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远海梭子蟹幼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永岩  余波  董学兴 《台湾海峡》2001,20(4):533-546
本文对人工培养的远海梭子蟹各期幼体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远海梭子蟹整个幼体发育过程共蜕皮6次,即Sou状幼体阶段脱皮5次;大眼幼体阶段蜕皮1次。在27.4-28.2℃的培养条件下,远海梭子蟹从破膜孵出到变态为第一期幼蟹,需经14-15d。  相似文献   

2.
利用细胞松驰素B抑制栉孔扇贝Chlamys(Azumapecten)farreri受精卵的第一极体的放出和第一次有丝分裂获得四倍体。在20℃条件下,卵子受精后10min,0.5μg/ml的CB持续处理10min、20min抑制第一极体排出,结果三倍体率和四倍体率分别为38.38%、39.75%和28.42%、30.24%;在20℃条件下,卵子受精后1h,0.5μg/ml的CB持续处理10、15、20、25min抑制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果四倍体率分别为21.36%、27.57%、28.41%、29.35%。结合处理后幼虫的D形率,在抑制第一极体放出和第一次卵裂中,CB处理持续10min均为最好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11,(2):11-11
肯定有一部分入会因为这个消息而沮丧,不管怎么说,地球人都不希望自己在宇宙中没有芳邻。 外星人是人类对地球以外智慧生物的统称,现在人类还不确定是否有外星人或外星生物的存在。1977年9月5日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是人类第一次以科学的方法尝试联系”外星智慧“。虽然科学家鉴于星球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认为即使有外星人,也不可能飞抵地球.但他们并未否定外太空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凡纳滨对虾抗WSSV选育家系的抗病与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引进的无特定病原(SPF)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亲虾生产的子代中挑选出生长快、体格健壮等性状良好的个体作为亲本建立16个第一代选育家系,并经223d饲养和感染实验从中挑选出抗病力强、生长快的家系建立21个第二代家系.抗WSSV实验的结果表明:第一代选育各家系经感染wssv(投喂)后的成活率在0~61.5%之间,平均成活率为30.0%±16.5%;第二代选育家系成活率在14.5%~70.0%之间,平均成活率为37.3%±15.2%,比第一代提高24.3%.21个第二代选育家系经28d的生长实验显示:21个选育家系体长特定生长率在0.00l5~0.0142之间,体重特定生长率在0.0053~0.0279之间;两代选育家系抗病与生长的结果表明:抗病较强的家系生长快,抗病差的家系生长慢,但抗病最强或生长最快的家系,其对应的生长或抗病性能则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应用U37^K和δ^18O重建末次盛冰期以来海水古温度和海平面变化,U37^K-SST沉积记录表现了冰期/间冰期模式.U37^K-SST在冰后期23.3-26.9℃;末次盛冰期22.2-23.8℃.末次盛冰期时古温度比目前平均低4.7℃,南海北部季节性温差冰后期在4.5-7.0℃;末次盛冰期在7.0-9.0℃,远远超过同一纬度太平洋季节温差.末次冰期以来在气候降温的同时,伴有海平面下降,气候的冷暖交替对海平面变化具有决定性的控制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滤过海水中以4×10(-4)mol·L(-1)6-甲氨基C嘌呤(6-DMAP)处理贻贝Mytilusedulis受精卵或胚胎,受精激活后50或120min处理20—30min,分别抑制第一或第二次有丝分裂,以诱导四倍体胚胎。顶荧光显微观察表明,6-DMAP有效地抑制了第一和第二次卵裂。它使细胞核染色质分散,抑制了原核的移动和染色体的分离,并防碍卵裂沟和极叶的形成,从而诱导出四倍体胚胎。对第一次卵裂的抑制产生82.8%的四倍体胚胎;第二次卵裂抑制产生58.6%的四倍体胚胎。由于6-DMAP如此有效,而且价格便宜以及对人体无害,与沿用的化学诱导剂细胞松弛素C.B.相比,它应该可以成为双壳类软体动物染色体操作研究的理想化学诱导剂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冰芯研究中,值得庆贺的是发现了过去2万年的大气CO2的冰芯.毫无疑问.这些内容将促进国际间对全球变暖预测的研究,历史学家也会对此进行讨论.Richard Alley(1993)等也报道了类似的冰芯.通过测量过去1.5万年的冰层年厚度,他们发现,从未次冰期开始,格陵兰的气候曾有两次3-5年从冰川到间冰川环境的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8.
根据南沙海区17957-2柱1.34Ma以来的放射虫定量研究发现,在0.88-0.91Ma和1.14-1.16Ma两个时期放射虫堆积率和丰度突然降到最低值,造成两次丰度低值事件。第一次丰度低值事件与0.9Ma发生的“中更新世革命”事件有关。这两次丰度低值事件可能是由于高的放射虫碎壳率所反映的强硅质溶解作用、含量较高的碳酸盐和火山灰的稀释作用以及较低的表层初级生产力三者的共同作用所造成的,反映了硅质生物沉积过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张年明  郑健志 《台湾海峡》2005,24(4):426-432
中国台湾地区地处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之间,地震活动频繁.本文报道了 我国台湾地区及其邻近海域1985~2002年间5.5级以上地震的条带内外频度比分 布,并着重研究了1999—2002年中发生的3次7.5级以上地震前的条带现象.其结 果表明:台湾地区近期发生的3次7.5级以上大地震前,5.5级以上地震呈条带分 布.这些条带符合条带内地震个数Nin≥6的条件,符合条带内、外频度比Nin/(Nin Nout)≥75%的条件,也符合条带长宽比大于5的要求,只是与板内地震条带相比,条 带的长度较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括提出了海洋沉积物工程地质性质的十大特性:1.高的灵敏性;2.高的孔隙比;3.高的触变性;4.高的蠕变性;5.高的液化性;6.高的含水性;7.高的压缩性;8.变异性;9.低渗透性;10.低的强度。在总结和对比不同成因类型沉积物的基础上,提出海洋沉积物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包括了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并提出了这些特性的特点和参数指标,这对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都是很必要的,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11.
卵形鲳鯵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卵形鲳鯵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中,进行了不同饵料对仔鱼生长及成活率影响的试验,培育出体长3~5cm鱼苗23万尾.平均成活率为57.5%。结果表明用螺旋藻强化培育轮虫和采用二次培育方法进行卵形鲳鯵人工育苗.可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富含各种生物化石,尤以介形类最为丰富。以盆地东部达布逊湖东南岸的达参1井浅部的介形类特征为基础,划分出了3万a来的9个古气候演化阶段,其中I1-I5对应于冰后期,Ⅱ1-Ⅱ4对应于末次冰期的晚冰期。这9个阶段中,26.3-20.0、12.2-10.1、8.0-4.5、3.8-2.5kaBP4个阶段生物丰度和分异度都较高,反映了当时气候温暖湿润,适于生物生长。20.3和2.8kaBP是晚更新世以来的两次气候极适宜时段,生物丰度和分异度都达到了最高,而30kaBP左右的生物突然大量灭绝和盐层开始析出是全球性的气候变冷以及青藏高原的第5次隆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华南滨海断裂带及其对台湾海峡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华南滨海断裂带是一条经历多期次活动的强活动断裂带,它控制着台湾海峡的地震活动和构造活动,也控制着台湾海峡的形成和演化。台湾海峡的滨海断裂带是华南滨海断裂带的一部分,是影响沿海海岸工程建设最大的一条强活动断裂带。简要分析了该断裂带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在地球物理剖面上的反映,以及它对台湾海峡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根据台湾海峡的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和深部构造应力分布特点,初步划分出该断裂带在未来100a内的6个潜在震源区,它们分别是A区(7~7.5级)、B区(5.25—6.5级)、C区(6.75—7级)、D区(5.5—6.5级)、E区(6.5~6.75级)和F区(5.5—6.5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栉孔扇贝(Chlamys ferreri)抑制其受精卵的第一极体(PB1),研究抑制PB1对受精卵减数分裂过程及胚胎倍性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抑制第一极体显著改变了受精卵的染色体行为,在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中共发现4种典型染色体分离类型,分别是三极分离(41.7%)、二极分离(11.7%)、双二极分离(24.9%)和非同步分离(2.8%),其余的受精卵(19.0%)染色体分离行为紊乱。对4-8细胞期胚胎的倍性组成进行分析,发现处理组中含有二倍体(10.9%)、三倍体(12.5%)、四倍体(19.5%)、五倍体(12.6%)以及非整倍体(46.6%)胚胎。研究结果表明,二极分离和双二极分离分别是形成三倍体和四倍体的主要机制,而其他的染色体分离行为将主要形成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15.
增强海洋意识向海洋索取更多的食物于光远海岛问题很重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我国的海岛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过去我们对海岛长期重视不够,直到11年前胡耀邦同志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海岛会议。那次会议之后,对海岛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南海南部海域新生代万安运动的构造意义及其油气资源效应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南海南部海域在中中新世末发生了一次区域构造运动,被命名为万安构造运动。这次构造运动在新生代沉积中的表现是断裂、块断、挤压背斜和向斜。部分地区发育逆冲构造等。根据南海区域构造分析产生这次构造运动的起因可能与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于13MaBP在民都洛岛处发生碰撞.以及澳大利亚板块和欧亚板块在苏拉威西岛处发生碰撞(10MaBP)有关。这两次碰撞事件均对南海南部海域产生挤压,尤其是第一次碰撞挤压(向西方向)很强烈,是这次构造事件的主导因素。万安构造运动在南海南部海域沉积盆地中产生了许多挤压构造;而该海域沉积盆地中生烃的关键时刻是6MaBP,构造形成时间在生烃关键时间之前。因此,该海域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三十烷醇对海带三个品系雌配子体克隆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海带雌配子休克隆为实验材料,通过施用三十烷醇处理。结果表明,三个品系在供试条件下,LH36生长最好,LH30发育率最高。它们对TA的反应为浓度在0.5~1.0×10-5mg/L时,都有促生长作用,其中LH30反应最敏感,LH10次之。浓度在1.0×10-5mg/L时,发育率最高,其中LH30发育率为51.5%,LH10为18.0%。LH36对各浓度处理的发育反应,差异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深水储集层的地质状况J.M.Beggs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久,在墨西哥湾海岸线以外开始的第一次钻探后,油气勘探已逐渐向深水发展。在70年代,几家大石油公司以及政府调查机构都承担在深水的大陆边缘进行大范围地震测量。这些调查发现了几个具厚沉积层地区,...  相似文献   

19.
利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方法,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Gmelin))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青蛤成熟未受精卵呈圆球形,核内同源染色体排列整齐,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在水温25~26℃条件下进行人工授精,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附着于卵子表面;受精后5~10 min,精子进入卵内并明显膨胀成球形;分别在10~15 min、20~25 min受精卵进行两次成熟分裂,排出第一、第二极体;30 min左右,精、卵核体积膨胀,形成弥散状的雌、雄原核;35 min,雌、雄原核在卵子中央发生原核联合,染色体共同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板上,形成第一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分裂相;40~45 min,受精卵进行第一次卵裂,形成2个大小不等的分裂球;55~60 min,第二次卵裂结束,形成1大3小4个卵裂球,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与第一次卵裂基本相同;70 min左右,胚胎开始第三次卵裂。另外,在青蛤受精过程中发现了约1%的多精入卵现象,且入卵精核均能形成雄原核,但多精受精对成熟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有很大影响,往往造成成熟分裂紊乱和第一次卵裂染色体分离异常。  相似文献   

20.
1.5 Ma以来南海南北上部水体温度变化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浮游有孔虫表层海水古温度转换函数、表层暖水种属种含量比值,以及次表层暖水种含量的变化,表明南海北部1.5Ma以来表层、次表层海水温度逐渐降低,其主要变化阶段为0.86~0.94Ma和0.64~0.68Ma。与南海南部西太平洋暖池区的17957站研究结果对比.发现南海南部1.5Ma以来表层、次表层海水温度逐渐增加.发生的主要时间为1.23~1.3Ma和0.64~0.68Ma。南海北部的上部海水结构变化主要受东亚冬季风影响,而南海南部则主要受西太平洋暖池影响,因此,南海南、北上部海水温度的变化说明0.9Ma后尤其是0.68Ma以来东亚冬季风强化,西太平洋暖池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