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连柱  孙亚军 《北京测绘》2021,35(8):1093-1098
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地形三维可视化建模、城市雨洪预测预报模型等技术,选择城市典型小区作为研究区域,对城市雨洪形成及预测预报进行了技术探讨和研究.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的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三维可视化应用到城市雨洪预测预报中,为城市雨洪形成原因、预测预报、城市雨洪防治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
研究城市雨洪风险问题,对提高城市洪涝灾害监测、预报的准确性,以及促进城市防洪决策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高精度的城市三维模型可以提供丰富地理信息,便于准确分析淹没情况,本文针对当前城市洪涝模型对地形数据的高敏感性,且雨洪风险评估研究的准确性受限于地形数据精度的问题,提出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重建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并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淹没深度为关键指标进行研究区的雨洪风险评估。通过提取不同重现期下研究区的淹没深度信息,进行可视化渲染实现三维淹没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到研究区的淹没情况,作为暴雨内涝风险管理依据,同时对城市规划布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强降雨引起的城市内涝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江苏省城水文特征与城暴雨积涝致灾机理与致灾过程,构建GIS技术结合城雨洪模型(swmm)的城暴雨积涝模拟分析模型;基于暴雨积涝模拟分析模型实现气象观测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河网水位监测数据、城排水管网数据的耦合分析计算,设计了江苏城市内涝预警系统,实现江苏省城暴雨积涝的积水风险空间分布的实时动态监测预警与预测预报。该系统内涝预报精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水资源问题的越发严重,雨水资源的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可以补给城市水源,涵养地下水,防治雨洪灾害。平原区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雨水的利用更具有研究意义。本文以崂山区的平原区为例,估算了雨水资源总量、雨水资源理论潜力和雨水资源实际潜力,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雨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指挥监控系统集成复杂度高,交互不友好,扩展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多模式一体化指挥监控系统框架解决方案。介绍了多模式一体化指挥监控系统的原理,将现有指挥监控系统按模式进行划分,并详细描述了实现多模式管理的技术。设计了多模式一体化指挥监控系统的框架,利用插件技术实现了系统业务逻辑的有效集成;并通过测绘导航分队指挥监控系统验证了该系统框架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实时获取监控范围的影像,发现被监控目标的即时状态。2维GIS与视频监控的集成逐步走向成熟,但在可视化效果方面远不如3维GIS。因此,结合Skyline软件中的Video On Terrain技术提出了一种3维地面影像视频监控新方案,并设计了地面影像视频监控系统的软硬件框架,分析了音视频编码传输原理和视频控制机制,总结归纳了地面影像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要求,最后实现了3维地面影像视频监控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监控技术发展迅速而空间信息化管理较弱,将GIS系统与现有的区域监控系统进行整合势在必行。文章以重庆市高速公路为例,结合其现有监控系统特点,采用组件式设计模式进行系统开发,将GIS功能作为一个ActiveX控件对象嵌入到原有监控系统中,设计了C/S层次化体系结构的高速公路综合监控系统;并在数据采集中采用了基于便携设备的可定位实景GIS解决方案。实践证明该系统能够辅助实现高速公路监控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明  武军郦 《测绘科学》2015,(8):140-14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观测数据是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源。针对需要一套监控系统实现硬件设备状态监控、数据监控、网络资源监控和工作流程监控的现状,该文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运行基准站监控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和系统实例。监控系统由数据层、平台层、服务层、业务处理层和用户层等组成。数据中心作为一个基准站网的中枢,关注点主要包括各基准站设备是否发生了故障、网络通畅与否、数据是否传输到位、数据的质量好坏以及站点安全等。基准站监控系统通过硬件配置、软件编制和软硬件集成,可实现上述功能。经实践表明,基准站监控系统设计先进,功能完善,可及时发现故障,保障基准站网正常运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北斗卫星定位技术构建车辆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GPS/GSM组合模式车辆监控系统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的车辆监控系统解决方案,阐述该车辆监控系统的技术原理和系统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0.
面向野外作业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野外车辆定位监控系统,该定位与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设置监控总中心、监控分中心、车载终端;采用树状结构构成车辆信息交互系统,通过车载无线通信模块自动上报位置信息,达到实时定位与监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小型水坝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本文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提出并构建了小型水坝数字孪生动态监管云平台,论述了小型水坝数字孪生平台建设思路。首先基于物联传感设备实现雨水情、坝体安全感知,然后通过构建室内外一体化精细三维模型搭建统一时空数据底座,实现视频监控与三维模型的融合,最后基于AI技术实现入侵检测,构建小型水库动态监管云平台。数字孪生技术能够为水库大坝提供全面的实时监测信息,实现实时连接与动态交互。本文初步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库大坝管理中的应用,可为小型水坝状态感知与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具有精度高、自动化性能好、可实时监测等特点,在自动化监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项目的应用实践,对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测量原理、现场安装方法、系统调试、数据采集与分析及监测精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从工程的完成情况及数据反映来看,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可以较稳定地替代人工进行施工期内的隧道监测。  相似文献   

13.
为保障电站建设和运行安全,小湾电站构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基于GPS精确定位技术的工程变形监测系统,先后成功应用于小湾电站枢纽区工程边坡、大坝和水库库岸滑坡体的变形监测。介绍布设于上述工程部位的的GPS变形监测系统的架构组成、技术特点和监测成果,为水电工程建设GPS变形监测系统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天宝R9s及全自动位移监测系统在大红山矿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斗/GNSS监测手段较传统人工全站仪监测具备实时性好、信息化程度高的优势。本文介绍了大红山矿区中使用的北斗/GNSS全自动位移监测系统。系统以天宝R9s接收机为基础监测设备,依据大红山矿区重点构筑物特点,设计开发了一套软硬件相结合的全自动位移监测系统。实践表明,该监测系统具备监测精度高、功能全面的特点,有效完善了大红山矿区的生产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滑坡灾害监测系统的局限性,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C/S架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C/S结构,以传感器为基础,以数据采集设备作为过渡,通过无线GPRS网络将数据发送至远端的服务器。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系统架构以及软硬件设计,并在实际的实验中对其进行了监测,结果证明,该系统可以很好地完成滑坡的实时、无间断监测。  相似文献   

16.
国家环境遥感监测体系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桥  刘思含 《遥感学报》2016,20(5):1161-1169
随着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中国遥感监测体系研究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从无到有形成了国家环境遥感监测能力,并业务化实现了主要环境遥感监测要素产品的生产与服务,为新时期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分析国内外环境遥感发展及中国环境遥感监测需求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研究了国家环境遥感监测体系的建立与业务化运行,提出了中国环境遥感监测体系发展思路与下一步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
刘绍堂  王果  潘洁晨 《测绘工程》2016,25(10):42-48
在介绍测量机器人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的原理及结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测量机器人隧道自动监测系统在隧道结构自动化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表明,测量机器人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具有精度高、实时、动态、全天候智能远程遥测的优点,在地铁和隧道工程安全监测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其局限性是只能逐个单点定期监测,增加工程监测的成本。因此,控制成本、开发多点监测功能并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是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以故宫博物院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综合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为例,研究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建筑安全监测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北斗建筑安全监测的监测对象、内容以及精度;介绍了北斗建筑安全监测服务平台的三级监测服务平台以及监测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19.
面向地理国情监测,以自然保护区监测为突破口,分析自然保护区监测内容,研究自然保护区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专题信息建模、多时态信息动态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以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构建保护区多层次、多尺度的基础空间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实现保护区动态监测系统,形成动态标注、动态漫游、动态矢量等多种动态表达方式。该系统的建立为自然保护区监测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研究所形成的监测内容、关键技术和动态表达方式对地理国情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本世纪初以来,伴随着测量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以测量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工程、局部地壳形变和大型工程的施工放样中的应用日趋成熟。本文探讨了移动式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系统的特点、适用工程对象、数据处理解算模式、监测方案和数据后处理方法,并以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整个工程的监测方案设计、作业过程以及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