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三次地理要素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刘清春  王铮 《地理研究》2009,28(2):430-440
关于地理要素对经济差异的影响,国际上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为了探讨地理要素对中国经济差异的影响程度,在Krugman的关于城市聚集的两大自然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影响经济差异的三大地理要素,分别为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交通和区位要素以及人力资本和研发水平要素,并通过建模,从全国和三大地带的尺度上细致地分析了各地理要素对经济分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了验证和充实,这为揭示地理环境作用提供了主要依据,扩展了国际上Sachs等人关于地理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在各地理要素中,影响经济差异最大的为交通便利性指数,影响程度为0.374,因此交通基础建设投资应继续加大。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对经济地理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知识经济对于资源,距离等经济地理要素的影响,从区位置论和区域分析实践两方面探讨了知识经济影响了经济地理研究了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知识区位论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作为地理学的入门性技术方法,经济地理区位分析无论是基本含义还是应用,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建模.都有大量的成果问世,已达到相对成熟的研究阶段.但灌河口的案例分析事实上昭示出了经济地理区位分析的新思路.本文将其归纳为经济地理区位分析的综合集成法,其基本含义是多时空尺度、多影响要素的综合集成分析.即不仅仅将经济地理区位静态地理解为一种相对位置关系.而是在考虑区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的过程中进行经济地理区位的综合性分析,具体包括多要素综合分析法则、多尺度时空分析法则和多路径门户分析法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构了经济地理区位分析的理论框架,试图对经济地理区位(分析)这一地理学最为基本的知识、理论与方法,进行有一定新意的理论与方法论探讨.  相似文献   

4.
大城市内部服务业区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服务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服务业正在成为不同大洲和国家大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不同规模、类型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也被视为塑造大城市内部经济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基于此,本文从空间分布格局、区位选择偏好、主要影响因素等3个方面对国外大城市内部服务业区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结论包含:①集聚与扩散的解读是区位研究的核心。②交通要素在集聚与扩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③研究视角趋向微观化。④强调地方政策、人居环境等非经济要素对于服务业的影响。⑤开始关注社会公平。最后,本文针对中国大城市内部服务业区位研究与实践提出:应加强基于企业个体数据的演化规律探讨,推动地理空间分析的社会经济转向以及有机嵌入城市规划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理对称原理分析了江西、湖南两省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以及城市分布方面的对称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评价两省在区位条件以及区域发展方面的非对称性。最后首次就两省地理环境对称性及区域发展非对称性的原因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西与湖南在相同区域地质构造的背景下引发了两省在地质、矿产、地貌、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对称;自然地理要素的对称导致了两省城市、铁路分布的对称;而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机遇引起两省在人才地理方面的不对称、不同的发展环境引起两省在文化地理方面的不对称、人为的政治经济活动引起两省在经济地理方面的不对称。以上三个因素是最终导致赣湘两省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业省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多数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趋于空间分散而在90年代趋于地理集中;大部分省区的制造业结构逐渐多元化,90年代后期以来趋于专业化。中国制造业的地理格局存在显著的产业间差异,出口加工型产业越来越向沿海省区集中,原材料指向型更加接近资源地而比较分散,消费市场导向型产业需要就近市场也趋于分散,各地区竞相发展的高利润、高税收产业也更趋于分散。本文系统考察了影响各制造业省区地理分布的区位因素,发现影响我国制造业省区分布的重要因素依次为政策和制度因素、劳动力素质和成本、规模经济、自然资源和区位通达性,但不同类型产业的地理分布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贺灿飞  毛熙彦 《地理科学》2021,41(9):1497-1504
全球环境变化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对“经济-环境”关系产生深刻影响,但资源环境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淡出全球经济地理研究的视野。2000年以来,环境经济地理逐渐兴起并对此进行反思,但其发展仍处于混沌状态。中国经济地理学科自身的人地关系传统和国家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环境经济地理理论与实践创造了理想条件。环境经济地理并非全新的领域,其可从经济地理理论出发拓展对“经济-环境”关系的认识,据此提出3组研究主题:① 重新认识经济活动的区位,理解变化中的资源环境如何作用于传统与新兴经济活动;② 建立对不同地理尺度下要素流动和主体互动的认知,理解资源环境风险如何在各类关系网络中传递,又将如何重塑各类关系网络;③ 考察多主体在多区域之间、多层级制度背景下的相互作用,理解绿色创新与转型的过程,实现对“经济-环境”关系在不同发展场景下协同演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产业聚集对科技园FDI区位决策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产业聚集自身的优势对FDI所产生的吸引力,包括成本优势和累积优势;二是产业关联效应对FDI的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也表明,外商投资中国更注重的是当地的产业关联和聚集效应.聚集因素对科技园区企业区位决策影响程度越来越重要.这一结论对于推动中西部地区科技园区产业聚集的形成和产业集群的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西部地区应加强科技园区等优势区位的建设,通过完善的产业配套和良好的产业关联效应等优势来吸引外资,逐步形成并大力发展能够体现和发挥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市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 增长差异及其因素分解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李莉  刘慧  刘卫东  刘毅 《地理研究》2008,27(5):1048-1058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文章以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区域分析单元对1999~2004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其差异进行了考察。首先基于GDP及其变化与人均GDP水平,对各城市区域经济增长类型进行划分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城市的区域差异性;其次,对中国各城市GDP增长进行了空间和因素分解。研究发现,一些经济相对衰落的省区中仍然存在经济相对崛起的城市,且一个城市的经济规模在所属省区的序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其在全国的经济规模序位的变化;资本要素对于中国各城市第二产业GDP增长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但是城市在实现资本拉动驱动下的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本的产出效率并没有提高。我国十五期间,各城市第二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普遍降低,表明劳动力要素对第二产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境规制、地理区位与企业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是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基于地理区位视角的研究较少。应用中国环境规制地理空间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空间差异与环境规制空间相关性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空间差异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环境规制空间相关性作用显著,邻近城市环境规制提升有利于本城市企业生产率增长;环境规制对生产效率高的企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生产效率低的企业影响不明显;不同的地理区位,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同,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环境规制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更为显著。本文揭示了在地理区位视角下,针对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成本假说"和"波特假说"具有各自的解释空间。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区位与交通可达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加强区域内部资源整合与生产力要素合理配置,进而实现京津冀都市圈各城市间协调发展与经济腾飞,从空间格局角度,结合最新行政区划、基础地理数据库及其统计资料,运用重力模型和栅格网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都市圈内各城市地理区位优势和出行运输便捷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内区位优势等级以天津市、北京市为中心向外逐级递减,天津市因其对各区位影响因子的均衡接近性而表现出最高的区位水平,北京市次之,而承德、张家口各县市处于劣势区位。都市圈内各城市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杨晓光  樊杰  赵燕霞 《地理学报》2002,57(6):701-708
利用中国各省1990~199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取丹尼森要素分析法,对影响中国各省区工业GDP增长的各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资本投入是20世纪90年代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中国各省资本投入的增长差异并不能很好的解释地区经济的差异。而由技术进步和资源优化所呈现的全要素生产率越来越成为地区的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90年代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由此得出:在现有的条件下,未来中国地区经济差异将出现扩大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   总被引:83,自引:6,他引:77  
吴玉鸣  徐建华 《地理科学》2004,24(6):654-659
运用空间统计和计量经济学Moran I指数法及时空数据(Panel Data)模型分析了中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增长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区域经济增长在时空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效应,忽视空间效应将造成模型设定的偏差和计量结果的非科学性;②空间相关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际国内贸易及外资等经济活动频繁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31个省域区际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均衡,空间集聚使得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地理区位(距离)产生的空间成本降低,但地理特征将深刻作用于区域经济增长空间集聚的中心和外围关系;③外商直接投资、国际与区际贸易、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等因素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重要,但它却不能轻易改变经济地理的规则,经济增长因素在地理空间上的非均衡集聚导致了迥然不同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  相似文献   

14.
陈继革 《地理教学》2013,(6):33-34,47
正不同工业项目影响因素不同,同一工业项目(或特定地域)影响布局的因素又是变化的,不同地域影响布局的因素又不同等,不同地理事物又有不同的区位分布特点及规律,因此在进行工业区位分析时,既要从分析影响某个部门的主导因素出发,又要对特定区域地理事物分布进行多要素分析,而且还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各个要素的利与弊;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又是发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理区位的区域发展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章在对比分析区位与地理区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地理区位分析的双层次模式,认为区域发展所需分析的地理区位可分为一级,二级地理区位两个层次,对区域地理区位的总体认识可以通过对二级地理区位的具体分析来实现,其中,自然地理区位,人文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构成一级地理区位,农业,工业,商贸,交通通信,工程,资源,环境,旅游,城市和政治等地理区位共同构成二级地理区位,同时,以该双层次模式对重庆市的地理区位进行个案研究,具体分析了重庆市二级地理区位的优劣势,并据此提出重庆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基于地理区位条件的若干区域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地质公园快速发展和建设的中心之一。通过地质旅游的开展,积极地推动了地质公园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中国的7处山地型世界地质公园所在地区的2000年、2004年、2008年和2012年度的旅游统计,利用游客接待量、年综合收入、就业人数和相关行业发展四个发展指标,分析在地质公园建设前后,大力发展的地质旅游给所在地区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变化,以及对社会经济产生不同影响的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地质旅游资源类型和地理区位等3个因素。结果表明:1.地质旅游的开展使得四个发展指标均有明显的增长,给当地山区带来区域社会经济效益;2.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地质公园所带来的效益也不同;3.具有美学价值功能或科教和美学价值功能兼有的地质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大于科教价值功能为主的地质旅游资源;4.具有地理区位优势的地质公园利于地质旅游的开展。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建议以促进中国山地型世界地质公园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产业空间集聚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产业的空间集聚是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 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聚 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特别是20 世纪90 年 代以来, 产业集聚成为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热点课题。本文重点回顾了产业区位论、新产业区理论 以及新经济地理理论等对产业集聚的理论阐述。并从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和产业集聚效应两个 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突出了要素禀赋、外部性、规模经济等在产 业集聚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并指出了产业集聚形成后对产业区位、产业增长以及区域经济增 长产生的影响。最后对国内产业集聚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地理作用和集聚演化:基于数据挖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莹  吴野 《地理科学进展》2009,28(6):855-862
经济集聚是工业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地理现象。它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地理层面上,具有多种空间组织结构。在回答地理是否会影响集聚演化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一是认为良好的地理环境将有助于经济集聚的产生,并且地理作用在其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其二是认为地理仅是集聚形成的一个触发因子,其发展可以依赖纯经济因素而不是比较优势。本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将演化时段分成集聚形成和集聚发展二个阶段,从另一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两种观点。研究结论表明,集聚的形成受到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比经济地理要素要大。但经济地理要素对集聚增长具有显著的作用,经济因素和交通因素是集聚规模增加的关键所在,而自然地理因素作用被削弱了。  相似文献   

19.
论旅游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区位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旅游各区位要素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如:旅游资源空间组合替代关系和空间组合互补关系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旅游客源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以及旅游交通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开发和市场结构的影响.笔者认为区域旅游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必须是旅游资源区位、旅游客源区位和旅游交通区位三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旅游区位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旅游各区位要素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如旅游资源空间组合替代关系和空间组合互补关系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旅游客源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以及旅游交通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开发和市场结构的影响.笔者认为区域旅游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必须是旅游资源区位、旅游客源区位和旅游交通区位三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