表面吸附是胶体和离子交换吸附。本文阐述了凹凸棒石的孔道直径、吸附选择性、体系pH 值及凹凸棒石和蒙脱石胶体颗粒的互相作用对凹凸棒石吸附性能应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与生态系统用水相矛盾的干旱内陆区,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以往对地下水的管理,以政府直接控制地下水使用为主,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或管理成本较大。因此,寻求间接调控地下水使用的措施成为更好的选择。以河西走廊的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流域为例,以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探究影响农户使用地下水的关键因素,以寻求通过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来影响农户节约并高效利用地下水,最终达到农户自下而上自发节水的效果。分析结果发现:农户对地下水的使用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但均强烈地依赖于地表水供给,地表水供给每增加1个轮次,单位公顷耕地地表水用量会增加237.3 m3,相应会减少795.2 m3的地下水,整体上平均减少504.1 m3的总用水量,地下水占灌溉总用水的比例也会下降3.7%。此外,地下水的使用还与家庭经营规模、经营模式、地下水供给条件及经营者偏好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政府应根据流域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综合条件和特点,结合农业生产特征和农户偏好,因地制宜制定政府主导的管理政策与农户自我调节能力有效结合的开发治理制度和方案,切实实现区域水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助于解决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建设新型生态文明城市带来新契机。然而,以岩土体为介质和环境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条件是影响和制约其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为避免地下空间利用产生各种不利后果,本文以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以内中心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等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制约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因素有地下水水位、含水层厚度、岩土层透水性、地下水腐蚀性等;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制约因素为膨胀土和可液化砂土;地面沉降是影响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通过研究,对正确认识成都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环境地质问题,采取恰当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区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地质环境条件技术支撑。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庄浪县梯田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蔚  师伟 《地下水》2006,28(6):126-128,131
庄浪县水土流失形成以水蚀为主,境内面蚀发生最广,坡耕地被称为"三跑田".经过34年的努力建造了94.5万亩的梯田,治理水土流失的面积达1070万km2.本文根据准市场价值法和机会成本法,对庄浪的梯田进行水土保持效益分析.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因地制宜的水土保持可以带来不一般的经济、社会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