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琳 《地下水》2022,(5):254-256
以位于陕西咸阳的西郊水库水土示范园工程项目区为例,对研究区水土流失状况、危害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远期水土保持示范园工程建设及治理思路。结果表明:(1)研究区自然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由于水库的调蓄特点,夏灌和冬灌期水位变幅大,库岸易发生坍塌引起水土流失,经计算确定研究区侵蚀强度为中度,侵蚀模数3 252 t/km2·a,年平均土壤侵蚀总量1 006.49 t。人为水土流失主要为库区不合理耕作、垃圾胡乱堆放与汛期降雨集中引起的水土流失及村镇毁林毁草造成的植被退化;(2)水土流失引起的危害主要有:加速水库淤积,影响水库蓄水能力和洪水调蓄功能发挥、侵占库区周边农田及村庄、对耕地和村镇安全造成危害、破坏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对区域小气候环境造成影响;(3)针对存在的有限面积治理,未达到最佳治理效果问题,后期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治理思路应为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宣传力度,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结合水土保持示范园区建设对典型水土流失区域高标准集中治理和加强后期管护。研究结论为周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6,(3)
通过对西安市临潼区渭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新模式《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进行论述,使人们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思路、治理模式、管理经营形式有所改变,促使人们认识到水土流失治理只有走新型的《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模式,才有可能为当前临潼区渭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0,(2)
以营口市为例,针对坡耕地、四荒地、水蚀林地(园)地、侵蚀沟道、山洪沟道和历史遗留矿产资源开采破坏的迹地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提出应以综合治理措施体系与配置为核心,针对不同水土流失区域实施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采取以保护和培育好现有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生态植物措施为重点,严格控制生产建设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依法实行水土保持方案制度。通过加大水土保持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遏制人为破坏水土资源的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6)
本溪市华宝(集团)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示范园区的建设既起到了科技示范的作用,也带动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园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奋斗目标。本文主要对该示范园区建设的主要功能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通过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经过该示范园区建设共治理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约50多万m3,有效遏止了水土流失发展,最大限度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达到了治理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5.
余明 《地下水》2019,(3):205-206
通过对江西省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生活工业污染、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等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象,提出应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为依据,开发与研究水土保持技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技术在治理水土流失中的作用,对不同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研究、分类与整理,认真贯彻落实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实现江西省生态文明状态得到应有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1,(1)
运行期间风力发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低,其对环境的破坏主要集中于风电场建设时期。风电场建设带来的水土资源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在分析风电场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典型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风电场建设特点提出了水土保持措施防治体系,希望为风电场水土流失防控及其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1,(5)
渭北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西铜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人文环境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铜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实践为例,结合项目区水土保持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和影响因素状况,依据基本的实施原则,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区域进行防治责任区划分,针对主体工程防治区、取土场防治区、弃土(渣)场防治区和临时工程防治区这4个区,提出具体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对防治水土流失、蓄水保土、坡面防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21,(5)
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通过加强水土保持等相关工作,有效避免水土资源流失的现象发生,全面加强水土资源的保护工作。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结合陕西志丹水土保持现状进行研究讨论,并就加强志丹县水土保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及重要性进行阐述,提出通过加强水土保持等相关工作,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对做好县域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国秀 《地下水》2019,(1):200-202
现有水土保持布局手段存在规划指标模糊、编制参数不合理等弊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新型的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布局方法。通过水文属性数值判断、水土流失量定量分析,确定水土资源的宜性评价准则,完成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含义的界定。在此基础上,通过确定地表水源涵养区和地下水源涵养区的方式,对水土资源进行监管评价,完成规划方法的搭建,实现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的布局研究。设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水土保持布局手段相比,应用新型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布局方法后,规划指标清晰程度、编制参数合理性等数值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以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古塔区和太和区三个区域为研究重点,对该研究区农户经营土地的水土流失现状、农户的水土保持行为和影响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变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是农业生产与经营实践的重要主体,是区域农村环境的主要消费单元和农业资源的占有者,区域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与农户农业经营生产实践行为有着密切联系,农村地区的社会生态需要依靠农户等主要群体来维护与建设。研究结果旨在为制约锦州市水土保持中农户实践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义侠 《安徽地质》2006,16(3):231-233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忽视了对水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致使水土流失、生态失调,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产生了极大的潜在威胁。根据某项目区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实施中的具体实践,阐述了搞好水土保持,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20,(3)
目前资源跟环境中的矛盾愈加突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具有时间集中、破坏强度较大和后续维护困难等特点。通过对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及治理对策进行分析,提出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具体的水土流失问题,应建立科学预防体制和治理对策,综合数据库进行准确的判断与预测,在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维持水土的稳定性,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力。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使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与水利工程建设满足“三同时”原则,全力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保持经济正常发展情况下,为人民提供更加稳定的居住环境,推动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对保证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及预防洪涝灾害发展重要作用,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保证水土生态环境稳定,本文对我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必要性进行分析,针对我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整个水文站网不完善及布局不合理、水文监测能力薄弱和水文业务系统功能单一、技术落后及维护不到位等实际问题,提出从加强水文监测站点建设、促进水文监测能力的提高和强化水资源管理及水土保持建设,促进水文服务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推动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监控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促进水文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保证水利相关工作的不断协调与完善,推动国家及社会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5,(6)
锦州市宝地·太阳广场建设项目位于锦州市城区古塔区境内,属于辽宁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对项目所在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影响,需用采取有效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完善防治体系,有效控制因项目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将项目建设对水土资源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工程能够安全地运行,并且能够绿化、美好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因工程建设所造成的占压、挖损、扰动的土地和植被,最大程度的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工程建设区和周边区域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北票市水土保持修复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东北部,是东北漫岗丘陵区水土流失典型区域,本文对北票市目前的水土保持状况进行分析可知:该区域主要存在水土保持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原有城市水土保持治理模式陈旧、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行政部分权责不明确等问题,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防治策略,为北票市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21,(1)
甘肃牧区因为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和过度放牧、挖掘药植等人为破坏的诸多原因,牧区水土流失情况日益加剧,威胁当地的生态安全、饮水安全和经济建设。通过对甘肃牧区水土流失现状和区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从建立完善合适的项目模式及管理体系、严格落实水保工程建设项目区选择流程和规范、科学设计治理措施,注重综合治理和加强治理成果移交和后期管护工作等方面加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加快牧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21,(5)
陇东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本文从地质学的角度探讨了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之间关系,并对防止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区域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生态化治理思路和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认为:陇东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崩塌、滑坡、泥流是一种互为因果、互为促进、互相转化的关系,陇东黄土高原区的水土流失严重区也是区域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主要有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治理效果较为明显。同时,针对治理中存在的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治理监管缺失、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设计和管理措施不到位、治理工程缺少生态化理念等问题,提出应统筹规划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防治思路,因地制宜,继续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保土耕作措施,并充分利用生态化治理新技术,做到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综合治理,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助力区域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以期对治理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白银 《地下水》2018,(6):242-243,246
西卓煤矿位于陕西省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澄合矿区中深部,地处陕西省合阳县,矿区的建设和生产对当地的水土保持产生严重影响,本文针对合阳县整个县区水土流失概况和矿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类型进行分析,通过对矿区地表物质组成、地貌、植被、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现状等土壤侵蚀环境背景的综合分析,发现矿区内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在治理过程中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减轻人为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效果,对同类矿区在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提供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水土流失失危害特征及发展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瑛  王炜航 《辽宁地质》2000,17(3):230-234
辽宁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依据省内各市县不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面分比及地形地貌等地质条件,将其划分为极严重区,严重区,中度区及轻度区四个水土流失程度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水土资源的损失与环境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洪涝灾害频发,而且影响各业生产和发展。1996年与1986年的水土流失量对比结果表明,经过10年来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强度和面积都明显降低和减少。  相似文献   

20.
陕南地区位于秦岭山区,坡耕地面积大,降雨形成的坡面径流是当地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当地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坡面径流资源,从而减少水土流失。以陕南大南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整理当地多年的降雨资料,借助GIS及Surfer等相关软件对不同坡度的坡地资源进行划分和统计,利用流域内水土资源之间的相互依存及彼此约束性,基于线性规划理论,通过构建、求解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对小流域的水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用单纯形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对模型中相关参数的不断优化、调节,最终得出“以人定水田”“以水定田无旱无树”“以水定田无旱有树”3种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案。通过优化配置即可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同时也为后期土地规划等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