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灰霾现象频发。研究空气质量演变的时空特征,揭示空气污染的成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自然正交函数(EOF)分析了北京市空气质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借助地理加权回归(GWR)揭示了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北京市PM2.5 AQI年均空间分布由南到北有减小趋势;②北京市PM2.5 AQI异常呈现西北、东南反向分布;③POI特征对PM2.5 AQI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南北差异,且在中心城区的影响作用比郊区大;④土地利用特征对PM2.5 AQI影响具有显著的南北差异;⑤路网特征对PM2.5 AQI具有正向作用,在中心城区的影响比郊区大。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是中国雾霾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探究该地区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及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地统计插值分析了济南市主城区AQI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AQI的风险因子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年际尺度上,济南市主城区AQI在时间上呈逐年降低趋势,在空间上大致呈现出东南低西北高的分布态势;季节尺度上,济南市主城区AQI在时间上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在空间上则呈现出春季和冬季东南低北部高、夏季整个主城区均低、秋季南低北高的分布态势;月尺度上,济南市主城区AQI呈现出典型的“U”形分布特征,最高值为1月和12月、最低值为8月;各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力远大于单因子的影响力,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年均降水量的交互作用对济南市主城区AQI的影响力最大。研究显示,济南市主城区AQI受土地利用类型和年均降水量的共同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宁国法  刘冰  张琛  贾威 《北京测绘》2017,(4):147-150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PM2.5污染的重灾区,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问题。因此,研究PM2.5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变规律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对滨州市六个大气环境监测点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的PM2.5浓度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分析滨州市PM2.5污染水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综合GIS手段的PM2.5浓度可视化分析方法能够较好的弥补传统图表、文字等表达方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大,客流量不断攀升,研究乘客的出行特征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限流模型的建立以及限流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市某时段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OD出行数据,研究了乘客出行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提出了建议.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早高峰时段,乘客的出行时间主要集中为100~200 min,...  相似文献   

5.
基于1977—2017年的Landsat卫星数据,研究区域积雪季节变化特征以及积雪变化与气候特征之间的响应机制。对Lantsat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法、雪盖指数法提取波密县流域的积雪像元,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来波密县流域积雪面积在年际尺度上整体面积急剧下降,40年间积雪覆盖率由67%下降至18%,尤其是2007—2017这10年,波密县流域的积雪面积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是波密县流域积雪面积不断变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2015-2017年AQI日均值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数学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析了新疆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从而直观地描述了大气污染地域分布差异;利用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全区大气污染空间集聚特征。研究表明,新疆空气质量月、季节演变呈周期性U型波动规律,地区大气污染存在"南高北低"的显著差异;2015-2017年主要污染区域格局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受地形影响,地区空气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结构,空间集聚与分布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7.
来宾市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塌陷是广西重要的地质灾害现象,对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危害极大。本文借助于GIS技术分析研究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特征。首先,分析了来宾市塌陷区的形成条件因素,塌陷形态特征;其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分别做断层、塌陷坑缓冲区,分析断层、地裂缝与岩溶塌陷坑的分布规律特征,并就这些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受断层影响分布的塌陷坑发生条件、塌陷坑和地裂缝的关系;最后,分析塌陷坑、地裂缝变量随降雨量控制的时间延续性特征,实现对研究区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特征的可视化表达。实验证明,该方法是GIS技术在岩溶塌陷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中的有益尝试,为后续塌陷灾情评估提供了辅助性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四川省40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的逐日雨量资料为基础,采用降雨侵蚀力简易估算方法计算各站点的降雨侵蚀力,分析了四川省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了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对该地区的水土流失预报和水土保持措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工业化发展严重依赖于煤炭、钢铁、电力、交通等传统污染性产业,这类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的特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产业基地及主要粮食产业产区,其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备受关注。本文利用点格图对2015年中国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时空分布情况进行了可视化表达。在利用日历视图可视化表达空气质量指数级别及首要污染物信息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地理参考信息。空气质量点格图为理解和分析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现状及其时空分布模式提供了面向大众的、直观有效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空气质量进行分析,有助于辨别空气污染的主要问题、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制定切实有效的遏制空气污染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0.
利用1 km分辨率MAIAC气溶胶产品在550 nm波长处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数据,在时间和空间角度对河南省AOD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河南省北部气溶胶水平大于南部地区,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平原及盆地地区气溶胶水平大于山地地区。季节均值表现为冬季0.64>春季0.63>夏季0.61>秋季0.57;河南省气溶胶时空分布格局主要受到地表高程的影响。植被生长状态较好的区域气溶胶水平较低,表明植被对大气气溶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地表温度与AOD有一定的负相关性。气态污染物如NO2和SO2与AOD之间的相关性分别为0.37和0.48。可吸入颗粒物如PM10、PM2.5与气溶胶水平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地面固体颗粒物是大气溶胶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耕地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平台获取了南京地区10 a的耕地变化时空数据;结合南京历史气象数据、人口数据及其他空间属性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 ,全面分析了南京市2000年~2010年间耕地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力;揭示该区耕地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并用空间重心转移模型、分形模型分析了南京耕地的空间变化特征和区域方向。  相似文献   

12.
构建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地理市情监测的关键。从三个层面构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空变化对比分析方法对重庆市38个区县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分析评价,为城市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青海玉珠峰1998、2010、2013、2015年7月份四期SPOT5及QuickBird遥感影像(1998年为航片),解译冰雪范围线,对冰雪覆盖区域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获取2013年雪线高程,利用30 m分辨率的SRTM-DEM提取坡度、地形曲率、地形起伏度等地形因子。在气温、降水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海拔范围采用回归分析推算雪线高程与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雪线高程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有逐步增强的趋势。当海拔达到约5 500 m时,雪线高程与坡度、地形起伏度、剖面曲率、平面曲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9、0.517、0.141、0.221,地形起伏度与坡度是对雪线分布影响相对较大的地形因子。  相似文献   

14.
漳州城市建设和工业飞速发展,汽车数量剧增,人为大气污染排放显著增加,空气质量下降,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影响。本文利用2014—2015年连续2年的日平均污染数据,选择主要污染物SO2、NO2、O3、PM10、PM2.5和AQI指数,分别与日平均气温做相关分析,研究发现:SO2浓度在不同季节与温度的相关不同,这是由于气温与SO2的清除机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相关不确定;NO2浓度与气温基本呈负相关,而O3的浓度呈正相关。秋季影响当地空气质量的主要气象条件是气温,当气温高于25℃时,空气质量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5.
Alteration in climatic pattern has resulted to a steady decline in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environment, especially in and around urbanized areas. These areas are faced with increasing surface temperature arising mostly from human activities and other natural sources; henc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variable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 studies. In this paper, Landsat TM/ETM imagery acquired between 1997 and 2013 were used to extract ground brightness temperature and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 in Kuala Lumpur metropoli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quantifying UHI effects, in space and time,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also,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HI and land use change. Four land use types (forest, farmland, built-up area and water) were classified from the Landsat images using 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 The result reveals that Greater KL experienced an increase in average temperature from 312.641°K to 321.112°K which was quite eminent with an average gain in surface temperature of 8.4717°K. During the period of investigation (1997–2013), generally high temperature is been experienced mostly in concentrated built-up areas, the less concentrated have a moderate to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Again, the study also shows that low and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classes loss more spatial extent from 2,246.89 Km2 to 1,164.53 Km2 and 6,102.42 Km2 to 3,013.63 Km2 and a gain of 4,165.963 Km2 and 307.098 Km2 in moderate and high temperature respectively from 1997 to 2013.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ay assist planners, scientists, engineers, demographers and other social scientists concerned about urban heat island to make decisions that will enhance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6.
研究水稻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对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至关重要.基于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地表水变化特征结合方法识别水稻的空间分布,获取了2001—2017年东北水稻空间分布图,并进行了水稻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研究表明,2001—2017年东北地区水稻呈先略减后直线上升的特点,2017年水稻种植面积约300万h...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武汉市AQI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汉市2013-01-01~2013-06-30期间的10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AQI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获得武汉市各月AQI空间分布图。并将AQI监测数据与监测站其他6项空气污染物监测指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上半年武汉市AQI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1~6月AQI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中心城区AQI高值面积逐渐缩小,北部AQI高于南部地区。各项污染指标对于AQI的相关程度依次是PM2.5、CO、SO2、NO2、PM10、O3。  相似文献   

18.
在同步历史实测数据较为缺乏的条件下,基于波谱特征的比值法可以有效进行水体叶绿素a(Chla)和悬浮颗粒物(Tss)浓度的反演。利用不同时期的Landsat遥感卫星影像对九龙江下游河段的叶绿素a和悬浮颗粒物浓度进行了年际变化分析及季节变化分析发现:较高的叶绿素a浓度主要出现在北溪浦南段(北8北9)以及石龟头至北11段,叶绿素a在枯水期呈现浓度增大的趋势;高悬浮颗粒物浓度较易出现在龙津溪入口(北9郭坑公路桥)河段,高悬浮颗粒物浓度季节主要发生在丰水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