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地形和拔海高度的影响,与平原相比,山区气候复杂,天气多变。因此,不论从提高天气预报(特别是降水、暴雨预报)准确率,和开发利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都需要研究山区气候规律。经济建设的需要大大推动了我国山区气候的研究。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许多省地县纷纷开展山区气候观测和山区气候调查。为了总结交流气候(包括山区气候)研究经验,中国气象学会曾几次召开大型学术交流会议,例如1980年6—7月气候专业委员会在庐山召开的气候学术会议,1980年12月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学术讨论会议,会议上山区气候都是重要内容之一,1981年10月气候专业委员会还在南京专门召开了山区气候学术讨论会议。杭州会议文集已由福建科技出版  相似文献   

2.
前言辽东山区是辽宁省贫困地区之一,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80%左右,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自然资源,发展多种经营,是脱贫致富的主要门路。山楂是辽东山区主要果树,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如何合理利用本区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山楂生产,提高单株产量,是农业气候工作者应给以回答的问题。本研究主要根据1981——1983年对桓仁县、本溪县境内山地丘陵气候考察结果分析而成。  相似文献   

3.
翁笃鸣 《气象》1985,11(11):39-43
一、山区农业气候和小气候考察的特点 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造成山区农业气候资源丰富多采的原因,也是发展山区包括农、林、牧、副业在内的立体农业的基础。因此,研究山区气候对开发山区经济有着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开发山区气候资源开发山区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要搞好这一工作主要靠政策与科学. 1.弄清小地形和小气候.开发山区气候资源的关键是因地制宜,其先决条件是了解山区各地气候的特殊性.由于山区气候是山区复杂地形的条件下产生的,故传统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高度、坡向加密布点,以测出各代表点同气候站各种气象要素的差值.根据这些差值找出地势地形同气候要素时空分布之间的统计关系.以后则利用这种关系在大比例地形图上量出气象要素等值线的分布.当代方兴未艾的遥感技术将是研究山区  相似文献   

5.
刘敏 《气象科技》1989,(2):50-53
近十年来,由于世界人口猛增,大面积滥伐森林,大规模发展旅游业以及滥用资源,世界上许多地区环境日益恶化,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许多学者在试图分析和研究山脉对大气边界层过程的影响,山区的气候特征和气候资源开发,山地环境与人口,  相似文献   

6.
李绍进 《浙江气象》2002,23(2):20-22
分析了山区气候的特点,结合蔬菜的种植特性,认为可利用山区的独特气候资源大力发展高山蔬菜。  相似文献   

7.
山区平均温度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万隆 《气象》1980,6(6):2-4
为了弄清和利用山区气候资源,广大气象工作者曾组织过多种考察和研究。山区的热量条件是山区主要的气候资源之一,而平均温度则是分析热量条件的基础。国内外已经提出一些关于山区平均温度,极端温度的估算方法,其中以地形因子的回归估算法和分析估算法、超短序订正延长方法等的计算效果比较好。本文打算在满足农业生产服务的精度要求下,提出几种关于估算山区月平均温度的简单方法,以期对山区气候调查工作或县级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当今气候工作中最为迫切的课题之一,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我国气候委员会的成立,中国气候研究计划的制订及中国气候蓝皮书的发表,标志着我国对气候工作和气候资源利用的重视程度。作为省一级专门从事气候工作的部门,如何搞好气候工作,如何抓好气候资源的利用,并把它作为科技兴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更是一个迫切的任务。下面就笔者从事数十年气候工作的经验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设想和建议,供同仁们参考,试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气候资源的认识和特点1.1气候资源的认识气候资源是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和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山区气候资源的特点,不同山区局地地形的气候资源利用以及山区气候资源利用中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0.
桐庐县高山蔬菜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  章莹菁  何忠银 《浙江气象》2003,24(4):22-26,34
通过对桐庐县以歌舞乡为主的山区进行定点多层面的气象资料的调查分析,利用高山地区的立体热量差异,对种植高山蔬菜的气候适应性进行研究,以点带面,达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简慰民  翁笃鸣 《气象》1986,12(3):35-38
近年来,我国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本文将在总结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对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问题谈一些初步看法。 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需要根据山区农业生产提出的具体气候问题,结合生物的气候生态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至于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据问  相似文献   

12.
马乃孚  倪国裕 《气象》1988,14(12):31-36
本文根据湖北省亚热带山区农业气候数据库所贮存曲3年实测资料,采用气象资料逐日值进行自然正交函数展开,对大别山与神农架山地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定量化的对比分析;并综合作出山区农业气候垂直分层;最后提出合理利用和重点开发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作物气候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3年4月—1986年3月三年山区梯度观测资料,综合考虑山区光、热、水农业的气候资源匹配关系,建立不同山区、坡向、高度的作物气候生产力估算模式。模式中对山区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进行了修正。运用模式估算了不同山区、坡向、高度的水稻、玉米、冬小麦气候生产力。计算结果: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单、双季稻、夏玉米气候生产力一般南坡大于北坡,西坡大于东坡;春玉米、冬小麦一般北坡大于南坡,东坡大于西坡。双季晚稻气候生产力大于双季早稻,夏玉米大于春玉米(神农架山区除外)。应该指出,目前高产典型水稻产量可达其气候生产力的60%以上,玉米和冬小麦仅达到30%—50%左右,表明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可开发潜力很大。本文为合理开发山区气候资源、调整农业布局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供了定量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简慰民  翁笃鸣 《气象》1986,12(5):44-45
三、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的途径 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必须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气候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提出中肯的建议。下面从几个主要方面作些介绍。 1.合理安排粮食生产,建立最佳种植制度 首先要根据山区的农业气候特点和粮食作物对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技》1977,(5):3-4
湖南省山区面积很大,山区气候情况复杂,农业气候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很大,开展山区农业气候科学考察工作,摸清山区气候规律,充分利用山区的农韭气候资源,为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多种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对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彭钊安  胡萌夫  于仲吾 《气象》1984,10(10):38-40
一、引言 各种类型的丘陵山区地形往往形成不同的小气候环境,研究某些特定作物对地形小气候的要求,对于合理开发丘陵山区,提高土地气候生产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一种模糊型的分类方法,评判某一作物对某类地形小气候的利用等级。 在山地考察中,不能每块小地域都长期设点观测,只能选择本地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地形进行有限观测,从中找出其规律性。我们在宜溧山地考察中发现,局部小气候差异,主要是拔海高度、坡向、屏障地形、坡度、距水体远近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同时,研究几种主要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适生(包括安全生育、产量、质量等)气候条件,然后评判某一地域的“地形小气候”对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适应程度。也就是说,假定有一块地域A,它  相似文献   

17.
朝阳地处丘陵山区,充分利用其地形小气候特点.可获得较好的光照、温度条件。本课题在对不同坡向的大棚各项气象要素进行观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蔬菜生理生态测定研究,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促进朝阳市山地日光温室大棚的发展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试验资料,归纳出气象要素与茶树新梢生长、茶叶开采期、茶叶产量间的动态模式.结合本地优越的茶树气候生态环境,提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本区丘陵山地大力发展名茶、优质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气候资源的法律概念及其属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价值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气候资源法律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属性问题,旨在为我国气候资源保护立法研究提供基础法律理论支撑。结果表明:气候资源是气候要素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那一部分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典型的自然资源,可以成为法律关系客体;它具备自身鲜明的特性,有必要对之提出专门的立法保护。气候资源保护法律规范属于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法律规范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山地气象学是研究山地与大气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山地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25年来,中国山地气象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进展。除继续重视青藏高原的大气科学试验及深入研究之外,还对天山、华山、秦岭、横断山、峨眉山、哀牢山、娄山、巴山、大别山、太行山、长白山、黄山、九华山等主要山脉开展了地形与气象关系的研究。针对与山地气象相关的观测试验、大气边界层、动力学理论、数值模拟、降水科学、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资源、环境气象及气象灾害等研究领域,本文分别对这些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山地气象未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