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对我国沿海的朝鲜鳞带石鳖Lepidozona coreanica,花斑锉石鳖Ischnochiton comptus,函馆锉石鳖Ischnochition hakodadensis,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异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 dissimilis,平濑锦石鳖Onithochitonhirasei,日本花棘石鳖Liolophura japonica,网纹鬃毛石鳖Mopalia retifera,史氏宽板石鳖Placiphorella stimpsoni等9种石鳖贝壳的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9种石鳖中,除史氏宽板石鳖外,其它种的贝壳总长占体长比例都在80%以上;除2种毛肤石鳖外,壳板宽与体宽之比都达60%以上。红条毛肤石鳖壳板最窄,其壳板宽度只占体宽的45%;石鳖的头板、中间板和尾板中,嵌入片上的齿裂数具有种间差异,以头板区别最大;除朝鲜鳞带石鳖、花斑锉石鳖和函馆锉石鳖较多之外,其它6种石鳖的尾板嵌入片上齿裂数均少于3个;除函馆锉石鳖外,其它8种石鳖的中间板嵌入片上的齿裂均不超过2个;史氏宽板石鳖的中间板和尾板嵌入片上没有齿裂。另外,壳表面上的各种壳饰,壳板上的嵌入片、缝合片等结构特征也具有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2.
从患"摇头病"清溪乌鳖(Pelodiscus sinensis nigrum)的肝脏、脾脏、肾脏、肺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细菌。菌落为圆形乳白色凸起,融蜡状,表面光滑,边缘清晰整齐;对该菌进行染色镜检可见其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呈单个或链状排列。结合生理生化检测结果、16S rDNA基因和gyrB基因和rpoB基因序列分析以及系统进化树结果,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群(Bacillus cereus group)内新种。用不同浓度的分离菌腹腔注射感染健康的清溪乌鳖,观察发现死亡的清溪乌鳖出现与自然发病鳖相似的症状且从病鳖内脏中可分离得到同样的菌;经统计和计算,其LD_(50)为2.42×10~5 CFU/kg体重。应用纸片扩散法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氨苄、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恩诺沙星、氧氟沙星五种药物敏感;对利福平、头孢他啶则耐药。本研究为清溪乌鳖细菌性病原的报道,旨在为该病的确诊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气单胞菌疖疮病的可溶性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健康鳖与患疖疮病病鳖4种组织和血浆的可溶性蛋白质。结果表明,中华鳖组织和血浆的蛋白质电泳图谱存在组织特异性;病鳖与健康鳖的蛋白质分离谱带上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谱带的增多.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世界上开发利用海洋最早的国家之一,伴随着早期的海洋开发活动,产生了一些朴素的海洋管理思想。我国的渔业管理可追溯至夏商时期,夏禹曾颁令:"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到周代后,据史科记载,国一一些朴素的  相似文献   

5.
以5日龄中华鳖稚鳖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条件下,开展了Hg2+、Cr6+、Cu2+、Zn2+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鳖稚鳖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Cr6+、Zn2+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致毒高峰期明显滞后于Hg2+、Cu2+;4种重金属离子毒性大小依次为Hg2+、Cu2+、Cr6+、Zn2+,其对中华鳖稚鳖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5.98、16.42、28.90和91.88mg/L;所构建的中华鳖稚鳖累积死亡概率与重金属质量浓度和实验时间之间的数学模型,以及半致死时间-质量浓度回归方程,可作为侦查和分析重金属离子排放时间和致中华鳖稚鳖大量死亡时间的重要计算工具;Hg2+、Cr6+、Cu2+、Zn2+离子两两组合在加和等毒性强度下对中华鳖稚鳖96h联合急性毒性所呈现的致毒特征与离子种类及其毒性强度匹配情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根据灰鳖洋海域2007年、2009年和2012年夏季水质调查数据,分析了灰鳖洋海域近年来富营养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灰鳖洋海域2007年到2009年富营养化程度发展平缓,2009年到2012年富营养化速度加剧;灰鳖洋海域富营养指数近岸高、外海低,呈现由沿岸到离岸方向逐渐降低的特点,反映出近岸海域的陆源污染性特征。通过营养盐结构变化分析,发现研究海域近年来活性磷酸盐含量快速增长,提出了总磷的削减和总量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气单胞菌疖疮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单胞菌疖疮病是中华鳖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发病对象主要是稚鳖。将病鳖进行细菌分离,获得的菌株经人工感染、毒力测试和细菌学鉴定,确定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与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此两种致病菌不仅对健康鳖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且对健康小鼠亦有较强的致死力,半致死量LD50分别为4.5×106个菌/只和1.58×106个菌/只。此外,测定了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鳖的养殖属新兴水产业,养殖水平尚待提高,本着为广大养殖业者服务的宗旨,研制开发了“大昌”牌鳖配合饲料。本文简报了中华鳖饲料170d的饲喂试验初步成果:稚鳖平均饲料系数为1.89,幼鳖平均饲料系数为2.40。没有出现鳖的营养缺乏症。  相似文献   

9.
以20日龄中华鳖稚鳖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pH7.1条件下,进行了注射鳖源嗜水气单胞菌ZHYYZ-1引发中华鳖稚鳖感染和致死的定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该菌为高致病性菌株,异常排泄是该菌致稚鳖表露临床感染症状的重要标志;(2)注射该菌引起稚鳖感染与致死具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随注射菌量递增依次出现不表露临床感染症状、表露临床感染症状而不出现死亡和大量死亡三种情形,稚鳖表露临床感染和出现死亡的时间均随注射菌量增大而明显缩短,绝大多数稚鳖表露临床感染和出现死亡的时限分别为2h和48h;(3)濒死稚鳖体内该菌的底限含量为3.3×106CFU/g,稚鳖体内菌注射含量可控安全范围为(1.2—8.8)×103CFU/g。  相似文献   

10.
江琴  高仕强 《台湾海峡》1996,15(A00):83-85
鳖的养殖属新兴水产业,养殖水平尚待提高,本着为广大养殖业者服务的宗旨,研制开发了“大昌”牌鳖配合饲料。本文简报了中华鳖饲料170d的饲喂试验初步成果:稚鳖平均饲料系数为1.89,幼鳖平均饲料系数为2.40。没有出现鳖的营养缺乏症。  相似文献   

11.
以中华鳖4个种群80个个体(太湖种群、日本品系种群、台湾引进种群和"清溪乌鳖"种群)肌肉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已知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基因部分序列设计合成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并测定了TY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扩增所得的696bp序列中共有13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中华鳖体色变异种群的3个个体均在第186核苷酸位点出现相同的变异.以此设计酶切位点,选用SmaI内切酶进行RFLP,结果显示80个中华鳖个体的TYR基因存在多态性.AA型基因除在中华鳖体色变异种群内未发现外,其余三个种群内的频率大小顺序为日本品系种群(60%)>台湾引进种群(30%)>太湖种群(20%),以省外品种为丰富;AB基因型频率大小顺序为"清溪乌鳖"种群(70%)>台湾引进种群(50%)>太湖种群(40%)>日本品系种群(30%).  相似文献   

12.
海泥区腐蚀环境是影响海底管道工程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对杭州湾南部灰鳖洋海泥区腐蚀环境因子调查的资料,分析灰鳖洋海区沉积物类型、pH值、Eh、Fe3+/Fe2+、硫化物和硫酸盐还原菌等腐蚀因子的特征,划分了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环境,评价了沉积物的腐蚀性。综合评价认为,灰鳖洋海底沉积物整体上显现出弱还原环境,局部出现弱氧化或较强氧化环境,属较弱腐蚀强度,并提出了对管线工程的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08,(3):58-58
斑鳖项目 斑鳖,世界上最大的鳖科动物,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鳖科动物。目前,世界上能确认的存活个体仅有三只:我国苏州动物园一只雄性,长沙动物园一只雌性,越南河内还剑湖一只。  相似文献   

14.
熊孝先 《海洋与湖沼》1965,7(2):113-121
迄今用于测定海水中硝酸盐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番木鳖碱法;(2)二苯胺法;(3)二苯联苯胺法。另外,二苯联苯胺磺酸钠法、还原法等,也有人用于测定海水中硝酸盐,并且进行了一些研究,但这些方法至今还很少被广泛地应用。 番木鳖碱法灵敏度较高,但试剂的处理和操作手续较繁,而且番木鳖碱有毒,在船上大量应用于测定海水中硝酸盐很不适宜。  相似文献   

15.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Wiegmann),俗称甲鱼、团鱼,属爬行纲(Reptilia)鳖科(Trionychidae)。在南四湖分布广泛,特别在湖滨、河道、湖心小岛、土堆周围、堤坝边,都是老鳖的栖息场所。在南阳、两城公社的独山岛、微山岛公社、鲁桥、  相似文献   

16.
中华鳖水霉病(白斑病)的病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4-11月,对人工养殖的中华鳖稚鳖和幼鳖发生的水霉病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真菌性疾病以中华鳖的背甲、腹甲、四肢、头颈部和裙边等体表部位上出现大小不一的白色斑块为主要特征,其病原菌是一种水雾Saprolegnia sp。,受到人工外伤和未受损伤的中华鳖均可被人工培养的病原菌感染,表明该水霉菌可能是一种原发性致病菌。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添加剂应用于甲鱼养殖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志武 《台湾海峡》1998,17(A12):157-160
中草药复方添加剂应用于甲鱼养殖,添加在甲鱼配合饲料中,按每100kg甲鱼重添加60g实验。于1996年7月至1998年8月,2个甲鱼场的实验结果表明:稚鳖(3 ̄50g培育阶段)平均成活率91.3%,幼鳖(50 ̄150g养殖阶段)平均成活率92.6%,成鳖(150 ̄500g或以上养殖阶段),平均成活率88.7%,整个养殖过程成活率平均达到75.0%。养殖周期缩短至10 ̄14个月,投入与产出比为1:1  相似文献   

18.
于2001年10月—2002年3月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生物技术实验室进行摄食-生长实验(实验周期为56天)。实验在水温30℃的条件下进行,设饥饿、1%、2%和饱食4个摄食水平,研究了中华鳖(Trionyxsinensis)幼鳖(296.60—396.09g)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结果表明,中华鳖幼鳖的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其湿重、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均呈二次曲线增加,其中干物质的特定生长率(SGRdr)与摄食率(Rl)的关系式为SGRdr=-0.3621+0.8809Rl-0.1352Rl2(r2=0.896,n=26,P<0.01);除湿重的转化效率外,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在2%组均达到最大,分别为27.47%、31.48%和25.01%;摄食水平对中华鳖氨氮排泄率和尿素氮排泄率以及氨氮占总氮排泄率的比例均有显著影响(P<0.01),总氮排泄率、氨态氮排泄率和尿素氮排泄率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从饥饿组到饱食组的变动范围分别是4.71%—38.70%、3.50%—24.64%和1.21%—6.48%,而氨氮占总氮比例的变化规律与上述指的标略有不同,饥饿组的比例略高于1%组,摄食组的比例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该比例的变动范围是71.92%—83.20%,回归分析表明,幼鳖的总氮排泄率[μmol/(g·d)](GN)、氨氮排泄率[μmol/(g·d)](NH3N)及尿素氮排泄率[μmol/(g·d)](UN)与其蛋自质摄入率(%体重  相似文献   

19.
王尊本  郑朱梓 《海洋学报》1986,8(2):249-250
测定海水中碘含量的方法很多,利用砷(Ⅲ)-铈(Ⅳ)氧化还原体系的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是其中之一。Dubravčič[1,2]用亚铁离子抑制该反应,生成的高铁离子用KCNS显色,然后以测得的吸光度的对数值对碘含量作图得标准曲线。此法的缺点是要制作高碘含量和低碘含量两条标准曲线,而且受氯度、酸度、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较严重,使得标准曲线经常变动。后来,Barkley等[3]用番木鳖碱作抑制剂,通过测定经不同反应时间后剩余量的铈(Ⅳ)与番木鳖碱形成的红色络合物的吸光度求出反应速率常数,并以多次测得的反应速率常数对碘含量作图绘制标准曲线。此法虽克服了前法标准曲线容易变动的弱点,但操作十分繁琐,而且水样和试剂的用量都比前法大得多。  相似文献   

20.
以中华鳖4个种群80个个体(太湖种群、日本品系种群、台湾引进种群和“清溪乌鳖”种群)肌肉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已知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基因部分序列设计合成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并测定了TY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扩增所得的696bp序列中共有13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中华鳖体色变异种群的3个个体均在第186核苷酸位点出现相同的变异。以此设计酶切位点,选用SmaⅠ内切酶进行RFLP,结果显示80个中华鳖个体的TYR基因存在多态性。AA型基因除在中华鳖体色变异种群内未发现外,其余三个种群内的频率大小顺序为日本品系种群(60%)〉台湾引进种群(30%)〉太湖种群(20%),以省外品种为丰富;AB基因型频率大小顺序为“清溪乌鳖”种群(70%)〉台湾引进种群(50%)〉太湖种群(40%)〉日本品系种群(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