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昆仑山构造格架与成矿堆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对西昆仑山广布的岩浆岩尤其是风岗岩研究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沉积建造等其它地质特征,再造了西昆仑山地质构造发展历程,进而研究了区内成矿堆积环境及其矿床地质特征。结果表明,昆仑山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是一条由北而南分别由加里东造山带、华力西造山带和燕山早期造山带组成的复合型造山带。区内存在以下5种主要成矿堆积环境:洋脊(蛇绿岩)成矿堆积环境(塞浦路斯型含铜黄铁矿矿床,豆莱状铬、镍矿床),被动陆缘成矿堆积环境(MVT铅锌矿床,Sedex型铅矿成床),火山弧成矿堆积环境(斑岩型铜矿床,黑矿型铜锌铅矿床,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弧后盆地成矿堆积环境(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型铁铜金矿床,气液充填型铜金铁矿床)和同碰撞成矿堆积环境(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伟晶岩型多金属银矿床)。  相似文献   

2.
陈社发  邓起东 《地震地质》1994,16(4):404-412
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和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变形特征及发展过程,论证了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是由于其北西侧松潘-甘孜褶皱带中的北东~南西向收缩派生的南东向挤压而逐渐发育起来的。推覆作用是晚三叠世晚期以来自北西往南东逐渐扩展的,属前展式(背驮式)。  相似文献   

3.
据地层及其时代,岩相古地理,基性-眼基性岩及蛇绿岩套,花岗岩类,古生物地理区系,古地磁,地球物理,遥感影像及韧性变形变质带等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康古尔塔格-黄山深断裂带为晚古生代双向俯冲对接碰撞带。其南为塔里木板块,早古生代为库都克奇克-沙泉子俯冲带;泥盆纪北移至康古尔塔格-黄山一带,经泥盆-石炭纪拉张,双向俯冲、对接碰撞,二叠纪固结-裂解演化,两者间为觉罗塔格岛弧增生带,其北为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南缘大南湖岛弧带,有基性-超基性岩、火山岩和中酸性斑(玢)岩及铜镍、金和铜钼矿分布,中酸性斑(玢)岩及铜钼矿呈对称分布,进而建立区域构造-造浆-成矿模式,进行战略性和战术性成矿预测,千万吨资源量的赤湖-土屋斑岩型Cu,Mo(Ag)矿的发现,验证了这种模式和预测的正确性,对地质构造研究及找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勉略构造带蛇绿岩及相关火山岩的系统研究表明, 该构造带由德尔尼-南坪-琵琶寺-康县至略阳-勉县地区, 并越巴山弧型构造向东到达随县花山, 最东延伸至大别山南缘清水河地区. 从西到东1500余公里断续残存蛇绿混杂岩, 包括蛇绿岩及相关的岛弧、洋岛等火山岩, 揭示了沿线曾存在已消失的古洋盆与古碰撞缝合带. 洋盆主要扩张形成时期是在石炭纪-二叠纪期间, 它对于确立华北-秦岭陆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时代和秦岭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均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5.
帕米尔北缘弧形推覆构造带东段由强烈活动的艾卡尔特弧形活动褶皱-逆断裂带与卡兹克阿尔特弧形活动褶皱-逆断裂带南、北两条巨型边缘弧形构造带及其间的推覆构造构成。每个弧形带分别由多个不同级别的、相对独立的次级弧形构造组成。每个弧形构造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的逆冲推覆席体,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但同时又具有自相似性特征。独立地震破裂区或形变带与独立活动的弧形推覆构造可能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结果表明, 康县-琵琶寺-南坪构造带是一个复杂的、包括不同成因岩块的混杂带. 该带中分布有蛇绿岩块(古洋壳残片)、洋岛拉斑玄武岩块和洋岛碱性玄武岩类. 该混杂带不仅在构造形迹上与勉县-略阳蛇绿构造混杂带直接联通, 而且在形变特征、混杂带的物质组构以及蛇绿岩性质上与勉县-略阳蛇绿岩以及德尔尼蛇绿岩完全可以类比. 因此, 康县-琵琶寺-南坪蛇绿构造混杂带乃是勉略带向西延伸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陈杰  胡军 《地震地质》1997,19(4):301-312
帕米尔北缘弧形推覆构造带东段由强烈活动的艾卡尔特弧形活动褶皱-逆断裂带与卡兹克阿尔特征弧形活动褶皱-逆断裂带南,北两条巨型边缘形构造带及其间的推覆构造构成,每个弧形带分别由多个不同级别的,相对独立的次级弧形构造组成,每个弧形构造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的逆冲推断席体,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但同时又具有相似性特征,独立地震破裂区或形变带与独立活动的弧形推覆构造可能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巴山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秦岭南缘,以发育大规模的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为世人瞩目,其地壳尺度结构与构造特征对于理解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的碰撞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深反射地震剖面和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数据的约束,结合地质与钻井资料,通过重磁场分析拟合解释,对四川盆地北部—大巴山地壳尺度的构造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地壳断面结构与构造模型.模型显示,四川盆地北部基底和沉积盖层变形差异较大,且上下地壳具有解耦性,上地壳向北延伸至紫阳断裂一带;而下地壳与上地壳拆离,向北延伸远至安康断裂一带.研究区莫霍面起伏较大,自南向北先加深后抬升,在大巴山下出现Moho的构造叠置,这种现象源于大陆地块(扬子克拉通)下地壳向大巴山—秦岭造山带下的俯冲.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西昆仑山下,即塔里木盆地下地壳向西昆仑山下俯冲,俯冲板片前缘出现Moho的叠置.  相似文献   

9.
东秦岭陡岭杂岩的形成与变质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陡岭杂岩作为华北、扬子两大板块间边界地质体中一个早前寒武纪构造岩块,有着长期的形成演化历史。它由变质深成岩和变质表壳岩组成,地质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它形成于2.0Ga左右的早元古代,经历了晋宁期和晚加里东-早海西期的区域变质作用。它在岩石组合,形成时代和环境及变质演化等方面都与北秦岭的秦岭杂岩有很大的可比性,很可能是由秦岭杂岩的一部分推覆而至。  相似文献   

10.
东秦岭陆壳反射地震剖面   总被引:52,自引:8,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省叶县一邓州的反射地震剖面给出了秦岭地壳构造模型.东秦岭深部构造可分为3个区域:华北克拉通、扬子克拉通和秦岭碰撞缝合带.华北克拉通是稳定的地壳;扬子地壳要比稳定的华北地壳更具流变性质,有多层滑脱,至少可分辨出4个滑脱面:陡岭滑脱面、武当滑脱面、扬子滑脱面和地壳底部滑脱面;秦岭碰撞缝合带宽约100km,向南倾,倾角约15°,地壳结构呈菱形块体样式.秦岭地区的上部地壳为巨型推覆构造,可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两个推覆体,各由主推覆体和前缘叠瓦扇组成.前印支期,秦岭地壳向南俯冲,秦岭古生代海盆闭合.在碰撞的后期,秦岭下部地壳向扬子作A型俯冲,而上部地壳则发生大规模由北向南的推覆。  相似文献   

11.
额尔齐斯金矿带在泥盆纪-早石炭世处于沟弧盆体系之喀拉通克岩浆弧与克兰弧后盆地的交界处,前人因此套用活动大陆边缘的成岩成矿模式研究和解释额尔齐斯构造带的金矿形成与分布.但是,大量同位素测年和地质研究均表明成矿事件明显晚于洋壳俯冲体制,而发生于晚石炭-早二叠世的碰撞造山过程中,尤其是挤压-伸展转变期.通过分析典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构造背景、矿床地质、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物质来源等,确证它们与碰撞造山体制的矿床特征一致,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区南侧地层或地体,因此运用碰撞造山成矿模式重新解释了金矿带的形成,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陈社发  邓起东 《地震地质》1994,16(4):413-421
川西前陆盆地是从晚三叠世晚期(须家河期)以来开始发育的,其形成是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自北西往南东持续推覆的结果。本区的构造发展经历了伸展裂陷、构造反转和持续推覆3个主要阶段。构造变形的力源主要来自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北东~南西向收缩派生的南东向挤压  相似文献   

13.
河南信阳古消减杂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秦岭构造带东段大别山北麓的河南信阳附近,作者发现了一个古消减带,其中消减杂岩由蛇绿岩:混杂岩及低温高压变质带的岩石组成。推断古板块会聚边缘的构造发育史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Ⅰ、晚元古代(约800—7000百万年前),东秦岭古洋壳向北朝华北古陆之下俯冲,产生了初始的桐柏岛弧及弧后的边缘海。 Ⅱ、元古代末(约700—600百万年前),俯冲带极性反向,边缘海洋壳向南朝桐柏岛弧之下消减,从而产生了信阳消减杂岩。 Ⅲ、早古生代初(约600—500百万年前),边缘海闭合,桐柏岛弧增生于华北古陆的南缘,东秦岭古洋壳沿岛弧之南的一个新贝尼奥夫带再次向北俯冲  相似文献   

14.
东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热结构及断面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金昕 《中国科学D辑》1996,26(Z1):13-22
东秦岭岩石圈热结构热状态十分不均匀,沿断面可分成华北地块、北秦岭、南秦岭、扬子地块4大特征,其分界明显,南秦岭为“热区”,北秦岭为“冷区”。商丹断裂带具81.3mW·m~(-2)高热流值,是南北秦岭的分界线,是多期构造运动的活动带,是扬子与华北的缝合带。加里东期扬子向华北俯冲碰撞;印支-燕山期俯冲板片由于“去层状化作用”断开下沉,软流圈上侵,岩石圈土地幔变薄。后因华北岩石圈下部插入扬子俯冲板片中形成穿插构造,商丹断裂带成为现今向南倾的走滑断裂带。中上地壳有不同时期的大规模逆冲推覆体、断块向南叠置;下地壳缩短成“漏头”状下滑,地壳增厚造成东秦岭造山带现今独特复杂的岩石圈五层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东秦岭南部推覆带地质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东秦岭南部逆冲推覆带构造展布及基本地质特征,认为东秦岭南部经过加里东期以来陆间海槽多次启闭与陆陆碰撞、陆内俯冲等岩石圈演变过程,形成现今前陆盆地,其原型盆地具备成油气地质条件,勘探潜力大。在这一勘探领域开展逆冲、逆抡推覆体的勘探研究工作,有望实现前新生代海相地层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胶东东部中生代走滑逆冲构造带的构造年代学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东东部走滑逆冲构造带处于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东端、中朝和扬子两陆块之间, 构造地位非常重要. 区域性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虽然已经不少, 但在研究区尚缺乏构造年代学的系统研究, 本文旨在弥补这一缺陷. 系统选取同变形矿物, 对胶东东部NE-ENE向压剪性主剪切带及其所夹旋转推覆岩片进行了40Ar/39Ar年代学测试. 根据本文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 结合研究区现有年代学、构造地质学和岩石学数据, 可得出如下认识: (1) ~190 Ma代表了旋转推覆岩片的主变形年龄, 跟郯庐主断裂同造山期左旋走滑期完全一致; (2) 130~120 Ma左右年龄值代表了主剪切带的主活动期, 为构造转折的启动的结果. 很可能胶东的左旋(NE-ENE向)逆冲推覆作用以及辽东半岛的ESE向的伸展构造作用共同推动了朝鲜半岛晚中生代的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17.
东昆南构造带苦海-阿尼玛卿地区出露的中-基性岩浆岩的时代存在争议.报道了苦海辉长岩和德尔尼闪长岩中岩浆锆石的SHRIMPU-Pb年龄分别为(555±9)Ma和(493±6)Ma.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苦海辉长岩和德尔尼闪长岩分别具有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和岛弧玄武岩(IAB)的痕量元素特征.据此,苦海辉长岩的发育时代(555±9)Ma及具有的OIB特征与北祁连的玉石沟洋壳成因蛇绿岩相似;德尔尼闪长岩的发育时代(493±6)Ma及具有的IAB特征与柴北缘的岛弧火山岩相似.苦海-阿尼玛卿地区存在晚新元古代—早奥陶世的中-基性岩浆岩,表明这一时期"祁-柴-昆"多岛洋的南界可达到东昆南构造带.早古生代时,东昆南构造带与秦岭造山带的勉略构造带不能对比.  相似文献   

18.
秦岭南缘晚古生代裂谷——有限洋盆沉积作用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秦岭南缘晚古生代裂谷——有限洋盆的发展使南秦岭逐渐与扬子地块分离。对此裂谷——有限洋盆带南部边缘的二个地区进行了详细沉积学研究,并建立起沉积体系的时空变化格架。研究结果显示裂谷带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尽相同。西部(勉略)地区明显经历了早期快速沉降和晚期缓慢沉降的二个阶段,并且在二个阶段的沉降层序间出现裂开不整合面。结合对勉略带内蛇绿混杂岩的构造分析和同位素研究,秦岭南缘在晚古生代发生了裂谷-扩张转换,出现有限洋盆。此裂谷——有限洋盆带的演化过程与古特提斯构造发展阶段的可对比性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9.
南秦岭勉略构造带三岔子镁铁-超镁铁杂岩可划分为两个岩块: 三岔子古岩浆弧和庄科古洋壳残片(蛇绿岩). 三岔子古岩浆弧主要由岛弧型安山质熔岩、玄武及玄武安山质辉(闪)长岩、安山质岩墙、斜长花岗岩及部分超镁铁岩组成, 它们具有典型的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如高场强元素(Nb, Ti)亏损和低Cr, Ni含量. 该类岩石的轻稀土富集和富钾的特征及斜长花岗岩中含有9亿年锆石捕掳晶特征表明它们可能发育在南秦岭微陆块南缘的活动陆缘环境. 斜长花岗岩的岩浆锆石U-Pb年龄为(300±61) Ma, 它表明勉略古洋盆在石炭纪已开始向南秦岭微陆块下消减. 这一年龄和大别山浒湾构造带洋壳俯冲成因榴辉岩的形成时代(309 Ma)一致, 它说明勉略洋在石炭纪可东延至大别山. 三岔子古岩浆弧中类似高镁埃达克岩的存在表明这一俯冲洋壳是年轻(< 25 Ma)而且较热的大洋岩石圈.  相似文献   

20.
秦岭卡林型金矿带是世界第2大卡林型金矿集中区,与形成于新生代活动大 陆边缘盆岭省的美国西部卡林型金矿不同,产于中生代大陆内部碰撞造山带,成矿同 位素年龄集中于 197.45-129.45 Ma,属碰撞造山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增温体制,表明成矿与碰撞同步.包裹体、同位素和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海西-印支构造层,中生代时海西-印支构造层沿双河-公馆断裂等的陆内俯冲导 致了金龙山等金矿床形成,基此建立了“秦岭式”卡林型金矿构造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