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蒙古索伦山地区朱恩道欧恩呼尔新识别出一套早中生代侵入岩,主要由角闪二长岩和二长闪长岩组成.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确定,角闪二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48±1 Ma(MSWD=1.1),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早三叠世.它们的SiO2含量介于51.82%~60.17%之间,具有高镁(Mg#=53.17~59.03)、富碱(K2O+Na2O=7.36%~9.83%)、富钠(K2O/Na2O=0.25~0.53)特征,属于准铝质碱性岩.样品稀土总量变化范围为117.52×10-6~160.89×10-6,表现出一致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即呈现出轻稀土元素相对于重稀土元素富集((La/Yb)N=9.57~15.42)的右倾曲线,且无明显Eu异常(δEu=0.76~1.00),并富集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Y等高场强元素,高Sr、低Y、高Sr/Y比值,具有高镁埃达克质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朱恩道欧恩呼尔早中生代高镁埃达克质闪长岩类是由残余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而形成.朱恩道欧恩呼尔富碱侵入岩的形成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后的伸展作用有关,这些新的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古亚洲洋闭合早于248 Ma. 相似文献
2.
为加深对中亚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构造背景的认识,选取内蒙古索伦山蛇绿岩中较新鲜的玄武岩和辉长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和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别为(276.4±1.4) Ma和(273.9±3.3) Ma,形成于早二叠世。二者均为亚碱性拉斑系列,Mg#分别变化于41~50和62~65之间,均低于幔源原生岩浆值;主量元素与SiO2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反映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占主要地位。两种岩石的Th/La、Th/Ce和Lu/Yb值均低于大陆地壳的平均值,而与幔源岩浆的比值接近,推测岩浆演化过程中地壳混染的影响不大。稀土元素组成上,玄武岩表现为轻稀土亏损的N-MORB特征,可能起源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亏损地幔的5%~10%部分熔融;辉长岩具有轻稀土略亏损、整体平坦的稀土特征,但稀土元素总量明显比N-MORB更亏损,是源区熔融程度更大所致。此外,二者都富集K、Sr、Ba和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岛弧岩浆特征,指示它们遭受了俯冲板片含水流体或者俯冲沉积物熔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质学报》2022,(3):359-363
四川锦屏山地区碱性杂岩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其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霓石英碱正长岩、英碱正长岩、含萤石霓石钠闪-钠铁闪石碱性花岗岩、霓石(碱性)花岗斑岩、碱性伟晶岩脉。为确定该碱性杂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地质意义,对其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碱性杂岩中的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206)Pb/(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7.06±0.51Ma,侵入时代属于渐新世。该岩石具有富碱,高钾,贫镁、钙的岩石化学特征,属于碱性岩石系列。其稀土元素总量极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异常不显著。微量元素相对富集Th、Zr、La、Nd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综合以上数据、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说明该碱性杂岩为扬子地块插入到龙门山地壳的过程中,俯冲陆壳发生变质、脱水后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四川锦屏山地区碱性杂岩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其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霓石英碱正长岩、英碱正长岩、含萤石霓石钠闪-钠铁闪石碱性花岗岩、霓石(碱性)花岗斑岩、碱性伟晶岩脉。为确定该碱性杂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地质意义,对其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碱性杂岩中的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7.06±0.51Ma,侵入时代属于渐新世。该岩石具有富碱,高钾,贫镁、钙的岩石化学特征,属于碱性岩石系列。其稀土元素总量极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异常不显著。微量元素相对富集Th、Zr、La、Nd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综合以上数据、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说明该碱性杂岩为扬子地块插入到龙门山地壳的过程中,俯冲陆壳发生变质、脱水后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东南缘“三江”复合造山成矿带南、北两段发育若干火成岩带,其间的时空关系并不清晰,原因在于位于构造带中段的兰坪盆地内火山岩缺乏年代学、地球化学制约。兰坪盆地西侧火山岩带由下至上由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安山质集块-块状安山岩、玄武质熔岩组成,上部玄武质熔岩夹紫红色泥岩,并被紫红色泥岩覆盖。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火山岩下部的晶屑凝灰岩形成时代为238Ma,中段安山岩喷发时间为233Ma,上段玄武质熔岩形成时代为229Ma。这套火山岩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Al2O3和低MnO、P2O5和TiO2的特征,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配分模式,无明显Eu异常。安山岩相对富集La、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Nb、Ta等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具有俯冲带弧火山岩典型特征,而玄武质熔岩具有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其野外产状(覆于石炭纪陆缘碎屑岩之上)、地球化学特点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认为这套岩石形成于陆缘弧环境,而晚期岩浆活动可能与俯冲板片断离、拆沉过程有关。兰坪盆地西缘火山岩与造山带内其他同时代火成岩一起组成一条近连续的大型岩浆岩带,带内绝大部分岩浆岩具有弧岩浆岩构造属性,部分显示板内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这条岩浆岩带可与具同等规模的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昌宁-孟连缝合带对应,推测其为该缝合带所代表的古特提斯主洋盆向由西(南)向东、北(东)方向俯冲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乌兰沟埃达克岩锆石U-Pb年龄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蒙古中部贺根山缝合带的梅劳特乌拉蛇绿岩中,新发现乌兰沟埃达克岩,岩性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乌兰沟埃达克岩的侵位年龄为279.3±1.4Ma,其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乌兰沟埃达克岩SiO_2含量为65.92%~69.65%,MgO为1.34%~2.16%,Al_2O_3为15.30%~17.33%,Na_2O/K_2O值为3.95~14.09,Sr=359.60×10~(-6)~734.00×10~(-6),Yb=0.83×10~(-6)~2.02×10~(-6),Y=6.65×10~(-6)~12.84×10~(-6);富集K、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为32.18×10~(-6)~65.41×10~(-6),明显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值为2.84~7.56,无明显Eu异常,显示出高硅埃达克岩(HSA)的地球化学特征。该埃达克岩具有岛弧型岩浆岩特征,形成于俯冲带岛弧环境,可能为洋内俯冲洋壳+俯冲深积物部分熔融并与上覆地幔楔橄榄岩反应成因。根据乌兰沟埃达克岩与梅劳特乌拉蛇绿岩的时空分布与演化特征,贺根山缝合带在早二叠世可能存在洋内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地幔性质和造山演化特征,对东乌旗巴彦都兰新识别出的角闪石岩进行了岩相学、角闪石电子探针分析、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东乌旗角闪石岩主要由角闪石(85%~90%)、少量斜长石(5%)和磁铁矿(<5%)等组成。获得的角闪石岩测年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为310±1 Ma,表明岩体形成于晚石炭世。6件样品的地球化学数据显示,SiO2含量为48.66%~52.50%,MgO含量11.53%~13.10%,Al2O3含量为10.11%~12.18%,Na2O+K2O含量2.21%~3.13%,小于3.5%,m/f比值为0.36~0.45,Mg~#值为70.27~74.54,TFeO值为7.77~10.14;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角闪石岩中角闪石属于钙质角闪石,具有幔源角闪石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嘉荫和俄罗斯远东Kundur(昆杜尔)地区黑龙江杂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黑龙江杂岩的物质组成、形成时代、构造就位时间及物源。黑龙江嘉荫地区黑龙江杂岩中两个石榴石白云母石英片岩(13HYC28-1和13HYC29-1)原岩为流纹岩,其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85±1Ma和183±1Ma,应代表黑龙江杂岩中存在的中酸性火山岩原岩的形成时代;俄罗斯远东Kundur(昆杜尔)地区石榴石二云母片岩(14RF4-1)和白云母石英片岩(14RF5-1)碎屑锆石年龄频谱主要存在两个年龄区间:183~286Ma和420~525Ma,另外还有少量前寒武纪年龄。这些碎屑锆石年龄组合与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发育的岩浆事件相对应,揭示其沉积物源应来自于这些火成岩。黑龙江杂岩碎屑锆石年龄数据中早侏罗世的最小峰期年龄(188Ma)代表了黑龙江杂岩原岩成岩时代的下限,结合区内177~165Ma的单矿物变质变形年龄,可以判定黑龙江杂岩的构造就位时间为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黑龙江杂岩的形成与就位过程揭示了东北亚陆缘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中-晚三叠世(240~230Ma),牡丹江洋沿嘉荫-牡丹江断裂裂开并逐渐扩张,早侏罗世期间,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受其影响,牡丹江洋俯冲并闭合于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最终导致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碰撞拼合以及黑龙江杂岩的构造就位。 相似文献
9.
阿拉善地块西南缘沙枣泉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302 ± 9.2 Ma,SiO2含量在60.66%~61.37%之间,MgO
含量在2.13%~2.51%(Mg#= 0.48~0.51)之间,具高Al(Al2O3=17.98%~ 18.44%),富Ca(CaO= 6.08%~6.59%)、富Na贫K(Na2O=
4.20%~4.46%,K2O= 0.67% ~0.92%,K2O/Na2O= 0.16~0.22), 以及高Sr(582×10 - 6~620×10 - 6), 低Y(11.4×10-6~13.7×10–6)、Yb(1.02×10- 6 ~1.51×10–6),高的Sr/Y(35.15~53.25),Y/Yb(11.00~11.23)和La/Yb(7.28~15.10)比值;岩石富集不相容元素(Rb,Th, K, U, Pb等) 及LREE,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以及HREE,轻微的正Eu异常(δEu为0.97~1.18,平均值为
1.1)。岩体总体特征类似于环太平洋新生代埃达克岩。结合霍尔森-查干楚鲁蛇绿岩年代学及区域内其他花岗岩类地球化学
特征认为,沙枣泉埃达克岩是晚石炭世晚期霍尔森-查干楚鲁弧后盆地向南初始俯冲于阿拉善微陆块之下,玄武质洋壳
发生部分熔融且与地幔发生一定程度的交代作用、快速上升形成的,指示雅布赖-巴音诺尔公“陆缘弧”建造始于晚石
炭世-早二叠世, 古亚洲大洋最南端的南蒙古大洋闭合时限应介于275~250 Ma之间,为中-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10.
新疆北部富蕴县埃达克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对古亚洲洋板块俯冲时限的制约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采用I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分布于新疆北部富蕴县托让格库都克组中的埃达克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以往被认为属早泥盆世的埃达克岩的形成年龄为441.3±1.8Ma,属早志留世.由于托让格库都克组中的埃达克岩被认为是由新生的古亚洲洋板块俯冲后部分熔融形成的,因此,埃达克岩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北部东准噶尔地区古亚洲洋的板块俯冲从早志留世就已经开始.这是首次采用精确的同位素定年手段确定的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作用开始的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布于内蒙北山地区小红山南一带的晚石炭世花岗岩,是由英云闪长岩(T1)、花岗闪长岩(G1)和奥长花岗岩(T2)组成的一套TTG岩石组合。该套组合具有富硅、富钠、低铝的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偏低,∑REE=27.86×10-6~104.56×10-6,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值为4.71~22.76,(La/Yb)值为4.78~43.18,δEu为0.62~1.72,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微量元素总体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且具有明显的Nb、P、Ti负异常,Y、Yb含量低。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定技术,测得该套TTG组合酸性侵入体中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315.6±1.6 Ma、310.8±1.4 Ma、305±1.9 Ma,形成于晚石炭世。研究认为,小红山晚石炭世TTG花岗岩组合具有陆缘弧花岗岩的成因特点,形成于石炭纪百合山弧间洋盆向南侧陆缘消减过程中洋壳俯冲板片的部分熔融,这套与百合山蛇绿岩同期形成的明水陆缘弧的发育,指示了百合山构造带形成于弧盆体系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广西大瑶山古罗碱性辉长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罗碱性辉长岩体包括古罗、黄羌冲两个侵入体,主要由辉长岩、石英辉长岩(或石英闪长岩)组成。岩石以富碱、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轻稀土元素(L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无Nb、Ta异常,是典型的板内钾玄岩。对古罗辉长岩体进行了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石英辉长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5.63±0.95 Ma。研究认为古罗碱性辉长岩体形成于中侏罗世,属典型的板内钾玄岩,形成于大陆地壳伸展拉张减薄的构造背景,为燕山期早期华南后造山阶段的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13.
中冈底斯带在早白垩世发生的大规模岩浆爆发事件的成因模式仍然存在争议。对中冈底斯带扎布耶茶卡北部区域岩浆岩的野外特征、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扎布耶茶卡北部岩体主要侵位于142Ma和100Ma,2期岩浆作用均包含中酸性岩体和辉长岩脉体。第一期(约142Ma)岩体属I型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质岩体,第二期(约100Ma)岩体为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闪长质岩体。2期中酸性岩体均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并显示强烈的壳-幔岩浆混合特征。结合前人研究资料,扎布耶茶卡北部第一期花岗质岩体及辉长岩脉为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壳板片回转引起的岩浆作用;第二期闪长质岩体及辉长岩脉为班公湖-怒江洋壳板片断离的岩浆作用的响应。该研究成果为班公湖-怒江洋的南向俯冲、板片回转和板片断离演化模式提供了岩浆作用证据。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毕力赫斑岩型金矿成矿岩体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力赫金矿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南段华北克拉通北缘白乃庙早古生代弧增生杂岩带内,该矿床为一个斑岩型矿床,成矿岩体为早中二叠世花岗闪长岩。文中对成矿岩体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毕力赫花岗闪长岩具有安第斯型陆缘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亲缘性:岩体SiO2含量(质量分数)介于61.3%~64.4%,K2O/Na2O值介于0.52~0.87,A/CNK值介于0.82~0.95,属准铝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体相对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显示负Eu异常(δEu=0.50~1.03)。岩体浅部(zk086-53)与深部(zkI005-105)两个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68.1±1.8) Ma(MSWD=1.17,1σ)和(267.7±4.1) Ma(MSWD=1.06,1σ);继承锆石除外,样品中锆石εHf(t)值分别为3.2~8.7和-0.6~8.3,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 085~737 Ma和1 330~762 Ma。成矿岩体可能源于洋壳俯冲脱水导致的新生地壳部分熔融而产生的底侵中基性岩浆与由底侵导致的古老基底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的混合。 相似文献
15.
采用LA-ICP-MS同位素测定技术,测得内蒙古阿拉善北缘沙拉扎山温都尔毛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301±2Ma,属于晚石炭世侵入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黑云母花岗闪长岩SiO2含量为67.23%~72.57%,K2O为1.14%~1.61%,Al2O3为14.92%~17.23%,具有过铝质(A/CNK=1.06~1.1)和钙碱性特征。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38.86×10-6~74.39 ×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Eu总体呈弱异常(δEu=0.9~1.3)。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岩石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富集及高场强元素(Nb、Ta、P、Ti)亏损的特征,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点。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该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可能形成于俯冲背景,是洋壳板片与新生的壳源物质混合形成的产物,表明晚古生代沿着阿拉善地块北缘的俯冲至少始于301Ma。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内蒙古边家大院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深部正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并对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做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边家大院正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40.31±0.34)Ma,为大兴安岭南段早白垩世岩浆活动集中期产物;研究区至少有两期岩浆活动,早期酸性岩浆侵位,约10 Ma后中基性岩浆侵位,成岩与成矿同期进行。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高Si O2、K2O,低Mg O、Ca O、Ti O2的主量元素特征,A/CNK在0.98~1.19,属于准铝-弱过铝系列;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Sr、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总量ΣREE较大,δEu为0.12~0.14,强烈Eu负异常;(87Sr/86Sr)i和(143Nd/144Nd)i初始比值,分别介于0.7066~0.7077和0.5121~0.5122(t=140 Ma),εNd(t)为-5.0‰~-6.6‰,成岩物质来自于中元古界下地壳铁镁质源岩的部分熔融。研究表明边家大院正长花岗岩是在早白垩世受到了蒙古—鄂霍次克海"剪刀式"闭合造山后的伸展条件和岩石圈减薄作用的影响,形成于高温低压环境的A型花岗岩。高温低压环境还可能与该区域岩石圈发生拆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阿拉善地块北缘沙拉扎山晚石炭世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与LA-ICP-MS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采用LA-ICP-MS同位素测定技术,测得内蒙古阿拉善北缘沙拉扎山温都尔毛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301±2Ma,属于晚石炭世侵入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黑云母花岗闪长岩SiO2含量为67.23%~72.57%,K2O为1.14%~1.61%,Al2O3为14.92%~17.23%,具有过铝质(A/CNK=1.06~1.1)和钙碱性特征。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38.86×10-6~74.39×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Eu总体呈弱异常(δEu=0.9~1.3)。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岩石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富集及高场强元素(Nb、Ta、P、Ti)亏损的特征,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点。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该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可能形成于俯冲背景,是洋壳板片与新生的壳源物质混合形成的产物,表明晚古生代沿着阿拉善地块北缘的俯冲至少始于301Ma。 相似文献
18.
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阿尔山地区不同时代花岗岩体的成因和构造意义。研究表明,三广山中粒碱长花岗岩形成于印支期(228.5±3.0Ma);南兴安似斑状碱长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期(141.7±2.6Ma),捕获锆石年龄为1847±21Ma,反映该区可能具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两岩体岩石化学以富Si、高K、低Mg、贫Ca为特点,A/CNK值为1.00~1.05;富集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典型的右倾海鸥型。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三广山和南兴安花岗岩均为A型花岗岩。其中,三广山花岗岩为A2型花岗岩,南兴安花岗岩为A1型花岗岩。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εNd(t)值为2.26~5.58)表明,阿尔山地区花岗岩的源区可能为显生宙-新元古代期间从亏损地幔中新增生的地壳物质,但南兴安和三广山2个岩体的形成机制不同。三广山A2型花岗岩可能是古亚洲洋在三叠纪闭合后进入造山后阶段岩石圈伸展体制下的产物,而南兴安A1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大兴安岭地区板内伸展作用下的拉张减薄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