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青藏高原辽阔的土地上,有一片各民族共同生活栖息的河湟谷地,清澈甘甜的湟水河在造就河湟谷地的同时,也孕育了她的源头县城——湟源县。自古以来,湟源县因其扼守中原通往牧区和西藏的交通要冲,素有"海藏咽喉"、"海藏通衢"之称,也因地处日月山下,青海湖边,处农业区和牧业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汉文化和藏文化的结合部,素有"茶马互市"、"环海商都"之称,留下了大唐文成公主进藏"泪洒倒淌河,抛下日月镜"的美丽传说。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王双绪研究员撰写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现今三维地壳运动特征研究"一文,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F5000"。专家认为,此论文所取得的成果翻开了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构造活动研究新的一页。该论文由"地震行业研究重大专项——中国综合地球物理场监测"项目资助。  相似文献   

3.
赵凡 《国土资源》2007,(10):8-17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隆升于地球新生代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地壳最厚的高原,她的活动仍未停止,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迷一样的青藏高原,抹上了太多的色彩,埋藏着太多未解之迷,充满了永远的诱惑,吸引着一代代地质工作者,去那里探寻远古的奥秘。  相似文献   

4.
《青海国土经略》2007,(4):I0006-I0006
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青海连接"河西走廊"旅游线的必经之地,历史上曾为"丝绸之路"的辅道,也是青海省的  相似文献   

5.
从大地构造、预测成矿,到地震预测,再到固热能,他的每项研究,念兹在兹的是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至于功名利禄,并不是他要考虑的事。潜心研究青藏高原大半辈子,因为李德威深信:"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藏高原的理论创新将引领正在孕育之中的地学革命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城镇体系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体系的形成和发育对区域城镇化进程及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基础,导致城镇体系不甚健全。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薄弱,不利于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及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以建制镇以上的镇区和城市市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统计数据与遥感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青藏高原1990-2015年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和规模结构进行时空演变格局分析,并采用重心移动模型揭示了青藏高原城镇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重心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城镇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东南密集、西北稀疏”、“大分散、小集聚”的格局;城镇分布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增长特征且总体趋于集聚,在空间上不均衡程度呈上升趋势但2005年后明显减缓;虽然建制镇数量大幅增长,但96.88%的城镇规模在5万人以下,大中小城市发育不足;城镇人口规模重心呈现“先向西南,再向东北,又向西南”的移动轨迹;城镇用地规模重心呈现“先向东南,再向西北,再向东北”的迁移趋势。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及其时空演变特征,为青藏高原新型城镇化及城镇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基础依据;提出了资料缺乏和统计口径不一致的条件下城镇规模的合理估算方法,对我国城镇化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碧海映长空     
正"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描写滕王阁的名句,幸运的是,在青藏高原,一年四季均可见水天一色的美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白云悠扬,碧水清澈,山峦静穆,一丝微风轻轻地拂过靛蓝如蓝宝石的水面。水中的天,水中的云,水中的山在一个个倒影中随风摇曳,如梦如幻。水由蓝渐绿,白云也浸染上了绿意;山倒映水中,  相似文献   

8.
早在新近纪—早更新世,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以不同的速度向北运移作用的影响下,中国大陆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宏伟壮观的地质构造运动,在地质学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它以磅礴的气势使260万平方千米的青藏地区从平地崛起,成为世界第三极,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巍巍昆仑,横空出世。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西横跨新疆、青海两省区,入甘肃后与秦岭相连。它像一条气势磅礴的巨龙,东西绵延2500余千米,盘踞于青藏高原之上,被称为"亚洲脊柱"、"龙脉之祖"。  相似文献   

9.
正踏上神神神奇奇的天路,登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对观光客来说,也许是浪漫;但对于一辈子行走在这条路上的朝圣者来说,则意味着艰苦、坚持,甚至是近乎疯狂的执著。在这些朝圣者中,他有些与众不同,他的信仰既不是佛教,也不是印度教,他痴情于和石头说话,在青藏高原地学研究、白垩纪大洋红层与富氧作用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破性贡献。有趣的是,在这条地质路上,别人的榔头换了又换,他那把用了20  相似文献   

10.
<正>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仓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全省国土面积71.75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四位。省内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储量占全国保有储量潜在价值的19.2%。在早期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不到喜马拉雅不谈山打开世界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到,在我国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南部边缘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等国接壤的边境地带,横亘着一条十分宏伟的高大山链,这就是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山脉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克什米尔地区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大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东西向延伸,长度大于2 000多千米,南北宽度介于200~350千米之间。整个山脉气势恢宏,构成了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至北而南可  相似文献   

12.
正人物介绍侯增谦,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项目负责人,国际地学计划IGCP项目第一负责人;长期从事金属成矿理论与资源勘查技术研究,创新提出了"大陆碰撞成矿论",揭示了青藏高原区域成矿规律,理论指导青藏高原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100Ma来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演化及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100 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趋势及控制因素。100~40 Ma期间,海水锶同位素比值有多次升降,总体上变化幅度较小;40 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比值显著增加,并呈现出单调上升的总体特征。100 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的变化主要可能与星外物体对地球的撞击作用;全球海平面变化及洋中脊扩张速度的改变;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隆升;玄武岩喷发和冰川作用因素有关。在各种因素中,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隆升对40 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演化具有最重要的控制作用。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隆升可能始于40 Ma左右,隆升速度最快的时期在20~15 Ma。  相似文献   

14.
三江源: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态诞生在水中。水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源。中国有三条大江河从青藏高原的腹地出发,带着生命和活力,百万年来不倦地向东、向南波飞浪卷、穿峡越谷一泻万里,滋润和养育着中华大地的风华万物,催生出灿烂的中华文明,这就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我们习惯地把发源这三条江的地区叫"三江源"。水的世界,生物的乐园在最近赴青藏高原的采访活动中, 国家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若凡先生,热情接待了笔者的采访。开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地区壮美的自然风光、神奇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使其成为国内外旅游者倾心向往的世外桃源,亟需进一步探究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耦合关系。本文创建青藏高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15个地市州2000-2017年面板数据探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效应及交互胁迫关系。结果显示: ① 2000-2017年青藏高原仅有拉萨和西宁旅游经济指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余地市州均呈现缓慢增长趋势,生态环境指数整体较高,仅有西宁和海东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其余地市州变化平缓;② 青藏高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度时序上呈现波动增长趋势,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青海呈现以西宁为核心,逐层向外递减的核心-边缘空间格局;西藏呈现以拉萨为中心,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③ 青藏高原复合系统协同效应子类型主要是旅游经济滞后型,西宁和拉萨呈现“旅游经济滞后-系统均衡发展-生态环境滞后”的变化趋势;④ 基于双指数模型证实了青藏高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具有交互胁迫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正确地选择和使用遥感信息源并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支持下,发现Landsat-5T.M7.4.1卫星图像上显示出青藏高原北部生态环境分区具有规律性。笔者在对这种分区规律进行简要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青藏高原北部区域的青海省景观生态区划以及生态环境分区规律与青藏高原岩石圈动力学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找出青藏高原与东西部各分区大气热源的变化规律,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月平均温度场、比湿场、风场以及位势高度场的再分析格点资料,采用"倒算法"计算得到高原地区月平均大气热源原始格点资料,对比分析青藏高原全区与东西部各分区大气热源在1948~2011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证实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时空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全区和东西各分区的大气热源均表现出明显的年际振荡特征。在变化周期方面,青藏高原全区大气热源存在14年的显著周期,高原东部地区大气热源存在16年的显著周期,高原西部地区大气热源存在8年的显著周期。在变化趋势方面,青藏高原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1989年前,大气热源变化趋势相同,1989年后,大气热源变化趋势相反。在大气热源各个季节的空间分布方面,青藏高原全区大气热源各个季节热源热汇分布特征不同,春季西部地区出现热源中心,夏季东部地区出现热源中心,秋季东部地区出现热汇中心,冬季出现西部地区热源中心和东部地区热汇中心共存;在变化趋势突变检测方面,青藏高原全区大气热源在1989年存在显著的突变,西部地区大气热源1976年左右存在显著的突变,东部地区大气热源在1990年左右存在显著的突变。  相似文献   

18.
经纬悦读     
正省厅要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为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把关青藏高原的科普展览内容2019年12月,杨汝坤厅长一行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就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关于青藏高原展示内容与中科院姚檀栋院士进行交流探讨,并积极寻求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建立长期合作与联系的契机。姚檀栋院士对博物馆关于青藏高原的展示内容给予肯定,并在细节问题上给予建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若尔盖地区三维速度结构,得到该地区的精细三维速度结构和高精度震源位置参数.反演结果显示,研究区速度结构整体呈低速状态,反映出青藏高原内部具有部分熔融物质特性;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强烈的构造变形特征以及低速区蔓延方向印证了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南方向流溢的科学推测;低速青藏高原板块与相对较硬的若尔...  相似文献   

20.
在藏北高原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的一个工作点上,我们结识了61岁的高级地质工程师苟金.老苟原是青海区域地质调查队西藏分队的地质专家,长期在西藏工作,退休不久就被聘过来了.老苟是青海省劳动模范,业务上有一套,论年龄他该享清福了,可是老苟却自讨"苦"吃,重新归队,为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竭尽自己的才华和一腔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