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日,湖南省政府出台意见明确,“十二五”期间要实现“1358”目标,即全面完成100个县(市、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完成300处以上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开展500处以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勘查,实施地质灾害危险区8000户居民的搬迁避让。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以来,景宁县"大搬快治"围绕"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决策部署,紧盯张兵书记提出的"四个不少"的工作目标,政府重视强引领、完善政策破难题、纵横攻坚共推进,历经77天的奋战,全面完成"主汛期前全部地质灾害隐患点汛前撤离、房屋拆除"任务。截至5月10日,累计完成9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核销;避让搬迁销点60个解危1586户,5076人;完成治理工程项目27个,解危331人户1174人;分别完成市下达三年任务数的101%,108%。  相似文献   

3.
自进入汛期以来,日照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40处,受威胁人口达2000余人,直接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达1200万元,其中危险性大、稳定性差、受降雨影响易发生灾害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1处。对此,日照市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开展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村庄整体搬迁避险工作。目前,全市急需搬迂避让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3处,涉及居民120户,计划年内全部完成隐患点附近村庄的整体搬迁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以来,丽水市按照全省"除险安居"三年行动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大搬快治"行动,按照"主动减灾、积极防灾、全力避灾"的工作思路,有力推进隐患排查、巡查监测、预警预报、避让搬迁等各项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防护、应急、保障"三张网",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撑起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伞"。目前,全市完成避让搬迁项目340个,解危群众6365户、20492人;交工  相似文献   

5.
永康市始终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要务,以“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为动力,大力实施地质灾害隐患“除险安居”行动,两年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三年清零”任务。一是大统筹形成大合力。建立由市长任组长,相关分管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浙江国土资源》2012,(10):23-24
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对各市政府的绩效考核。《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完成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灾害调查任务,加快建设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完成中型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的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  相似文献   

7.
日前,庆元县以东部高山地区13个乡镇受“桑美”超强台风影响地质灾害户为重点,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搬迁安置政策,制定出台实施意见,把在地质灾害隐患区有固定房产的农户作为搬迁安置的主要对象,在县城同济新村和同德新村两安置小区为更多的地质灾害隐患区农户安置住所,使他们脱险脱贫,并在县城安居乐业。庆元县在地质灾害搬迁安置中切实与“一户一宅”制、宅基地整理、下山脱贫和节约集约用地等政策相挂钩,  相似文献   

8.
记者近日获悉,《贵州省“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十二五”期间,贵州将投入20.788亿元,用于95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和搬迁(避让)、地质灾害勘查调查与评价、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紧急救援体系建设、科研等地灾防治项目。  相似文献   

9.
自进入汛期以来,日照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40处,受威胁人口达2000余人,直接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达1200万元,其中危险性大、稳定性差、受降雨影响易发生灾害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1处。对此,日照市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开展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村庄整体搬迁避...  相似文献   

10.
正自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部署以来,丽水市紧紧围绕"坚决搬、加快治、强化防、全面提"的工作思路,聚焦目标任务强推进,坚持问题导向促攻坚,创新工作举措抓落实,全力破解"大搬快治"工作难题,精准高效推进实施"大搬快治"工作,努力打造全省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丽水样板"。截至目前,该市已完成避让搬迁项目356个,解危群众6671户21479人;  相似文献   

11.
桃源县地处湘西北,依附于雪峰、武陵两大山脉之间,所辖40个乡镇中有19个山区乡镇,地质灾害隐患较多,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76处。近年来,桃源县突出“四个抓手”,狠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有力的促进了社会和谐,连续三年未因地质灾害而造成一起人员伤亡事故,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市政府授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单位。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以来,松阳县按照"以搬为主、搬治结合"的要求,举全县之力,破障碍、解难题,由点及面推进"大搬快治"工作。截至8月31日,全县14个乡镇(街道)35个隐患点避让搬迁工作实现汛前撤离、协议签订、房屋腾空和房屋拆除"四个100%",共完成避让搬迁532户、1728人,完成丽水市下达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避让搬迁三年总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一组惊心的数据是,湖南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达19.3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1%,其中高易发区占36%。已查出各类地质灾害隐患12229处,其中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近900处。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正处于活跃期,危险程度高、危害范围广、威胁人数多,亟待进行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同时,全省仅建有51个县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尚有71个县市区没有监测站,大量隐患点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防灾减灾。基层地质灾害应急抢险装备缺乏,机动化水平不高,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联动平台尚未完成对接,信息共享程度低。——一组可喜的数据是,2013年湖南共成功避让各类地质灾害52起,紧急转移人口2663人,共避免人员伤亡2275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0.75亿元,杜绝了群死群伤事件。  相似文献   

14.
正平阳县地处浙南沿海,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地质灾害点数量多、分布广,是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截至2017年1月,全县各类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123处,其中滑坡105处、崩塌6处、泥石流12处,威胁30人以上的有49处,涉及15个乡镇,受威胁人口4124人,受威胁财产19106万元。对此,该县从2017年开始,全面开展"以避让搬迁为主,搬迁和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实施避让搬迁项目66处、工程治理项目58处,力争至2019年底基本消除地质灾害威胁。截至  相似文献   

15.
近期,大连市连续普降大雨,大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局为防范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大连市局多措并举、加强汛期应急值守,积极构建地灾防治长效机制。一是将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工作作为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体行动,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对挡土墙、护坡等疑似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共派出巡查组63个,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515处;派出监测人  相似文献   

16.
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全市97.8%的区域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是全省地质灾害最为发育并造成严重损失的地区之一,主要的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三类,地质灾害呈现点多、分布面广、危害程度大、隐蔽性强等特点。2017年“大搬快治”实施之初,该市纳入监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691处,其中,Ⅰ类点286个、Ⅱ类点237个、Ⅲ类点168个,涉及147个乡镇(街道)555个行政村,受威胁群众达3.8万余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异常严峻。  相似文献   

17.
遂昌县国土部门今年五月份在全县六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推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明白墙”。“明白墙”上详细标明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具体位置、类型、规模、监测责任人、预警信号、紧急撤离的方向和预定避灾地点等内容。并公布了灾情速报电话。  相似文献   

18.
云和县把该县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成果、重要小流域泥石流隐患防灾避险运用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使该县地质灾害防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一是运用调查成果进行动态调整。该县根据重要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调查的情况,多次深入到现场,逐一核对、登记,根据隐患点的人口等情况进行调整。地质灾害隐患点从去年的76个调整为84个,增加了8个监测点。  相似文献   

19.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21日通报,2016年我国人汛日期确定为3月21日,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偏早1l天,恰逢G20关口,上城分局将“人防、技防、心防”相结合,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工作,严防严治,切实消除地灾隐患,为G20保驾护航。一是“人防”,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汛前排查巡查。遵照上级部署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对调查认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相关要求明确责任人,发放明白卡、避险卡,设置警示标志,  相似文献   

20.
台州市现状地质灾害共有472处,除了去年通过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77处,仍在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有115处。这些地质灾害点90%以上处于远离城镇的偏远乡、村,国土部门的巡查一定程度受到时间、空间限制。如何使村民对地质灾害隐患保持一定警戒,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具备足够的应对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