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鉴于现代生物沉积构造主要是通过兰绿藻捕获,粘合沉积物,以及它的碳酸盐沉淀活动形成的,而且在形态方面,这种构造类似于称为迭层石的古代沉积构造,所以,兰绿藻与碳酸盐沉积物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迭层石最先是出现在约35亿年前的太古代,后来,在前寒武纪,特别是在23—6亿年前,这些迭层石有了明显的增殖。与某些迭层石共生的是一些被解释为兰绿藻和细菌的保存完好的化石微体生物,因此,集中研究现代和古代迭层石及其生物构成,对于了解兰绿藻的系统发育史和演化,它们的生态学以及它们在钙质沉积和生物沉积构造的形成中的作用。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引言自化石记录中承认迭层石以来,迭层石在生物地层上的应用具有一定意义。早期的研究者,例如霍尔(Hall,1883)、沃尔科特(Walcott,1914)和芬顿兄弟(Fentons),使用双重命名法来记述迭层石,并出版了古生物资料。早期的研究,例如沃尔科特对于迭层石中保存藻类化石的研究,布莱克(Black,1933)对巴哈马斯(Bahamas)地区现代藻层(mats)的研究,都证明了藻类在造成有机沉积构造中所起的作用。布莱克强  相似文献   

3.
前言迭层石是由藻类和光合细菌构成的有机沉积构造。迭层石化石从太古代到现代一直都存在,但是只对元古界,特别是中、晚元古界地层具有一定的地层意义。对迭层石的研究,从Steel 1825年发表的第一篇有关迭层石的文章开始,已有150年的历史了,从Matthew在1890年出版的第一本描述前寒武纪迭层石的书"Archaezoon acadiense"(Matthew 1890a.P40)开始也有近90年的历史了。回顾研究迭层石的历史,从研究  相似文献   

4.
读了1973年第3期《西北地质科技情报》刊登的“1∶20万地质调查中地层单位的划分和一般工作方法”一文后,其中一段(35页)写道:“未经搬运的藻类和珊瑚化石的根部指向下,……利用化石鉴定时代确定层序,新地层在下为倒转”。我想就此作一点补充。迭层石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态特征,可指示地层层序,确定地层的顶底面,且不受地质时代的限制。就西南地区来说,如贵州遵义松林震旦系灯影组与四川重庆北碚、江油马角坝的下三迭统飞仙关组和上三迭统天井山组中的迭层石,都具有明显地指示地层上下的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前寒武纪地层中各类金属、非金属等特大型矿床和具工业价值的油、气田不断被发现,因此世界各国对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普遍引起重视,并通过各种研究途径,尽快地建立前寒武纪地层系统,以进一步指导找矿和探矿。迭层石作为研究前寒武系的一种古生物手段,日趋被大家注意,试图用迭层石来解决前寒武系特别是震旦系的划分与对比。众所周知,我国震旦纪地层分布之广、出露之全、典型剖面研究之早,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其中迭层石丰富程度也是世界少有的,这些事实,早被世界广大地质界所公认。但是苏修反动学者,出于反华、反共、反革命的目的,借口我国震旦纪地层研究的某些不足,恶毒攻击,妄图以“里菲”取代“震旦”的名字,真是痴心妄想。所以,我们加快震旦纪地层的研究工作,不仅具有实际意义,而且具有反修的政治意义。苏修的一位学者较系统地介绍了迭层石的研究现状,文中也反映出树“里菲”眨低“震旦”之意,所以在参阅时要持批判态度。但是,鉴於迭层石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其分类、归属和鉴定标志以及使用价值都未定型,因此本着“洋为中用”的方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尽快建立一套具有我国独特风格的迭层石研究方法,为捍卫我国震旦系是世界标准地层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实迭层石方面的依据,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相似文献   

6.
前言除研究后生动物外,前寒武纪古生物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详细研究燧石中保存的微有机物,其次是研究迭层石,以及迭层石在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上的应用。少数研究者探讨了迭层石纹层中的微化石和迭层石本身的关系。一个主要问题是大部分迭层石是作为含少量与堆积层相一致的微有机物的碳酸盐保存下来的(见格伯林1974,关于主要兰绿藻群中微构造的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迭层石纹层内保存的细胞残余物的许多令人相信的证据,出现在德兰士瓦白云岩(麦格雷戈等,1974;纳吉,1974)、冈弗林含铁建造[巴洪和泰勒,1965;克劳德,1965;里卡利(Licari)  相似文献   

7.
柱状分叉迭层石产于美国蒙大拿州国家冰河公园贝尔特超群的Altyn石灰岩(约13亿年)、Siyeh石灰岩(约11亿年)及Snowslip组(约11亿年)内。本文列举了影响该迭层石的分叉型式的四个自然因素:1.迭层体生长面上的非生物碎屑堆积,2.迭层石柱体的间距,3.迭层石生物礁的生长形态,4.环境条件的变化程度。虽然构成该迭层石的微生物群的生物组成亦对分叉型式有某种影响,但上述四个自然因素在控制该迭层石分叉型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因此,依据柱状分叉迭层石形态对地层年代和古环境进行解释时须考虑上述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前言我们在澳大利亚工作的目的是检验苏联迭层石分类及其分带方案(Scheme)的可靠性。我们发现他们的分类,如在别处讨论过的一样,在我们的迭层石中一般是可应用的。我们尽可能广泛地获得了迭层石在地理和时代(temporal)上分布范围的资料。普里斯(1971)对阿得累德(Adelaide)地槽前寒武纪和寒武纪迭层石作了详细的地层和岩相研究。沃尔特(1970,1972)研究了阿马德斯(Amadeus)、乔治纳(Georgina)、麦卡阿瑟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在印度半岛和埃斯特拉(Extra)半岛广泛分布有前寒武纪迭层石(Valdiya,1969;Schnitzer,1971)。虽然这些生物沉积构造已用来作印度各前寒武纪沉积盆地的地层对比,但对迭层石的岩石和化学特征几乎没有讨论过。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印度中部恰特斯甘(Chattisgarh)盆地晚前寒武纪沉积物中极其发育的迭层石的岩石和化学特征作一点介绍。有关该区的地层和地质特征,达特(Dutt,1963)和施尼特(Schnitzer,1971)已作过讨论。这些沉积物中的迭层石  相似文献   

10.
许多矿床都与迭层石紧密伴生。迭层石或呈生物礁出现,或呈生物层产出。根据其所含的有用组份,这些伴生矿床可进一步划分出许多类型,如表1所示。铜迭层石与金属矿床伴生,在赞比亚一扎伊尔(Zaire)铜矿省中已有很好的证明和记录。在赞比亚铜矿带,有两个主要的矿床群产在泥质岩(含矿页岩)的迭层石和石英  相似文献   

11.
陈孟莪 《地质论评》1965,23(1):68-69
本书是研究迭层石方面的最新著作之一,也可以认为是自1914年美国人C.D.华可脱(Wal-cott)奠定该学科研究基础以来的最新发展水平。作者在前言中指出,尽管研究迭层石已七十多年,但其地层意义至今未定。原因是,迭层石本身研究很差,各个标志的分类意义、不同类型沿剖面的分布、迭层石随时间的演化都不明了;其次,  相似文献   

12.
引言在描述迭层石的许多资料中,都探索从现代迭层石及其类似物发展起来的模式在古代迭层石的应用。然而,现代的迭层石不可能是古老迭层石的重现。因此,现在已知的古代迭层石有些特征与现代迭层石并不一致:①柱状迭层石的复杂分支型式如 LinellaKrylov 和 Jacutophyton Shapovalova;②锥—柱状迭层石直径可达10米;③迭层石岩礁厚达数十米,生物层可追索到数十公里;④在古植宙(Paleophytic)期,迭层石分布广泛,产出丰富。不过,对现代迭层石和它的类似物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  相似文献   

13.
前言许多年来,前寒武纪地质学家都在探讨利用古生物学方法进行区域和洲际地层对比的可能性。迭层石是非常丰富的前寒武纪化石,但是,在迭层石的成因模式还没有被人们认识以前,就作为指示化石是有疑问的(例如,克劳德,1942)。洛根等人(1964)在澳大利亚西部沙克湾(Shark Bay)发现一种很好的与前寒武纪柱状迭层石相似的现代类似物,但是,这与前寒武纪非常丰富的种类很多的复杂分叉迭层石形(form)是不能相比的。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在苏联、澳大利亚和美国以及其他地区,新的迭层石研究方法和分类得到了迅速发展(斯米哈托夫,1962;克里罗夫,1963,1967;科马等,1965;拉宾,1969;沃尔特,1972;等)后,迭层石便作为晚前寒武纪或里非地层层序对比的有效工具。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迭层石,特别是在前寒武纪的  相似文献   

15.
已知最古老而又易于鉴定的迭层石,分布在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块年龄为3520Ma的瓦拉沃纳群硅化碳酸盐岩—蒸发岩岩层中。这些迭层石是具有精致条带状纹层的大结核状形态,作者与H.J.Hofmann(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和R.Buick(西澳大利亚大学)一起对这些迭层石进行了研究。他们已证实这种迭层石存在有形成藻席的微生物群落(那些可能是丝状体),这些微生物有能力生活在浊流、多水,间歇干燥和盐水环  相似文献   

16.
晚二迭世早期的块状复体珊瑚过去报导的很少。1921年荷兰盖尔特(Gerth)曾描述过帝汶岛上二迭统Basleo组的“Lonsdaleia timorica”;直到1963年吴望始才报导了我国广西宜山上二迭统合山组的复体珊瑚Ipciphyllum(伊泼雪珊瑚)。近几年来,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在陕西镇安以及贵州一○八地质队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分别在贵州石阡和四川绵竹、贵州安顺等地测制上二迭统地层剖面中,在吴家坪组的中下部都发现了具块状的复体四射珊瑚,它们的外形与块状复体的Ipciphy-llum珊瑚十分相似,但它们的内部构造,尤其是隔壁形态方面与Ipciphyllum具有  相似文献   

17.
南方二迭纪地层,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含煤地层,亦是世界二迭纪地层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因此,研究南方二迭纪地层,不仅在二迭纪地层学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认识与评价南方二迭纪煤炭资源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石公园(怀俄明州)的硅华在形态上与迭层石十分相似,但它是非生物成因的。由于硅华很容易与迭层石相混,而导致对古环境作错误的解释,因而进行该项研究。硅华的研究可提供有关古地下水化学性质和古环境方面的资料。这里描述了黄石公园的硅华,并说明硅华不同于迭层石的特征。硅华的分布硅华的分布取决于泉口的位置、流水的温度、热损失的速度、水中硅的浓度,以及水的 PH 值。比较热的水几乎是无细菌的,硅的沉积可能不受生物活动的影响,但在大约  相似文献   

19.
与凝块石伴生的 Linella,Tungussia和 Tifounkeia 群的迭层石大量出现在阿杜杜尼群中部的利德温层上,阿杜杜尼群是曲下钙质层、利德温层和上钙质层组成。这些迭层石被认为是晚前寒武纪的。  相似文献   

20.
工作区为一华北型、全隐蔽式石炭二迭系煤田。第四系厚约150~260米,其下依次为侏罗系、二迭系、石炭系和奥陶系。二迭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群,是该区主要含煤地层,其中第三层煤位于山西组下部,厚约5米,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含煤地层在水平方向相当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