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乡市发展节水灌溉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武生  吴敏  王皎皎  贾宪武 《地下水》2009,31(4):109-111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实施农田节水灌溉是保障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节水工程取代了以前"粗、笨、跑、漏"的土渠灌溉,提高了渠道输水能力,节水、节地效果明显,缓解了水资源矛盾,降低了灌溉成本,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粮食产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明显,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灌区提出其适宜的节水灌溉途径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寇广潮 《地下水》2013,(6):115-116
陕西省重点中型灌区普遍存在着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供水能力下降、灌溉效益衰减等问题。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抗御旱涝灾害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采取调查研究及计算与统计、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面向国家“十二五”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中型灌区规划;分析工程实施后的效益。结果认为: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灌区配套工程经济上是合理的,效益显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新疆塔里木灌区水盐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是威胁塔里木灌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作者主要以水田向水盐平衡为指导分析了塔里木灌区当前水土资源利用方式下的灌区田间尺度的盐分动态、灌区尺度的盐碱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以及农田排水的解决对策,估算了地下水临界深度及灌排比,初步探讨了当前节水农业条件下灌区所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文中最后强调:理论上应加强对灌区作物需水研究及水盐运移与聚集规律,特别是节水条件下的根区土壤盐分平衡问题研究;实践中通过完善灌排管理、提高常规灌溉技术的灌溉效率,逐步进行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是塔里木灌区灌溉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亚绒 《地下水》2013,(6):117-118
秦都区属宝鸡峡灌区,由于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日益增加,灌溉面积逐步减少。通过研究分析,提出节约用水,加强渠道和田间管理,改变旧的灌溉模式,提高水的利用系数,解决好渠道、田间等渠系渗漏问题。提出灌区推行渠水管道灌溉是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之一,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1,(1)
乌江灌区位于黑河流域中游甘州区境内下段,灌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现状农业灌溉水价对灌区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为对近年来乌江灌区农业水价改革实施成效进行探讨,本文在对乌江灌区自然地理状况、灌区农业灌溉面积、水资源量分配和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水价改革实施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问要提出应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成效进行总结提炼,从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探索创新终端用水管理方式等方面实施积极措施,加快推进农业水价改革进度,促进灌区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4)
泾惠渠灌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属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Ⅱ)型灌区,涉及陕西省西安、咸阳、渭南三市的临潼、阎良、高陵、泾阳、三原、富平6县(区)。本文对泾惠渠灌区高陵县药惠段末级渠系现状进行分析,显示该区域预制板安砌梯形渠道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已运行二十多年,存在衬砌标准低,过流能力不足,渠系建筑物老化,桥孔下陷,渠道引水能力降低,斗渠及以下田间工程灌溉水利用率低,损失浪费严重等问题。已严重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应对末级渠系实施改造,对该区域斗渠、农渠进行必要的衬砌、整治,有效改善了原渠道状况极差的状况,经夏灌及冬春灌运行,渠道输水能力大幅提高,充分发挥出了骨干工程及末级渠系改造工程效益,灌溉周期缩短,灌溉保证率提高,特别是在夏季引水期间,灌溉水含沙量大,可有效减少渠道淤积,增加灌溉引水量,扩大灌溉面积,同时减少了渠道巡护用工,节约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7.
渠道是农业灌溉的基础,但由于冻胀造成干渠损毁严重,引水利用率低,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需要进行防冻胀处理。本文以新疆阜康灌区渠道防冻胀为实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保温板进行优化设计,得出项目区聚苯乙烯保温板最优厚度为8 cm,坡顶处可采取换填法遏制冻胀量。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灌区渠道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5)
红星水库灌区地处陕西省关中北部的富平县境内,是一个以水库灌溉为主,兼有引洪灌溉的中型灌区。经过四十多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干支渠及其建筑物破损严重,输水损失大,险工险段多,输水不畅,渠道衬砌率低,达不到设计引水流量,严重影响着灌区工程设施整体效益的正常发挥。在进行节水配套改造中,对混凝土U型渠道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结合混凝土U型渠道的结构特点,研究了混凝土U型渠道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及投资建设的效果效益,证明了混凝土U型渠道是节水灌溉中一项重要防渗工程,是提高现有水利工程效益,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节约用水时效较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小宁 《地下水》2012,(5):210-211
桃曲坡灌区地处渭北旱塬,河源来水相对不足,供需矛盾突出。通过调整分析,灌区存在灌溉设施建设标准低,用水灌溉方式粗放,灌溉技术落后,利用分数仅为0.48左右;提出要提高节水意识,扩广小畦灌溉,加快渠道改造工程,提高灌溉利用分数,建立建全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6)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灌溉工程设计的重要指标。其综合反映了设计水平年灌区"标准状态"渠道系统工程状况、田间灌溉水平和能力条件下的总体灌溉用水效率。本文结合辽阳灌溉区节水改造工程概况,对该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确定思路进行探讨,认为在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设计时,需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7左右,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5左右,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5。  相似文献   

11.
宋美艳 《地下水》2018,(5):227-227,231
混凝土防渗渠道广泛利用可节约水资源,减少渠道的淤泥清理工程量,提高灌溉效果。本文以辽宁庄河灌区为例,对混凝土防渗渠道的运行及管理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可以看出:庄河灌区灌溉面积大,渠道分散,田间渠道管理难度逐渐增大,存在部分灌溉区渠道渗水严重,灌溉用水利用率不高,灌溉效果不理想,渠道运行管理细则多、人员分散,资金投入不到位等诸多的问题,应采取科学方法合理安排渠道用水管理,加强渠道观察监测、合理安排冬季运行时间等措施加强运行管理,为类似灌区渠道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健 《地下水》2020,(1):104-106
灌区续建配套工程不仅可显著提升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而且是保障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灌区骨干工程作用及其存在问题,探讨了灌区改造项目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从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角度论证改造的合理性,为进一步提升灌区水利设施灌溉效率和系统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9,(6)
清原县是优质水稻的生产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迅速。北三家拦河闸作为清原县重要的引水工程,担负着闸址下游两岸2 400亩水田灌溉任务。本文就灌溉范围内水稻的灌溉方式、各时期的灌水定额、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水率进行计算,并对水平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北三家拦河闸除险加固完成后,能够满足灌溉面积3 000亩灌溉用水量需求,可有效提高灌区粮食超量、增加人民经济收入,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6,(4)
陕西省作为西北内陆省份,长期存在水资源缺乏、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大型灌区在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保障陕西粮食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大型灌区发展中的建设资金、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和建设管理水平等现状进行分析,认为灌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社会效益不高、发展滞后,末级渠系输水能力不足、综合改革不足及安全防护设施薄弱等,提出灌区在发展与改革中,要抓好探索和尝试,结合灌区实际,深入研究和推进灌区综合改革实现灌区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三个陕西"建设提供水利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6,(6)
白水县位于陕西省关中东北部的渭南市,地处渭北黄土台塬与陕北黄土高原过渡的丘陵沟壑区南缘。通过对县内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进行统计分析,共有大型灌区1处,灌溉面积1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4万亩;中型灌区1处,灌溉面积11.2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6万亩;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296处,设施灌溉面积8.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72万亩。全县农田水利工程为白水农村经济发展和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白水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设施,但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存在农田水利工程水利化程度较低,灌区水利设施老化及毁坏严重,节水改造滞后、投入机制匮乏,无固定的投入渠道、缺乏政策法规,依法治水困难大和管理体制不完善,工程运行困难等问题,针对发展现状及问题,白水县应加大节水灌溉、土地整理、基本口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兴修水利,最大限度地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白水县工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奠定水利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定期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测算,掌握其变化情况,对发展农田节水灌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科学的对双塔灌区的节水现状进行测算,成立专门的测算部分,组织专人对灌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首尾测算法"和田间实际观测法及水量平衡原理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分析测算.得出双塔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65...  相似文献   

17.
赵鸿君 《地下水》2022,(5):316-317
为研究灌区渠道水藻问题,以陕西泾惠渠灌区南干渠为例,综合灌区水藻治理研究与实践,对灌区南干渠水藻危害、常用清理方法及成效进行归纳分析,提出治理对策。结果显示:南干渠水藻生长后的导致渠道糙率达到0.021以上,较渠道设计糙率0.017增加24%以上,水流速度减缓至1 m/s左右,较设计流速1.45 m/s降低了30%左右。渠道水藻不及时清理会导致渠道过流能力严重下降,引起渠水高水位运行,威胁渠道安全运行,影响灌区农业抗旱灌溉、防汛及水力发电生产;灌区采用人工和机械相配合的方式进行水藻清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未来应在清理中不断摸索创新工作方式,从加强开展水质及水藻生长监测、加大灌溉供水周期水藻清理力度和充分发挥自然阳光清理效果方面综合施策,及时解决水藻问题,保证渠道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8.
周至县西骆峪中型灌区综合节水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会秋  朱立鹏  于存才 《地下水》2014,(1):150-150,152
周至县西骆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属于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针对灌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渠道衬砌改造和渠系建筑物更新改造为主,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加强量水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和改造,提高水的利用率的方案。缓解灌区供水不足的矛盾,使水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区内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邹鲜维 《地下水》2023,(6):126-127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农业节水,提高用水效率,提升灌区运行质量,实现农业现代化。本文以凤翔区东风水库灌区和横水河灌区两个中型灌区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背景,阐述了灌区在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水价形成、计量设施完善提升、精准补贴和奖励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初步成果。同时,也发现了水价改革后实施执行中在灌溉收费习惯、计价方式、水价形成、计量设施、运行维护、水权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结合灌区实际,深入思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对灌区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特别是改革后的具体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考虑回归水重复利用的灌区用水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正确评价灌区用水效率及用水效益,构建了考虑回归水重复利用的灌区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标。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SWAP模型和线性模型对柳园口灌区的水量和作物产量进行了分布式模拟,在此基础上,对柳园口灌区不同用水模式以及田间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的灌区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不同节水措施对灌区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井渠结合调控模式和田间节水灌溉模式对柳园口灌区不同区域用水效率及效益的影响效果不同,但均能提高灌区总体的用水效率及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