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如发 《江苏地质》2006,30(2):153-157
采矿业曾经为无锡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与此同时,矿产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破坏和影响,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矿产开发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因后,对推进无锡市生态型矿业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袁峥  梁林江  李晓春 《地下水》2014,(4):121-124
通过对陕西省渭河流域的水资源现状及工程调度能力的分析,提出实现渭河干流关键断面最小生态流量目标的七大调度途径。建立陕西省渭河流域水量调度模型,得到不同水量调度情景下的水量供需情况及断面生态需水的保证程度,结果表明渭河干流生态调度途径对于调高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保证程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6,(1)
随着渭河全线整治防洪工程的建设,渭河防洪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渭河滩区区治理相对比较滞后,河道生态环境欠佳。开展渭河滩区治理工程不仅可以使河道脏乱差的现象得到彻底改变,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之一。分析认为:将高陵段滩区分为梁村渭河湿地公园区、西安泾渭湿地—原生湿地区、西安泾渭湿地—鹿苑湖景区、生态农业休闲区及设施农业区进行治理和建设。  相似文献   

4.
渭河源区典型小流域水沙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渭河源区清源河典型小流域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流域水文要素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流域降水、径流和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8.5%,5-10月径流占全年的78.7%,5-8月输沙量占全年的88.9%。受上游修建水库、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汛期径流和泥沙1997-2013年比1980-1996年均减少了5.9%。流域面平均降水量、平均流量、平均输沙量年际变化不稳定,总体呈减少趋势,序列最大可能变异点分别为1995年、1994年和1997年。建立了流域年降水量与年径流深、次降水量P+Pa与次径流深相关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902和0.860。以年最大洪峰流量为参数,分别建立了流域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次径流量与次输沙量关系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835和0.917,公式模拟值与实测值接近,误差较小,可以作为以径流推算泥沙的重要依据。通过定性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泥沙的影响程度,对区域抗旱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小流域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地下水生态系统中的地下水位、水质和包气带含水率与含盐量的变化驱动着表生生态格局的演变,但目前对各变量的生态阈值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与方法体系还不完善。以保定平原区为例,采用地下水位及地下水生态环境的历史回归法、GIS法、差分网格计算法等方法,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地下水位变化的驱动力以及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确定不同水文地质单元的生态水位阈值。研究表明:(1)20世纪50—60年代,研究区依赖于地下水的生态格局基本维持着天然状态;1959—2000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局部地段出现降落漏斗;2000—2008年,地下水位骤降,降落漏斗迅速扩张,地下水与地表水补排关系发生变异;2008年至今,部分区域地下水位逐渐上升。(2)研究区内山前地带地下水生态水位埋深为10~15 m,拒马河冲洪积扇群与漕河—瀑河冲洪积扇群为5~10 m,唐河—大沙河冲洪积扇群为3~5 m,冲积平原中定州—望都范围为3~5 m,保定市为10~15 m,其余均为5~10 m,冲湖积平原环淀区域小于3 m。(3)以确定的地下水生态水位为标准,初步估算研究区现状地下水位恢复至生态水位的需水量为57.14×108 m3。研究成果对恢复当地地下水生态环境格局有重要意义,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生态水位的确定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5,(5)
寻求在水库、灌区、水电站等常规水量调度方式之外补充河道生态用水的新途径,改善渭河中下游水环境现状,在渭河中下游主要控制站生态缺水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站1961-2010年共50年的漫滩洪水进行统计及洪量计算,探讨漫滩洪水补充河道生态用水的方案。结果表明:渭河中下游漫滩洪水发生的频率较高,且水量非常可观,利用现有可用低洼地蓄滞漫滩洪水对河道生态用水有一定的补充作用,可将漫滩洪水作为河道生态用水的一种非常规水源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7.
林玲侠 《地下水》2001,23(3):155-157
本文主要阐述了建库以来渭河下游河床的冲淤变化 ,并分析了由此治渭河下游及其南山支流带来的灾害。指出库区防洪建设及现状存在的不足 ,对未来库区的防御体系及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使库区防洪工程建设更加完善 ,确保下游两岩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赵红  韩群柱 《地下水》2001,23(1):27-29
本文认为 ,建设渭河傍河水源地与地下水库 ,是补充渭河调蓄能力 ,充分利用渭河水资源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有关的建设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茂增  沈小珍 《地质论评》1963,21(3):146-153
引言几年来,我队在关中平原渭河中下游(宝鸡至潼关段)及其支流地区先后进行了区域性地质-水文地质普查和详查,搜集和积累了不少有关地质、地貌等方面的实际资料。笔者曾参加了部分工作,现根据对资料的初步整理和分析,提出一些粗浅意见,敬希批评指正。不少的地质和地理学者对渭河中下游地区河谷地貌进行过研究并著文论述,但意见颇不统一,且多  相似文献   

10.
生态自然修复为国家生态修复政策的重要方向;采取有限人工措施实现煤矿区生态的自然恢复促进,符合“双碳”目标背景下的工程实际需求也更具市场应用前景。针对煤矿区3种主要受损土地类型,系统梳理生态自然修复方向的研究成果,研究分析人工促进自然修复的理念内涵,并结合煤矿区受损生态生境特征,探讨煤矿区人工促进生态自然修复的分区分类治理模式及主要技术方向。研究表明,分区分类实施人工促进措施是低扰动、高效率实现煤矿区生态自然恢复的主要策略;具体实施中可在煤矿区生态自然修复潜力评估基础上,构建基于大部免于干扰、关键局部处理原则的人工促进生态自然修复3类区域治理体系,综合选用原有植被保护与促进更新、易扩繁乡土植被建植、微区域土壤重构改良、微地形地貌塑造等技术方法,来充分挖掘煤矿区的生态自然修复潜力,并应在矿区微地形与植被恢复关系、人工促进措施实施区域选择等方面加强研究,以进一步有效提升生态治理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本研究可为经济、高效和稳定地实现煤矿区生态治理目标提供基础理论及技术策略支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发展,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亟待建立和完善。阐述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了目前我国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渭河盆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地裂缝最为发育,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本文以渭河盆地为原型,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基底伸展作用下盆地浅表层岩土介质和多级破裂系统的应力和变形响应特征,从而揭示基底伸展变形与该区域地裂缝之间的成因关系。结果表明,盆地基底的伸展作用可以引起近地表岩土介质的拉张变形,当这种拉张作用与盆地断裂的上盘正断倾滑式伸展拉张叠加时,必然形成或加剧地表土层的张剪性破裂,从而为地裂缝的发育奠定了构造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共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简称《决定》),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深刻阐述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矿产开发管理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关系密切,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决定》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4.
李婷婷 《地下水》2005,27(4):293-295
陕西三门峡建库以来,渭河下游灾害额发.近年来通过渭河下游治理工程的建设实施,减轻、减缓了洪涝渍、盐碱灾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流域"的探讨和开发建设已逐步提上日程,目前"数字黄河"工程已经启动,"数字渭河"的建设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提出渭河治理的发展方向是要依托工程建设,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从建设渭河"数字防汛"开始,逐步实现"数字渭河"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5.
蒲兴元 《地下水》2021,(2):220-222
结合甘州区黑河生态文明建设河道治理的总体思路,对黑河河道治理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对适合黑河河道治理的多种方案进行了探讨,分析对比了多种方案的优缺点,以黑河河道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为着力点,在今后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和完善生态理念,为甘州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河湖治理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16.
余明 《地下水》2019,(3):205-206
通过对江西省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生活工业污染、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等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象,提出应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为依据,开发与研究水土保持技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技术在治理水土流失中的作用,对不同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研究、分类与整理,认真贯彻落实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实现江西省生态文明状态得到应有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岩石密度差异、磁性变化情况研究渭河盆地的一级断裂与二级断裂,分析了渭河盆地的三个重力异常带,异常带亦是主控断裂带,划分了盆地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8.
李少锋 《地下水》2007,29(2):51-52,85
以已有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为依据,结合地下水实际开采现状和地下水动态变化特点,对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移民返迁区渭河南北滩 100 m 深度内的潜水及浅层承压水进行补排平衡计算,确定出了移民返迁区渭河南北滩的地下水可开采量.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又处在城市化高峰期的中国,要注重城市的生态化发展,按照生态建设的要求和理念,建设可持续、生态型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概述渭河地堑的形成发育和邻区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秦岭造山带、渭河地堑和鄂尔多斯盆地作为相互联系的动力学系统,研究造山带-盆地系统中,渭河地堑的发生、发育过程和造山带隆升以及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变动之间的关系。将渭河地堑的发育过程分为:晚白垩世-古新世(1(2-E1),始新世-上新世(E2-N2),第四系(Qp,Qh)三个阶段。20±(2-4)MaBP是青藏高原演化的转折期,青藏高原开始对周围邻区产生整体影响和远程效应,渭河地堑的沉积可以与青藏运动、昆黄运动、共和运动相对应起来,为渭河地堑对青藏高原演化的远程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