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水》2020,(3)
生态河道是现代河道综合治理一种不可缺少的治理方案。本文以生态理念探讨了无锡市现状中小河流的设计理念与治理原则,并从生态河道总体布置、河道堤型及断面设计、生态护岸设计,以及河道缓冲带构建设计等方面对河道治理进行了分析,以期在生态河道治理中将现有自然河道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1,(2)
根据河道治理工程实际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水利行业提出人水和谐、生态、自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通过总结分析生态护岸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情况,可为治理方案优化设计提供依据。然后以义县大凌河综合治理工程为例,深入探讨了格宾石笼生态护岸的技术要点,从施工过程和方案设计的角度给出合理化建议。实践表明:格宾石笼护岸存在造价低、施工方便、生态、安全、环保等优点,对于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河流生态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昌泽 《地下水》2022,(2):253-255
生态河道堤防护岸工程的设计决定了工程施工的质量,河道堤防护岸的生态性、抗冲击性、耐久性和自净能力等性能会受到护岸工程材料和结构的影响。本文以福建惠安县东港溪(东桥段)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为例,针对生态河道堤防护岸存在问题,对常用的砖砌石和混凝土护岸、生态格宾石笼和生态土工织物袋护岸、生态砌块和仿木桩护岸、墙式护岸、坝式护岸、坡式护岸及植物护坡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东港溪河道的实际情况,对该生态河道治理的护岸设计方案进行探讨,从经济、施工和景观等方面进行比较,最终采用复合式结构方案,可实现生态河道堤防护岸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1,(3)
根据不同类型河流的整治目标和生态治理经验,阐述了人工与自然护岸等生态景观护岸断面形式及其适用范围,并以新民市某河段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对合理设计断面形式做详细说明。针对不同类型的河流,提出生态景观护岸断面形式要满足休闲娱乐、景观生态、引水灌溉和防洪排涝等多功能需求,为合理设计断面形式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冉浩然 《地下水》2022,(5):309-311
为探究甘肃平凉市崆峒区河道建设管理问题状况,基于崆峒区河道现状,对河道生态建设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远期发展对策。分析结果认为:崆峒区河道生态治理中主要存在突出工程效益,忽略了河道生态赋性及水系连通和护岸的景观价值,大部分护岸工程均为砼挡墙式结构,“渠化”“硬化”过多,河流水域岸线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针对河道治理及管理问题,应从重视河湖水系连通、河道生态修复和保护、注重护岸的景观价值及水文化元素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和加大河道管护的资金投入机制等方面加强治理及管理,补齐河湖监管的短板弱项。分析结果为后期河道建设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周桥 《地下水》2019,(1):259-260
浑河清原县城段主要以现有堤防整修加固提高标准为主,干流堤线基本以现有堤线为主,针对浑河清原县城段干支流断面堤防型式进行加固,对洪水冲刷严重的位置修建护岸工程以提高沿岸的防洪标准,结合已有工程型式及运行效果,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突出生态治理理念,兼顾占地及施工的方便性,在堤防断面设计时突出河道的自然特点,在满足《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规定的前提下,优化断面设计,以解决县城防洪工程老旧、损毁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1,(5)
为了有效解决河道护岸稳定性较差的问题,结合辽宁地区实际情况以及格宾生态护岸结构形式,通过对比施工成本与应用情况提出格宾生态护岸的方案选择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即统一施工管理、材料质量控制设计、护岸稳定系数合理设定的方法。相对于原有方法对比实验具有更强的护岸质量稳定性,该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徐广忠 《地下水》2022,(1):261-262,280
为了提升河道生态环境效益,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和岸坡稳定性,以某河道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河段实际情况,采用生态空心块护坡、浆砌石护岸等处理措施.结合软弱段地基土特性,通过比选采用块石换填法进行处理,可保证工期和质量.经过安全复核,所采用的方案稳定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
河道是排泄洪水的通道,堤防是防御洪水的屏障。以白水县河道护岸工程施工为例,通过对河道护岸工程具体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进行讨论,提出工程材料选择及基础处理措施;堤身施工具体要求,探讨提升河道护岸施工技术,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1,(2)
河道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利载体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环境资源基础,受多种条件限制,传统的河道治理比较注重灌溉供水、防洪排涝、水力发电等功能,因未考虑河流的生态功能往往难以获取理想的治理效果。对此,为提高河道的生态服务功能以及满足人们对滨河宜居环境的需求,"生态、和谐、自然、安全"的治河理念正成为河道治理的新方向。本文整理分析了现有河道治理技术及其优缺点,并以义县大凌河生态文明示范区一期工程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治理模式。实践表明,生态治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河流的生态效益,为大凌河水环境修复和河道治理方案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21,(5)
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建设项目之一,国家对水利工程的建设非常重视,"十三五"期间国家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小流域治理项目投资很大,但是由于施工质量问题造成河道堤防护岸工程垮塌事故时有发生。为了减少堤防护岸工程施工质量问题而导致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本文对河道堤防护岸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论述了河道堤防护岸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质量管理措施,供同类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晓峰 《地下水》2019,(1):255-256
城市河道关系着防洪及生态环境安全。以城市河道整治为入手点,依据城市上、下游河流段开发情况,对某地城市河道治理、已有河道整治项目及河势变化进行调查分析,基于城市河道整治现状及景观建设优势,设定城市河道整治规划,并依据城市河道景观设计需求,对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融合设计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全面提升城市河道水网生态面貌及防洪排涝能力,为区域水系建设及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牛萍 《地下水》2022,(1):251-253
本文探讨了聚集地型、山溪型、平原型等农村中小型河道生态治理设计结构类型,并结合河道整治现状提出全新的施工方法,主要涉及断面设计、水污染治理、护坡构造、植物类型等内容,然后以抚顺县东洲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系统分析了生态治理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植物恢复系数,河道治理可以达到预期的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钟立君 《地下水》2020,(1):287-289
城市发展对宜居环境和河道景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保证财产和城市安全中河道防洪工程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合理的设计理念,如何一体化设计城市河道景观和防洪体系,可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安全发展和合理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以葫芦岛市绥中县六股河防洪工程为例,结合河道治理实际情况,研究城市河道一体化景观与防洪设计方法,能够显著增强河道防洪能力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总体而言,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融入城市河道防洪,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可为河道景观建设、生态改造及防洪安全提供基础依据,保证绥中县居民财产安全和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6,(4)
针对陕西省凤县安河两岸居民聚集、土坡垮塌淤积河道影响行洪等问题,为准确掌握防洪工程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便于采取合理防洪工程建设加固措施提高河道的防洪标准,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防洪治理河道的暴雨洪水特性,结合参证站52年逐月降雨资料和洪水数据,对治理河段河道洪水进行水文比拟等方法推算设计洪水。分析结果表明:洪水分析计算成果与历史洪水记录值相一致,计算成果比较合理可靠,为堤防工程优化设计、防汛预警和调度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7,(3)
随着城镇一体化进程脚步的加快,环境破坏和污染加剧,河流成了纳污的主要载体。河道治理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对辽宁省阜新市柳河河道沙土淤积、防洪标准、河床不平整、水土流失、农田防淹防冲、人为破坏等问题的研究,结合柳河河道实际情况,提出了河道清淤、护岸固坝、生态修复三大柳河河道治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柳河河道的防洪能力和生态环境,为类似河道治理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21,(1)
生态护岸能为鱼类洄游、动物栖息繁衍和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空间环境,发挥着稳定河岸、美化环境、保持水土、调节微气候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也是陆地与水域生态系统信息、能量、物资交换的重要过渡带,深入研究生态护岸有利于保障河流生态健康及良性循环。文章以大凌河朝阳段为例,在系统阐述生态护岸设计原则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斜坡式空心方块护岸、植树+抛填石块护岸方案,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植树+抛填块石护岸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20,(2)
秭归县九畹溪周坪段属鄂西南山区是典型的山区性河流,河床坡降陡,洪水集水时间短、汇流快,陡涨陡落。以秭归县九畹溪周坪段为例,在阐述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九畹溪存在的河道防洪能力较差、岸坡稳定性差、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问题严重、河道亲水性差、缺乏生物多样性等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河道清淤、生态护岸、生态绿化等具体对策措施。以期为类似中小河流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黑水河流域由于长期的侵蚀而导致各种灾害的发生,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是保护沿河人民群众安全的重大战略。本文通过对辽宁黑水河流域河道治理现状目标进行分析,对生态治理中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河道堵塞严重、水污染污染严重和水质变差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通过重点治理和一般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改善流域沿河生态环境,建设人水和谐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6)
金陵河属渭河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陇山山脉南部的陈仓区新街镇赵家山,由宝鸡卷烟厂西侧注入渭河,全长55.0 km,河道平均比降7.4‰,总流域面积427.1 km2。该流域屡暴雨洪水时有发生,对沿岸造成了严重损失。为减少洪水灾害,改善流域防洪基础设施条件,建设金陵河寺沟村段防洪工程极为迫切,结合工程保护对象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设计洪水及水面线进行推求计算,分析拟建工程的防洪标准,确定防洪标准确定为10 a一遇,10 a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581 m3/s,推求出各断面的洪水位。最后从河道的行洪能力、河道护岸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工程建设的投资费用等方面对70 m、80 m堤距两个方案的进行分析比较,最终确定寺沟村段最小堤距不小于7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