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一般的数学方法对制图综合的研究,仅能获得物体选取的数量指标。本文在鲍罗金等比数列法的基础上,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对制图物体进行定性研究得出确定地图上制图物体选取的一种较完备的数学模型。文中以确定河流选取为例,介绍使用本模型来确定河流选取的方法和步骤,重点讨论因素集合U中各因素隶属度μ_A(x)的确定,并且进行样图试验以及介绍确定地图上各要素选取的模型的基本方法。本文把模糊数学的概念用于制图综合中,使制图综合可能利用更多的地图信息,为制图综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时,也为地图数据库和机助自动编图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2.
制图综合是机助制图中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要素的选取、图形的光顺,而且涉及到要素的位移。具体说来包括次要弯曲的压缩,合并,淘汰,位移和编码的改变等几个方面。制图综合这个任务在大的进步出现之前,首先必须从比较机械的易于程序设计的任务中提取精华。本文基于这个基本思想比较深入地讨论了机助制图中实施河流选取与对河流进行编码之间的几种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SOR程序系统,进行了河流选取的试验,效果基本上是令人满意的。文章的最后还指出了在对数字河流实施选取时有待讨论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GIS环境下空间要素的制图综合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盛业华  郭达志 《测绘通报》1995,(3):26-30,34
本文首先分析了制图综合在GIS空间数据输出中的作用,并从讨论制图的基本方法入手,探讨了在GIS矢量型和栅格型数据结构下制图综合中选取、简化、概括和移位的实现方法,尤其是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栅格数据要素的综合方法,最后讨论了在GIS中实现制图综合的合理工作流程制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地图》1989,(2)
制图数学模型的研究在中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已具有相当的基础并积累了一些资料。研究制图数学模型主要是使用数理统计法,其它还包括信息测度方法,方根规律,模糊数学方法,图论方法,等比数列法和图解计算法等。它们所能解决的问题有:研究物体和现象的分布,制图选取,现象间的关系,评价和予测予报等。论文主要讨论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的各种数学模型及其在制图中使用的可能性。对其它方法只作简要的或附带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专题制图中各有关专题要素求权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肇忠 《测绘学报》1995,24(1):64-70
专题制图中,多专题数据综合分类(评价)是制图数据处理中的重要内容。不论采用什么方法(模型)综合分类,各专题要素的权重确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权重直接关系到最后分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研究比较几种权重确定方法,系统地介绍各有关专题要素求权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6.
 叶面积指数(LAI)是植被冠层结构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改变标志着植被发生了生物物理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混和模型 从TM图像上获取叶面积指数的方法。首先,利用冠层反射率(FCR)模型计算并得到查找表; 然后,利用从查找表得到的统计关系进行 LAI制图。试验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并可较精确地用来反演芦苇地的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7.
河系是普通地图制图中的重要要素。河系中河流分主流、支流,一条主流由多条支流汇入,每条河流上游到下游的宽度是由窄到宽逐渐变化的。绘制河流需要体现出河流的形态及流向,在制图过程中,河流上游和下游线划宽度变化较快,中游变化平缓。使用传统的方法,制图任务重、周期长。因此本文利用Coreldraw软件提供的VBA编写宏来实现河流线宽的渐变效果,并提出了一种利用正态分布函数确定河流分段比例来模拟河流宽度变化的方法,最终较好地实现了河系中每条河流线宽的渐变自动化,提高了制图效率,缩短了制图时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计算机制图技术在编制人口地图集中的应用。全文包括四个部分:人口数据源和数据提取;数据校验和数据分布;人口指标计算及其分析;计算机绘图及图形表示。使用计算机制图技术编制的图幅占图集中全部图幅的80%左右。文中详细介绍了对表格数据的处理,特别是检验方法的设计,以保证图集的质量。人口图集中共使用了近千种人口指标,文章对指标的统计分析、制图分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在多要素制图分级时应加以考虑的原则。对地图集的编稿方法,文中也给出了利用计算机制图技术来完成的新途径。最后,文章对人口制图中使用的几类软件系统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用等比数列法选取河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绘地图选取河流时,要根据河流的重要性来决定弃取。衡量一条河流的重要性无非是用两个标志,即河流本身的大小和该河流所处的地理环境。前一个标志可用河流的长度来表达,而后一个标志则主要体现为河流密度,即河流之间的间隔。无疑,河流本身的长度愈大,制图地区的河流愈少,该河流就愈重要。在河网密集的地区,有时很长的河流也可能被舍弃,而在河流很少的地区,即使是很小的河流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用长度和间隔两个指标来确定河流的选取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在长期的制图实践中,人们发现,河长与条数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即在相应的区域内,河流条数多,其平均长度则较短(反之亦然)。实验证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一曲线型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点值图自动编绘的方法和试验效果,描述了怎样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使用统计资料编绘点值图的途径。共分三部分:1.如何使用多边形软件系统来建立统计单元——地形类型界线的数据文件,该文件包括了在统计单元内划出不同地形类型分布范围的信息,为编制点值图提供了按统计单元及地形类型配置点群的基础;2.提出了在统计单元内按地形类型差异给予不同权值来计算制图指标值的方法,并论述了如何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合理确定点权值以获得最佳效果;3.详细地给出了点位布置的算法以及讨论了图形输出的一些问题。作者最后指出点值图的自动编制涉及的问题较多,目前还需手工校正,但是随着软件和硬件的不断完善是可以获得完满解决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客观综合自然规律的线状要素自动综合的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  Z 郭庆胜 《武测译文》1994,(1):49-58
本文叙述了一套基于所谓客观综合自然规律的自适应线状要素综合的新算法。简要讨论了已有的线状要素综合的缺点,并叙述了它们的算法。还把这些新方法的功能同手工制图过程及很多地理信息系统中现有标准方法的功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以规范指标为基础建立居民地选取模型的方法和原理,并应用这些方法和原理建立了系列地形图实用确定居民地选取指标的数学模型。试验证明这些模型在实际制图(包括自动制图)作业中完全可行的。利用这些模型来综合居民地可提高地图的科学性和质量,促进地形图标准化,系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新疆地区为例,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普通地理图上几个基本要素的取舍指标,在地图所容许载负量的前提下,依次分析了居民地、道路、河流及地貌在本地区的分布特点、规律以及它们的取舍指标。作为一种方法,它对制图生产和编图自动化方面也许有某些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图物体选取的定额模型和结构模型对机助制图综合和地图数据库专家系统中是缺一不可的。结构模型是在选取定额数量的控制下,解决具体选取那些物体,而研究某物体的选取须考虑的因素甚多,並且其间关系是隐会的,普遍存在模糊性。因而采用传统的二值逻辑来处理会既麻烦又损失较多的制图信息。本文以河流选取为例,用模糊集合理论对其建立结构模型进行初步探讨,并用简单样图说明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6.
矢量专题图与影像专题图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影像内容以及矢量要素内容的选取和表示。本文基于Ez Map软件,从制图工艺流程、地理底图、专题要素内容、符号库设计、制图综合、表示方法、数据量和成图周期8个方面比较,详细讨论了矢量专题图与影像专题图编制的异同,指出了影像专题图的一些优势。  相似文献   

17.
单线河流的绘制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蔡先华 《测绘通报》1997,(11):8-10,30
本文在分析平行线,台阶式平行线的绘制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用基于角平分线渐粗(细)绘制单线河流的方法,从理论上解决了用台阶式平行线拟合渐粗(细)线绘制单线河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从气候图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作用,说明编制海岸带气候图的必要性;2.海岸带气候图的编制特色;3.海岸带气候图的表示方法和图型。文章重点阐述根据海岸带制图区域的气候特点,提出确定海岸带气候图的制图区域、海岸带气候图的图幅和内容选题系列、气象要素内容表示,恰当地设计和运用表示方法及其图型,达到正确反映海岸带各气象要素的分布规律,使之具有海岸带特色的气候图。  相似文献   

19.
六、实际作业(一)作业的主要步骤如下:1.加密计划(包括刺主点和辅助点)。2.相对定向元素及底点坐标的确定。3.刺底点(全野外高程布点时内业仅加密平面和测算定向元素的作业步骤)。4.模型量测。5.P~o计算和坐标改化。  相似文献   

20.
地性线密度系数指标在地貌综合中是十分重要的指标之一.地性线密度系数可以说明地貌割切的程度,可以划分地貌类型以及确定地貌综合的选取标准。在推求地性线密度系数的公式之前,应先对地貌进行分类和分区。本文仅就由于流水侵触作用所形成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的地貌割切密度采数的公式和大小予以研究,其步骤为:1)确定抽样面积的大小;2)确定量测的方法和数据;3)简单斜坡投影面积和地性线长度之间相关分布函数的推求,即P=0.04l~2;4)最后推导出的公式为:K=(5nP~(1/2) A)/(2P)在实际编图中应用于编图的不是地性线密度系数,而是谷地网的密度系数。根据量测结果,谷地网密度系数大约等于地性线密度系数的一半。编制1:2,500,000和1:4,000,000普通一览图时,地貌综合程度更难掌握,因此更显得谷地网选取标准的重要。确定谷地网选取指标时,首先必须从基本资料图上分级量测和计算出谷地网密度系数大小,其次确定新编图上不同地区谷地网的密度系数值,经过图解计算法求出其不同的选取标准,并分指标、分地区、分比例尺制作地貌综合样图及其分析,最后才确定其选取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